问题

极坐标表示 5000 到 50000 之间的素数为什么会形成一条螺旋线?

回答
探索素数的螺旋之舞:5000 到 50000 之间的奇妙景象

你是否曾好奇,那些孤独而又坚韧的素数,在数字的浩瀚海洋中,是否也有着某种神秘的秩序?当我们将它们映射到极坐标系中,特别是聚焦于 5000 到 50000 这个广阔的区间时,一个令人着迷的现象便会悄然浮现——它们似乎勾勒出了一条优雅而绵长的螺旋线。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数字背后隐藏着某种更深邃的规律?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一番。

何为极坐标?为何选择它?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极坐标。不同于我们熟悉的笛卡尔坐标系(x, y),极坐标系由一个极点(origin)和一个极轴(polar axis)组成。平面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极径(radius, r)和一个极角(angle, θ)来唯一确定。简单来说,极径就是该点到极点的距离,而极角则是该点与极轴之间的夹角。

我们选择极坐标来表示素数,并非随意的决定。相较于在直线(数字轴)上观察素数分布的杂乱无章,极坐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将素数映射到这个二维空间,可以帮助我们从“距离”和“方向”这两个维度去审视它们的排列规律。

将素数“安置”入极坐标系:规则的制定

那么,我们如何将一个数字(例如一个素数)转化为极坐标系中的一个点呢?这里需要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来确保映射的有效性。

最直观的映射方式是:

极径 (r): 直接取该素数本身的值。例如,素数 7 就可以被表示为一个极径为 7 的点。
极角 (θ): 这就需要我们引入一个“编码”素数到角度的机制。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是,将素数与一个递增的角度关联起来。例如,我们可以设定:
第一个素数(2)对应角度 0。
第二个素数(3)对应角度 Δθ。
第三个素数(5)对应角度 2Δθ。
依此类推,第 n 个素数对应角度 (n1)Δθ。

这里的 Δθ 是一个固定的角度增量。这个增量的大小至关重要,它决定了螺旋的“紧密”程度。一个较小的 Δθ 会导致螺旋更紧凑,而较大的 Δθ 则会使螺旋更分散。

为什么是螺旋线?数字背后的“旋转”

现在,关键的问题来了: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映射方式,特别是随着素数的增大,它们会形成螺旋线?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关注两个核心要素:极径的增大和极角的递增。

1. 极径的稳定增长: 随着我们考虑的素数越来越大(从 5000 到 50000),它们的数值本身在稳步增长。在极坐标系中,这意味着离极点越来越远。

2. 极角的“周期性”偏移: 虽然素数的分布看起来是随机的,但它们毕竟是按照“第 n 个素数”的顺序来赋予角度的。这意味着,随着素数的增加,它们的角度也会以固定的步长 Δθ 持续地增加。

想象一下:

我们有一个点,它离原点(极点)的距离在不断增加(素数本身的值)。
同时,这个点相对于原点的位置,还在以一个固定的速度(Δθ)“旋转”。

当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

距离的增加意味着点在向外扩展。
角度的持续增加意味着点并非简单地沿直线向外移动,而是随着距离的增加,在圆周方向上也产生了一个偏移。

这种“向外扩展”和“旋转偏移”的结合,正是螺旋线形成的原因。每一次“前进”(素数增大)都伴随着一次“转弯”(角度增大),最终勾勒出一条蜿蜒向外的轨迹。

5000 到 50000 区间:为何如此显著?

为什么 5000 到 50000 这个区间内的素数尤其能展现出这种螺旋特性?

区间足够大: 这个区间包含了相当数量的素数。当素数数量较少时,即使存在某种规律,也可能被随机性所掩盖。而在这个区间内,有成千上万个素数,足以让潜在的模式清晰地显现出来。
素数间距的变化: 虽然素数的分布看似随机,但随着数字的增大,素数之间的平均间距也在增大。这意味着,在极坐标系中,相同角度增量 Δθ 所对应的极径(素数值)增量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在螺旋的“外围”部分,每个“转弯”之间的距离会更长。这使得螺旋的“疏密”感也会随着向外延伸而发生变化,但整体的螺旋形态依然得以保持。
“噪音”的相对减弱: 对于较小的数字,素数分布中的一些“小幅波动”或“局部聚集”可能对整体形状产生较大影响。然而,当区间扩大到 5000 到 50000 时,这些局部效应的影响力相对减弱,更宏观的分布规律(即素数数量与数字大小的增长关系,以及我们赋予的角度)就更容易成为主导,从而勾勒出更清晰的螺旋。

角度增量 Δθ 的选择:细微之处见真章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选择的 Δθ 的值对螺旋的视觉效果至关重要。

小 Δθ: 如果 Δθ 非常小,例如 1 度,那么螺旋会非常“密集”,可能看起来更像一个紧密的圆盘。
大 Δθ: 如果 Δθ 很大,例如 90 度,那么螺旋会非常“稀疏”,看起来可能更像一系列分散的点,围绕着原点呈四分之一圆的间隔排列。

要让素数形成我们期望的“螺旋线”形态,Δθ 的选择需要恰到好处。通常,这个角度增量会与素数的平均分布模式有关。数学家们会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来寻找一个合适的 Δθ,使其能够最好地展现素数的螺旋结构。一种常见的选择是让 Δθ 与 2π / ln(N) 这样的形式相关,其中 N 是考虑的素数的上限,ln(N) 反映了素数定理中素数间隙的增长趋势。

更深的思考:为何存在这种“有序”?

素数形成螺旋线的现象,并非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巧合。它暗示着在素数看似随机的分布背后,可能存在某种更深刻的数学联系,或者说,我们用来映射素数的方式恰好捕捉到了它们分布的某种内在特征。

素数定理: 素数定理告诉我们,小于或等于 x 的素数个数大致为 x / ln(x)。这意味着随着 x 的增大,素数的密度会逐渐降低。我们的极径 r 随着素数增大而增大,而角度的增加步长 Δθ 是恒定的。这种“增长的间距”和“固定的转角”共同作用,自然会形成向外延伸且带有旋转的轨迹。
数字的“几何”属性: 这种螺旋的出现,也可能表明数字本身具有某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几何”属性。极坐标将我们从线性的数字轴解放出来,允许我们用距离和角度来描述数字的“位置”和“方向”,从而揭示出隐藏在其中的结构。

结语:未完待续的探索

5000 到 50000 之间的素数在极坐标系中形成的螺旋线,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数学现象。它提醒我们,即使是最“不规则”的数字集合,也可能隐藏着意想不到的优雅规律。这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视觉图景,更是对素数分布性质的一次深刻洞察。

当然,关于素数的探索永无止境。这个螺旋线只是众多奇妙现象中的一个缩影。或许,更精妙的映射方式,或者在更大的数值范围内观察,还会揭示出素数更加令人惊叹的秘密。但就目前而言,这条由 5000 到 50000 之间素数构成的螺旋,已经足以让我们对数字世界的奥秘心生敬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的问题实在太有趣了,我半夜爬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搬个板凳慢慢讲给你听。

咱不看500到50000那么多的质数了,看500到1500就够了,并且把质数涂成蓝色,把合数涂成红色,就得到:

发现了吧,大概11点钟方向和5点钟方向的确各有三列数全是合数。如果你还是看不太清楚,我把500-20000内的质数和这三条全是合数的线画出来:

数一下第一个图,会发现视觉上向外辐射的螺旋线一共有44条,为什么这44条曲线中恰好有6条上没有质数?下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1. 为什么恰好有44条螺旋线

实际上螺旋线上的自然数并不相互挨着,自然数是跳跃着旋转排列的(相差一弧度也就是约57度),挑出500-550之间的自然数,相邻自然数用短线连上,是这个样子分布的:

如果两个自然数的夹角之差恰好接近的整数倍,它们在图上就会处在同一个方向,也就是一条螺旋线上,而:

恰好是一个非常接近整数的数,所以每隔44个自然数,两个自然数就会落在同一条螺旋线上,而多出来的0.0028,就是为啥每一条螺旋线会轻微逆时针旋转的原因。

2. 为什么有六条螺旋线上没有质数

我们只讨论大于500的自然数,在螺旋线上找到一个已知点后就可以得到:

左上角的三条全合数螺旋线为:

右下角的三条全合数螺旋线为:

因为536、542、520、514四个数是偶数,所以无论加多少个44结果还是偶数,所以这四条螺旋线全是合数;

因为517和539有因数11,所以无论加上多少个44结果还是能被11整除,所以这两条螺旋线也全是合数。

3. 只有这六条螺旋线上没有质数吗

不是的,只要有一个偶数出现,一条螺旋线上就不会再有质数出现了,因为加多少44还是偶数。这六条螺旋线只是因为三条相邻线上都没有质数(拜517和539这俩11的奇数倍数出现所赐),连在一起视觉上更加显眼而已。如果把所有没有质数的螺旋画出来,应该是这样:

连续44个自然数中,能被11整除的奇数只有两个,相隔22,这就是为啥只有两条奇葩的对称的全合数螺旋线小集团脱颖而出。

4. 当素数表越来越大时会怎样

我们会发现更多更接近倍数的整数,比如:

但下面这个数710则更加接近,并且它是偶数,根据前面的推导,可以看到更多纯合数的悬臂:

1万个自然数跨度上,上面44条螺旋线的悬臂旋转幅度是:

从上面的图片可以验证这一点,每1万个自然跨度下,悬臂旋转半圈多一点。

可以猜测当有很多素数时,将形成710条向外辐射的螺旋线,并且这些螺旋线相当直,每100万个自然数能够使它旋转:

也就是说每一百万个自然数跨度上,这710条悬臂只旋转5度。如果你生成前一亿自然数中的质数图,才能发现悬臂转过一圈。

由于,可见710条悬臂中编号是2、5、71倍数的悬臂都是纯合数悬臂,我们能找到更多3条相邻悬臂都是合数的情况出现。存在5条相邻的合数悬臂,比如编号为212,213,214,215,216的悬臂。

手头没有那么大的质数表,就不画图了,留个念想。

回答完毕。


=====================强迫症的分割线=====================


5.验证猜想

从wiki质数页面链接到一个提供质数表的网站

The first fifty million primes

,下载了前一百万个质数,现在把区间[1006721, 15485863]之间也就是一百万到一千五百万之间的质数画出来是这样:

数一数,一共有71条粗悬臂,把左边部分拉近点看:

可以看到每一条粗悬臂一般含有四条细悬臂。这是因为10个连续自然数中除去5个2的倍数和两个5的倍数,还剩四个数,只有在这四个数代表的悬臂上才有可能出现质数。十点钟方向上较大的空白是五条相邻的合数悬臂。这些悬臂在跨度1400万的自然数区间内只旋转了不到70度,完美验证了上一节的猜测。

梅成广

提醒,Matlab的A=primes(n);函数可以瞬间产生比n小的所有质数,好方便有没有!经测试这个函数可以返回值小于1.2亿的所有质数。

Matlab代码贴在评论区。

user avatar

多图,手机党慎入。

这个问题,与圆周率的分数近似有关。

  1. 约率22/7 决定了题主的第一张图,数据量50000这里王小龙的答案已经详细画图解释了。22的两个因数2和11,其中2决定了每隔一个就会有一条空白线,11决定了每隔11个就有一条空白线。而圆周是2,要44次才能循环一周(还多一点)两个2中间夹的一个11,就造成了3条空白线同时聚集,使得螺线更明显(这里需要说明,44=4*11,还有2个11哪里去了——在两条明显的白线垂直的两头位置,与2重合了)
  2. 密率355/113决定了题主给的第二张图,由于数据量扩大为500000,约率22/7的误差就很明显了,这时候密率的作用就显现出来。而355=5*71,在图中就会看到5跟粗线(左边少一根,正好是在5和71的公倍数355处,在一根71的线位置被淹没了,道理同约率中被淹没的两条),71根稍细一点的。如果仔细放大看每个1/71的小叶片中还有3条细线,这个3条配上左右两条粗一点的正好是5跟。5,71均为355的约数。由于密率比起约率来精度高了很多很多,所以这里的空白线基本呈直线状态,而不像约率的那样很弯曲。
  3. 在约率和密率之间还有一个近似值333/106,这个在两个图中不明显,预测题主将500000缩小到200000左右可以看到333=3*3*37的现象,大概是每隔3,37,3*37会出现空白线条。
  4. 下一个(连分数)近似是在103993/33102出现的,数据量太大,就不考虑了。
  5. 可能写的有点乱,大家见谅,能明白意思我就很欣慰了。

------------------------------------------------我是分割线6.25凌晨更新-------------------------------------------------

  • 斐波那契螺旋线

引自百度百科

斐波那契螺旋线,也称“黄金螺旋”,是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画出来的螺旋曲线,自然界中存在许多斐波那契螺旋线的图案,是自然界最完美的经典黄金比例。斐波那 契螺旋线,以斐波那契数为边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然后在正方形里面画一个90度的扇形,连起来的弧线就是斐波那契螺旋线。

这个问题中的螺旋线,由于旋转角度均匀,斐波那契螺旋是不均匀的,很明显不是斐波那契螺旋。

  • 每个点的方程

感谢技术宅,若是素数,则

由于

这样

不好解,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坐标对调

即:

画出图的效果如下

只是将左旋变为右旋。

每个点新的极坐标方程为

  • 每一根空白线的方程

约率决定的线——

把所有的自然数按照

用点线画出来

局部放大效果

我们可以发现,相邻两个自然数的极坐标,半径增加了,角度逆时针旋转了弧度(rad),而

按照约率,,也就是说,如果是悬臂上的一个点,那么它之后的一个点就是(这里的单位是弧度,化到区间还需要除以取余数)。

由于上面的结论,单条悬臂上的点组成的集合为

----[注意,由于本题的特殊性,,点集的极坐标方程就是,下同]

我们取,画出两条中心对称的螺旋线,如下图

来一张没标记颜色的(蚊香有木有!!!)

我们现在来探讨单根螺旋线的极坐标方程

上面的图是用划出来的,如果讲点列连续化的话,我们只需要将连续化,即让,变为。

比如将代入连续化的方程,我们有

就变成

,

这个与连续化方程形式一样,说明

时,点还在原方程上。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单根螺旋线的极坐标参数方程——


密率决定的线

首先我们将约率和密率比较下精度

约率需要两个数相差多少,一条螺旋线才能旋转一周呢?

答案是跨度需要,才能看到螺旋线旋转了一个圆周

同样的

由于密率的精度比约率高出许多,需要两数相差7400万,才能旋转一周

下面用500万以内的质数画图,几千万级别的,点太多反而不清楚。

密率螺旋线的极坐标参数方程

方法和约率时讨论的一样,只要把44换成710,就ok了

,数值上

那到底这个螺旋线是什么螺旋线呢?

答案就是阿基米德螺旋线

不过由于我们将x,y调换了位置后才得到的方程,而如果不将x.y对调的话,就需要将变为,不变。



下面我们探讨白色缝隙的条数,宽度,以及宽缝的不均匀性。

现在要讨论螺旋中空白的部分,我们不妨换个思维,质数画出的螺旋图像中空白的部分都是合数的部分(因为产生质数向量的时候,直接把合数踢掉了)。所以我们只要画出合数的螺旋图,将颜色反转,就得到了质数螺旋的图像。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做如下分析。

合数中,数量最多的自然是被最小质数2整除的合数

设数量上限为10000,那么10000以内被2整除的数的个数为

,其中表示的整数部分。

同样被质数3,5,7整除的数的个数为

可以看到,自然数之内被任意质数整除的数的个数为

而如果要把之内,所有的合数踢掉,只要把内的所有素数都找出来,然后对每个质数,2,5,7...,其中表示小于中,最大的质数。

至于为什么是,而不是其它的数,我们可以这么想:如果一个数能分解成两个数和的乘积,即

所以与中较小的那个必然比要小,只要是合数,必然会被之前的质数踢掉。

不过这种按照质数的顺序先后,踢掉质数后面的合数的方法,对于有些数来说踢掉了不止一次。比如,被2踢掉一次,又被3踢掉一次。

以上的这种质数踢掉合数的算法,是数论中由古希腊人提出的Eratosthenes筛法,虽然显得很笨拙,但是至今并没有更好的筛法出现,听说陈景润在文革时期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就是用这个方法解决的{1+2}。相信学编程的同学,肯定是不会陌生的。

好,回到正题,先看看被2踢掉的10000以内的合数在图像上有什么特征呢?

图像是如此的对称,也跟质数画出的螺旋很像,这就是在约率控制下的质数螺旋图中空白部分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再看被3踢掉的合数图像

我看着都有点眼花缭乱的感觉,既像右旋,又像左旋。不过还是蛮对称的。

这是因为

弧度=6.2832,被3除以后还留着一个0.2832,所以大约转了6圈,还有0.28弧度的差额。而0.2832弧度再乘以22就等于6.23007675,弧度只差0.05311左右 ,所以再多过22个循环,我们又看到了一条看似连着的线。反正3的倍数中有很多与的倍数相近,如果3的倍数比的倍数,也就是3的倍数走的慢,我们就会看到图像中的右旋,如果3的倍数比的倍数,我们会看到左旋,因为走得快。这里如果详细分析起来,会很绕,很麻烦,大家理解个大概的意思就行了。

如果我们将3的倍数螺旋图,按照点的先后顺序按照线段连接,会有惊喜哦!!!

这个如果刺长得少一点,会像青天白日旗。我相信,随着质数的不同(比3大的)会更似青天白日旗。

下面还有一些局部放大图。

这是内部的。像鸟巢,我有理由相信,鸟巢的设计师用直的钢管围出的网状立体图,可能借鉴过与此图类似的图形,才获得那么美妙的灵感。

这是外沿的

还有中间的

下面是被5踢掉的合数

和3的差不多,就不细分析了,继续上图。

中间明细看到正五边形的轮廓。

继续上图,直到质数11为止(因为质数11会有质数2相类似的图,猜测有4根螺线)

被7踢掉的合数

内部右旋,外侧明显左旋。

中间有立体感。

被11踢掉的合数

这是重头戏,和预测的完全一样,约率中的22,两倍为44=4*11,图形中能明显看到4条右旋臂,其中2条与被质数2踢掉的悬臂重合,还有两条正好夹在2的两条悬臂中间,一共凑成3条悬臂。

为了详细说明这点,我们将2踢掉的合数和11踢掉的合数,放在一个图形中看。

左边和右边那根红色和蓝色重合的线,为既能整除2,又能整除11,即整除22的螺线。上下两根为仅仅能整除11的螺线,它们与相邻的两条被2整除的线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条跨越3个螺线的空白带。这也就解释了下图中最宽的空白带。

至于这个素数图中第二宽的空白带,就是由于那些只被2整除,不被11整除的合数引起的。而每条有素数的旋臂中那些断断续续,不太规则的空白点,就是由那些诸如,3,5,7,13,17,19等质数踢掉的合数所干扰的,因为3,5,7,13,17,19等质数所抠掉的和数,分布没有2,11踢掉的和数有如此相似的规律。这有点像物理中的共振,当物体自然振动频率,和外界施加周期性振动频率想吻合,就造成了共振。这里2,11有共振的特征,而其他的质数虽然各自都有自己的频率,但是汇集到一起,就显得很乱了,对总的质数旋臂图像,就只能停留在小打小闹上,把每条旋臂左抠一个洞,右抠一个洞。

补充被11抠掉的合数所作的线段连接图。

这怎么看怎么像一个纳粹卍字图标。

看到这里,我希望众位知友再去看看我之前粗略写的,也就是开头的部分。相信大家由这里详细的分析能看懂关于密率里面的,5,71的相关内容。

简单说就是,在数据量增大时,就到了密率的控制区,会有5条中心对称的大空隙,和71条稍微小一点的空隙,至于5条大空隙中为什么少了一条,还是留给众知友思考吧。等到差不多的时候,我会附上后面的分析。

回答完毕。睡觉去了。。。

--------------------6.28更新--------------------

根据评论区

Zhaodong Wang

的提醒,之前给出的极坐标连续化方程有漏洞,不能成立,特此更正。至于什么样的方程才是合适的连续方程,而且要满足间断点列都在方程上,这里面还是有点困难,应该与的无理性有关。本人水平有限,还没搞定。具体的还等大家一起思考。

回到之前留下的疑问,对于密率确定的螺旋线,这里给出缝隙宽度的分析方法

螺旋宽度的定义

首先,我们定义一条合数螺旋线的宽度为1,两条相邻的螺旋线宽度为2,以此类推;

如果总共有N条相邻的螺旋线在一起,我们称它的宽度为N。


素数螺旋中的空白带状区域是由合数产生的,下面依然采取分析合数的宽度,来确定素数图像中的白色带状区。

我们将自然数集合按照710的剩余类做一个划分,即

同样的,将如果按照2,5,71的剩余累划分我们有

可以发现,2的剩余类是偶,奇间隔排列;5的剩余类隔5个数循环一次,71的隔71循环一次。也就是说对于0,1,2,3...709这710个数,分别隶属于2,5,71的某个剩余类中。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这种间隔隶属关系,我做了一个excel表格,百度网盘地址

710以内的数.xls_免费高速下载

。需要注意的是,表格中有n个相邻的数为2,5,71倍数,则说明在这一块区域就宽度n。

希望大家仔细看完表格,再看我下面的分析。

宽度的判定

对710进行因子分解得到

对于因子2,如果自然数集合之中

,设,则一定为合数

(其中为同余符号)

这就决定了,每间隔一个数,就会出现一条纯合数螺旋线,宽度为1,这样的螺旋线共有条。

对于因子5,若则表示对应的自然数分别被5,2,2整除。也全是合数

至于那就有可能是质数了。

当且说明t被5整除,不被2整除,由于因子2所形成的螺旋线,必是间隔排列,满足且的螺旋线必然在2的两条螺旋线中间(不被2整除,就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三条(一个5,两个2)相邻的螺旋线,宽度为3;总共有条

当或时,能被2整除,所以它与2的螺旋线重合。不会显示在图形中;

当,有可能为合数,有可能为质数,这种情况顶多在质数螺旋线中间挖许多小洞洞。不会影响螺旋线的大体走势。


至于因子71

当时这样的数共有10种,我们详细讨论下

与2,5均互质,由于t=70时,70是2和5的公倍数,5在这里不起作用,这样就只有

70,71,72三条螺旋线,宽度为3;

被2整除,只有142一条螺旋线,宽度为1;

212,213,214,215,216——5条螺旋线,宽度5

其中212,214,216为2螺旋线,213为71螺旋线,215为5螺旋线;

被2整除,效果不表现出来,但是284,285,286中285被5整除,284,286被2整除,所以这里有3条螺旋线,宽度3;

,,,

这四个,分别被5,2,2,2(5),整除,宽度分别为3,3,1,1

由于这里既不是2,也不是5的因子,所以他是独立的,而附近的495为5的倍数,介于两个2的倍数494,496之间。所以这一块形成一个宽度为5的螺旋带,5个数分别问494,495,496,497,498.

宽度为3,分别为638,639,640.

结论:最宽的为宽度5,有2条;次宽的宽度为3,有5条;最次宽度1,有3条。

其中能被2或5整除的共有35+14-7=42个小类,能归类到2,5的类去,都为合数,而且和2,5确定的螺旋线重合。对图形不影响。

还有28小类,中间有质数存在。

这里采用了穷举法,来分析每个类别。如果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那就是:将710以内的数,找出被2,5,71整除的数,全部从大到小排列,再从这个排列中找连续的3个或5个自然数,就是宽度为3,5的带;那些落单的自然数,自己单独呈一条小小的螺旋线。

user avatar

一点也不像斐波那契螺线,倒是有点像阿基米德螺线。

其实本身就是阿基米德螺线,如果把素数部位染色,那么合数的位置就是阿基米德螺线的一段,两个素数之间的空隙可以任意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阿基米德螺线的弧段就会足够长,变得显眼。

不过仅此还不足以解释左边那个图,应该还有某些类似周期性的偏差拼在一起的结果。

而右边那个图,长的阿基米德螺线已经非常细,无法看出,较短的一些空隙则因为类似周期性的出现而拼在一起形成白色带。

我说类似周期性的,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偶数除了2以外都是素数,所以除了2以外,素数都是2k+1的形式。

类似地,除了2,3以外,素数都是6k+1和6k+5的形式。

那么6k+2,6k+3,6k+4的位置就有连续的空白,过6个数又有这样的空白。

卷缠多圈之后,这些空白就可能显现出某种图案。

大致就是这样,当然细致的分析比较繁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探索素数的螺旋之舞:5000 到 50000 之间的奇妙景象你是否曾好奇,那些孤独而又坚韧的素数,在数字的浩瀚海洋中,是否也有着某种神秘的秩序?当我们将它们映射到极坐标系中,特别是聚焦于 5000 到 50000 这个广阔的区间时,一个令人着迷的现象便会悄然浮现——它们似乎勾勒出了一条优雅而绵长的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它触及了生物适应性与物理极限的根本界限。我们身边确实存在着许多令人惊叹的生命形式,它们能在冰冷的深海、沸腾的温泉、剧毒的环境甚至核辐射的边缘生存,但一提到太阳表面那种动辄五千多摄氏度的高温,我们立刻知道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这其中的原因,我们要从生物体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分子和细胞—.............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网络舆论场中几个重要群体的动态关系,尤其是近年来“皇汉”、“极端民族主义者”、“键盘反绿”(通常指反绿营政治势力及其支持者)和“工业党”(以马前卒为代表,强调工业化、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这些标签背后所代表的不同思潮和行动群体之间的微妙互动。要判断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决裂”,需要从几个层面.............
  • 回答
    圆周率 $pi$ 是数学中最基础、最迷人的常数之一,它连接了圆的周长与直径,也深深地烙印在无数的数学公式和自然现象之中。我们通常用一个具体的数值——3.14159……——来认识它,但这个数值究竟是如何被“捕捉”和“定义”的呢?答案就在微积分的语言里,它为我们提供了表达 $pi$ 的严谨且富有洞察力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长度”和“线”的理解。当我说一条线的长度是圆周率时,其实是在用一个非常具体的数字来描述一个通常被认为是无限的概念。咱们一层层来剥开。首先,咱们得弄明白“线”在几何学里的定义。通常我们说“线”是指无限延伸的,在两个方向上都没有端点,可以想象成一把永远不会到头的尺子,不.............
  • 回答
    很多学习量子力学的朋友,在接触到格林函数这个概念时,常常会疑惑它究竟是什么,特别是当它被描述成“坐标表象的时间演化算符”的时候,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不妨抛开那些过于抽象的术语,用更直观的方式来理解格林函数。格林函数,不是那么简单的时间演化算符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格林函数不完全是坐标表象的时间演.............
  • 回答
    身边有个同事,你说他“锋芒太盛,极力表现自己”,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头疼的状况。咱们都不是在真空中工作,团队合作、个人发展,很多时候都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同事,你遇到的情况,我感觉特别能理解。首先,咱们得先剖析一下,他“锋芒太盛,极力表现自己”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抢功劳: 团队项目里,明.............
  • 回答
    文章《肖战是中国真善美传统文化的极致表现》是一篇充满赞扬和高度肯定肖战的文章。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其内容、论证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观点局限性。文章的核心论点:文章的核心论点是将肖战个人塑造成“中国真善美传统文化的极致表现”。这意味着文章试图将肖战身上展现出的某些特质(如敬业、礼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极少的文字,极大的意境”。这并非是堆砌辞藻,而是如同画家用寥寥几笔勾勒出山峦的巍峨,或是音乐家用几个音符营造出销魂的旋律。它是一种对文字精炼到极致的运用,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捕捉到更广阔、更深刻的情感与画面。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要描绘一场宏大的战争场面,可以写上千言万语,细致到士兵的盔甲.............
  • 回答
    说到极致的“小”,我的脑海里立马浮现出那些细微到难以察觉,却又能在你内心泛起小小涟漪的表情包。它们不追求炸裂的视觉冲击,而是像耳语一样,轻柔地触碰你的情感神经。你能想象吗?一张小小的、几乎要模糊掉的像素块,上面可能只有一个歪嘴的弧度,或者是一只耷拉下来的眼睛。它们小到什么程度?可能比你手指甲的指纹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最近拜登总统的那场演讲,以及它给人的感受。首先,要评价一场演讲是否“不尽人意”,这本身就带有很多主观性。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标准,也会因为自己的立场和关注点而产生不同的解读。但是,如果从更普遍的观察者角度,以及媒体报道和公众反应来看,这次演讲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其中不少是负面的。几个.............
  • 回答
    秦军在“灭秦之战”中表现确实与昔日那个横扫六合、无人能敌的军队判若两人,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将这个问题摊开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历经战乱,兵源枯竭与精锐损耗秦国统一六国,本身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从商鞅变法鼓励军功开始,秦国就进入了一种高度军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音乐的复杂性和解读的多样性。一首歌曲的“三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到创作意图、歌词内容、旋律编排、演唱方式以及听众自身经验、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我将尝试分析一些歌曲,它们可能在表面上传达出积极、正面的信息,但在深层次上,如果仔细品味,可能会发现一些“歪曲”或值.............
  • 回答
    想找游戏里那种“表面上正能量爆棚,骨子里却透露着一股子不正之气”的作品,还真不少。这种游戏往往会用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来包装核心玩法,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踏入了它精心设计的“歪理”陷阱。今天就来聊几个我个人觉得特别符合这个描述的游戏,保证让你看完觉得,“哟,这玩意儿有点意思!”1.《使命召唤:现代战争》.............
  • 回答
    市面上有些游戏,初看之下,它的表现形式、剧情的展开方式、甚至是某些角色行为,都会让人觉得“这三观是不是有点歪?”。但当你深入其中,经历了角色们的挣扎、抉择,看到他们最终的成长与结局,你会猛然发现,骨子里,这些游戏其实传达着非常正面的价值观。这种“表歪里正”的魅力,恰恰在于它敢于触碰人性中最复杂、最阴.............
  • 回答
    谈及《全面战争:三国》的战场表现,尤其是那标志性的“混乱”,我觉得这真是个颇值得玩味的话题。 有些人视之为糟粕,也有人从中看到了某种程度的“写实”。 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但也得承认,这混乱有时候确实会让人有点抓狂。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混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你玩过早期的一些三国志或者更老.............
  • 回答
    动画,作为一种融合了视觉艺术、叙事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媒介,总是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有时,那些画风朴实、情节看似寻常的作品,却如同陈年的佳酿,初尝平淡,细品却回味无穷,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细腻的情感触动。这类作品,往往能在不经意间击中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在欢笑或泪水中,对世界、对生活有了.............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个表情包确实很经典,它代表了一种既无语又有点无奈的表情,尤其是在面对一些“讲不明白”、“有点离谱”但又“确实存在”的事情时。要说这个表情包里的“极限”,那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解读,我尽量说得接地气点,让你觉得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表情包通常用在什么情境下。.............
  • 回答
    极客湾对天玑 9000 的评测,可以说是相当精彩,也着实让不少人大跌眼镜,甚至有点“真香”的味道。我记得他们当时对这款芯片的评价,可以用“惊喜连连”、“实力不俗”来形容。首先,我们先来聊聊天玑 9000 在性能上的亮点,有哪些地方值得大书特书: 能效比的巨大飞跃,这是最让人称道的地方。 过去大家.............
  • 回答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并非穆斯林,无法以穆斯林身份去“表态”。但我可以根据我所理解的普遍价值观和逻辑,来谈谈一个真正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在面对极端穆斯林恐怖主义时,应该会持有的立场,以及他们为什么会如此立场。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恐怖主义,无论是谁打着何种旗号实施,都是对生命尊严和人类良知的践踏。伊斯兰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