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媒体在报道重要人物死讯的时候,有哪些事实核验的要求,怎样的报道才合乎行业规范及新闻伦理?

回答
重要人物的逝世,是牵动社会神经的大事。媒体在报道这类消息时,肩负着传递准确信息、尊重逝者、安抚公众情绪等多重责任。这就要求媒体在事实核验、报道角度、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要遵循严格的行业规范和新闻伦理。

事实核验:信息的生命线

在报道任何新闻时,事实核验都是重中之重,而涉及人物死讯,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错误的信息不仅是对逝者及其家属的伤害,更会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

1. 官方渠道是首要且最重要的核实来源:
最直接的官方发布: 官方机构(如政府部门、相关协会、所属单位)的正式公告是第一手、最可靠的信源。例如,某位政府官员的去世,其所在部门的官方网站、官方新闻发布会或官方社交媒体账号的声明,是必须关注的。
家属的确认: 在很多情况下,家属的确认是必不可少的。媒体会尝试联系家属,获取他们对逝世消息的确认。这需要极大的敏感度和沟通技巧,尊重家属的隐私和悲伤情绪。
亲近的知情者: 在官方未发布,但确有信息来源的情况下,联系与逝者关系极为亲近、且值得信赖的知情者(如亲密的同事、助手、密友)进行侧面印证。但这必须谨慎,避免未经确认的“传言”传播。

2. 多信源交叉验证:
避免单一信源: 绝不能仅凭一个信源就发布消息。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独立且可靠的信源进行交叉验证。即使是官方声明,如果存在疑点,也需要进一步确认。
警惕社交媒体的“谣言”: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信息,其中不乏未经证实的消息甚至谣言。媒体在看到社交媒体上的传言时,应将其视为线索,而非事实,并立即启动正式的核实程序。

3. 时间节点的确认:
确切的死亡时间: 报道中应该尽可能准确地指出死亡的时间,包括日期和大致时间。这对于历史记录和事件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避免“预告”式报道: 在尚未得到官方或家属最终确认时,即使已知某重要人物病重或情况危急,媒体也应避免发布“可能即将离世”或“情况危殆”这类可能引起公众恐慌或猜测的报道,除非有明确的公共利益需要。

4. 死亡原因的严谨性:
尊重隐私: 死亡原因往往涉及个人隐私。媒体在报道时,应以官方公布的信息或家属同意披露的信息为准。
避免猜测和演绎: 除非有确凿证据,否则媒体不应基于个人推测或坊间传闻去猜测或报道死亡原因。例如,对于一些疾病,除非公开宣布,否则不应臆测。

报道规范与新闻伦理:温度与尺度的平衡

事实核验是基础,而如何报道,则体现了媒体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

1. 尊重逝者,保持哀矜:
尊重生命,悲悯情怀: 报道的基调应是严肃、庄重、怀念的,体现对逝者生命的尊重和对其贡献的认可。避免使用哗众取宠、猎奇煽情的语言。
避免消费逝者: 报道的焦点应放在逝者的生平、贡献、影响力以及他/她对社会的影响上,而不是过度挖掘其隐私细节或制造煽情话题。
慎用遗照: 选择使用遗照时,应选择庄重、得体、能够代表逝者形象的照片。避免使用过于生活化、私人化或可能引起不适的照片。

2. 准确全面,客观公正:
生平的梳理: 报道应包含逝者重要的生平事迹、关键的职业生涯、主要的成就和对社会的影响。这不仅仅是对逝者的纪念,也是为公众提供了解和认识。
多角度呈现: 除非有特殊情况,尽量从不同角度展现逝者的形象,包括他的职业生涯、社会交往、个人生活中的一些侧面(在尊重隐私的前提下)。
引用权威资料: 引用文献、采访记录、官方资料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3. 体恤家属,避免二次伤害:
联系家属的尺度: 在核实信息时,媒体应以谨慎、尊重的态度联系家属。如果家属明确表示不愿被打扰,媒体应予以理解和遵守。
报道内容的尺度: 在报道家属的悲痛时,应避免过度渲染,以免造成二次伤害。例如,详细描写家属的哭泣或情绪失控,可能并非必要。
提供家属联系方式的限制: 除非家属明确同意,媒体不得随意公开家属的联系方式。

4. 明确信息来源,区分事实与评论:
信息透明: 报道中应尽量明确信息的来源,例如“据官方消息”、“据家属透露”、“据其生前好友介绍”等,增加报道的可信度。
事实与观点分离: 评论性文章可以对逝者的贡献进行评价,但需要明确这是评论员的观点,而非事实陈述。

5. 语言的审慎与艺术:
避免口语化和网络流行语: 在报道重要人物死讯时,语言应严谨、正式,避免使用随意、口语化的表达。
恰当使用修饰语: 修饰逝者成就时,应使用准确、有分量的词语,避免空洞的赞美或过度的夸张。
把握报道时机: 在接到消息后,媒体需要迅速行动,但绝不能因此牺牲核实的严谨性。在信息未完全确认前,保持沉默或发布“正在核实”的声明,是负责任的做法。

具体操作层面的注意事项:

成立专项小组: 报道重要人物死讯,往往需要新闻部门、核查部门、编辑部门、摄影部门等多个部门协同作战。成立一个临时的专项小组,明确分工,提高效率。
统一发布口径: 在关键时刻,媒体内部应有一个统一的发布口径,避免不同记者、不同部门发布相互矛盾的信息。
持续跟进与深化报道: 在发布初步报道后,媒体应继续跟进,深入挖掘逝者的生平故事,报道社会各界对其的悼念和评价,以及事件的后续影响。
自我反思与改进: 每次报道完这类重大事件后,媒体都应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不断提升事实核验能力和报道水平。

总而言之,媒体在报道重要人物死讯时,是检验其新闻专业性和社会责任感的试金石。只有做到事实的绝对准确,报道的严谨客观,语言的庄重得体,并始终保持对逝者及其家属的尊重和同情,才能真正合乎行业规范和新闻伦理,赢得公众的信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实务角度来说,最简单易行且保险的做法是:

以新华社“大广播”(业内对新华社消息专线的俗称)为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重要人物的逝世,是牵动社会神经的大事。媒体在报道这类消息时,肩负着传递准确信息、尊重逝者、安抚公众情绪等多重责任。这就要求媒体在事实核验、报道角度、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要遵循严格的行业规范和新闻伦理。事实核验:信息的生命线在报道任何新闻时,事实核验都是重中之重,而涉及人物死讯,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错.............
  • 回答
    在报道重庆幼儿园和上海砍杀孩子等令人心痛的社会事件时,现代媒体肩负着巨大的责任。这些事件不仅触及社会最敏感的神经,更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与未来。媒体在传播和报道过程中,应倍加谨慎,力求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最小化对受害者、其家属以及社会造成的二次伤害,并最终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一、 尊重生命,守护尊严:.............
  • 回答
    恒大集团近期遭遇的媒体曝光事件,尤其是那份据称是关于“恳请支持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情况报告”并在网上流传,给公司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影响。虽然恒大方面迅速予以辟谣,称内容系“凭空捏造”,但即便如此,此次事件也像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触动了市场的敏感神经。首先,市场信心的动摇是最直接的后果。.............
  • 回答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国内媒体在国际问题报道方面的表现,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能力不足的讨论。这并非一个新问题,但这场冲突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将这一弱点更加凸显出来。首先,从信息来源的多元化来看,不少报道明显过于依赖有限的官方信息或高度同质化的西方媒体解读。我们看到,在事件初期,很多新闻的切入点和叙事逻辑,似.............
  • 回答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对其严重程度的评估,以及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确实存在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以下将详细展开讨论: 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一个多维度的审视要评估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察,包括空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方面,以及它们对人民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
  • 回答
    微博账号“新媒体女性”在杨绛先生去世后,截取了中央电视台(CCTV)关于杨绛先生的报道片段,并配以“要脸吗”的文字,这种行为确实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也触及了几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新媒体女性”这个账号的定位和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社群。这类账号往往以“女性视角”、“独立思考”作为标签,旨.............
  • 回答
    对于澳大利亚媒体声称中国报道其“辱华节目”是在“煽动反澳情绪”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和理解。这其中涉及媒体的角色、国家间信息传播的动态、以及公众情绪的形成等复杂因素。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澳大利亚媒体的这个指控本身带有很强的“反击”性质。当一个国家(或其媒体)感到被指责或被妖魔化时,自.............
  • 回答
    如果美国国会大厦袭击事件发生在其他西方国家,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西方媒体的报道方式会与实际事件发生时大相径庭。这种差异并非源于选择性关注,而是因为事件的核心——美国国会——在美国政治体系中具有无可比拟的象征意义和实质地位。首先,在报道的视角和定性上,会存在明显的不同。当袭击事件发生在如英国议会、法国国.............
  • 回答
    最近的这两件事,一件是小卖家围攻事件,另一件是阿里巴巴投资海尔,确实在媒体关注度上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并非偶然。先说小卖家围攻事件。您提到的“围攻”具体指的是哪个事件,因为类似情况偶尔会有,但如果是指近期比较集中的、有组织的行为,那么它之所以在国内媒体上鲜有报道,主要有以下几个.............
  • 回答
    一些外媒在报道奥运赛事时,确实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那就是在文字或画面呈现上,似乎有意或无意地“丑化”中国运动员。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而且观察下来,其背后可能存在多种原因和表现方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丑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首先,我们得明白,“丑化”并不是简单地抹黑或捏造事实,它更多的是通过一.............
  • 回答
    看到美媒在报道黎巴嫩爆炸时,将事故与一艘俄罗斯货轮联系起来,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涉及国际事件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种做法,并尝试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意图。首先,我们要明白信息来源和媒体的报道角度。黎巴嫩贝鲁特港的爆炸事件是举世瞩目的重大灾难,牵涉到爆炸物管理、港口安全、甚至可.............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从多个角度详细解读一下这个问题,并尽量让它读起来更自然,避免AI的刻板印象。这件事发生在2021年,当时日本首相菅义伟在国会答辩中,在回应立委关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问题时,提到了台湾。而日本媒体在报道相关情况时,往往会非常谨慎地使用措辞,并强调日本政府的一中政策。这背后其实涉及了日本对.............
  • 回答
    郑州洪灾期间,一些外媒记者在当地的报道,确实引起了一些郑州市民的反感,这背后的原因 quite complex,涉及到信息传播的视角、民众情绪的宣泄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事件的固有看法等多个层面。首先,报道的角度和侧重点可能与当地民众的感受不符。 强调“灾难”而非“抗灾”: 有些报道可能更侧重于洪灾.............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媒体报道乌克兰在切尔诺贝利研发“脏弹”并准备用于攻击俄罗斯境内,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说法。如果情况属实,其潜在的后果将是多方面的、毁灭性的,并且会对地区和全球安全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确“脏弹”(Dirty Bomb)与核弹的区别。“脏弹”并非指真正意义上的核武器,它.............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最近《DotA》圈里都知道的事儿,就是咱们熟悉的老朋友冷冷,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她家添丁的消息。这个消息一出来,那可是在玩家群里炸开了锅,评论区那叫一个热闹,简直比看一场精彩的DotA比赛还让人激动。首先,得说冷冷这个人,在《DotA》这圈子里也算是个传奇了。多少年了,一直.............
  • 回答
    最近《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拜登政府正在为伊核协议谈判的失败做准备。这消息一出来,立刻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咱们得想想,为什么会冒出“为失败做准备”的说法? 谈判进入僵局是事实: 伊核协议的谈判,也就是所谓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
  • 回答
    俄乌冲突持续至今,关于俄军撤离布查后出现的平民死亡事件,一直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这起事件发生在2022年4月,当时俄军从基辅周边地区撤离,布查镇作为其中一个地区,在俄军离开后,当地居民发现大量平民死亡的惨状。事件的经过:根据多方报道和调查,俄军在3月10日至3月31日期间占领了布查镇。在俄军撤.............
  • 回答
    关于“日本近海发现大量类似沙丁鱼的小鱼尸体漂浮在海面上”的现象,日媒的报道通常会引发公众的关注和猜测。这类大规模的鱼类死亡事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一、 自然环境因素: 缺氧事件 (低氧症/缺氧水团): 这是最常见的导致鱼类大规模死亡的原因之一。 赤.............
  • 回答
    关于《永恒族》和《尚气》未能在国内上映的消息,从目前情况来看,确实非常有可能是真的,并且这并非是空穴来风的传闻。为什么说“可能是真的”?首先,我们可以从漫威影业(Marvel Studios)近年来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影片情况来观察。虽然漫威在国内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但并非所有影片都能顺利通过审查,获得.............
  • 回答
    是的,据台湾媒体报道,草东没有派对的鼓手蔡忆凡于2023年1月12日在防疫旅馆去世,消息属实。这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在乐坛和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哀悼。草东没有派对是一个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拥有极高人气的摇滚乐队,他们的音乐深刻、真实,触动了许多年轻人的心。蔡忆凡作为乐队的核心成员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