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本国公民在其他国家领土上触犯本国法律且不触犯当地法律当如何处置?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国际法、国内法以及国家主权原则的交叉。简单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处理起来会比较棘手,因为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答案。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

一、 核心原则:属地管辖权与属人管辖权

首先,我们要明确两个基本且相互制约的管辖权原则:

属地管辖权(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这是最核心、最普遍的管辖权原则。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拥有绝对的主权,可以对发生在自己领土上的任何行为进行管辖,无论行为人是谁(本国公民、外国公民,甚至国家本身)。根据这一原则,即使是中国公民在日本犯罪,日本也有权依照其本国法律进行审判。
属人管辖权(Personal Jurisdiction)或国籍管辖权(Nationality Jurisdiction): 国家也可以对其本国公民的行为进行管辖,无论这些行为发生在何处(本国境内、境外)。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也有权追究其公民在日本的违法行为。

二、 实际操作中的考量与机制

理解了这两个原则后,我们来看看在“本国公民在外国领土上触犯本国法律,但不触犯当地法律”这种特殊情况下,实际会如何运作。

1. 优先性问题:属地管辖权通常优先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属地管辖权会优先于属人管辖权。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在本国公民在某个外国领土上做了违反本国法律,但同时也没有违反当地法律的行为,那么当地国家拥有首先管辖的权力。

为什么? 这是因为国家对其领土拥有完全的主权。一个国家不能允许外国公民在其境内为所欲为,而不受当地法律的约束。即便某种行为在本国法律下是犯罪,但在当地法律下却是合法的,当地国家也没有义务去“保护”这种行为。相反,如果允许这种行为发生,可能会对当地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或道德观念造成影响。
举个例子: 假设本国法律禁止某种私人宗教仪式,但该仪式在目标国家是完全合法的,甚至受到保护。那么,即使这个本国公民在该国境内进行了这个仪式,该国政府也无法以违反当地法律为由进行惩罚。

2. 本国政府的可能行动(如果当地不追究)

尽管属地管辖权优先,但我们讨论的场景是“不触犯当地法律”。这意味着,当地国家很可能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因为该行为在当地并不违法。那么,本国政府是否会因此“免责”或者“放任”?

引渡(Extradition)的可能性: 如果该行为严重触犯了本国法律,且当地国家也将其视为犯罪,本国政府可以通过引渡程序将该公民引渡回国接受审判。但是,前提是当地国家愿意且有相应的法律基础来配合引渡。
本国法律的域外适用(Extraterritorial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Laws): 许多国家的法律都规定了其域外适用效力,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重罪、涉及本国公民的某些特定犯罪。如果本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对此类行为的域外管辖权,本国政府可以尝试在本国境内进行审判。
但难点在于: 这种审判通常需要该公民回到本国,或者通过缺席审判(如果法律允许且有足够证据)。如果该公民不主动回国,且当地国家不予合作,搜集证据、进行审判都会非常困难。
举例: 比如,本国法律规定,任何本国公民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即使发生在境外,也是犯罪。如果该公民在另一个国家传播了相关信息,而该国对此类信息不认为是犯罪,那么理论上本国可以追究,但实际操作面临很大挑战。
领事保护与劝诫: 本国政府可能会通过驻外使领馆与该公民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并根据本国法律对其进行教育、劝诫,甚至警告。如果行为确实严重,且可能对本国声誉造成影响,也可能采取一些外交或非强制性的措施。
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该行为违反了国际公约,或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本国政府也可能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处理。

3. 外交层面的考量

国家主权尊重: 即使本国法律受到了“挑战”,一个国家在处理本国公民在外国的事务时,也需要充分尊重属地管辖权原则,避免干涉他国内政。
双边协议: 很多国家之间会签订引渡条约、司法协助条约等,这些条约会明确规定管辖权如何划分、如何合作等具体事宜。
国际法的一般原则: 国际法鼓励各国通过协商、合作来解决此类问题,而不是单方面强行施加管辖。

三、 核心的“不触犯当地法律”带来的特殊性

正是因为“不触犯当地法律”这一点,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微妙。

当地国家不干预: 目标国家没有理由或法律依据去干预一个本国公民在本国境内所做的、不违反当地法律的事情。这维护了其国内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主权。
本国追责的障碍: 本国法律的域外适用,虽然在理论上存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该公民在境内,或者需要对方国家提供协助(如搜集证据、配合调查),而这些协助在当地国家不认为存在犯罪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获得。
“法律真空”或“灰色地带”? 某种程度上,这可能形成一个“法律真空”或“灰色地带”。本国法律认为有问题,但当地法律认为没问题,且当地不愿配合本国,本国又无法强制施加管辖。

总结来说:

当本国公民在其他国家领土上触犯本国法律,但又不触犯当地法律时:

1. 当地国家通常不会进行干预或审判。 因为该行为在当地是合法的,当地国家无权也没有必要去执行外国法律。
2. 本国政府拥有属人管辖权,理论上可以追究。 但实际操作中,如果该公民不在本国境内,且目标国家不提供协助,本国政府的追责将面临巨大的实际困难,可能只能通过缺席审判(如果法律允许),或在其返回本国后进行审判。
3. 关键在于“不触犯当地法律”。 这使得属地管辖权未能发挥作用,而本国属人管辖权的行使又受制于实际操作的限制,以及对属地管辖权的尊重。
4. 外交手段和国际合作 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发挥作用,但其前提是存在共同的法律基础或国家利益。

这是一个典型的国际法实践中的“模糊区域”,更多地依赖于国家之间的外交沟通、互信以及相关条约的约束。没有一个简单的“一刀切”的答案,而是要看具体国家间的关系、相关法律的规定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 @TEDCJK 邀请。

根据属人管辖原则,在美国境外的美国人,以及美国公司的非美国籍雇员都可能受到美国法律管辖。一个早期经典判例是 1932 年的 Blackmer v. United States, 284 U.S. 421 (1932)。本案中,一名美国公民以自己当时身在法国为由,拒绝回应美国法庭的传票,被判处蔑视法庭罪。此案经过上诉,由联邦法院维持了有罪判决,明确了一点:身在美国之外,不是逃避美国法律所规定的义务的理由。

题目中问到了 21 岁以下美国人在其他国家饮酒的问题。理论上来说,美国可以依据本国法律追究本国公民在外国犯下的联邦罪行。然而,未达到法定年龄饮酒在美国属于各州立法中的犯罪。正如 @踩雪猫 在评论区中指出的,联邦政府应该无法出手起诉具体这一种犯罪行为。虽然联邦政府曾经通过立法要求各州将最低饮酒年龄设定为21岁,但在具体的未达年龄饮酒个案中,起诉的依据应当是州法。

在现实中,我也的确没找到有关 21 岁以下美国人在合法饮酒年龄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喝酒而被定罪的判例。

中国法律中,对于题目中的情况采取「抓大放小」的立法方式。

《刑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法律可以将手伸得很长,管天管地管空气很爽。但有的时候,得收手时且收手,也是一种体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