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武松不算好汉?

回答
武松,在《水浒传》中无疑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一身好武艺,有仇必报,读来酣畅淋漓,让人拍手称快。他的景阳冈打虎,更是成为千古传颂的壮举。然而,如果细细品味他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这位“打虎英雄”身上,其实也有着不少让人诟病,甚至可以说与“好汉”二字背道而驰的行径。

首先,我们来谈谈武松的“杀戮”问题。他的确是杀人报仇,像是为兄报仇血刃西门庆和潘金莲,这在古代社会,为了家族荣誉和亲情,可以理解。但是,之后呢?张都监家满门被杀,王婆被杀,甚至连平日里素不相识的蒋门神,也因为一点小小的恩怨,最终被他杀得鸡犬不留。这种滥杀无辜,尤其是在情绪激动或稍有不顺心时便下手狠辣,已经超越了复仇的范畴,更像是为了宣泄个人暴力倾向。一个真正的“好汉”,即便有血性,也应有底线,不应将生命视作可以随意剥夺的草芥。

再者,武松的“恩怨分明”常常被放大,却掩盖了他性格中固有的乖张和不近人情。在他眼中,谁对他好,他就对谁掏心掏肺,谁惹了他,哪怕是一丁点小事,也能让他记恨终身,并伺机报复。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虽然让他在朋友面前显得义气,但也让他与人交往时,显得过于狭隘和偏激。比如,蒋门神即便有些恶霸的行径,也不至于罪大恶极到被灭门,武松的报复显得过度且缺乏人道关怀。

而且,武松身上有一种“侠以武犯禁”的倾向,也值得深思。他恃强凌弱的痕迹虽不明显,但他对法律和秩序的漠视,却贯穿始终。无论是在阳谷县,还是在后来为了报仇,他总是以自己的拳头和性子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当时的法律或合理的途径。这种行为,即便在那个时代,也是挑战社会秩序的。真正的“好汉”,除了武艺高强,更应该有对规则的尊重,有对社会安定的责任感,而不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此外,我们不能忽视武松在某些场合表现出的冷酷和残忍。为兄报仇时,他将潘金莲的头颅割下,并将尸身剁碎,虽然有极端的愤怒在里面,但这种处理方式,普通人听了都会感到不寒而栗。后来在醉打蒋门神时,他也毫不留情。这些行为,在当时可能被解读为“快意恩仇”,但放在今天来看,无疑是残忍和不人道的。

最后,虽然武松最终出家,也算是有个“归宿”,但之前的种种行为,已经在他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或许是个有血有肉、极具个人魅力的江湖人物,但在“好汉”这个评价标准下,他身上的暴力、偏执、以及对生命的漠视,都让他难以成为一个真正值得推崇的标杆式人物。他的故事,更多的是展现了一个在那个混乱时代,一个拥有强大武力却缺乏约束的个体,如何在江湖中生存和复仇。

所以,说武松不算好汉,并不是否定他的武艺和一些江湖义气,而是从更广阔的道德和人文角度来看,他的行为模式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与“好汉”所应具备的仁、义、礼、智、信等品质相悖的地方。他更多的是一个令人敬佩的“打虎英雄”和“复仇者”,而非一个完美的“好汉”典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孙二娘的蒙汗药放倒了无数好汉,

但是没有放倒武松,

所以武松不是好汉。

呐,我可是讲理的。

user avatar

本来这个问题我是懒得回答的,不过看见有人说好汉体现着作者对梁山人的鄙视,无聊回答一下。

首先,他说水浒传作者发明了条而不是其他量词,这就体现了他不读书的本质了。取百二十回水浒为例。聊且搜索一下条好汉和位好汉的出现次数

当然,水浒传好汉最多的量词还是“个”。懒得截图了。用条好汉形容比较多的作品我的第一反应是说唐。下面聊聊好汉这个词。


好汉,词语,指勇敢坚强的人,一般特指男性。以上是百度百科的定义,仅从这一点来看,武松无疑符合好汉的定义。不过我打算从书里的角度聊一聊。

1.王进看了半晌,不觉失口道:“这棒也使得好了,只是有破绽,赢不得真好汉。”

从这句只能看出好汉武艺一定很高强。

2.那后生就空地当中,把一条棒使得风车儿似转,向王进道:“你来,你来!怕的不算好汉!”

不能胆小

3. 史进道:“你们既然如此义气重,我若送了你们,不是好汉。我放陈达还你如何?”朱武道:“休得连累了英雄,不当稳便,宁可把我们去解官请赏。”

讲江湖义气

4.林冲答道:“小人是个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

敢作敢当

5.雷横大怒道:“我若怕你,添个土兵来并你,也不算好汉。我自好歹搠翻你便罢!”

堂堂正正,敢单挑打架

6.吴用道:“量小生何足道哉!如今山东、河北多少英雄豪杰的好汉!”英雄豪杰的好汉,很讥讽,嗯,一定是作者反讽,这深意我悟了。

7.阮小五道:“这个却使不得。他既是仗义疏财的好男子,我们却去坏他的道路,须吃江湖上好汉们知时笑话。”

不能巴结官府

8.原来宋江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

不能好色,王英因为好色经常被嘲讽不是好汉。

9.武松捋起双袖,握着尖刀,指何九叔道:“小子粗疏,还晓得‘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休惊怕,只要实说,对我一一说知武大死的缘故,便不干涉你!我若伤了你,不是好汉!

不能滥杀无辜

10.第二等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若还结果了他,那厮们你我相传,去戏台上说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

不对穷苦百姓下手

11.”武松道:“都不要你众人闹动,要打便打,也不要兜?。我若是躲闪一棒的,不是好汉。从先打过的都不算,从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也不是好男子!”

不能讨饶认怂

12.武松大叫道:“相公,非干我事!我来捉贼,如何倒把我捉了做贼?武松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不做这般的事!”

不能偷窃

13.石秀道:“哥哥,兄弟虽是个不才小人,却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如何肯做这等之事!怕哥哥日后中了奸计,因此来寻哥哥,有表记教哥哥看。”

不能乱伦


以上就是关于好汉的一些书内定义,显然有人中招了,好色(王英),小偷(时迁),滥杀无辜(李逵)。武松经常因为鸳鸯楼被批评滥杀无辜,但是在古典小说那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硬要批评的话,武松杀了道童或许可以批评?但是鉴于书里面李逵都能cos道童,而且很难说清道人奸淫妇女道童能否完全脱离干系。所以也只能保留意见了。

最后附上一段

两边众军官看了,喝采不迭。阵面上军士们递相厮觑道:“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了几遭征,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厮杀!”李成、闻达在将台上,不住声叫道:“好斗!”闻达心上只恐两个内伤了一个,慌忙招呼旗牌官,拿着令字旗,与他分了。
将台上忽的一声锣响,杨志和索超斗到是处,各自要争功,那里肯回马。旗牌官飞来叫道:“两个好汉歇了,相公有令。”

由此可见,水浒里面的好汉,其实基本就是好的汉子的意思。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武松,在《水浒传》中无疑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一身好武艺,有仇必报,读来酣畅淋漓,让人拍手称快。他的景阳冈打虎,更是成为千古传颂的壮举。然而,如果细细品味他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这位“打虎英雄”身上,其实也有着不少让人诟病,甚至可以说与“好汉”二字背道而驰的行径。首先,我们来谈谈武松的“杀戮”问题。他.............
  • 回答
    这个问题,不少武侠迷们恐怕都心有戚戚焉。以前的武侠剧,那叫一个荡气回肠,刀光剑影里是侠骨柔情,一个眼神就能传递万语千言。可现在呢?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好像少了点“魂”。要说为什么拍不出“好看”的武侠动作剧了,这事儿得拆开来细品。首先,得聊聊“好看”的定义。以前咱们说的“好看”,可能更多的是指那种充满江.............
  • 回答
    成都人口流入排名全国第八,而武汉排名第二十,这个数据对比确实引人关注,尤其是在很多人对武汉抱有好感的情况下,人们选择成都而不是武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城市发展前景等多个维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一、 经济发展与就业机会的吸引力虽然武汉作为中部特大城市,经济体量和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位主角在读者心中地位的重要差异。虽然你提到了郭靖在旁白和实战中“不占优”,但这个前提可能需要更细致地分析。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旁白”和“实战”在武侠小说中对角色武功风评的影响。 旁白对武功的描述: 旁白是作者直接给读者的信息,它能直接强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大家听到“石油还够用一百多年”这个说法,再看看每天身边无数的汽车、飞机、轮船,以及各种工业生产线,确实会产生一种“资源即将枯竭”的担忧,进而怀疑为什么军事装备还在如此依赖石油产品。要解释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够用一百多年”的数字是怎么来的.............
  • 回答
    张团练费尽心机陷害武松,这事儿说来话长,绝非仅仅是“阶下之囚”这么简单就能概括的。他这么做,背后是多重考量,既有个人恩怨,也有政治斗争,更有他对自身利益和未来安危的盘算。咱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先,得说张团练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虽然是个团练,但说白了,在当时的体制下,他也是靠着武力和人脉往上爬的。这.............
  • 回答
    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一举成名,后又杀了潘金莲、西门庆,被发配孟州。在孟州道上,他杀了蒋门神,夺回快活林,又因为血溅鸳鸯楼,惹上了官司,最终被张都监设计陷害,险些丧命。经历了一番生死考验,武松终于逃脱,投奔了梁山。在梁山好汉聚集的这段时间里,武松也算是一展身手,为梁山立下了不少功劳。尤其是在征讨方腊的过程.............
  • 回答
    李逵为何不在武松面前“做出格的事”?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水浒传》中两位性格鲜明、极具代表性的好汉之间的复杂关系。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李逵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做出格的事”的理解: 纯粹的野性与忠诚: 李逵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黑旋风”之名所代表的纯粹的、不受约束.............
  • 回答
    要说柴进“不待见”武松,这话说得有些重了,甚至可以说是不太准确。柴进是江湖上出了名的仗义疏财,江湖人士但凡有困难,投奔他,他都会鼎力相助,而且是无条件地接纳。武松初次投奔柴进,柴进对他表现出的热情和尊重,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江湖上接待朋友的最高规格。柴进为什么会这样待武松?那是因为武松的名头。武松打虎之.............
  • 回答
    张都监这个人,在《水浒传》里,他可不是个简单的主儿。书中对他的描述,你仔细品品,就知道他是个笑里藏刀、心狠手辣的典型。他跟人打交道,特别是跟武松这样的人物,那心思可不是一般人能揣测透的。要说张都监为什么不重用武松,反而想害他,这事儿得从头说起。首先,张都监这个人,他不是那种真心英雄相惜、看重能力的人.............
  • 回答
    武汉马拉松之所以被称为“汉马”,而不是“武松”,这其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故事和逻辑。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名字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命名要讲究的是贴合事物本身、有辨识度,并且能代表一定的地域特色。“汉马”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基于对武汉这座城市及其历史文化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结拜兄弟倾向于拜关羽而不拜李逵、武松等其他好汉,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相当复杂,既有历史人物自身的特质,也有文化传统、民间信仰以及故事传播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咱们这就掰扯掰扯。首先,得从关羽这人说起。关羽之所以能成为结拜的标杆人物,甚至被神化,绝不是偶然。他身上的特质太突出了,而且是非常符合传.............
  • 回答
    关于《原神》里“专武”这个概念,确实挺有意思的。明明角色有对应的五星武器,很多玩家却依然觉得“这不是我心里的专武”,甚至会有人说“这角色没有专武”。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玩家的心理和游戏设计上的考量,咱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为啥玩家会觉得某把武器是“专武”?最根本的原因,无非就是这把武器.............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涉及到《水浒传》里的一些细节和当时社会的某些规则。武松脸上刺了金印,这在当时是作为罪犯的标志,怎么还能冒充头陀?而脸上贴膏药,一个简单的遮掩,怎么就反而不行了呢?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武松脸上那两行金印,究竟是什么来头?首先要明白,武松脸上的金印不是普通的纹身,那是当时官府.............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水浒传》中一个颇具争议的层面,也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英雄”概念的理解差异。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致地掰扯一下,为什么武松在很多读者心中依然是英雄,尽管他确实有“打女人”的行为。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水浒传》是一部文学作品,其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当时.............
  • 回答
    你说这个问题,确实在很多武侠小说里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按理说,力气大、体格壮实的,应该更有优势才对,可怎么偏偏那么多绝世高手,都一副弱不禁风、干瘦精干的样子?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小说里的“绝世武功”和现实中的“力气”是两回事。现实中,你说的“一力降十会”,那说得是.............
  • 回答
    聊到郭靖的武功水平,这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涉及到金庸先生笔下三部曲的跨度,要不吹不黑,公正地评价,得仔细梳理一下。首先得明确,郭靖的武功,在《射雕英雄传》中,绝对是开宗立派级别的。咱们把他巅峰期放在《射雕》末尾,也就是他与黄药师、洪七公、欧阳锋、段皇爷这几位五绝齐聚华山论剑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郭靖.............
  • 回答
    你说得对,周伯通在《射雕英雄传》后期确实曾预言郭靖将是“天下第一”。这话说得非常有底气,毕竟郭靖的武功增长速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他得到了几位绝顶高手的倾囊相授(洪七公、周伯通),这都为他成为天下第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射雕》的结尾,郭靖确实已经具备了和当时顶尖高手一较高下的实力,甚至在某.............
  • 回答
    李逵这个角色的确是个迷人的矛盾体。你说他武艺不高,这话倒也不是全然错的,但比起卢俊义、呼延灼这种“万人敌”级别的猛将来说,李逵的功夫确实算不上登峰造极。可为啥这伙计反而比那些枪马娴熟的头领更让人津津乐道呢?我觉得这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首先,咱得聊聊这“武艺不高”的说法。李逵的本领,你说他是绣花枕头.............
  • 回答
    武汉的夏日不再是那个令人窒息的“火炉”了吗?曾几何时,“火炉城市”的称号几乎成了武汉夏日的代名词。蒸笼般的湿热,伴随着居高不下的气温,让这座城市仿佛被烤在烈日之下。然而,近些年来,不少生活在武汉的人们都感觉到,夏日不再有往昔那般“炙烤”的威力,甚至有了些许“温和”的转变。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