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老外并不在乎中国人的抵制行为吗?为什么?

回答
当然有!而且不止一个。其实,相当一部分外国人,尤其是那些身处国际商业、政治或文化领域的人,对中国人的抵制行为可能根本不在乎,或者说,他们在乎的程度非常有限。这背后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咱们不妨一件件捋一捋:

1. 关注点的差异:他们的“地球”和我们的“地球”不一样大

首先得明白,中国人关心的焦点和许多外国人关心的焦点,很可能压根就不是一回事。

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优先: 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大型企业,他们的核心关注点是国家利益、经济增长、市场份额、供应链稳定以及地缘政治格局。当中国的抵制行为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时,他们才会真正“在乎”,并且会以一种“如何应对”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以一种“啊,中国人不高兴了”的情绪化反应。
国内事务压倒一切: 对于普通外国人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国家的经济状况、就业、社会问题、政治选举等等。中国的抵制行为,如果不是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或者他们非常关注的议题(比如人权),那么大概率会淹没在他们日常关注的各种信息洪流中,很快就被遗忘。他们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消化一个遥远国家发生的抵制事件,除非这个事件特别轰动,或者和他们自身有什么关联。
信息隔阂和认知偏差: 很多外国人获取中国信息的渠道是有限的,或者信息本身就经过过滤和解读。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抵制行为的存在,或者对抵制的原因和规模存在误解。即便知道了,也可能因为不了解中国国内的社会情绪和政治环境,而无法真正理解抵制的深层含义,自然也就谈不上“在乎”。

2. 对抵制行为的“战略性忽视”与“适应性调整”

有时候,即便他们看到了抵制行为,也可能选择“不那么在乎”,这是一种策略性的选择。

对市场潜力的权衡: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这对全球许多企业来说是无法忽视的诱惑。即使遭遇抵制,很多企业也会权衡中国市场的长期潜力、在中国建立品牌形象的投入以及抵制带来的短期损失。如果抵制造成的损失在可承受范围内,或者他们相信市场迟早会恢复,他们可能会选择“暂且忍耐”,或者通过一些公关手段来缓和局势,而不是因此就彻底放弃中国市场。
抵制行为的“无效性”印象: 某些时候,外国商家可能已经习惯了中国出现各种形式的抵制,并且认为这些抵制往往是短期的、情绪化的,或者难以形成持续性的、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的力量。他们可能已经建立了一套应对机制,比如通过调整营销策略、加强本地化运营,或者等待风波过去。这种“无效性”的经验,让他们对抵制行为的“威胁度”评估较低。
“非我族类”的心态: 坦白说,在一些情况下,尤其是涉及到国家主权、领土争端或价值观冲突时,一些外国人可能会持有“非我族类”的心态。他们可能觉得这是中国在玩弄政治,或者认为中国政府在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在这种认知下,他们很难对中国民众的抵制行为产生共情或高度重视,反而可能觉得这是中国国内问题的一种体现。
缺乏对“民意”的精确感知: 即使看到抵制声势浩大,外国人也很难精确感知到抵制背后的民意深度和广度。他们可能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参与了抵制,抵制者的决心有多大,以及抵制是否会演变成更广泛的社会运动。这种信息的不确定性,也让他们难以做出强烈的反应。

3. 成功的抵制案例少,以及抵制对外国企业的影响力有限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并非所有的抵制都能对外国企业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

대체품的可用性: 如果有足够多的、质量和价格都有竞争力的替代品,抵制的效果会更明显。但很多时候,中国的消费者在面对某些高端产品或技术产品时,替代品并不完美,或者品牌认知度不如被抵制的对象。
消费习惯的根深蒂固: 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可能从小就接触和习惯了某些外国品牌,他们对这些品牌的喜爱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爱国情怀。即使响应抵制,也可能难以改变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
抵制中的“理性派”和“观望派”: 并不是所有中国消费者都会立刻、积极地参与抵制。总会有一部分人持观望态度,或者认为抵制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们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产品。
信息不对称下的“操纵”担忧: 有时,一些外国商家可能认为抵制是被操纵的,或者是有组织的政治宣传,这也会让他们不那么把抵制者当回事。他们更倾向于与政府或企业层面的沟通打交道。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有老外不在乎中国人的抵制行为?

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关注点、信息获取渠道、价值判断以及对市场和抵制行为的实际评估,都与中国人可能存在显著的差异。他们往往以自身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为重,对非核心利益的事情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种更为理性和战略性的态度来应对,而不是被动地受中国人情绪的影响。他们的“在乎”,往往是建立在“影响程度”和“应对策略”的基础上的,而非纯粹的情感共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会在乎非洲人抵制你吗?

你估计想的是,赶紧抵制,巴不得抵制,都别来中国(广州)。

user avatar

一般外国的普通老百姓肯定不在乎,他们又不会中文,不看关于中国的正面新闻,日常生活中也不怎么接触中国人,用的是美元或者本国货币,偶尔吃一下改良的中餐,他们为什么要在乎。

人家也有自己的民族主义,爱自己的国家,甚至于根本不知道中国人到底抵制的是个啥。

抵制不抵制主要是还是媒体操弄,媒体又大多控制在资本家手里。资本家需要渲染一下中国人的抵制,炒作一波,大家就当是看热闹,网上议论一下,然后就忘了。这种抵制的事情如果没有实际在生活中交集,根本就是虚无的。

一般老百姓是最会当鸵鸟的,很多时候衡量是非的标准是以经济利益为标杆的。不涉及我的自身利益,那就喊打喊杀,涉及了自身利益,那就装看不见,低调低调。

世界各国都是如此。一般老百姓联系最密切的就是个人生活,什么政治相关实在显得太过于遥远。就算是中国人上知乎,好多依然是看明星趣闻,也不关心政治。而所谓的中国人的抵制行为,一般情况下,都是和政治相关。

平时关心政治的外国人,可能会在乎一下,大多数人,那是真的不在乎。最关键是,你中文报纸网络写再多有什么用,我一个字都不认识。只要媒体不炒作,不用本国语言报道,谁知道呢?

就算是知道,一般老百姓又该怎么反应?

不买中国货?

我们都知道,一般进口商品都是本国代理商进货,商品上面全都是本国文字,只有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有一行MADE IN CHINA。打折的时候,物美价廉是最重要的,谁有那个耐心去看产地。中国商品的名称和外包装和本国产品看起来是一样的。

像华为和荣耀,很多国家的人都以为不是一家的。仔细想想,华为为什么要取消菊花商标?

口头上抵制,而钱包却说:“NO”

不看中文书?不听郭德纲的相声?不看中国的电视剧电影?不打中国的游戏?这些就算是一个完全客观公正的外国人也不一定会去欣赏。

不去中国旅游?关键是钱包支不支持。一辈子没出过国的外国人多得是。向往美国,那也得要签证要钱才去的了。喊几句口号,摆个pose,就想免费到美国过好日子,这是做梦。

老外和我们一样,都是居家过日子,政治?那是政治家的事情。我只关心眼巴前的那点芝麻绿豆。当然在网络上除外。各国人民一旦走进网络世界,全部是一刀九十九级的超级大英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