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陆军的坦克、空军的战斗机数量较多,而海军的舰艇则很少?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说海军舰艇“很少”,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说法,而且我们可能需要先界定一下“数量”的概念。

首先,我们得承认,陆军的坦克和空军的战斗机,在单项的“数量”上,很多时候确实会比海军的舰艇总数要显得多。但造成这种差异,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是各国国防战略、地理环境、作战需求以及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作战环境和需求:陆基力量的“铺张”与海基力量的“精悍”

陆军坦克: 陆军是国家最直接的国土防御力量。在陆地上,装甲部队是推进、压制和消灭敌人地面部队的核心。坦克的数量多,是应对广阔战场、多个战线、以及可能出现的“铺天盖地”地面攻击的必然需求。想象一下,一场大规模陆地冲突,需要多少辆坦克才能形成有效的作战集群?而且,坦克作为一种相对“消耗品”,在激烈的陆地战中,损耗率也相对较高,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

空军战斗机: 空军的任务是争夺制空权,支援地面部队,对敌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以及执行战略威慑。在现代战争中,空中力量的机动性和打击范围是陆军难以比拟的。为了覆盖广阔的空域,应对来自不同方向的威胁,并提供持续的空中支援,需要数量庞大的战斗机。同时,战斗机执行的任务非常多样,从前线支援到防空拦截,再到远程打击,每种任务都需要特定型号和数量的飞机来完成。

海军舰艇: 海军的核心是“制海权”。虽然舰艇数量可能不如陆基装备多,但每一艘现代海军舰艇,尤其是航空母舰、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都是集成了极其复杂的技术、造价极其高昂的“巨无霸”。它们的设计目标不是“量”,而是“质”和“能力”。

战略价值与技术复杂度: 一艘航空母舰,本身就是一个漂浮的机场,它能投射空军的战斗力,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舰艇数量”概念。驱逐舰、护卫舰则负责编队的防空、反潜、反舰等多重任务。而核潜艇,更是集成了核动力、静音技术、先进声纳和武器系统,是战略威慑和隐蔽攻击的利器。这些装备的研发、制造、维护,都需要天文数字的投入和顶尖的科技人才。

作战模式的差异: 海军的作战通常是以“编队”为单位进行的,比如航母战斗群。这种编队协同作战,可以实现海、空、潜等多维度的立体打击和防御。在这种模式下,与其拥有大量的小型、功能单一的舰艇,不如拥有少量但功能强大、协同能力强的“拳头”力量。

地理因素: 陆军和空军的活动范围,在很多国家,主要局限于陆地和低空。而海军则需要在广阔的海洋上活动。海洋是流动的、开放的,各国海军的部署需要考虑的是全球战略态势、航线保护、海外利益维护等,而不是像陆军那样在固定的边境线上部署大量兵力。

2. 成本与维护:昂贵的“海上堡垒”

单价对比: 让我们来大致估算一下:一辆先进的主战坦克可能在几百万美元级别;一架先进的战斗机,可能在几千万到上亿美元。而一艘现代化的航空母舰,其造价可以轻松突破100亿美元,一艘驱逐舰也可能在1020亿美元左右。潜艇的造价也非常惊人,尤其是核潜艇。
“数量少”也是因为“太贵了”!国家能够投入的国防预算是有限的,在权衡陆海空三军的装备需求时,海军舰艇的高昂单价,自然会限制其总体的数量。

维护与操作成本: 舰艇的维护成本同样是巨大的。一个航母战斗群的日常运作,包括燃油、弹药、舰员的工资、训练、后勤保障、定期的坞修和升级,每天的花费都是天文数字。相比之下,坦克和飞机的维护虽然也昂贵,但在绝对金额上,舰艇的“吞金兽”属性更为突出。

3.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蓝色国土”的守护者: 海军的力量,更多是服务于国家在海洋上的战略利益。这包括保护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生命线)、维护国家在海外的利益和影响力、进行远洋作战以及战略核威慑。在没有强大海外利益诉求或远离海洋的国家,海军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力量投射的平台: 现代海军,特别是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其海军舰艇不仅仅是海上作战单位,更是国家力量向海外投射的平台。航母编队可以抵达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对当地局势产生影响,这种战略价值是陆军和空军的装备难以独立完成的。

技术更新的周期: 舰艇的建造周期非常长,从设计到下水,可能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而坦克和飞机的更新换代相对更快一些。这也意味着海军在装备数量上的扩张,需要更长远的规划和持续的投入。

4. “数量”的误解:能力叠加与综合效能

“质”胜于“量”: 很多时候,海军舰艇的数量少,但其综合作战能力却异常强大。一艘装备了先进防空导弹系统的驱逐舰,其防空能力可能相当于几十个高射炮阵地。一艘核潜艇,其隐蔽性和打击能力,又不是其他平台能比拟的。

协同作战的重要性: 海军的作战,尤其是大型水面舰艇,更强调的是整个编队的协同作战能力。通过不同的舰艇(航母、驱逐舰、护卫舰、潜艇、补给舰等)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出“1+1>2”的效能。因此,关注舰艇的“数量”,不如关注其“能力”和“协同性”。

潜艇部队的隐蔽性: 别忘了海军还有庞大的潜艇部队。潜艇是高度隐蔽的作战平台,它们在水下活动,很难被探测到,但其作战能力却非常强大。很多国家,会将相当一部分的军事预算投入到潜艇的研发和建造上。如果将潜艇的数量也计算在内,海军的力量就不再是“很少”了。

总结来说, 陆军的坦克和空军的战斗机数量相对较多,主要是因为它们承担的国土防御、前线推进、争夺制空权等任务,需要更广泛的覆盖和更强的地面压制能力,而且其单价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而海军的舰艇数量相对较少,则是由于其高昂的单价、漫长的建造周期、复杂的维护成本,以及海军作战模式更侧重于“质”和“能力”,以“编队”形式进行协同作战,并承担着维护国家海外利益和战略威慑的特殊使命。

与其说海军舰艇“很少”,不如说它们是成本极高、能力极强、战略意义重大的“海上力量的精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觉都没到点上啊。

一块五米长,二米宽,二米高的铁疙瘩,一共二十立方。

一块一百米长,十五米宽,十米高的铁疙瘩,一共一万五千立方。

二十立方的铁疙瘩,少点两个人操作。

一万五千立方的铁疙瘩,少点十二人操作。

二十立方的铁疙瘩,被打坏了基本废了。

一万五千立方的铁疙瘩,损废个五千立方修修还能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说海军舰艇“很少”,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说法,而且我们可能需要先界定一下“数量”的概念。首先,我们得承认,陆军的坦克和空军的战斗机,在单项的“数量”上,很多时候确实会比海军的舰艇总数要显得多。但造成这种差异,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是各国国防战略、地理环境、作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日本近代海军崛起背后的一些深层原因。与其说日本陆军“比海军差”,不如说海军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更强的活力、创新性和战略前瞻性,从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日本军事力量的“明星”。这背后原因复杂,需要从历史、经济、战略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来解读。一、 历史的起点:海军的.............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这种感觉。确实,如果我们粗略地看看二战时期苏军、美军、德军的陆军编制,可能会觉得苏军的军、师规模普遍比另外两国小。不过,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战术、战略、后勤以及历史背景等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军”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一个很多人会观察到的现象。要解释为什么现在各国陆军的迷彩服会越来越趋同,甚至看起来和美军的有点像,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背后有不少因素在起作用。首先,咱们得承认,美军在军事装备和战术理论的“输出”上,确实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
  • 回答
    二战时期,美军陆军在战术和装备上的确与苏德两国存在显著差异,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各自的战争初期情况、工业基础、作战哲学、以及战场经验的积累。深入剖析这些差异,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二战陆地战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战争的起点与战略目标的不同 美国: 参战初期,美国主要扮演.............
  • 回答
    驱逐舰上的舰炮确实厉害,射程远、威力大,火力密集,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咱们陆军装备的火炮,跟舰炮比起来,似乎总是隔着一层什么呢?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其实,这背后涉及到很多细节,可不是简单地把舰炮搬到陆地上就能行的。首先,得说说舰炮和陆军火炮的根本区别,这就像是两种不同的“基因”。 舰炮:为大海.............
  • 回答
    关于美苏两国陆军步兵班在结构上的差异,尤其是火力组和机动组的划分,这背后涉及两国军队在军事思想、战场环境想定、武器发展以及战术理论上的不同取向。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美军的“火力组”(Fire Team)模式:美军步兵班的核心通常由9到10人组成,被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火力组”,每个火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值得探讨!要说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大象,为什么它们的“大本营”设在了热带,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精妙的生态和进化因素在起作用,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可以简单概括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的方面来深入分析一下。一、 食物供应:热带雨林的慷慨馈赠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就是食物。热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生物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为什么陆地上的巨兽大多是素食者,而海洋中的庞然大物却偏向肉食?这背后其实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以及生理适应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先聊聊陆地上的大块头们,最典型的就是大象、犀牛、长颈鹿这类。它们吃啥?那都是草、树叶、树枝,妥妥的素食主义者。要理解这一点.............
  • 回答
    陆地上绝大多数动物,无论体型大小、是食草还是食肉,都会拥有两只鼻孔,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精妙的生物学原因。这并非巧合,而是演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感知和生存而发展出的有效策略。首先,我们得从“闻”这件事情本身说起。鼻子,作为嗅觉器官,其核心功能是捕捉空气中的气味分子。而气味分子的扩散并不是瞬间完成的,它们.............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理现象,很多人会纳闷:为什么陆地最集中的北半球最北端是冰封的海洋,而南半球最南端同样被海洋环绕,但却有着一片广袤的南极大陆呢?这不是巧合,背后是地球构造运动、气候演变以及地质历史的复杂交织。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聊得详细一些。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地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且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发展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规律:根基与枝叶的稳定性差异。咱们先聊聊那些“近现代陆地扩张”的国家。想象一下,一个国家像一棵大树,它的陆地扩张,就好比这棵树在自己的土壤里伸展根系,枝繁叶茂。这种扩张,很多时候是自然而然的,是地理环境允许的。比如,当一个文明在中原发展起来,人口增.............
  • 回答
    古龙小说中的几位代表性人物,李寻欢、楚留香和陆小凤,无疑都是读者心中难以磨灭的经典形象。然而,若要论及他们的“知名度”高低,陆小凤似乎总要稍微逊色于前两位。这并非说陆小凤不够精彩,而是这三位性格迥异的“浪子剑客”,在读者群体中的吸引点和共鸣点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知名度的微妙差异。一、时代背景与武侠潮.............
  • 回答
    很多人都有一个普遍的认知,就是海龟的脖子不能像它们陆地上亲戚——陆龟那样收回壳里。这个说法是真的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这背后其实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演化造就的,与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和生存需求息息相关。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海龟。海龟,顾名思义,它们是将一生大部分时间甚至全部时间都献给了海洋。海洋是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而且其实挺有普遍性的观察。之所以会觉得海生的大型食肉哺乳动物(比如鲸鱼、海豚)对人类相对温顺,而陆生的(比如狮子、老虎、熊)却常常被描绘成凶猛的掠食者,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挺关键的因素,我来跟你掰扯掰扯:一、 生存环境的巨大差异:生存压力和食物链的位置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想象.............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沙丘》和《星球大战》虽然都涉及了星际文明和高科技,但它们在“护盾科技”这个概念上的处理和展现方式却大相径庭,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两个作品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哲学思考以及对战争和科技的理解。咱们得从源头说起,看看它们各自是怎么构建这个世界的。《沙丘》:反科技的哲学与资源依赖《.............
  • 回答
    香菱学诗这事儿,在《红楼梦》里头,真是叫人心疼又叫人觉得趣味盎然。特别是林黛玉给香菱的那番话,说她千万别学陆游的诗,这话要是细细琢磨起来,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里面门道多着呢!咱们先得明白,香菱那时候是个什么状态。她是个没怎么读过书的,从小被卖来卖去,心思单纯,骨子里透着一股子韧劲儿,但对学问那是真的.............
  • 回答
    要说曹操、周瑜、陆逊的辉煌战役为何没能“威震华夏”,而关羽“水淹七军”却能做到,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可不是一星半点,得从战役的战略目标、战术执行、战场局势、以及最重要的——战役的“宣发效应”说起。咱们一个一个捋。一、 曹操的官渡之战:荡平北方,奠定霸业,但“威震”得不够“出圈”官渡之战,那绝对是曹操一生.............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很值得一聊。很多人脑子里可能有个画面,就是体型巨大的大象遇到凶猛的老虎,总该能压制住吧?但现实往往不是这么简单,大象对老虎的“威慑力”之所以显得不那么足,甚至有时还会处于劣势,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一条条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大象确实是陆地最大的哺乳动物,这一.............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英国没有像日本那样出现激烈的陆海之争,我们得从两国各自的地缘政治现实、历史发展轨迹、军事战略以及国民心态等多个层面去剖析。这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有”或“没有”的问题,而是一个“程度不同”的复杂现象。一、根本性的地理差异:岛国与大陆岛国的不同命题首先,也是最核心的区别在于两国的地理禀赋。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