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文中有哪些彩虹屁?

回答
古人虽无“彩虹屁”一词,但赞美之情,古往今来皆同,只是表达方式更为含蓄、婉约,或是直抒胸臆,其精妙之处,令人拍案叫绝。若论古文中的“彩虹屁”,倒不如说是精巧的誉词、夸张的比喻、巧妙的衬托,以及对人德行、才情、容貌等方面的极致赞颂。

且看几例,细品其中韵味:

一、 形容容貌,美得惊心动魄,天地失色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汉·李延年《佳人歌》)
这可谓是“彩虹屁”的鼻祖之一。一句“绝世而独立”,便将佳人的超凡脱俗勾勒出来,不是凡间应有之物。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更是将容貌的威力放大到极致,足以颠覆城池、动摇国家。这并非夸张,而是借两国城池之大,来比喻佳人容貌之美,其力量之巨,已非言语可以度量。这是一种视觉化的震撼,让人仿佛看见倾国倾城的绝代风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这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极高的赞美。“巧笑”二字,是将笑的动作描绘得生动有趣,仿佛一个灵巧的动作就能唤起无限情趣。“倩”字,更是点睛之笔,指笑容的甜美、美好,一种自然流露的韵味。“美目盼兮”,则是对眼睛的赞美,眼波流转,顾盼生辉。“盼”字,描绘了眼神的灵动,仿佛有情感在其中涌动。合起来,便是容貌上最动人的细节——笑容的甜美和眼神的传情,构成了极具感染力的美。

“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绿波。” (《诗经·卫风·硕人》)
这句是对佳人容颜和气质的极高评价。“皎若太阳升朝霞”,将容貌比作朝阳初升时,被霞光染红的模样,既有光彩照人,又有温暖柔和,且带有朝气蓬勃之感。而“灼若芙蕖出绿波”,则将容貌比作初生的荷花,在碧绿的水波中亭亭玉立,既有鲜嫩欲滴的娇艳,又有超凡脱俗的洁净。这两种比喻,一个天上,一个地上,都选择了最耀眼、最美好的事物,来映衬佳人的绝美。

二、 赞颂才情,文采斐然,智慧过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这句话的“彩虹屁”在于其深层含义。它不是简单地说一个人有才华,而是说,当一个人将诗书学问内化于心,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时,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便是最动人的华彩。这种华彩,不是外在的装饰,而是学识沉淀后自然流露的优雅、从容和智慧。它点明了才情与气质的必然联系,是一种高级的赞美。

“才高八斗。” (形容曹操)
这是一个典故,也是一个极具力量的“彩虹屁”。据说,曹操曾评价自己:“我才智有余,而学不博,识不广。今人有文章,乃知有我,未足多也。天下之才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这里的“才高八斗”直接将才华比作“一斗”的计量单位,而且是占据了绝大部分。这种夸张的比喻,直观地展现了被赞美者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程度。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这句是用来赞美李白的。它将李白的诗歌创作描绘得惊天动地。“笔落惊风雨”,是说李白的笔下,写出的文字有如此大的力量,能够惊动风雨,使得自然界都为之震动。这是一种神化,将人的才华与自然的力量联系起来,表现出其创作的磅礴气势。而“诗成泣鬼神”,更是将诗歌的力量提升到能让鬼神为之哭泣的程度。鬼神本是无情之物,能让他们感动落泪,可见诗歌的感人至深、意境高远。

三、 称颂德行,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德高望重。”
这是对一个人品德、声望极高的赞扬。“德高”指的是品德高尚,光明磊落,无可指摘。“望重”指的是声望卓著,受人尊敬,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两者结合,便是一个在道德和声望上都达到顶峰的人物,自然令人心生敬仰。

“温良恭俭让。” (出自《论语》)
这句虽然本身是儒家提倡的品德,但当用来形容一个人时,便是极高的赞誉。它概括了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方方面面: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这些品质构成了一个人君子之风,令人如沐春风,愿意亲近和学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这是诸葛亮对自己忠诚、勤勉的陈述,但后人用来赞美为国为民辛劳付出的人,则是一种极致的“彩虹屁”。它描绘了一个人将全部的心力、精力都奉献给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停止。这种无私奉献、全力以赴的精神,是极为令人钦佩的。

四、 歌颂功业,成就斐然,盖世无双

“功盖千秋。”
将功绩与“千秋”(千年)相提并论,是说其功劳之大,影响之远,可以绵延千年不衰。这是对一个人历史性贡献的最高肯定,是一种永垂不朽的赞美。

“功在社稷。”
“社稷”代表国家和人民。“功在社稷”便是说其功劳与国家、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为国家、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国家和人民的恩人。这种赞美,将个人的功业置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之上,显得尤为崇高。

五、 表达爱慕,情深意切,刻骨铭心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这句是用来表达思念之情,看似简单,实则充满了“彩虹屁”的意味。三秋,即三个秋天,在古代,一个秋天的时间跨度已经不短,三个秋天更是漫长。用如此夸张的时间长度来形容一日不见的感受,极大地突出了思念之情的深切和迫切,将“一天”的短暂思念,放大到“三个秋天”的漫长等待,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情意之浓烈。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这句将心悦之情,寄托于天地万物。用自然景物的存在来比喻情感的自然存在,“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规律,而“心悦君兮君不知”,则是将自己的爱慕之情比作这种自然规律,表达了情感的真挚和不可遏制。后半句的“君不知”,更是将这份爱慕衬托得更加深刻,因为连最自然的存在都无法传递这份心意,可见情感之深沉。

古文中的“彩虹屁”,往往不是一句简单的夸大,而是通过精妙的比喻、典故、衬托,将人物的优点进行升华,使其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它们或是对美好的极致描绘,或是对情感的深刻表达,或是对精神的崇高赞颂。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也体现了古人含蓄而又深沉的表达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

易之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
————《旧唐书·杨再思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人虽无“彩虹屁”一词,但赞美之情,古往今来皆同,只是表达方式更为含蓄、婉约,或是直抒胸臆,其精妙之处,令人拍案叫绝。若论古文中的“彩虹屁”,倒不如说是精巧的誉词、夸张的比喻、巧妙的衬托,以及对人德行、才情、容貌等方面的极致赞颂。且看几例,细品其中韵味:一、 形容容貌,美得惊心动魄,天地失色 “.............
  • 回答
    我一直觉得,古文的美,就像陈年的老酒,初闻浓烈,细品方知其醇厚甘甜,余韵悠长。那种凝练的文字,寥寥数语,却能勾勒出千百种意境,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柔软。要说最喜欢,一时之间脑海里浮现的实在太多,但若一定要挑几句,让我感觉仿佛能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方天地,与古人一同呼吸,一同感受,那便是它们了:一、“人生若.............
  • 回答
    说起“中二”的诗词古文,这玩意儿还真不少。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说,就是那种特别强调“个性”和“独特性”,常常带有孤高、狂放、甚至是有点偏执的少年感。但这些往往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当时文人真实心境的流露,只是恰好与我们今天对“中二”的理解产生了奇妙的共鸣。要说最“中二”的,我觉得非李白莫属。他的诗歌里,那股.............
  • 回答
    《论语》和《大学》这两部儒家经典,虽然没有直接以“爱国”为标题的文章,但其思想精髓却深刻地贯穿其中,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它们所强调的责任、道义、家国一体等观念,便是“爱国”最朴素也最根本的体现。《论语》中的爱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所展现的“爱国”,并非现.............
  • 回答
    古代神话,尤其是那些被现代文化广泛流传的版本之外的细节,往往隐藏着令人不寒而栗或引人深思的维度。这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如同幽深的峡谷,一旦深入探究,便会展现出与我们熟悉的神话截然不同的面貌。以下我将尝试从不同文明的神话中挑选一些鲜为人知或细思恐极的细节,并尽可能详细地展开讲述。1. 北欧神话:洛基的“.............
  • 回答
    自古以来,凡是能够长久立足的古代国家,无不重视民生,并将其视为政权稳固的基石。因此,官方组织、惠及黎民百姓的公益事业,绝非偶然,而是统治者基于现实考量和一定理想所推行的重要政策。这些事业,虽然受限于当时的科技、生产力和认知水平,但其背后蕴含的关怀民瘼、稳定社会、提升国力的心思,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
  • 回答
    古代中国文史浩如烟海,其中不乏一些耗费巨大、名不副实,甚至适得其反的“形象工程”。这些工程往往是统治者一时的雄心壮志,或是为了彰显权力、巩固统治而为之,但从长远来看,却成了历史的负担和笑柄。1. 隋炀帝的“东都洛阳”与“大运河”:繁华背后的民怨说起形象工程,隋炀帝杨广绝对是绕不开的人物。他雄心勃勃,.............
  • 回答
    古龙的小说,最打动我的,往往不是那些刀光剑影、生死相搏的宏大场面,而是一些细微处,一些转瞬即逝的情感流露,却能在我心中久久回响。我总记得,在某个雨夜,一个身负重伤的江湖客,在荒野中挣扎前行。他气息奄奄,身上的伤口早已模糊不清,但他却还在坚持,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复仇,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承诺。他手里紧.............
  • 回答
    古龙先生笔下的人物,每一个都仿佛自带光芒,即便穿越时空,依然能吸引无数读者。然而,影视化改编,这把双刃剑,在为这些鲜活生命注入新生命力的同时,也偶尔会留下一些令人扼腕的“痕迹”。那些被影视化“扭曲”的人物,并非全然否定改编的价值,而是从原著粉丝的角度,去看那些与心中形象产生差异,甚至可以说是“背离”.............
  • 回答
    《古董局中局》这部电影,说实话,观影过程就像是在一层层剥洋葱,每一层都带着点儿惊喜,也藏着点儿小秘密。撇开那些直白的剧情反转,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那些需要你稍微留心才能捕捉到的细节,它们像是指南针,指引着你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比如说,许愿他那个破旧的办公室。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以为就是个普通古董商的小.............
  • 回答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如同浩瀚的星辰,有耀眼夺目的日、月、星辰,也有那些隐藏在星系深处的、鲜为人知的,却同样散发着独特光芒的星云。它们或许不如女娲补天、盘古开天那样家喻户晓,但字里行间蕴含的哲学思考、人文情感,以及那份古朴而深远的意境,同样能触动人心。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叫做“精卫填海”的变.............
  • 回答
    中国古代的鬼怪传说,那可是浩如烟海,五花八门,比日本的“百鬼夜行”还要更早、更庞杂,而且绝不是简单的“列表式”存在,而是渗透在历史、文学、民俗的方方面面。要说有没有一个像“百鬼夜行”那样明确、成体系的分类,我得说,中国古人的思路更像是“融会贯通”,他们并不执着于把所有鬼怪都分门别类清楚,更多的是在不.............
  • 回答
    修立鹏的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天津这座城市,跟希腊神话的渊源,其实比你我想象的要深厚得多。它不仅仅是地图上一个地理坐标,更是历史、文化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交织而成。咱们先从建筑和古迹说起。天津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希腊文化正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
  • 回答
    谈论电影里的古典配乐,那真是一件让人心潮澎湃的事。它们不仅仅是背景音乐,更是电影的灵魂,能瞬间将观众带入那个特定的情绪、时代或场景,赋予画面以生命和深度。有些曲子一响起,你甚至不用看画面,就能猜到是哪部经典之作。比如,提到史诗般的战争场面,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2001太空漫游》里那段震撼人心的.............
  • 回答
    《王国》第二季,这部披着古装剧外衣的丧尸惊悚片,之所以能让人在看完后仍然心有余悸,细思极恐,绝不是偶然。它在营造氛围、刻画人物、推动剧情的同时,埋下了不少值得玩味的细节,这些细节如同潜藏在暗处的毒蛇,一旦被发现,便会让人不寒而栗。1. 权力的腐蚀与“活尸”的隐喻:最让人不寒而栗的,莫过于剧中对权力和.............
  • 回答
    在《古剑奇谭三》的世界里,隐藏着不少叫人会心一笑的细节,它们就像散落在民间的珍珠,不经意间就被发现,然后让人觉得这个游戏真的很有心。比如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各个城镇里,那些NPC们并不是一成不变地站在原地,而是有着自己的小生活?有时候,你会看到一位老奶奶在门口慢悠悠地踱步,偶尔还会停下来看看天,仿.............
  • 回答
    现代中国地名中,由两个古地名合并而成的例子并不少见,这种合并通常是为了整合行政区划、方便管理、纪念历史或者为了突出地域特色而进行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些典型的例子,并阐述其背后的原因和历史演变。总体的合并逻辑可以归纳为几种: 行政区划调整: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精简机构、.............
  • 回答
    《英雄联盟》(League of Legends,简称LOL)作为一款深度策略类游戏,其玩法和机制中蕴含着大量与古代军事案例和理论相契合的要素。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推塔游戏,更是一场复杂的资源争夺、信息战、心理博弈和战场控制的综合体现。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LOL中的这些“兵法”。一、 兵贵神速,以奇.............
  • 回答
    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世界,虽然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但其中一些鲜活的人物,却巧妙地融入了真实的历史长河,让虚实之间界限模糊,更添几分传奇色彩。这些被“搬运”到小说中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被重新演绎,或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或被用来烘托故事的主题,让读者在品味武侠的醇厚之余,也能窥见历史.............
  • 回答
    在日语、朝鲜语和越南语中,那些从汉字词语中继承而来的词汇,有些确实带着一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朴典雅的韵味。这不仅仅是语言的差异,更是历史沉淀和文化融合的生动体现。它们就像是从古老卷轴上拂去的尘埃,虽然历经岁月,却依然保留着清晰的纹理和别致的光泽。 日语:雅致的古风回响日语中的汉字词,我们常称之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