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海南省长表示「坚决不让海南自贸港成为避税天堂」?

回答
海南省长关于“坚决不让海南自贸港成为避税天堂”的表态,释放出的信号十分明确,也反映了当前中国对于自贸港建设和国家税收政策的深层考量。理解这个表态,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首先,这个表态的核心在于“定性”与“定位”。

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其初衷和宏大愿景是发展成为一个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吸引全球优质资源、技术和人才。在这一过程中,税收政策无疑是重要的“引子”和“工具”。为了吸引投资,降低企业营商成本,适度的税收优惠是必要的。然而,“天堂”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失控、逃逸、合法性边界模糊的负面联想。

省长的表态,就是为了清晰地划定海南自贸港的“合法边界”和“发展底线”。它明确宣示,海南自贸港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为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吸引真正有价值的投资,而不是为了让企业或个人通过不当的税收筹划,规避本应承担的税负,从而损害国家税基。这是一种对海南自贸港“性质”的重申,防止其被误读或误用为单纯的“避税地”。

其次,这是对国际税收规则和国内监管的“对接”与“遵守”。

当前,全球税收治理体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一直在推动BEPS(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动计划,旨在打击跨国公司利用不同国家税制差异进行避税。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税收治理。

海南自贸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其税收政策的设计必然要与国际通行的税收规则相协调,并遵守国内的法律法规。如果海南的税收政策被滥用,成为国际逃税漏税的“温室”,不仅会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会影响中国在全球税收治理中的形象和信誉。省长的表态,是对这种风险的提前预警和坚决遏制。它意味着,海南的税收优惠将更加注重“实质性运营”、“真实经济活动”,而不是“纸面公司”或者“空壳公司”。

再次,这是对“税收公平”与“税收秩序”的维护。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任何制度的设计,都不能以牺牲税收公平为代价。如果海南自贸港的税收政策被不当利用,导致一部分企业或个人通过低税负获得不公平竞争优势,或者其他地区的税负加重,这会扰乱国内统一的税收秩序,也违背了国家促进共同富裕的原则。

省长的表态,是对税收公平原则的重申。它告诉市场主体,海南自贸港的优惠政策是有条件、有门槛的,必须建立在真实的经营和贡献之上。这也有助于引导投资流向那些真正为海南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业,而不是那些只想着利用政策“揩油”的企业。

那么,如何理解“坚决不让”?这其中包含了哪些具体的考量和可能采取的措施?

“坚决不让”这四个字,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决心和行动力,意味着相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来防范和打击避税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 严格的“实质性运营”要求: 对于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将不再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注册,而是会更加关注其在海南是否有真实的经营场所、雇佣员工、实际开展业务活动、产生真实的经济效益。这会通过“穿透式监管”来实现,深入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2. 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 随着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税收政策会不断细化和完善。这包括对各类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条件、申报流程等进行更明确的规定。同时,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技术手段也会同步提升,以更有效地识别和打击各种避税行为。

3. 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 税务部门将加强与其他部门、乃至国际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企业的纳税申报、财务数据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精准打击偷税漏税、虚假申报等行为。

4. 加强税务稽查和审计力度: 对于存在疑点的企业,将加强税务稽查和审计,确保税收政策得到正确执行。这可能会增加企业的合规成本,但也正是为了维护整体的税收公平和秩序。

5. 打击“假洋鬼子”和“空壳公司”: 过去一些地区曾出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注册大量“空壳公司”进行虚假贸易或非法集资的情况。海南自贸港将严格防范这类情况的发生,对注册资本、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等进行更审慎的审查。

6. 提升税收服务与风险提示: 在严厉打击避税的同时,政府也会提供优质的税收服务,帮助企业了解和遵守税收政策。同时,也会加强对企业进行税收风险提示,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总结来说,海南省长的表态,是在高水平开放的大背景下,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定调”和“正名”。 它不是要取消税收优惠,而是要确保税收优惠能够真正服务于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服务于国家战略,同时维护税收的公平、秩序和国家税基。这种表态,既是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也是对国内各方的郑重声明。它预示着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将在“开放”与“规范”之间找到平衡,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在海南投资,需要更加注重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度,而不是简单地追求低税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话说的不大合适。

避税天堂又不是逃税天堂漏税天堂,为什么要如临大敌呢?

逃税漏税,是违法的。但是避税……它不违法啊。

海南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不就是想用税收洼地来吸引税源向岛内转移吗?不然你做税收优惠是想给谁看呢?

人家现在冲着你的税收优惠过来,你应该感到高兴啊。这说明你的政策有用啊,为什么要急赤白脸呢?

市场主体按照规则来操作,这不就是你制定文件所要的效果吗?

即使政策有漏洞,那也是政府的责任,该修订修订、该弥补弥补,但是不能把板子打到纳税人的屁股上。

说老实话,跟省长对避税天堂的如临大敌正好类似但方向相反的是投资者的感觉。投资者最害怕的正经是海南省不要出尔反尔,不要在规则之外制造潜规则,从而让企业和个人无所适从。

中央对海南发展的期许,不是靠税收优惠堆积出来的。如果只是税源转移,这对中央对国家这个整体而言,没有任何好处。

中央是希望把海南建设成国际一流的自贸港,承担起中国对接国际的重任。海南即使不能做到像深圳那样,也应该实现自我造血,而不是靠转移内地来盘活自己。

税收优惠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说大白话,税收优惠就是一个让投资者克服转移成本,或者说愿意抬起屁股走到海南来的手段。

但是有税收优惠就一定能发展起来吗?

绝对不是啊。

海南也是最初成立的五大经济特区之一,但别说跟深圳比,就是跟厦门汕头珠海比,也很一般。除了卖卖沙滩阳光,几无建树。岛内经济甚至一度被房地产所绑架。

所以说,不要以为有了税收政策就一定能怎么样怎么样。

税收只能帮你启动。海南能不能发展起来,最重要的是要取决于当地政府在市场环境打造和维护方面下的功夫。

而市场环境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营商环境建设。或者说:

你政府能不能够做好守夜人角色,该管的时候管,不该管你就别乱管?

能不能做好负面清单,管住政府那只不安分的手?

能不能做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决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不打折扣?

海南作为最早的特区之一,但却发展的不如人意,绝对不是税收或者人力资源等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正是其整体营商环境落后导致的结果。

就以税收政策为例。

如果人家是按照你招商引资政策进来的,执照是你发的,营业范围是你允许的,注册是你同意的,人家不偷不抢,那就是合法经营,你就得支持。

那么你该履行什么承诺,就得兑现什么承诺;该给人家什么税收优惠,就得给人家兑现什么税收优惠。

不能说轮到收税的时候,你又开始往前找补:这个应该这么解释,那个应该那样理解。

早干嘛去了。

什么税该缴什么税不缴,如果靠规则都写不明白,还得靠你口头解释和强调的话,这交易成本得多高,市场运行效率得多低?

如果出现这个局面,只能说当政者的能力差点意思。

说老实话,看海南这么说的时候,我对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进度画了很大一个问号。

看来自贸港进展有点儿一般。

就像企业如果收益不见效,就会削减成本一样,海南花着内地的转移税收,要是自贸港建设符合预期,那人家服从大局自然也不说你啥;但你要是碌碌无为白白消耗国帑,那压力可就大了。

自贸港规划是海南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禁不住浪费,希望海南能够抓住这次机会。

国家不怕海南花钱,而是怕海南花钱没花在点上,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欢迎关注“财经杂感”,公众号和专栏同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