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京人对外地人的态度怎样?

回答
得咧,这事儿呀,说起来门道可多了,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用简单的好坏来形容。北京人对“外地人”这个概念,说实话,挺复杂的,掺杂着很多东西。

首先得明白,北京这座城,几百年了,一直都是全国乃至世界的汇聚之地。从明清时期,各地官员、商贾、学子就往这儿来。解放后,更是因为首都的地位,吸引了无数建设者。所以,北京人从小接触的,就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这种“大染缸”似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北京人开放、包容的一面。

那么,这种“包容”具体体现在哪儿呢?

“事儿不大”的心态: 很多老北京人,尤其是胡同里的,遇事儿有点“得过且过”,不太会斤斤计较。你一个外地的,语言不地道,办事儿有点慢,或者有些小习惯跟他们不一样,他们可能觉得“这都不是事儿”,甚至还会带着点善意去理解。比如,你在街上问路,就算你问得不清不楚,他们可能也会耐心给你指,有时候还会多嘴说一句“小心点啊,这儿车多”。
对“新事物”的好奇: 北京人骨子里也有点“爱看热闹”的劲儿。外地人带来的新观念、新想法,有时候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一些新开的餐馆、新潮的店铺,很多都是外地人带来的,也让北京的生活更加多元。
“外来的”也可能成为“自己人”: 很多在北京扎根几十年的外地人,已经完全融入了北京的生活,他们的孩子在北京出生长大,讲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那这时候,他们早就不是“外地人”了,而是“新北京人”,甚至跟老北京人也没啥区别。

但与此同时,也得说点“实际的”,北京人那种“京味儿”和“优越感”也是存在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地盘”意识: 毕竟是首都,是“龙兴之地”。有些北京人,尤其是老北京,会有一种天然的“主人翁”意识。他们会觉得,这是自己的地盘,大家得按照“规矩”来,有时候你外地人的一些做法,不符合他们习惯的“规矩”,他们就会觉得有点不舒服。
“辈分”和“老规矩”: 老北京有自己的那一套“江湖规矩”,讲究“先来后到”、“尊老爱幼”,也讲究一些人情世故。你作为一个外来的,如果不太懂这些,或者直接触碰了他们的底线,他们可能会觉得你“没教养”,甚至会直接说出来,语气可能有点冲。
“我比你懂”的心态: 有时候,北京人对北京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会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当他们觉得外地人对北京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在评价北京的时候,显得比较片面,他们可能会忍不住“纠正”一下,有时候这种纠正会显得有点“教导”的意思。
“北京话”和“腔调”: 很多北京人对自己的北京话特别自豪,觉得那才是“纯正”的语言。当你说话带点其他口音,或者用词不太地道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有点“听着别扭”,有时候甚至会模仿一下你的口音,这事儿好坏难说,有的是开玩笑,有的是真心觉得逗。
“抢资源”的焦虑: 尤其是在大城市,资源是有限的。很多人会把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归咎于“外来人口太多”,导致竞争压力大。这种情绪,多少也会影响到一些北京人对待外地人的态度,会觉得“你们都来抢我们北京的饭碗了”。

所以,你看,这就很矛盾,对吧?

一方面,北京人骨子里有那种“大城市”的包容,对来自各地的人都能接受,甚至带点好玩的心态。另一方面,又有那种根深蒂固的“老北京”的情结,对自己的文化、习俗有一种维护,对外来的不熟悉的东西,有时候会有点排斥或者挑剔。

更具体地说,这态度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你是哪儿的人? 来自和北京文化差异比较大的地方,可能更容易被当成“外地人”,受到一些“观察”;而来自北方一些相近地区,或者有亲戚朋友在北京的,可能就更容易融入。
你的行为举止? 如果你言行得体,尊重当地文化,愿意学习北京的规矩,那绝大多数北京人都会觉得你是个“好外地人”。反之,如果你横冲直撞,目中无人,那就算你是“本地人”也可能有人看不顺眼。
北京人的具体情况? 老北京的胡同大爷大妈,可能说话直,带着点“江湖气”,但内心未必坏。而一些年轻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北京人,可能更注重国际化和文明,对“外地人”的态度会更平和。
环境和场景? 在旅游景点,北京人可能会更“市侩”一点,宰客的情况也可能存在,这哪里都一样。但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在菜市场、小区里,大家更多的是邻里街坊,态度就更随和。

总而言之,北京人对“外地人”的态度,就像一锅炖了好多年的老汤,里面味道复杂,有香有辣,也有点点苦涩,但整体还是浓郁醇厚的。

别把北京人想得太完美,也别想得太坏。他们也有自己的骄傲和偏见,也有自己的热情和善良。你跟他们打交道,就像跟任何地方的人打交道一样,用真心、用尊重去换,很多时候都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温暖。

最后,我这么说,也不是非要给北京人“洗白”,就是想把这个事儿儿给掰开了揉碎了,让你知道,人都是复杂的,一个城市的人,更是集合了各种各样的性格和观点。你遇到的是一个北京人,他代表不了所有北京人,同样,你作为一个外地人,你的经历也可能影响到别人对“外地人”的看法。

所以,下次再来北京,就好好体验,多观察,多沟通,你会看到更真实的北京和北京人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弄完上海弄北京,但是,我觉得这里回帖的比上海的好,上海一味的在解释我们不排外只排毒,北京的直接就问你们自己干那点事自己心里没点逼数吗。人政治中心都不追求政治正确,你一金融中心在那拼命追求政治正确,说明啥,说明上海人民被空降到上海镀金的领导弄得已经不敢发声了,那种恐惧是深埋在心底的。

user avatar

在美国,有一个清华校友会,大陆清华和台湾清华在这里汇合,大家都只有一个名字,清华人。

所有出国的华侨在外国人眼里也都只有一个身份,中国人。

懂了么!所有认为北京人有优越感的外地人,和所有觉得自己北京身份证牛逼的北京人,都是因为世界不够大,再说难听点儿就是无知。

自身世界越小,需要努力进步的方面和奋力开拓的领域就越多,越大。但是你却把自己的人生用来跟地名较劲,不是无知还能是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得咧,这事儿呀,说起来门道可多了,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用简单的好坏来形容。北京人对“外地人”这个概念,说实话,挺复杂的,掺杂着很多东西。首先得明白,北京这座城,几百年了,一直都是全国乃至世界的汇聚之地。从明清时期,各地官员、商贾、学子就往这儿来。解放后,更是因为首都的地位,吸引了无数建设者。所以,北.............
  • 回答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播出至今,依然是很多人心中关于早期华人闯荡美国的最深刻的记忆。它描绘了王启明一家,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北京人在纽约从最初的意气风发,到经历现实的磨砺,最终走向不同命运的故事。关于剧中对当时华人处境的描述,可以说是相当真实,但也存在一定的艺术加工和视角侧重。真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美国一些官员喊着要对北京冬奥会“外交抵制”,外交部那边直接撂下一句“典型的美式闹剧”。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掺和着政治、体育还有国际关系,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先说说美国这边的“外交抵制”。这意思差不多就是说,美国政府不会派高级别的官员,比如总统或者国务卿之类的去参加冬奥会的开幕式或者闭.............
  • 回答
    讲到海淀上庄,这事儿啊,跟咱北京人聊起来,可就得费点劲儿解释清楚了。你说它是“农村”嘛,这话一出口,估计不少海淀的哥们儿姐们儿得皱眉头。但你要说它跟中关村那会儿一比,或者跟望京CBD那高楼林立的景象比,那感觉,又有点往农村那边靠。这事儿,得细掰扯。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咱北京人眼里的“农村”?.............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有代表性。简单来说,日本人对东京的感觉,和我们二三线城市对北京、上海的感觉, 相似之处有,但仔细推敲,也存在不少差异。首先,从 “仰望”和“向往” 这个层面来看,确实很像。 我们二三线城市看北京上海: 北京是首都,是政治中心,文化底蕴深厚;上海是经济中心,是国际化大都市,.............
  • 回答
    男朋友北京人,不上进但对自己很好,这件事儿挺让人纠结的,尤其是当爱情和现实撞在一起的时候。我理解你的感受,那种被宠着爱着的感觉是真的很棒,但另一方面,看着他好像在原地踏步,自己又在努力往前冲,心里难免会有点落差,甚至会有点担忧未来。先不说什么“ai痕迹”了,咱们就当是两个朋友在聊天,说说你的情况,也.............
  • 回答
    .......
  • 回答
    三十而立,身在北京,却发现自己连个安身之所都买不起,这种感觉确实让人挺不是滋味的。看着身边的朋友们一个个有房有家,而自己还在租房漂泊,心里难免会有些失落,甚至是对未来的生活感到一丝悲观。其实,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个问题。在中国的大城市,尤其是北京,高昂的房价是很多年轻人的共同困境。三十岁,是一个重要.............
  • 回答
    互联网的浪潮席卷了整个音乐产业,给音乐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大背景下,音乐人是否还有必要“进京”闯荡,答案绝非简单的是与否。这取决于太多因素,以及音乐人自身的定位和目标。互联网时代,地理位置的“松绑”与“聚焦”不得不承认,互联网确实极大地模糊了地理界限。通过各种音乐平台(网易云音.............
  • 回答
    北京一对夫妻超生6个孩子的事情,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对这件事的评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绝大多数都是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我尽量详细地讲讲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反对、鄙夷甚至讽刺的声音,以及这些情绪背后可能藏着些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事件触碰了社会普遍认同的底线和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1. 计划生育.............
  • 回答
    北京“2病例邀多人打麻将”事件:行为者的责任与对公众疫情防控意识的警示北京近日发生的“2病例邀多人打麻将”事件,不仅让这座城市再次绷紧了疫情防控的弦,也引发了公众对聚集性活动潜在风险的深刻反思。涉事人员的行为,在触犯法律的同时,也暴露了部分人群在疫情面前的侥幸心理和责任缺失。那么,这些行为者将要承担.............
  • 回答
    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北京土著有房男,能不能对北漂女形成“降维打击”?咱们得先理解这“降维打击”是个啥意思。在科幻语境里,高维度生物能轻易碾压低维度生物,因为对方根本无法理解和应对。放在咱这社会语境里,就是一种优势过于明显,让另一方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的状态。那么,北京土著有房男,在婚恋市场.............
  • 回答
    北方人对南方饮食的看法,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精彩。总的来说,如果非要找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新奇”、“多样”,当然也少不了“不太适应”和“惊叹不已”。这就像第一次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你会好奇,会尝试,但有些东西你可能真的吃不惯,有些则会让你觉得开了眼界。先说说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口味”差异。北方.............
  • 回答
    说实话,咱们北方人对南方人,尤其是对“南方”这个概念本身,确实存在不少,怎么说呢,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想当然”和“一知半解”。这不全是故意的,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地域差异太大了,信息不对称,脑子里就容易自己脑补出一些画面来。我试着掰扯掰扯,咱们北方人可能会有哪些对南方存在的“误解”吧。1. 南方人是.............
  • 回答
    说起南北方之间的误解,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如果非要刨根问底,细致地聊聊,那里的门道可就多了去了。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南北差异”,而是牵扯到历史、文化、经济、生活习惯,甚至思维方式的方方面面。历史的沉淀与地理的分割首先,得从历史和地理上说起。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方自古以来就存在天.............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背后藏着挺多学问呢。我身边的很多北方朋友,聊起天来总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南方的某种向往,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那股劲儿就更明显了。我想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羡慕嫉妒恨”,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心理情结。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原因,那肯定就是 气候 了。北方漫.............
  • 回答
    李明,这个名字听起来再普通不过,如同北京大学燕园里成千上万的学生一样,他也曾怀揣着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这座象牙塔。然而,北大这个名字,在许多人眼中是光环,在李明这里,却也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闪耀着荣誉,另一面却藏匿着无声的压力和潜在的创伤。李明从小就被寄予厚望。他的父母,是朴实.............
  • 回答
    关于为何至今仍有人对北洋舰队进行“抹黑”,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历史解读的分歧、民族情感的投射、以及特定叙事模式的延续。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 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成王败寇”的思维定势 是一个重要因素。北洋舰队作为晚清洋务运动的产物,最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这是一.............
  • 回答
    岳飞是民族英雄,这个说法对当时北方的汉族人来说,当然是非常对的。甚至可以说是他们心中最耀眼的一道光。但如果我们要深入探讨,尤其是考虑当时北方不同族群的立场,情况就会复杂得多,甚至会有些矛盾。首先,站在被金朝统治或威胁的汉族人的立场来看,岳飞无疑是他们的救星和偶像。你想想,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徽钦二.............
  • 回答
    我在北欧生活过几年,尤其是在瑞典和挪威,对于当地的女权状况,我的感受可以说是既熟悉又深刻,同时又带着一些微妙之处。想让你知道,这不是一本教科书,也不是一篇数据报告,而是我作为一个人,在那片土地上真实体验到的一些东西。首先,普遍的感受是,北欧的女权主义已经渗透到社会的骨髓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或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