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连城诀》。
原著中,狄云离开雪谷,回到湘西和荆州城,揭开大宝藏秘密,带着空心菜回到雪谷,发现水笙已经在这里等了很久,给这部暗黑小说留下一个不错的结局。
但是,水笙离开雪谷后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又回到雪谷,原著全然没有交代。导致她悲剧的罪魁祸首花铁干,安然地活到书末,最后死在大宝藏的争夺中。
电视剧脑补了水笙回到家之后的种种不幸经历。花铁干表面维护水笙,却有意无意地散布水笙勾结血刀门小淫僧、害死生父的假消息,撺掇汪啸风杀死水笙的管家和乳娘,又嫁祸给水笙,导致她被江湖人士群起攻之,被迫悬梁自尽。
然而花铁干不知道,水笙被狄云用神照经救活,两人在花铁干当选南方武林盟主时大闹武林大会,假扮冤魂寻仇拆穿其真面目,将其钉死在义字上。汪啸风大受刺激疯癫,水笙将其安置在府中后随狄云而去。
另外,电视剧给狄云额外安排了两场精彩的打戏,亲手杀死仇人万圭和花铁干,打败万震山,比原著更符合武功大成的狄云的行为逻辑。
电视剧缕清了小说散乱的主线,按时间顺序将整个故事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并脑补了一些情节,使整个故事情节更流畅清晰。电视剧开局是血刀老祖下山抢夺连城诀,被梅念笙打败,梅也因此元气大伤,被三个弟子暴起加害,从而引出丁典故事线和戚长发隐居湘西。
由于小说采用限制性第三人称写法,大部分情节都是以狄云视角展开,小部分以第三人称和戚芳视角展开,夹杂旁白和人物对话。这样写的好处是处处有悬念,情节曲折离奇,让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更容易对狄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如果用电视剧也按这种写法来拍,观众只会看得一头雾水,看到一半才能明白怎么回事。
电视剧还加入了龙沙帮被血刀老祖灭门的设定,成为龙沙帮帮主、荆州知府凌退思执着寻找连城诀的根本动机。后来血刀老祖重入中原,凌退思得知消息后,彻底对凌霜华和丁典失去耐心,这才狠下心害死女儿。
另外,电视剧还增加了茶铺根宝夫妻,将丁典、凌退思和万震山直接联系起来,让凌退思和万震山之间的博弈更加精彩。
二人之间的博弈是书中非常重要的隐线,也是导致狄云蒙冤五年不能出狱的根本原因,但原著对凌万之间的勾心斗角着墨不多,只是借丁典之口提了一嘴。电视剧则补充了这部分内容,是一大改编亮点。
对于原著党来说,电视剧改编可能有画蛇添足之嫌,但对于没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却很有必要。对人物形象还原很到位,脑补的情节满足了原著党的幻想,而且也非常合理,个人认为改编非常成功。
总结一些原著没有但电视剧改编或增加很合理的小细节:
1.血刀老祖灭龙沙帮满门,给凌退思苦寻连城诀宝藏和突然暴起活埋女儿和杀害丁典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2.万圭苦追戚芳,这段在原著里没有描写,但非常重要,个人认为戚芳的心路历程很有必要详写一下,这样嫁给万圭和最后为万圭而死才没那么突兀;
3.万震山与凌退思勾心斗角。凌退思对狄云的冤情心知肚明,仍然穿了他琵琶骨,从县狱转移到荆州监狱,目的是制造冤狱,诱供丁典。这是狄云蒙冤不能昭雪的根本原因。而且,万震山和凌退思都是荆州武林大豪,都觊觎连城诀宝藏,不发生冲突都不合常理,电视剧完美地呈现了这部分情节。
4.根宝发财记;根宝夫妻以开茶铺为生,靠敲诈丁典获得第一桶金,后来在荆州城开了茶楼,又为丁典和凌霜华重逢牵线搭桥,还与凌退思、万震山发生直接冲突,是全剧的灵魂人物;
5.百岁钓叟赠丁典金色鲤鱼。金色鲤鱼在原著里也有表现,电视剧移花接木到丁典和梅念笙身上也非常合理。书末,百岁钓叟还起到了全剧升华主旨的作用。
6.增加了水笙的戏份。水笙回家后的种种遭遇,让花铁干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安排他在武林大会上被狄云和水笙杀死,既迎合了观众的幻想,逻辑上也非常合理。
水笙戏耍万门八弟子也很合理。水笙在血刀老祖面前像待宰羔羊一般,但毕竟是铃剑双侠之一,而汪啸风能在拼命情况下接血刀老祖五十多招,水笙打万门八弟子就是虐菜。
7.安排水笙和戚芳见面,蝴蝶绣花荷包也重新出场。
8.给狄云额外安排了两场打戏——杀死花铁干和万圭,还用神照经救活上吊气绝的水笙——显然比原著用了一次就弃而不用高明得多。这在逻辑上也是非常合理的,避免武功大成后的狄云成为观众,也满足了观众的幻想。
9.万震山的第一个师父是神锤太保,为了得到连城诀带艺投师梅念笙,推测言达平和戚长发也差不多是这种情况;
10.废园夜战,丁典在弥留之际豪气干云,用念诗形式把连城诀传给狄云,非常精彩。
原著中丁典在废园中把他和凌霜华的故事说给狄云听,耽误了传连城诀。看书的时候就觉得很不合理,干嘛不赶紧传连城诀,而是絮絮叨叨地讲故事呢?电视剧则把这部分内容移到牢房中,才符合正常逻辑。
总之,电视剧改编非常成功,比原著更像原著。倒是原著有烂尾嫌疑,该详写的细节没有写出来,坏人在连城诀宝藏中一锅烩,简单又粗暴。
看来魔改大作94倚天提的不多啊,那我来说。
原著赵敏抢亲情节有一个绕不过的点:她如何孤身一人进入军事重镇濠州,来到婚礼现场的?明教的安保是纸糊的?作者选择了留白,留白不是不可以,但至少在这个地方,留得太多了。
94倚天改成朱元璋掩护赵敏,瞬间显得非常合理。朱元璋本就野心勃勃,巴不得赵敏进去捣乱,一旦张无忌处理不好,对他这个教主的威望就是痛击,这完全符合原著朱元璋的人设。
顺便多说几句,最早的连载版,周芷若是周子旺的女儿,三联版不明写了,但是张周婚礼,常遇春是女方主婚的设定依然保留着,周芷若和周子旺的父女设定在新修版才彻底改掉,三联版仍然处于模糊地带,到底是不是,作者留白了。
如果是,那么常遇春作为周芷若父亲的亲信,以半个长辈的身份为她主婚十分正常;但如果不是,就值得玩味了。周芷若的亲人和师父都死了,没人为她主婚,唯一能搭上一点边的长辈就是有同舟救援之谊的常遇春了。我们都知道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小说中,常遇春都是朱元璋的干将,朱元璋指使常遇春去争取这个主婚,无异于自己的淮西集团为教主夫人公开站台,若礼成,便凭借裙带关系争取到教主的绝对支持。
但另一方面他又伙同赵敏破坏婚礼,万一赵敏真的成功,意味着教主勾结胡虏,就算不下台,御下的威望也要大受打击,而破坏教主的合法性就等于打掉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政治枷锁。
见缝插针,两面下注,不管结果如何,朱元璋都是赢家。明教这帮乌合之众,和洪武皇帝玩政治,差太远了。
至于张无忌,在他心里,反元根本比不上私人感情,救谢逊是第一位的,跟着赵敏走掉有什么政治影响是无所谓的。按照稍微靠谱点的逻辑,他这么一走,性质跟蒋介石在抗战跟日本皇室女性公开交往没什么区别,你能想象蒋介石这么干吗?第二天李宗仁白崇禧就会把他搞掉。张无忌这么一玩,按理明教阵营马上就要分裂,这个所谓的合法性最强的教主,一下子就被朱元璋玩死了。
只不过原著开了金手指,硬是装作看不见,不然后面的故事没法编了。94倚天至少写出了以常遇春为代表的军事统帅们的不满和抗议,还有朱元璋和杨逍的沟通,给作者擦屁股真是很努力了。虽然这剧魔改太多,但至少,“朱元璋和赵敏相互勾结破坏张无忌婚礼”的设定,确实是非常合理的。
说到魔改,不得不提TVB,每部金庸剧必魔改。但是魔改的很有章法,即开端和结尾内容大多原创,好了算原创,坏了算魔改。
其中要数陈小春版《鹿鼎记》改的最好最合理。
我记得原书第一章,说的是顺治和董鄂妃那点事,以及顺治出家,还有陈近南救了顾炎武等人。实话实说,我是文科生,我还能读的进去。好多身边理科生对历史没啥兴趣的人,金大爷的一头一尾历史量级太大,很难读的进去不说,反而有一种脱节的感觉。比如天龙最后一章来了个北宋宫廷皇室风云……读者正哭乔峰之死呢,忽然来这么一段,裤衩跟不上了……
于是乎电视剧第一章给了韦小宝和陈伯这个原创人物的关系。这个陈伯,一下丰满了海大富和韦小宝,双儿和韦小宝,以及宫中董鄂妃之死的暗扣,一一解决。这样除了茅十八被误认为天地会这个理由海大富出手,还多了一层怕韦小宝泄密于是带到宫里的一个原创理由(原文里一直没杀茅十八和韦小宝我一直觉得算bug,清宫下手那么狠,茅十八是不是天地会跟他要不要死基本不是必要条件,让韦小宝和茅十八一直活着纯属降智,但是如果有陈伯这个老相识临死前拜托海大富留韦小宝一命这个理由,至少丰富了这个理由)。还有原著为啥双儿对韦小宝这么上心,修改版不但给出了双儿入庄家的理由过程,甚至还道出了吴芝荣出卖庄家的过程,这样双儿青梅竹马身份就说通了,而且后来双儿重逢那段我真的被带入了。当然还带出了吴六奇,为日后吴六奇跟韦小宝的关系做了铺垫。原来去北京是为了躲避官兵追杀,现在成了救双儿也更合理。
当然结尾跟康熙洞穴打斗加救人一下就把韦小宝连夜逃跑原版内容丰满了太多。洞穴里真的像哥们儿而不是君臣了,互数不是更真实。
而且原著里李西华还有何铁手的存在说实话,除了让咱们知道这部作品和《碧血剑》的关系外,这俩人戏份删掉给了吴六奇和庄家少奶奶一点都不违和。
按照原著这版鹿鼎记可谓算魔改,但是少有的算是改的让人看了不难受,可谓成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