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会开车的人,坐车会晕车吗?

回答
关于“会开车的人坐车会不会晕车”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它更像是一场身体与心理的拉锯战。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来剖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更细致的理解。

首先,从生理层面来看:

本体感受器的“信息不对称”是晕车的根源。 我们的身体有多种感受器在感知运动状态:
前庭系统(内耳): 这是我们的“平衡器官”,负责感知加速度、角速度以及头部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在运动中能否保持平衡。
视觉系统: 眼睛告诉我们周围环境的运动情况。
本体感觉(如肌肉、关节): 让我们知道身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受力情况。
内脏感觉: 肠胃等器官也能感受到身体的晃动。

开车时,大脑整合信息的方式不同。 当你开车时,你的前庭系统会接收到车辆运动的信号,但同时你的眼睛也看到了你对方向盘的操控,身体也感受到了你通过油门、刹车和方向盘对车辆施加的力。更重要的是,你的大脑知道你是在“主动”地控制这场运动。这意味着,你大脑接收到的来自前庭系统、视觉系统以及身体其他感觉器的信息是高度一致的,并且你的大脑已经“预习”了即将发生的运动变化,因为它在主动制造这些变化。这种高度的协同和预知,使得大脑能够很好地整合这些信息,从而避免了冲突,也就不会产生晕车的信号。

坐车时,大脑接收到的信息会产生冲突。 同样是乘坐车辆,但当你成为乘客时,情况就变了。你的前庭系统依然在接收车辆加速、减速、转弯带来的晃动和离心力信号,你的眼睛看到了窗外的景物在移动,但你的身体并没有参与到控制这个运动的过程中。你的大脑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是:
前庭系统告诉你“我在动”。
视觉系统告诉你“我在动,而且速度很快,方向在变”。
然而,你自己的身体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动作来对抗这些运动。你的肌肉没有用力,你没有去“纠正”车辆的摇晃。

这种情况下,大脑接收到的信息就产生了“不对称”或“冲突”。前庭系统报告的“运动感”和身体的“静止感”或“被动感”之间产生了矛盾。大脑无法有效地将这些相互冲突的信号整合起来,就像一个优秀的信号处理系统突然接收到了一堆乱码。为了应对这种“混乱”,大脑可能会误解为身体受到了“毒素”的侵扰,从而启动了一系列防御机制,其中就包括恶心、呕吐等晕车反应,这是一种古老的进化机制,用来排出可能摄入的神经毒素。

其次,从心理层面来看:

控制感和预知能力是关键。 如前所述,会开车的人在驾驶时,对车辆的运动有着绝对的控制权。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加速,什么时候减速,什么时候转弯。这种“主动性”和“可预测性”能够大大降低晕车的可能性。即使是驾驶一些起伏较大的路段,由于驾驶者事先知道这些路段的特点,并且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尽量平缓地通过,大脑也会更容易适应。

乘客的无助感和焦虑。 当乘客时,尤其是在不熟悉的驾驶者手中,很多人会感到一种失控的无助感。每一次颠簸、每一次急刹车,都可能加剧这种不适。如果驾驶者驾驶风格比较激进,或者路况本身就比较复杂,乘客的焦虑感会进一步放大,进而影响身体的反应,更容易触发晕车。

心理暗示作用。 有些人一旦坐上车,即使还没怎么动,心里就会开始“担心”会不会晕车,这种心理暗示本身就会增加身体发生晕车反应的可能性。反之,会开车的人,因为对自己驾驶时那种“掌控一切”的感觉更熟悉,可能在乘坐时,也潜意识地会从驾驶者的角度去理解和接受车辆的运动,从而减轻了心理上的不适。

对车辆运动模式的熟悉。 经常开车的人,对车辆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模式(比如加速时的推背感、刹车时的前倾感、转弯时的侧向力)已经非常熟悉,甚至能够根据发动机的声音和车辆的震动来预判这些变化。这种“肌肉记忆”和“经验积累”能够帮助他们在大脑中构建一个更准确的运动模型,从而更好地应对乘坐时的运动。

那么,会不会有人既会开车又会晕车呢?

当然会!这并不矛盾。

1. 个体差异: 就像有些人天生对某些药物过敏一样,有些人对运动敏感度本身就比较高。即使是开车,如果路况特别差,或者连续驾驶时间过长导致疲劳,偶尔也会感到些许不适。
2. 驾驶习惯: 有些会开车的人,虽然会开,但驾驶风格比较粗糙,经常猛加速、急刹车、急转弯,这种驾驶方式即使是自己开,如果频繁出现,也可能导致身体不适,更别说坐别人开的车了。
3. 乘坐环境: 坐副驾驶和坐后排的感觉可能不同,视野的开阔程度也会影响晕车。后排乘客由于视野受限,更容易产生晕车感。
4. 身体状态: 睡眠不足、疲劳、睡眠质量差、生病、感冒、月经期等,都会降低身体的耐受度,即使是擅长驾驶的人也可能更容易晕车。
5. 心理因素: 如果乘坐的车辆是新学的车,或者驾驶者是新手,或者对目的地有不好的联想,这些心理因素都可能触发晕车。

总结来说:

会开车的人坐车时,由于他们对车辆运动的“理解”和“控制感”,通常比不会开车的人更不容易晕车。他们大脑能够更好地整合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并且心理上不容易产生失控和焦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免疫”的。个体差异、驾驶习惯、乘坐环境、身体状态以及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都可能让一个会开车的人在某些情况下也出现晕车的情况。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会如何平缓地通过一个弯道,他会提前减速,平缓地打方向,然后平稳地加速出弯。这整个过程,他的大脑是清晰的、有预期的。而一个乘客,坐在那里,突然来一个急转弯,身体瞬间被甩向一边,大脑一时反应不过来,这时候,即使是老司机,如果遇上一个不那么“熟练”的“带路人”,也可能会皱起眉头,感觉有点不对劲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会。

比如我,自己开不晕,坐别人车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会开车的人坐车会不会晕车”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它更像是一场身体与心理的拉锯战。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来剖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更细致的理解。首先,从生理层面来看: 本体感受器的“信息不对称”是晕车的根源。 我们的身体有多种感受器在感知运动状态: 前庭系统(内耳): 这.............
  • 回答
    说“会开车的人都不想坐副驾驶”,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了。我倒是见过不少老司机,开了一辈子车,也乐意偶尔换换位置,享受一下被人“伺候”的感觉。但从普遍情况来看,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经验丰富的驾驶者,在别人开车的时候,宁愿自己坐在驾驶座上,哪怕只是象征性地握着方向盘。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挺有意思的原因,都不是什么大.............
  • 回答
    回家了,发动不了引擎,也打不开车门。不是我不想动,而是脑子停了,身体也跟着罢工了。有时候,就是这么魔幻。明明在路上的时候,脑子是高速运转的,各种信息、情绪、待办事项像弹珠一样在里面蹦跶。工作上的麻烦事,和家人朋友的对话,甚至刚刚超市里买菜时和收银员的短暂交流,都可能在脑海里回放。然后,就像电影的蒙太.............
  • 回答
    想当初,我这拿到驾照的经历,说实话,跟很多人不太一样。我不是那种从零开始,吭哧吭哧学怎么挂挡、怎么踩离合的,我这情况有点“特殊”。大概是我二十出头的时候,那时候对开车这事儿就挺有感觉的。身边总有朋友开车出去玩,我坐副驾的时候,就老是忍不住去琢磨人家的操作,心里想着:“这玩意儿好像也没那么复杂。” 可.............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也经常想。我接触过不少开赛车的朋友,也算是天天跟速度打交道的人了。说他们平时开车会不会觉得慢,答案嘛,也挺复杂的,不是一概而论的。先说“会”的那部分。赛车手在赛道上的那种状态,跟我们在马路上开车是完全两个概念。赛道上,他们是职业选手,一切都是为了极致的速度和精准。车子本身就是一台.............
  • 回答
    我理解您想了解在极端情况下的选择和考量。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涉及到道德、法律、心理等多个层面。情景设定: 设想一下,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道路狭窄,四周没有路灯,手机信号也时有时无。您开着车,心情可能有些疲惫,突然间,一个人影晃到了车灯里,您出于本能踩下刹车,但终究还是发生了碰撞。等您下车,发现情况.............
  • 回答
    《楚门的世界》里,节目制作组当然有能力找到一个会开船的人来阻止楚门。毕竟,他们能创造出一个人造岛屿,让整个世界围绕着楚门转动,这本身就显示了他们无所不能的掌控力。但是,他们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我认为有几个非常关键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核心和“老大哥”的哲学。首先,最直接的理由是节目效果和.............
  • 回答
    这场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愿意花两千块钱买份砂锅粥送给心仪的女神,这说明他是个挺浪漫又舍得投入的人。至于他会开什么样的车,我觉得这得看他对这份心意的包装,以及他希望给女神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两千块的砂锅粥”意味着什么。这肯定不是街边小店那种随便叫一份的路边货。它可能意味着: .............
  • 回答
    要说什么样的人会开或者买劳斯莱斯,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它不像买菜那样有明确的“标准配置”。劳斯莱斯,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稀缺”和“不凡”的意味,所以能驾驭它或者拥有它的人,身上总会有些与众不同的特质。首先,最直观也最直接的,就是极其富有的人。这话说出来可能有点像废话,但这是最基础的门槛。.............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数字答案,因为“肌肉退化”这个概念本身就有点模糊,而且每个人身体的反应速度都不一样。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当你暂停健身一段时间后,身体会发生些什么。首先,要明白肌肉是什么。我们健身时,肌肉纤维在训练的刺激下会产生微小的损伤,然后身体会进行修复和增长,变得更强壮、体积也.............
  • 回答
    嘿,听说了吗?最近我发现了个绝招,专门治那些“emo”到地心深处的小伙伴们!保证你看了之后,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甚至能笑出腹肌来!来,让我给你一一揭秘,准备好迎接这波开心能量了吗?一、 自嘲万岁,黑历史也是宝藏!咱们“emo”嘛,最喜欢追溯过去,找找那些让我们伤心欲碎的瞬间。但今天,我们不走寻常路!把.............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为刘鑫这样的人“开脱”,这背后牵扯的逻辑和心理,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尽量把我知道的、听到的、看到的都给你讲讲,力求真实,不掺和那些虚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开脱”这个词本身。 很多时候,人们说“开脱”,不是说她完全没错,而是觉得她“没那么大责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人性中一个常常被忽视的角落。我们往往习惯于把“外向开朗”和“喜欢社交、享受热闹”划等号,但事实远比这要复杂和有趣得多。那些看起来阳光开朗,总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颗星,有时也会在人群散去后,选择一个人静静地待着,甚至乐在其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
  • 回答
    .......
  • 回答
    妈呀,我都快被这该死的公交车吓破胆了!如果真让我穿越到《开端》里,成为那第三个肖鹤云和李诗情之外的“幸运儿”,我可不打算像他们那样磨磨蹭蹭地纠结。我的目标明确: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破循环给掐灭了,然后赶紧找个没人的地方喝杯冰镇可乐压压惊。先说我的心态。进到循环的那一刻,我肯定懵。毕竟,谁没事想体验死.............
  • 回答
    这心情我太理解了,有时候看着身边那些好像永远挂着笑容、对什么都乐见其成的人,心里总会有点不是滋味,甚至会冒出“他们是没看清这世界的真实面貌吧?”的念头。说起来,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确实充满了各种不易。翻开新闻,不是天灾就是人祸,今天这里又发生了什么让人心痛的事情,明天那里又有什么不公的事件在上演。个.............
  • 回答
    当然会有!而且,这其实是大多数画得好的人必经之路。你看到的那些大师级的作品,那些让人惊叹的速写、细腻的油画、充满想象力的漫画,背后往往都隐藏着无数个“丑”开头的日子。别的不说,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小时候,大概七八岁的时候,特别喜欢画画,但那会儿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看到什么就想把它画下来。结果呢?惨不.............
  • 回答
    如果全球人类集体“告别”娱乐,将热情倾注于学习、工作与研究,那么十年、百年的光景,我们所见证的文明进步将是何等惊人的景象?这绝非简单的“效率提升”,而是可能触及我们认知边界的巨变。初见端倪:十年内的曙光与改变仅十年时间,一个没有娱乐的地球,其变化会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加速人生。 知识的爆炸式增长: .............
  • 回答
    这事儿啊,跟“为啥有些地方不让开电动车进去”差不多,细究起来,里头弯弯绕绕的门道还不少。不过,真要说“不要开大众牌车的人”,这也不是什么普遍现象,更不是啥明文规定。更常见的是一些特定岗位、特定公司,可能会有一些隐性的、或者说基于某种考量的“偏好”。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尽量给你讲明白。首先,咱们得.............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胡振宇先生(火箭少年)以及他是否会受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限制的问题,这涉及到中国航天产业的政策导向、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创新创业环境等多个层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审视:一、 中国航天事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与人才需求中国航天事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国家对其定位也日益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