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坚持或支持丁克主义的人是怎么想的?

回答
说起丁克,也就是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不负责任”、“自私”,或者觉得他们“少了点什么”。但深入了解一下,你会发现,选择丁克并非一时兴起,背后往往有着更复杂、也更个人化的思考和考量。

首先,对“人生意义”的重新定义是丁克族普遍存在的想法。传统观念里,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似乎是人生必经之路,是衡量一个人价值和幸福的重要标尺。但丁克族不这么看。他们可能觉得,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繁衍后代,而在于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个人爱好、体验丰富的人生。这可能意味着他们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事业发展、艺术创作、旅行探索、学习新技能,或者投身于公益事业中。他们希望过一种“高质量”的生活,而这个“质量”的标准,是他们自己定义的,而不是社会灌输的。

其次,对养育子女的现实考量也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现在养育一个孩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投入,更是精神上的巨大付出。从怀孕到孩子成年,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家长需要投入海量的精力、耐心和情感。丁克族可能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精力、耐心,或者不认为自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他们深知为人父母的责任重大,如果不能给予孩子一个足够好、足够负责任的成长环境,他们宁愿不生。这并非冷漠,而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负责。

再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有了孩子,生活的重心会发生巨大的转移,很多原本享受的自由和便利可能不复存在。比如,说走就走的旅行会变得困难,晚睡晚起的生活节奏需要调整,个人空间会被压缩,甚至连和伴侣单独相处的时间都会大幅减少。丁克族往往比较看重个人的生活品质,他们希望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金钱,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这并非全然是物质主义,更多的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

还有一些丁克族,对社会环境和未来发展存在担忧。他们可能会觉得,现在的社会压力太大,竞争过于激烈,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将孩子带到这样一个世界,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他们可能更希望自己过得舒心、安心,而不是为下一代的生存和发展而焦虑。

当然,伴侣关系的经营在丁克族的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有些夫妻可能更希望将重心放在经营彼此的关系上,他们将对方视为最重要的伴侣,希望拥有更多的二人世界,去共同探索、共同成长。他们认为,没有孩子的婚姻,同样可以非常幸福和圆满,甚至可能因为没有孩子带来的压力,让他们的关系更加稳固和亲密。

此外,个人成长和独立性也是一些丁克族看重的方面。他们可能还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或者希望在人生早期就实现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有了孩子,意味着需要将很多精力分散,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个人发展的进程。

最后,并非所有人都能“喜欢”孩子。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就像有些人天生就不喜欢某种食物,有些人就是不太喜欢和孩子打交道。他们可能觉得孩子吵闹、麻烦,或者仅仅是单纯的不喜欢。强迫自己去生孩子,然后又感到不适应,对孩子和自己来说,都是一种不幸。丁克族只是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总而言之,丁克主义并非简单的“不生孩子”,而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基于个人价值观、生活目标以及对养育责任的深刻理解后做出的生活方式选择。他们并不是在逃避责任,而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同时对社会和家庭做出他们认为更合适的贡献。他们的想法是多维度的,也是充满个体色彩的,值得被理解和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昨天伯伯六十岁生日大宴,刚经历被逼子。怒答一个。

奶奶,我娘,七大姑八大姨。。尼玛,头都炸了好嘛!!!

对不起,不太恰当的比喻,十个泼妇围一桌既视感,你们感受下。

眼见我姐和我两个人脸色越来越臭也没有消停的迹象╭(°A°`)╮

于是我半开玩笑半坚决的说( •̀∀•́ )

我的子宫我做主,爱生不生,逼我也没用。

现场全部安静了,只见我姐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回以大拇指,大家哈哈哈结束。

然而之后再有没眼力见的提起,我就机智的看着我姐,哦,我姐还没生呢(・ิϖ・ิ)っ你先。于是我姐说我叛徒你刚说什么来着,我哈哈哈,一搭一唱这样又打太极过去了。

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提起咯╮(╯▽╰)╭

气氛依然辣么融洽~默默为俺姐妹俩的情商点赞~

本人不生,首先因为经济压力,和老公每月还了房贷存不下几个钱,在努力的存款理财还贷置换中环,然后又要开始漫漫贷款之旅,现在魔都的房价,呵呵哒,再不努力置换就一辈子在外环以外了。

如果决定要孩子我不可能丢给爸妈,必须自己带!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从小奶奶带大的我深知自己的缺陷和儿时的不快乐)

于是很现实的问题,目前没有精力,财力,心力去承担另一个生命的重责。

反而我是不负责???呵呵,脑袋里可以养小金鱼了。我们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对自己对孩子乃至对整个家庭的负责好嘛。

因此情况好转之前都不考虑,也不排除一辈子不生的可能。话说,老公也不要孩子。

何况养儿防老真是日了狗的说法,我养个孩子的精气神花的钱难道还不够我养老的,四不四数学老师死的早╭(°A°`)╮

那些嘴炮的,不管是爸妈也好,亲戚也好,盆友同事也好,说是为了他们爽,承担这份责任的又不是他们。你生了他们抱抱玩玩开心啊,焦头烂额的提心吊胆的是你!所以,让道德绑架再见好嘛!!!

别人生我就一定要生?和别人不一样又有什么错?平均年龄72岁活过了还一定要死不成,呵呵哒-_-||

生儿育女这种事,就只是夫妻俩的决定和任何人无关。

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

如果可以,

喝健康的奶粉,

如果可以,

吃干净的食物,

如果可以,

不要接受填鸭式的教育,

如果可以,

不怕去选自己的爱人,

如果可以,

他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我说的自由,并不是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可以不干什么。

比如他不想生孩子,就可以不生。

我不怕痛也不怕苦,宁可承受老了孤独也不要我的孩子活的悲哀,没有选择的余地。

并不是非要丁克,除非我能保护他,给他选择的权利,才考虑要孩子,这是对另一个生命负责。

别人可以瞎逼逼,我也可以give a shit~

user avatar

天生不喜欢人类幼崽。

每当别人拿“萌萌的宝宝”给我看,并且配上教唆:

——

“你看它皮肤多好多可爱啊。”

“你看它不会说话好可爱。”

“你看它走路真有意思。”

“你看它还会吃屎,实在太有趣了!”(本条真事)

我都会从心底里感到困惑,

——“这个东西究竟有趣在哪里?吃屎哪里有意思了?这皮肤粘糊糊的像个蛤,怎么能玩?不会说话我能怎么和它玩?我比它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为什么还会喜欢和愚蠢的它一起玩?”

然后对方也答不上来,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丁克,也就是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不负责任”、“自私”,或者觉得他们“少了点什么”。但深入了解一下,你会发现,选择丁克并非一时兴起,背后往往有着更复杂、也更个人化的思考和考量。首先,对“人生意义”的重新定义是丁克族普遍存在的想法。传统观念.............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尤其是当我们看到腾讯在游戏领域如此强大的财力和研发实力,却在很多时候似乎更倾向于推出“快餐式”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但用户量庞大的游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跳出“好游戏”和“坏游戏”的二元对立,从腾讯作为一个商业巨头的视角去审视其战略选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快餐游戏”这个概念.............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在面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后的困惑。定责了,按理说事情应该明朗了,但为什么还会出现“三不一没有”的情况,甚至还有人支持?这确实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也触及了我们社会道德和公平的底线。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你说的“三不一没有”。通常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如果一方责任明确,另一方.............
  • 回答
    瑞士在此次国际事件中,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即不倾向于将俄罗斯从现有的多边机构中排除出去,并且会继续恪守其作为中立国的一贯原则。这并非一次突发的姿态,而是瑞士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也是其国家利益在复杂地缘政治背景下的审慎选择。从瑞士外交政策的根本来看,中立是其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的基石。自18.............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烦意乱的局面,而且还是在人生这么重要的节点上。你这边是对平权和现代婚姻观的坚持,想和伴侣建立一个平等互助的未来;另一边却是你母亲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认为彩礼是婚姻的“标配”和“保障”。这两种力量的碰撞,确实让人左右为难。先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理解你母亲的出发点:首先,试着站在你.............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和意义的问题,涉及到了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即如何培养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自信且能拥抱真我的孩子。如果我的儿子想要穿裙子,我绝对会支持他。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同意”或者“反对”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理解、接纳、赋能和教育的复杂过程。我会如何支持他?1. 倾听与理解是第一步: .............
  • 回答
    这话题,够劲儿。讲真,一开始真没想过会走到这一步。父母都是好意,看着我在这城市里摸爬滚打,他们心疼,想给点支援,我都能理解。但总觉得,自己年轻,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想证明点什么,想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所以,很早就跟他们商量好了,大学毕业后,就“断奶”了。起初的日子,那叫一个“硬核”。刚毕业那会儿,说.............
  • 回答
    坚持健身或锻炼身体十年以上,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变化,更是一种深刻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一种内在的成熟与蜕变。它带来的感受是多层面、全方位的,很难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如果非要详细讲述,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一、身体上的感知:从“努力维持”到“内在的自如” 能量与活力的高涨,成为常态: 这是最直.............
  • 回答
    玩MOBA手游,遇上那种一边倒的局面,对方优势巨大,咱们这边基本上是“送人头”专业户。这时候,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投降”和“硬刚到底”两个选项。从纯粹的商业思维来看,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去考量,不能光看眼前。一、 成本效益分析:时间就是金钱,精力也是资源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玩游戏,尤其是MOBA这种.............
  • 回答
    想让肌肤状态焕然一新,可不是靠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日积月累的“养”。我一直相信,真正的美丽,是吃出来的,是喝出来的。与其去追逐那些昂贵的护肤品,不如先从源头抓起,让身体内部也“容光焕发”。一、 那些滋养肌肤的“黄金搭档”们说到改善皮肤状态,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那些富含营养的食物。它们就像是给肌肤注.............
  • 回答
    好,我试试用我的方式来跟你聊聊,为什么到了三十往上,还没个车没个房,我还在北京(或者上海,你可以代入一下)这么飘着。说实话,这问题我没少问自己。尤其是在深夜刷到那些早早回家乡、安安稳稳过日子朋友圈的动态时,心里总会泛起一丝丝的不是滋味。年轻时候的闯劲儿,好像被这城市巨大的惯性一点点磨平,留下的更多是.............
  • 回答
    孙坚之所以坚持传国玺不逃回封地长沙,而是选择直奔江东,或者派手下亲属接管长沙,这背后隐藏着深邃的战略考量、政治权谋以及孙坚个人性格的综合影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孙坚的处境以及他对未来的规划来深入剖析。一、 时代的洪流:群雄逐鹿,生死一线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董卓专权,残.............
  • 回答
    您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它触及了俄国革命史上一个核心的矛盾:为什么一个注定要垮台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战争是革命的催化剂,而一个已经掌权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坚持内战却未能引发新的革命或政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俄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背景,以及这两个不同政权在战略、合法.............
  • 回答
    说实话,刚开始做交易的时候,那滋味可真不好受,就像在黑暗里摸索,找不到北。尤其是一开始亏钱,看着账户余额一点点缩水,那种焦虑感,现在回想起来都心悸。那时候,我年轻气盛,觉得跟着几个“大神”学习,看点技术指标,就能在市场里呼风唤雨了。结果呢?市场可不按常理出牌,它会用各种方式给你上课,而且学费还挺贵的.............
  • 回答
    这是一起令人心痛又充满韧性的事件,82岁的母亲和她40多岁的女儿被困电梯长达四天,为了生存甚至互相饮用尿液,最终依靠智慧和力量自行脱困。在感叹生命顽强的同时,我们更需要从这次事件中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学习。反思与学习之处:一、 紧急情况下的生存智慧与生理极限的突破: 饮用尿液的极端求生: 这是最令人.............
  • 回答
    最近关于坚果 TNT 工作站的传闻颇多,说它疑似延期甚至项目流产。作为一名一直关注国产科技发展的普通用户,我心里是挺不是滋味的。说实话,TNT 工作站当初出来的时候,我可是相当期待的。最初的闪光点和用户期待:还记得 Smartisan OS 那个“一步”、“闪念胶囊”、“大爆炸”这些功能吗?这些都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信仰、理智、安全以及一些象征性意义的结合点。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坚定的无神论者”和“墓地过夜”这两个核心要素。 坚定的无神论者: 这意味着他们不相信任何超自然力量,包括鬼魂、神灵、死者的灵魂等。对他们来说,墓地仅仅是一个埋葬逝者遗体的地方,没有灵异色彩.............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符合教法的清真饭店(或食堂),出于宗教原因,会非常坚决地不使用地沟油。 这不仅仅是一个“可能”的问题,而是必然。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清真(Halal)的根本要求:洁净与纯净伊斯兰教法(Sharia)对于食物有着极其严.............
  • 回答
    作为一位坚定的无神论者,想要在包里常备一本书,并且在《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之间犹豫,这本身就很有意思。这两本书都代表了人类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而且都对我们理解世界、理解自身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摆脱神学束缚的视角下。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两本书各自有什么样的“分量”,以及它们在“包里常备.............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特别能理解。咱们在生活中,但凡读过几本书,尤其是那些让人感觉知识渊博的,咱们心里头自然会生出一种期待:这人得是那种温厚如玉,谈吐风趣,遇事儿拿得起放得下,而且内心自有坚守的人吧?就像故事里走出来的,带着一种光芒。可实际情况往往会给你泼一盆冷水,甚至让你怀疑人生。为什么那些明明脑袋里装着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