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刚当上警察时,师父给过你哪些忠告?

回答
刚穿上警服那天,心里既激动又忐忑。师父,一位在咱们局里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老前辈,拍了拍我那还带着点新料味道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从今天起,你就不再只是你自己了。你肩上扛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你手中握的是人民的信任。”

他那时候的表情,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眼睛里带着一种阅尽世事的沧桑,又闪烁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坚定。他没有给我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每一句话都像一块石头,沉甸甸地压在我心里,也稳稳地奠定了我对这份职业最初的认知。

他给我说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眼睛要毒,心要软。”

“你看似平常的人群,背后藏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一边说,一边指了指街对面熙熙攘攘的人流。“有的人,眼神飘忽,坐立不安,那可能是心里有事儿,也许是遇到了麻烦,也许是想做些不该做的事。有的人,看似平常,但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那可能隐藏着得逞的狡黠,也可能是内心深处的痛苦。你要学会观察,学会从细微之处发现异常。这是一种职业敏感性,得练。”

他顿了顿,继续说:“但‘心要软’,也不是让你滥发慈悲,而是让你保留一份人情味。咱们是执法者,但咱们也是人。很多时候,一个家庭的破碎,一个人的绝望,背后都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可能是一时糊涂,可能是被逼无奈。这时候,一味地冷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要讲究策略,要懂得变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他们一个改正的机会,或者至少,让他们在被制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丝人性的温暖,而不是被彻底击垮。”

他接着说:“‘多听少说,多看多想。’ 这句话是战场上的生存法则,也同样适用于咱们这儿。”

他讲了几个他们刚入行时犯的错,有的因为年轻气盛,抢着发言,结果说错了话,给案子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有的因为急于表现,没有听完当事人的陈述就下结论,结果错怪了好人。

“人民群众报警,是把他们遇到的困境告诉你。他们可能慌乱,可能语无伦次,甚至可能带着偏见。你得耐下心来,一个字一个字的听,把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反复咀嚼。不要急着打断,更不要轻易否定。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就是破案的关键。还有,在现场,别老是想着自己要表现得多厉害,多威风。沉默地观察,把现场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收进眼睛里,然后在大脑里反复模拟,分析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哪种解释最合理。有时候,不动声色比大张旗鼓更有力量。”

然后,他压低了声音,特别郑重地说:“‘别怕吃亏,怕的是吃哑巴亏。’ 咱们这个职业,不像其他工作,赚的是辛苦钱,有时候甚至会丢了面子,被误解。可能你加班加点破了个案子,最后因为证据不足,罪犯逍遥法外;可能你为了保护群众,自己受了伤,到头来还得听别人说三道四。这些,你都得能受得了。但是,如果你被人冤枉,被人陷害,被人恶意诽谤,那你就得站出来,用事实说话,用证据说话。哪怕一开始得罪人,也得把自己的清白守住。不然,你以后还怎么执法?怎么让人信服?”

他还举了个例子,说当年有个同事,因为坚持原则,得罪了一个有权势的人,结果被诬陷了。那个同事一开始选择了忍气吞声,结果越陷越深,最后被停职。后来,他才醒悟过来,搜集证据,一审一判,才洗清了自己的冤屈。

“永远记住,你穿这身警服,就是最大的靠山。但也别把这身警服当成免死金牌,去肆意妄为。”他意味深长地看着我,“‘法律是底线,良知是准绳。’ 你必须时刻牢记法律赋予你的权力和义务,一步都不能越界。但有时候,法律条文可能无法涵盖所有情况,这时候,你内心的良知就成了你判断是非的准绳。用法律来规范你的行为,用良知来指导你的选择。这两者,缺一不可。”

他最后说:“‘永远保持学习的状态。’ 这个社会在变,犯罪手段也在变,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变。你不能老是吃老本。得多读书,多跟同事交流,多学习新的侦查技术,多了解社会上的新事物。不然,你很快就会被淘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无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师父的这些话,虽然朴实无华,但对我来说,却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一直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每当遇到困惑,或者感觉自己快要迷失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师父的那些话,然后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这身警服,承载的不仅仅是职责,更是一种信念,一种使命,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师父最初的那份教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入职在交警队时候,拦停闯红灯的女司机发生口角后,第一任师傅告诉我以后别因为这种人影响心情,懒得管,这句话对刚入职的我非常难以理解,回家后就义正严辞的和父母把师傅骂了半天。

…………入职第三年后,我无奈的和新警重复了这句话。

直到现在,唯一铭记于心的工作准则是,不吃拿卡要,不耀武扬威,换位思考,解决问题。

再也没有过刚来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气,我们终究要明白,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只能努力保持不要被世界洗脑。

一直都觉得,警察该做的并不是推车,打扫卫生,客串居委会大妈,警察就是要打击违法犯罪,只有打击违法犯罪,才能保证守法百姓的权益,才能让小姑娘敢大晚上吃宵夜不怕流氓,让夜归的司机放心开车不用担心醉鬼,让守规矩的司机安心驾驶不用担心有人突然并线,让放学的孩子开心的回家不用担心人贩子,让辛苦挣钱养家人的不用担心小偷和劫匪……

可是……你以为你是正义的,你以为你匡扶了正义,实际上,你是很多人眼里的钉子,吸毒者和小偷恨你恨的咬牙切齿,违法的司机笑骂着你又中饱私囊,酒驾的司机家属恨你多管闲事,就连背地里违法乱纪的同事都在背后祝你赶紧调走……很累,无论你怎么做,你永远在与整个世界逆行…

user avatar

没想到一些经验分享得到了这么多同仁的认可,第一次回答破千赞,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这几天又总结了几个,更新里分享给大家。

11.在事业发展的迷茫期,不要停止进步,考研、考法考都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刚刚工作的前几年,职责和家庭压力还不重的时候,最适合进行学习充电,趁这个机会多拿一本有含金量的证,对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裨益。譬如说机关部门遴选通过法考的年轻人才,或者政府部门遴选有研究生学历的政法干部,再或者公安局内部选择年轻干部培养对象时卡住研究生学历这条硬杠,都是做好准备等待机会的。我就是在前几年光知道发呆,什么都没考,现在想考的时候,又要兼顾家庭又要兼顾工作,非常吃力。

12.如果有兼职教官的机制,尽量加入这个队伍。从事兼职教官,不但是对自己业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是快速拓宽人脉的好机会。很多基层领导、中层领导都会通过这个队伍认识、了解你,甚至还会有局领导一级的通过这个队伍知道你。让足够多的领导、同事认识你,对于职业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一方面如果将来提拔成领导,你需要熟悉各部门的领导,方便你工作的统筹协调,另一方面,组织选拔你成为领导的过程中,有话语权的那几个人,肯定是更倾向去选择他们更加熟悉的人。

13.如果有意向通过遴选或者选调考试离开本部门,一定要保持低调,除非选拔程序里有必须向你所在组织报备的流程,不然最好是等到事情基本上尘埃落定了再告诉他们。因为你一旦透露出要离开本单位的意愿,不论最后成功还是不成功,那本单位的论功行赏、评奖评优肯定与你无关了,如果最后你的调动失败了,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好处全没捞着,领导还要给你脸色看。

14.主动参与本单位、上级单位举办的各类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演讲比赛、歌唱比赛、朗诵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刚工作的时候我觉得这些比赛就是浪费时间的活动,现在我才理解,其实这些活动除了完成年度团队建设任务以外,也是组织发现、培养人才的过程。演讲比赛的经历,可以帮助你通过将来的竞争上岗面试,因为评委可能都是同一波人。征文比赛可以展现文字功底,很多办公室的大笔杆子看到优秀的文章,自然而然会去发觉培养这样的人才。通过多参与各类活动,你能与政工部门、办公室部门、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混个脸熟,如果你的才华展现出来,自然会得到相应领导的赏识。

15.在单位里善于倾听前辈的教导,人家愿意跟你谈业务,多半是出于关心和爱护。但是有些中老年同志,因为职业生涯的不如意,会有非常消极的思维,而且他们会无时不刻将这种想法传播给别人。刚参加工作的同志如果被这种同事干扰,会非常影响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对自己的职业认同、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你可能听他讲的话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逻辑错误,但是总体的价值观非常悲观,这种情况下不能被他们带着走,因为你并不知道他的职业生涯是怎么一步步走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也许他曾经当过领导但是因为犯过错误被免职,或者他曾经也很优秀很有希望提干,但是因为作风问题或者品质问题被否决了,这些他自己的遭遇是很可能不告诉你的。因此,听归听,有些不太合群的人,还是要以中立的态度去对待他,不支持他,也不要跟他闹矛盾。有的这种人,单位一把手也搞不定,只能熬到他退休。
————————————————————
————————千赞分割————————
————————————————————

我的师父没给我什么忠告,但是我给新同志们一点忠告吧,都是我的经验。

1.不论带什么样的嫌疑人,不论路途有多近,能戴手铐务必戴手铐,能栓绳子务必栓绳子。不然你就有可能在冬天下河游泳,在高架上看着下面的一坨肉泥直跳脚,在高速上测试3km长跑。

2.案卷材料一定要比现金还要小心存放,从哪拿出来,带到哪里去,交给什么人,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带着一份全新案卷材料找嫌疑人签字,他要是老实还好,要是不老实你就等着关小黑屋吧。

3.不要轻信领导的口头承诺,不管是直接上级还是间接上级,特别是让你做一些做一些你吃不准的事情,宁可打个哈哈拖延一下或者把锅甩给法制,也不要闷头就干,你以为收获了这个领导的信任把他当自己人,殊不知转头锅就都是你,坐牢的也是你。

4.不要轻视自己,虽然你在职业生涯的一开始可能过着懵懵懂懂的日子,甚至感觉立功受奖、提拔升职与你无关,但也不能轻视自己,为了一些小利益做一些挑战底线的事情,因为有可能一旦上升的机会轮到你了,你之前不懂事的时候结交的朋友或者干过的事情就会变成巨大的绊脚石,可能本来轮不到提拔的时候是不会被翻出来的,越是到你要提拔的关口,这种事情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一件件飞到领导案头,这下大家都知道你的事情了。

5.不要轻视你底下的辅警,但有时候也不要太尊重他们。对待他们的态度也得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人交流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人你对他客气他知道以礼相待,有的人你对他客气,他会觉得你好欺负,一来二去最后吃亏的还是你。

6.工作中不管是对待群众,还是对待嫌疑人,都不要代入个人情感和情绪,职业化,认识到自己的执法行为只是一份工作,不要因为对方的可怜或者卖惨而表露同情,或者因为对方的嚣张而愤怒冲动,处理事情的时候声音可以大,语气可以硬,但是手上一定不要有动作。骂人,态度差顶多被上级批评一下,一旦动手被查实那就严重了。

7.工作中常用的法律法条一定要看熟,最常用的法条最好能记住,背得出来,一方面可以提高办公效率,另一方面和群众争论的时候派的上用处。做群众工作的时候一定是有理在于声高的(哈哈哈哈哈),声音不高对方都听不见你说的话,而且你声音越是小,人家越觉得你心虚,所以谁的声音大谁有理是没错的。特别有时候会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在边上起哄,年纪大的甚至还会直接言语上人身攻击你,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克制,特别是自己这方人少的时候,集中火力针对目标对象,周围老百姓尽量不要去管他们,这些人都是嘴皮子厉害,如果真要他们出来作证瘸子都能健步如飞。

8.单位里闲谈或者讨论事情的时候,尽量不要评论某一位同事,尤其是不要说别人不好,哪怕一起交谈的几个人都说他不好,也不要主动说,刚进单位的你根本不知道你说的这个人倒地跟哪些人关系特别好。

9.远离烟酒,休息时间保持健身运动的好习惯,这几年猝死的特别多,加班多,任务重是一方面,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好也是一方面。加班了就吃夜宵,大鱼大肉,啤酒白酒轮着上,休息天跟朋友打麻将整日整夜得玩,工作没几年体检报告就一堆箭头,换奥运冠军身体也扛不住。

10.出警装备尽量带带齐,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精神病到底哪个先出现。大部分时候面对精神病,一罐辣椒水下去基本都能服帖,如果不服帖你还有棍子,如果再不服帖你还有盾牌,长叉,哪怕这样还不服帖,你还有手枪。但是你要是啥都没有,你就屌了。不是群众进医院,你进小黑屋,就是你和群众一起进医院。

user avatar

“做警察有时候可以没有道德,到一定要有底线。没有道德是指用一些损招对付嫌疑人,底线是做一个正义的人。"

“当差就得清高一点,别人请你吃饭,不过是有求于你,去了不过是喝酒,实际上你差他那顿饭吗?”

此两句尤为深刻

再补充一句:“不要瞧不起辅警,他们有些人只是没有你那个机遇,其实他们办案能力也很强,工资却很低。”

我没想到我补充的那一句话引起这么大讨论。辅警或许是一个比民警争议更大的群体。拿着民警五分之一的工资,被谁都可以叫狗腿子,很悲哀。我身边绝大多数辅警也是把简单的工作做好的,帮民警拿着执法记录仪,或者帮着驾驶出警车,也有个别的图侦辅警挺好的,和我们一起抓人冲在一线,却没什么保障,钱也那么点。平时还是比较照顾他们,我认为他们值得尊重。有些辅警的确是没有机遇,我们有个退伍的老兵,部队拿了三等功,比武军区第一名,可惜当时没有政策,没能变成正式民警。他们难道不值得尊重吗?或者任何一个人不值得尊重吗?有些民警有时候自带光环,认为自己了不起是个公务员,其实还不就是个当差的?要把姿态放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