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霍乱》,就说《洛丽塔》吧。
一中年大叔恋童,娶了洛丽塔他妈,然后他妈挂了,最后大叔成功把洛丽塔骗到手,毁了小萝莉一生。
这玩意本质上就是“恶心”,“变态”。
只不过作者写这个的目的是为了警示别人,提醒大家,这个世界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同样的,通过这种虚拟世界发生的痛苦事件,能让人印象更加深刻。
可是有些人知道这个道理,她也对这类书籍不感兴趣。
然后就有了现在这个情况
霍乱没看过,就说洛丽塔。
恋童,骗婚,引诱未成年发生性行为,这些事在大众眼里本身就是变态且恶心的。
就算它被文学化了,看起来包装的很文艺了,其本质依然是反道德的,你如果只是给她们将了这本书的剧情,在她们没有看过这本的情况下,她们觉得恶心变态,一点问题都没有。
如果你试图向她们阐述这本书的文学性,或者你读了这本书之后产生的触动,却依然得到了恶心变态的回应,那只能说明——
你讲的不怎么地。
这个问题与她们读过的小说数量多少、智力水平、文学鉴赏力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好吗?
就算她们从小一本名著都没看过,听你说个故事简介而已,难道听不懂?
真实的情况是:她们觉得你在装逼,所以不想理你。
事实上,只要她们觉得你在装逼,并且不想理你,那么就算你跟她们讨论糖水罐头,她们也一样会给你“恶心、变态”的答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