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样评价一个国家陆军的战斗力?

回答
评价一个国家的陆军战斗力,就像给一个复杂的机器做体检,得从里到外、从大到小都仔细打量一番。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事,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量,而且这些因素之间还相互影响,剪不断理还乱。

首先,咱们得看兵员素质。这可是陆军的根基。

数量和结构: 人多不一定战斗力强,但有个基本盘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兵员的结构,是不是有足够多的训练有素的骨干力量,有没有高效的预备役动员体系。像俄罗斯这样把义务兵役和合同兵役结合得比较好的,理论上能保证相对稳定的兵源。
训练水平和强度: 这个太关键了。兵不是天生就会打仗的,得练。训练是否贴近实战?有没有严格的考核和淘汰机制?有没有定期的大型演习,而且是那种不光是走过场,而是真正检验战术、指挥和协同的?比如美军的“联合山地训练中心”(JRTC)或者欧洲一些国家的“雷霆演习”,都是非常残酷的实战模拟。士兵的体能、技能、心理素质,这些都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才能磨炼出来。
士气和精神状态: 这是看不见的软实力。士兵是否相信自己国家的正义性?是否愿意为国捐躯?军官是否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士兵和基层指挥官之间的信任是否足够?装备再好,如果士兵没有士气,那也是一堆废铁。

其次,装备是陆军的“牙齿”和“拳头”。

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和数量: 这是最直观的。坦克、装甲车、火炮、导弹、反坦克武器、防空武器,这些是陆军的基础装备。装备的新旧程度、性能、可靠性,以及数量是否能满足作战需求,都非常重要。不能只看有没有,还得看能不能打得响、打得准、打得远。比如中国近年来的陆军装备更新换代非常快,新式坦克、步战车、火炮层出不穷。
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现在打仗,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较量。陆军是不是拥有先进的战场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指战一体、情报共享、精确打击?有没有无人作战系统、电子战装备、精确制导弹药?这些是决定陆军能否在现代战场上占据优势的关键。美国陆军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比如他们发展了各种网络战、信息战装备。
后勤保障能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再好的装备,没有充足的弹药、燃料、维修配件、医疗保障,也发挥不出战斗力。后勤体系的效率、运输能力、维修能力,这些往往是决定一场战役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二战时期苏联的陆军就非常强调后勤的强大。

再来看看组织指挥和战术。

指挥体系的效率和灵活性: 指挥链条是否清晰?信息传递是否畅通?指挥官能不能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下快速做出决策?有没有一套成熟的作战理论和战术思想,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德军在二战时期发展的“闪电战”就体现了很高的战术素养。
协同作战能力: 陆军不是单打独斗,它需要和空军、海军、火箭军(如果存在的话)进行协同。陆军内部的兵种之间,比如装甲兵、步兵、炮兵、工兵、侦察兵等等,能不能有效地协同配合?有没有形成一种“合成”的作战力量?陆军旅、合成营这种编制,就是为了提升协同作战能力。
战略战术的适应性: 一个国家的陆军是否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战场环境?是擅长大规模的正面冲突,还是能在山地、丛林、城市等复杂地形作战?是否有应对非对称作战、反恐作战的经验和能力?

还有一些软性的、长远的影响因素:

国防工业的实力: 能够自主研发和生产先进武器装备,并且有能力大规模生产和持续更新换代,这是国家陆军战斗力的重要支撑。
军事理论研究和创新: 持续对军事理论进行研究和创新,吸收新的战争经验和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
军事实践和经验: 参与过实际的军事行动,尤其是在复杂和高强度的冲突中积累的作战经验,这是最宝贵的财富。比如以色列陆军经历多次中东战争的洗礼,战斗力就非常强悍。
与盟友的军事合作: 参加联合军事演习,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升与盟友协同作战的能力。

最后,还得考虑国家整体的战略需求和投入。陆军的战斗力也服务于国家的整体战略目标。一个国家是主要依靠陆军来维持边境安全、投射力量,还是主要以海军和空军为主?国家在陆军方面的投入有多少?这些都会影响陆军的建设和发展。

总而言之,评价一个国家的陆军战斗力,就像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需要把所有变量都考虑进去,然后去计算一个综合最优解。这不仅仅是看坦克够不够多,飞机够不够先进,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质、训练的水平、体系的协同、以及国家整体的战略支撑。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三个入门指标,意思就是这三个指标不达标的话,不配叫陆军。达标之后,才有就装备进行对比的必要,否则就是运输大队长,送装备的料。

1.各层级部队在不同地形、气象下的展开/收拢时间。——对应攻击能力(火力)。

2.各层级部队在不同地形、气象下的日开进距离。————对应机动能力(机动性)。

3.各层级部队在不同地形、气候下的日土木作业量。————对应防御能力(装甲)。


而世界现状大体上是这个样:

营能达标,算很好的陆军。。。。

团能达标,算强大的陆军。。。。。

师能达标,就剩中美俄了。。。。。。

集团军能达标,冷战苏军。。。。。。。


举两个战术情景做例子:

1:中国一个三流摩步对抗美军重型旅。

2:中国一个三流摩步对抗装备与美军相同的狗大户重型旅。

第一种情况下,美军前卫迅速捕捉中国旅,建立火力接触,主力快速展开,进行空地协同火力准备。随后主力快速冲击,中国旅打出GG。

战后,中国指挥官表示奈何美军有高达,先进武器不可战胜,唯武器论确有可取之处。。。。。

第二种情况下,沙特拙劣的战术机动能力始终无法找到中国旅主力,前卫和侧卫(如果有的话)被中国步兵设伏消灭。随后中国旅迅速迅速向沙特旅侧翼与后方穿插,沙特旅尚未展开队形,战斗体系即告崩溃,主力龟缩一团(如果还没四散逃命的话),被中国旅呼叫火箭炮解决(如果没投降的话)。

战后,中国指挥官表示抓三千头X都没这么快,人的因素才是关键,唯武器论就是笑话。。。。。

user avatar

后勤组织能力。对于一个大国而言,陆军战斗力直接决定于后勤组织能力。


注意这里说的是后勤组织能力,而不是后勤供应实力。论后勤供应实力,因为经济实力、工业化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供应实力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先进国家一般也能对落后国家保持绝对优势。然而后勤供应实力只要能够达到一定的基本能力,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就达到了天花板,剩下是组织能力的区别了。


20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美国部分,是世界上最后一场大规模陆军对决,是真正发生在现实里而不是地图和沙盘上的陆军对决。毫无疑问,志愿军的后勤供应实力远远不如美军,志愿军战士在前线吃的穿的用的,那跟美国人都完全没法比。然而最终的战争结果证明,只要能够保证基本的后勤供应,能够把足够的粮食、被装和弹药送到前线,战局就是由其它因素决定的了。


这个决定性因素就是后勤组织能力。



后勤组织能力直接决定了前线战斗力的强弱。与大家想象的不同,陆军是一个极其依赖后勤的军种。陆军部队的自持能力极差,大规模陆军作战行动如果没有有效的后勤支援,持续能力非常差。这一点上轻型摩步的自持力还要好一点,重型机械化部队的自持力能让你脑袋都大一圈,徒步步兵的自持力简直就是一种神迹。后勤断绝的情况下,一支重型机械化旅的自持时间顶多一周,按照每天推进80KM算,不到600公里的持续战斗距离。一周时间内如果不能接续上后勤补给,一个重型机械化旅投降的理由将变得非常滑稽:吃不上饭,或者没有油。


后勤组织能力直接决定了战争总规模。战争规模本身也能决定战争胜负,双方决定把战争拉大到哪个规模,属于战略层面的较量,不敢把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一方会吃亏。然而战争规模不是你想拉大就拉大的,你需要有足够的后勤组织能力作为后盾。一方面你要保证军用物资的生产,一方面还要保证生产出来的物资能够送上前线去。这些组织能力直接决定了你能够在前线保持多少兵力。


后勤组织能力直接决定了战争持续时间。我们常说,你可以选择什么时候开始一场战争,你却不一定能够选择什么时候结束一场战争。一般来说,敢把战争持续下去的一方占便宜,急于结束战争的一方怎么都要吃点亏,战争就是这么一种残酷的东西,它是拼的血肉和金钱的消耗。那么能够高效利用血肉和金钱的一方,就可以把战争拖下去,如果血肉和金钱的生产速度超过了战争的消耗,他甚至可以无限期的拖下去。高效利用血肉和金钱,既决定于前线指挥官的智慧,也决定于后勤组织能力,以多大的代价把物资送上去。


这里举两个例子:


中国古代远征游牧民族,往往会大伤元气;而游牧民族一方袭扰中原,即使失败也无伤大雅,几年以后就可以卷土重来。原因就在于双方后勤补给方式的根本不同。中原农耕文明要远征大漠,后勤补给非常困难。往往运到前线一斤粮食,需要消耗7、8斤粮食,如果算上征集以及横征暴敛导致的生产力下降,这个数字迅速扩张到20斤以上。按照人均口粮计算,在大漠发动一场10万军人规模的战争,需要消耗200万青壮年的国力,很容易导致入不敷出。天长日久,生产疲敝,国内矛盾日趋尖锐,很容易出现天下板荡的局面。开玩笑,以前中原王朝也就几千万的总人口,征税的人口也就那么多,突然200万青壮年为战争消耗,国内不出问题才怪。


解放战争期间,双方后勤补给的组织方式有着天壤之别。国民党一方运往前线的物资需要穿越无数的敌对地区,完全靠国民党自己本来就不充裕的运输能力,基础设施一塌糊涂,还有自己人的层层克扣、级级腐败,转卖的,浪费的,锁在仓库里舍不得发下去的,有相当一部分等于是送给了对方。南京出发时还是滚滚洪流,到了前线士兵手里连滴水穿石都做不到了。




评价后勤组织能力的标准非常简单:效费比


真要科学的统计效费比却又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会计学专业知识,统计口径的不同也会导致结果有很大偏差。总体来说,如果以货币计价的话,就是送价值一块钱的东西去前线,需要消耗几块钱。然而这中间的统计口径也很重要,比如说后勤保障人员包括民工,如果牺牲或者负伤了,抚恤金需不需要统计进去。事实上这种统计经常陷入无限循环,统计到哪个口径为准,也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


只是基于科普的目的,笼统的介绍一个概念的话,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生产


生产能力较为容易定量比较,生产端主要考虑的是“冗余生产能力”,也就是在满足国内消费的前提下,生产更多物资的能力。毫无疑问,一个努力全球开拓市场的工业国,和一个努力满足国内需求的农业国,冗余生产能力是天壤之别。前者把过剩的产能投入战争里是会越打越富的,后者则肯定越打越穷。


中国现在的冗余生产能力非常强大,蓝星第一大工业国不是开玩笑的,在绝大多数产品门类上都完全可以做到越打越富。事实上只要合理的安排工业生产,战争反而能够起到资源调配的作用,解决掉不少和平时期无法解决的问题。这种工业能力能够支持一支庞大的前线部队,进行一场规模在数百万人的战争,而且可以旷日持久。过剩的钢铁产能、过剩的基础设施建设产能、起码能进世界前三的电子工业能力、起码齐全的汽车工业能力,奠定了中国世界第一陆军的地位。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美国的冗余生产能力虽然随着去工业化有所减弱,老牌工业大国也不容小觑。川普大统领梦寐以求的“American great again”事实上能够随着战争而实现,制造业回流,打一场打仗还真的能回来。蓝星第一电子工业能力、蓝星前三汽车工业能力,目前最强军工能力,让美国陆军与中国不相伯仲。


其他三个常任理事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工业门类不齐全但也有一定实力,与第一梯队拉开了距离,碾压别的国家又绰绰有余。冗余生产能力有一些,问题还是出在不齐全,单打独斗恐怕比较成问题。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其余区域性大国,印度,巴西,日本这一类国家,要么完全没有冗余生产能力,要么仅仅在一两个产品门类上存在,自保或许还有可能,对外战争就非常吃力了。比如日本的汽车工业,巴西的航空工业还有得一拼,印度么……只有拼开挂了。就算解放军大大咧咧的直接撤退不抵抗,撤到陕西、甘肃、四川、云南一线,顺便炸了公路铁路桥梁隧道,让印度占领西藏青海,他拿什么来维持补给线呢?靠500公里大修一次的塔塔车吗?还是摩托车上多挂几个人?



第二部分:配送


军事后勤的配送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跟你收快递是不一样的,主要分为后方运输前线配送。其中前线配送是最麻烦的大头,因为战线是随时在变动的,你得保证送出去的东西是送到自己人手上,而不是当了运输大队长。


此处又想提千古万人常凯申。

一支军队的组织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尤其是涉及到后方与前线衔接的时候,就是这个“战场配送”。实际上打起仗来是非常混乱的,后方找不到前线、前线找不到后方是常有的事情,补给线被袭扰、补给基地被端了,甚至前线部队跑到哪儿都不知道,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组织度高的军队,能够及时调整补给线,确保战场配送的及时有效。组织度低的军队,那就只能看天意了。


相对而言,后方运输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依托平时的基建大概凑合就能行。问题在于现代战争没什么“前线”、“后方”,考虑陆军的时候不能不考虑海军空军火箭军的兄弟们,他们可是专门干把后方变前线的勾当的。所以最终还是归结到一个问题:组织度。


陆军的“后方”,说不定就是空军的“前线”呢?抗美援朝的时候又不是没有过这种情况。


很多人说美国人在海湾战争以后进行的都是“治安战”,没有什么大规模兵团作战的经验,因此美国积累的战争经验实际上没什么用,只能用来欺负小国,跟中国这种体量的国家作战是没用的。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如果承认陆军战斗力的核心是后勤组织能力,就必须承认中美两国陆军的巨大差距。


美国在这些年的治安战中,尤其是“911”以后的反恐战争中,锤炼出了非常高的战场后勤组织能力。在一次次路边炸弹的轰鸣中,在一次次63式火箭炮的袭扰中,美国对战场后勤的理解,对战地后勤补给的组织能力,跟中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美国陆军对于后勤和前线的衔接,不管是技术上还是组织上,都肯定有着更高层次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中美两国军事能力的差距,根本不在航母的多少,飞机的多少,因为这些东西两国只有数量的区别,还没有太大的代差。


最大问题在后勤


中国因为很多年没有战争,这个问题上跟美国是存在代差的。美国完全可能在战场上做到精准投送,在有敌人威胁的情况下做到把物资精准的投送到需要的人脑袋上。他们可以做到把一个战斗机的零部件远隔重洋送到前线,也能送足够弹药给前线的一门炮,不多不少,还可以及时把前线一个伤兵送下来。


在后方运输方面,中美两国差距还不算很明显,最多说中国的运输机机队不够大,海外基地不够多。因为实际上也没人敢去搞美国人的后方运输,美国人一样也是在没有敌情威胁的情况下组织的后方运输,中国的远洋船队什么的还要大一些。这一方面双方并没有本质性区别。


在战场配送方面则美国碾压中国毫无压力。战场配送方面的技术储备,中国的现状基本上就是原始,可能水平还不如中国邮政。至于现场组织,前线与后勤的沟通机制也存在极大的问题,很少有人去考虑这方面的缺陷,甚至可以说,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人都很少。而美国则在长期的治安战中间积累了很多经验,仅就现在看到的资料看,至少已经能够深入到“战斗小分队”这个级别。物资配送可以做到直接送达前线执行任务的小分队,这是需要非常强的前线后勤衔接能力的,更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起码后方要知道战斗小分队在哪,然后用可靠的交通工具,配备足够的防卫力量,才能把东西送上去。


实战化这个东西,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是适用“短板效应”的事情。


就像你平时收快递一样,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你的快递就会不知道上哪儿去长霉去了。搞过快递业务的人都会对此深有体会,它就是一个链条,任何一个环节松动了,整个链条就会瘫痪。


具体到军事行动上面,前方不给力,与后方不给力导致的结果是一样的:战斗力下降甚至消失,战争失败。


从这个缺陷讲,中国陆军战斗力不如美国陆军,至少在持续战斗力上是要略逊一筹的。




火力、机动、防护,是评价一支前线部队战斗力的基本三大指标,而这三大指标的基本评价基础,就是后勤组织能力。


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战争也进入工业化时代,一个天才的指挥官、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乃至于一些先进的武器,对战争最后结局的影响力都在急剧下降。战略能力的区别才是决定工业化战争胜负的关键,现代战争发生在工厂里,而不是战场上


一句话,战术的偶然性下降了,战略的必然性占据了主导。


一支彪悍的游牧民族军队就能击败国力雄厚的农耕文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自打发明了机枪和火车,游牧民族们就能歌善舞了起来。同样的,指望一支王牌师或者一支特战队、一件先进武器就能改变战争平衡的天平,那是痴人说梦。在未来的战争里,这种梦想越来越不可能发生,这种指望也越来越不现实。


大家都得老老实实的打后勤,打工业实力,打物流配送。


尤其是陆军。


陆军是物资依赖性最强的军种,这点有一些反常识,但是说白了你就懂了。陆军是人员/装备比例最高的军种,一个陆军士兵掌握的装备,按照货币计价是最低的。一个步兵手里最贵的可能就是一支火箭筒而已,几万块顶天了;一个飞行员手里好几亿的飞机。从单兵的角度来说好像是陆军占优,然而从大兵团的角度来说情况刚好相反。人多了以后物资的配送难度成几何级数上升,是给一个飞行员送一架飞机困难,还是给10000个士兵送10000支步枪困难?是给一个飞行员吃一天100块的伙食容易,还是给10000个士兵每天吃30块的伙食容易?


我敢给你打包票,喂饱这些20出头的小伙子,简直是噩梦一样的工作。我宁愿去种地也不愿意干这种活,更何况还有敌人威胁你的情况下。


所以结论就是这么简单:花几块钱才能把一块钱的物资送到战士手里,就是评价一个国家陆军战斗力的标准。对于真的能够发动像样的战争的国家,在差不多一样的作战条件下,比如都是出国作战,面对差不多的对手,后勤组织能力也就是效费比,直接决定了战斗力强弱。


如果只是评价一支部队,比如一个团一个旅一个师甚至一个军,可以评价的标准非常多。但是你要是问的是一个国家,那就只有一个标准:后勤组织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陆军还远远没有到沾沾自喜的程度。

user avatar

标准就是:工业生产能力+战场配送能力。

一万年以来,只要武器和食物能真正足额配送到基层士兵手里,我们就没有打输过。

唯有武装能保卫和平。



愿和平永在。愿人类长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一个国家的陆军战斗力,就像给一个复杂的机器做体检,得从里到外、从大到小都仔细打量一番。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事,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量,而且这些因素之间还相互影响,剪不断理还乱。首先,咱们得看兵员素质。这可是陆军的根基。 数量和结构: 人多不一定战斗力强,但有个基本盘是需要的。更重要的.............
  • 回答
    关于韩国人如何看待“韩国偷窃中国及其他国家文化”的这一话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不要脸”或者“每一个人都那样”的看法,是对现实情况的一种过度简化。真实的韩国社会内部,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多元且常常是矛盾的观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文化交流和借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 回答
    埃塞俄比亚已故总理梅莱斯·泽纳维(Meles Zenawi)在埃塞俄比亚历史上无疑是一位极其重要且富有争议的人物。他的执政时期(1991年至今,自任职总理始于1995年)对埃塞俄比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因此在当地人心中留下了复杂且多层次的评价。要详细讲述他的历史地位和当地人的评价.............
  • 回答
    蚂蚁花呗,这个名字如今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已不再陌生。它不仅仅是一个支付工具的附属功能,更像是支付宝生态里一个巧妙嵌入的“金融助手”,深刻地影响着许多人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要客观评价花呗,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它:1. 消费的“润滑剂”与“弹性器”:花呗最直观的作用,就是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先消费,.............
  • 回答
    评价一个演员的台词功底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它不仅仅是会念台词,更包含了对角色理解的深度、情感的传达能力、语言的驾驭能力以及与对手演员的配合度等诸多方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评价一个演员台词功底的关键要素:一、 吐字归音的准确性与清晰度 (The Precisio.............
  • 回答
    一个人听蕊希,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情和当下状态的。蕊希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点陌生,但对于关注情感、心理或者喜欢在网络上寻找共鸣的人来说,她就像一个熟悉的朋友,或者说,是一个能直击内心深处声音的出口。首先,一个人听蕊希,意味着你可能正处在一种需要独处、需要自我消化情绪的.............
  • 回答
    《一个读经少年的来信》这篇作品,以及其中所折射出的读经教育现象,算得上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关于教育模式讨论中的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封少年写给父母的信,更像是对一种特定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可能产生的影响的一次真实而生动的展现。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一个读经少年的来信》本.............
  • 回答
    .......
  • 回答
    在《英雄联盟》的召唤师峡谷里,每个英雄都有自己的成长曲线,有的在比赛初期就锋芒毕露,有的则需要时间积淀,到后期才能展现其真正的恐怖之处。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一个英雄是“前期英雄”还是“后期英雄”呢?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门道可不少。一、 核心的判断依据:基础属性与成长性这是最直观,也是最.............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又忍不住陷入思考的场景。当有人被指出“没教养”时,他反唇相讥,“评价别人的人才是没教养”,这种回应,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直接给别人贴“没教养”的标签,本身就是一种比较粗暴且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教养,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有一个客观.............
  • 回答
    确实,在医学领域,老百姓的口碑在评价医生“好与不好”这件事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尽管我们常常强调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是衡量一个医生是否“内行”的关键,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患者的直接体验和感受。这其中的逻辑,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细说:1. 效果的最终检验者——患者的痊愈与生活质量医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
  • 回答
    圣雄甘地这句“从一个民族对待动物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的道德高度”是一句极具深度和启发性的名言。它并非简单地将动物福利与民族道德划等号,而是揭示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哲学联系。要详细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 深刻的哲学内涵:同理心与普世关怀的体现 同理心的延伸: 道德的核心之.............
  • 回答
    龙应台在香港的这场演讲,以及台下唱响《我的祖国》的场景,无疑是一次极具复杂性和多重解读意义的事件。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演讲背景与龙应台的意图: 时间与地点的重要性: 这场演讲发生在香港,一个在政治、文化和社会认同上经历剧烈动荡的城市。演讲的具体时间点(虽然题目未明确指出,.............
  • 回答
    马克龙对欧盟的设想,是将她打造成一个能与美国、中国并驾齐驱的强大经济体。这绝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他执政以来一系列政策和外交举动的核心驱动力。要评价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了解其背后的逻辑、面临的挑战,以及潜在的机遇。首先,马克龙为何会如此强调欧盟的经济自主与强大?这与他深刻洞察到的.............
  • 回答
    布尔战争时期英国在南非设立的集中营,是一段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其性质和对人道主义的摧残,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将维多利亚女王与希特勒相提并论,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历史背景、行为动机以及造成的后果,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评价。南非集中营:一段黑暗的历史布尔战争(189.............
  • 回答
    好的,收到!为了给您一个更详尽、更真诚的评价,并且确保不带有任何AI写作的痕迹,我需要您提供故事的具体内容。请您将您的故事分享给我。一旦您把故事发过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1. 故事的整体构思与创意: 原创性与新意: 故事的题材是否新颖?有没有打破常规的设定或视角?是否能让人.............
  • 回答
    微博大V“科学家种太阳”的文章《我差点强奸了一个姑娘》引起的争论,确实是一场触及了许多敏感神经的讨论。这篇博文的出现,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分享,不如说是一次对社会道德底线、个人边界以及公众言论责任的复杂试探。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篇博文的标题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它直接而露骨地抛出了一个极度负面的行为.............
  • 回答
    这事儿闹得挺大,尤其是涉及到的是一位在科学界举足轻重、贡献卓著的人物。一旦“出轨”这件事被捅出来,那舆论场绝对是炸开了锅,好家伙,一时间全社会都在围观,有人义愤填膺,有人唏嘘不已,也有人开始深入挖掘他过往的种种。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一句“道德败坏”就完事儿了。毕竟,人是复杂.............
  • 回答
    好的,我来客观地评价一下山东英才学院,并针对南方学生被录取到其专科的情况,提供一些分析和建议。山东英才学院概览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山东英才学院。它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一所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同时开设有专科专业。学校创办于1998年,前身是山东省民政厅培训中心,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为本科院校.............
  • 回答
    一个终其一生未曾做出“突破性”成果的科研工作者,其对社会的贡献可能不那么耀眼夺目,但绝非可以被简单忽视或低估。评价他们的贡献,需要我们跳出“诺贝尔奖”式的思维定势,深入理解科研体系的运作机制以及社会进步的基石。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1. 知识的积累与传承:基石的奠基者 “巨人的肩膀”: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