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聚会,长辈们都在打牌,我拿出手机在旁边默默的玩手机,我的老妈当然也在牌桌上,就像千万恶俗的家长一样夸了夸自家孩子,说我这几年还比较踏实挣了点钱给家里添了点东西,然后某个大叔就脸色铁青,因为他的儿子跟我差不多大,十七八岁时因为斗殴进了局子,放出来后终日在家游手好闲。
牌局结束吃饭的时候,这大叔发难了,先是批判了我的手机:中国的手机那么多,非得买个国外的牌子,年轻人真是崇洋媚外。
我见招拆招:我有两个手机,还有一个是国产的。
不料他也是个高手:你给自己买两个手机,怎么不给你妈多买点东西?
我嘻嘻一笑:我怎么知道我妈喜欢什么,反正每个月我都给她几千块让她自己买。
mother fuck,为什么吃个饭像是在battle一样,饭桌边的人都燥起来了。
他红着脸咬着牙:你读了这么多年书,现在工资也不算多高嘛,毕竟学费就花了几十万,所以说读书也没什么用,现在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
我实在不忍心,但还是给了他致命一击:你儿子找到工作了吗?
那大叔气的头发都秃了,一拍桌子就想和我茬架,被旁人拉开了。
老子最受不了的,就是这种对人不对事的偏见。
其实跟我的手机工资还有人品都没关系,只是因为不小心戳中了他的G点,所以他千方百计也要找个理由打压我。
这种事情,我相信你们都遇见过不少,这个世界,偏见鄙视无处不在。
高学历的鄙视低学历的,觉得他们都是没文化的渣渣。
但低学历的也鄙视高学历,觉得他们都是读傻了的书呆子。
用水果手机的瞧不起用安卓的,觉得他们LOW的没边。
但用安卓的也瞧不起用水果的,觉得他们只会装逼。
搞销售的瞧不起程序员,觉得那些瓜皮都是死宅男。
程序员也瞧不上销售员,觉得那些废物干的都是没技术含量的活。
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偏见存在。
但人又不是物品,怎么可能被分类。
但无奈没人会在意你的学历是花了多少心血博出来的,也没人关心你高考失利后的伤心。
没人会赞同你对手机系统的看法,他们只是看你不爽要批判你。
不管你做哪行哪业,只要你戳中了他的G点,他都有一百种方法喷死你。
他们只是喜欢去否定别人,好像这样就能证明自己很有态度。
你也千万别去讨好他们,他们向来都是对人不对事,你想要被他们尊重,除非和他们同流合污。
所以他们的眼色根本不用去在乎,毕竟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可直视,一个是太阳,另一个就是人心。
不会,但看到智商低的人讲蠢话还是会忍不住想笑
我觉得我的肤色不好看,我就不允许你们提肤色。我觉得我出生的地方说不出口,就不准你们提出生地。我觉得我家乡话土,就不准你们说你们的家乡话。我没钱买新鞋,就不准你们经常换鞋。我觉得我英语词汇量小,就不准你们提你们词汇量大(你举的例子)。---- 凡是我没有的,你们必须通通向我看齐。我开始发嗲了,你们有义务哄我开心。
现在是2021年,流行低学历的嘲讽清华,我给大家来点低血压治疗药:
1.清华怎么不在美国制裁名单里.......
2.呵呵,果然是留美预备学校
3.国家花那么多钱培养清华学生,你们出过几次诺奖?
4.清华学生都出国了,为美国效力去了,光硅谷就有2万清华毕业生。
5.清华腚姐,清华美院吧啦吧啦.......
首先,要看成长环境。如果父母把自己的鄙视链展现出来,小孩就很容易有样学样。如果学校老师喜欢强调自己学校如何高人一等,学生也很容易无意识地接受了这一想法。
如果没有被成长环境先入为主地污染了,就看之后如何对自己接触到的人群进行归纳总结了。这跟地域歧视一样,如果你遇到来自某个地区的人经常给你带来不好的体验,你还能把这种规律归纳总结出来,那你很可能就开始系统性的其实那个地区的人了。
这种人生经验的影响,不是固定的,可以随着时间而变化。可能你一开始觉得某个地区的人有某种你鄙视的性质,但后来你换了个环境,认识了另外一群来自那个地区的人,发现他们不具备你鄙视的性质,于是你的看法就会开始改变。
最后,还要看一个人是否有受到某些教育而想办法改变自己的歧视。例如说,在一个强调政治正确的环境中,某些歧视就会被压制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