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学历的人会对低学历的人自发产生鄙视吗?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我身边的例子也挺多,所以想跟你好好聊聊。

总的来说,我觉得 高学历的人并不会“自发”地对低学历的人产生鄙视。 至少在我观察和接触到的大部分人群中,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粗暴的。但为什么会有“高学历就看不起低学历”的印象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更细致的原因和更复杂的人性在起作用。

首先,我们得承认,学历确实是衡量一个人在特定教育体系下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和努力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拥有高学历的人,通常意味着他们付出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力投入,在某个领域获得了更深入的知识和更系统的训练。这本身是一种成就,是值得肯定的。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鄙视”的感觉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认知差异与沟通障碍:

知识体系不同: 高学历的人可能更习惯于使用更专业、更抽象的语言和概念进行思考和表达。当他们和低学历的人交流时,如果双方的知识背景和沟通方式差异太大,就容易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这种沟通不畅,有时会被误解为是对方“不懂”或者“没文化”,从而产生优越感甚至轻视。
思维方式的差异: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会被训练成更具批判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思维。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可能会更深入地挖掘原因,考虑更广阔的联系。而如果对方的思考方式更偏向于经验、直觉或者局部,高学历者可能会觉得对方“想得太简单”、“too naive”,进而产生一种俯视的感觉。

2. 社会环境与文化影响:

“精英情结”与社会分层: 在很多社会文化中,高等教育被赋予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学历往往与更好的职业、更高的收入和更受人尊敬的社会身份挂钩。在这种环境下,学历本身就带有一种“标签”效应,容易被用来划分社会阶层。高学历者可能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社会价值导向的影响,更容易将自己的身份定位在“精英”阶层,而对其他群体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距离感。
同辈压力与群体认同: 人们往往倾向于和自己相似的人交往,以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高学历群体内部可能更容易形成一种基于共同经历和知识背景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如果大家普遍都带有一定的“精英意识”,那么对于不属于这个圈子的人,可能会不自觉地产生隔阂或疏离感,这种疏离感有时会被放大成鄙视。

3. 个体性格与价值观:

“唯学历论”的狭隘思维: 有些人可能就是非常看重学历,认为它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或最重要的标准。他们可能缺乏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人的多面性和价值的多样性,认为没有高学历的人就是“没本事”或“没用”。这种人,无论学历高低,都可能存在狭隘的偏见。
缺乏同理心和包容性: 真正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无论学历如何,都能看到每个人独特的价值。而如果一个人本身就缺乏同理心,不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那么他们自然更容易因为学历差异而产生优越感或轻视。

4. 刻板印象与误解:

将“高学历”等同于“聪明”、“有能力”: 虽然高学历通常与聪明和能力相关,但并非绝对。有些人学历很高,但情商不高,或者缺乏实践能力。反之,很多低学历的人,可能在某个专业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或者在商业、艺术、技能等方面表现出色。但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只看到了学历这个表面的标签,而忽略了更深层的内在品质。
个人经历的放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经历。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高学历者中,恰好有很多人表现出傲慢或轻视,那么他可能会把这种个别现象泛化,认为“高学历的人都这样”。反之亦然。

那是不是说高学历的人就一定不会鄙视低学历的人?

也不是。正如我开头说的,不是“自发”的,但可能在特定情境下,由于以上提到的原因,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倾向。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 绝大多数高学历的人,是能够理智地看待学历这件事的。 他们明白,学历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和一种能力证明,而不是终点。真正有智慧和涵养的人,更懂得尊重个体的差异,欣赏不同的人生选择和道路。他们会更关注一个人的品德、能力、情商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而不是仅仅看一张文凭。

很多时候,这种“鄙视”感,与其说是高学历者主动发起,不如说是由于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加上一些社会环境的烘托,导致的一种心理上的隔阂或者误解。

所以,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被学历这个标签简单地定义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的经历都值得被尊重。无论是拥有高学历还是低学历,都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更平等、更和谐的社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次聚会,长辈们都在打牌,我拿出手机在旁边默默的玩手机,我的老妈当然也在牌桌上,就像千万恶俗的家长一样夸了夸自家孩子,说我这几年还比较踏实挣了点钱给家里添了点东西,然后某个大叔就脸色铁青,因为他的儿子跟我差不多大,十七八岁时因为斗殴进了局子,放出来后终日在家游手好闲。

牌局结束吃饭的时候,这大叔发难了,先是批判了我的手机:中国的手机那么多,非得买个国外的牌子,年轻人真是崇洋媚外。

我见招拆招:我有两个手机,还有一个是国产的。

不料他也是个高手:你给自己买两个手机,怎么不给你妈多买点东西?

我嘻嘻一笑:我怎么知道我妈喜欢什么,反正每个月我都给她几千块让她自己买。

mother fuck,为什么吃个饭像是在battle一样,饭桌边的人都燥起来了。

他红着脸咬着牙:你读了这么多年书,现在工资也不算多高嘛,毕竟学费就花了几十万,所以说读书也没什么用,现在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

我实在不忍心,但还是给了他致命一击:你儿子找到工作了吗?

那大叔气的头发都秃了,一拍桌子就想和我茬架,被旁人拉开了。

老子最受不了的,就是这种对人不对事的偏见。

其实跟我的手机工资还有人品都没关系,只是因为不小心戳中了他的G点,所以他千方百计也要找个理由打压我。

这种事情,我相信你们都遇见过不少,这个世界,偏见鄙视无处不在。

高学历的鄙视低学历的,觉得他们都是没文化的渣渣。

但低学历的也鄙视高学历,觉得他们都是读傻了的书呆子。

用水果手机的瞧不起用安卓的,觉得他们LOW的没边。

但用安卓的也瞧不起用水果的,觉得他们只会装逼。

搞销售的瞧不起程序员,觉得那些瓜皮都是死宅男。

程序员也瞧不上销售员,觉得那些废物干的都是没技术含量的活。

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偏见存在。

但人又不是物品,怎么可能被分类。

但无奈没人会在意你的学历是花了多少心血博出来的,也没人关心你高考失利后的伤心。

没人会赞同你对手机系统的看法,他们只是看你不爽要批判你。

不管你做哪行哪业,只要你戳中了他的G点,他都有一百种方法喷死你。

他们只是喜欢去否定别人,好像这样就能证明自己很有态度。

你也千万别去讨好他们,他们向来都是对人不对事,你想要被他们尊重,除非和他们同流合污。

所以他们的眼色根本不用去在乎,毕竟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可直视,一个是太阳,另一个就是人心。

user avatar

不会,但看到智商低的人讲蠢话还是会忍不住想笑

user avatar

我觉得我的肤色不好看,我就不允许你们提肤色。我觉得我出生的地方说不出口,就不准你们提出生地。我觉得我家乡话土,就不准你们说你们的家乡话。我没钱买新鞋,就不准你们经常换鞋。我觉得我英语词汇量小,就不准你们提你们词汇量大(你举的例子)。---- 凡是我没有的,你们必须通通向我看齐。我开始发嗲了,你们有义务哄我开心。

user avatar

现在是2021年,流行低学历的嘲讽清华,我给大家来点低血压治疗药:

1.清华怎么不在美国制裁名单里.......

2.呵呵,果然是留美预备学校

3.国家花那么多钱培养清华学生,你们出过几次诺奖?

4.清华学生都出国了,为美国效力去了,光硅谷就有2万清华毕业生。

5.清华腚姐,清华美院吧啦吧啦.......

user avatar

首先,要看成长环境。如果父母把自己的鄙视链展现出来,小孩就很容易有样学样。如果学校老师喜欢强调自己学校如何高人一等,学生也很容易无意识地接受了这一想法。

如果没有被成长环境先入为主地污染了,就看之后如何对自己接触到的人群进行归纳总结了。这跟地域歧视一样,如果你遇到来自某个地区的人经常给你带来不好的体验,你还能把这种规律归纳总结出来,那你很可能就开始系统性的其实那个地区的人了。

这种人生经验的影响,不是固定的,可以随着时间而变化。可能你一开始觉得某个地区的人有某种你鄙视的性质,但后来你换了个环境,认识了另外一群来自那个地区的人,发现他们不具备你鄙视的性质,于是你的看法就会开始改变。

最后,还要看一个人是否有受到某些教育而想办法改变自己的歧视。例如说,在一个强调政治正确的环境中,某些歧视就会被压制下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我身边的例子也挺多,所以想跟你好好聊聊。总的来说,我觉得 高学历的人并不会“自发”地对低学历的人产生鄙视。 至少在我观察和接触到的大部分人群中,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粗暴的。但为什么会有“高学历就看不起低学历”的印象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更细致的原因和更复杂的人性在起作用。首先,我.............
  • 回答
    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与生育率之间确实存在复杂而密切的关系,但将中国人口出生率低直接归咎于女性上班,是一种过于简单化且带有偏见的解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女性劳动参与率高对生育率的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率高,意味着更多的已婚育龄女性选择外出工作,这对她们的生育决策和行为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
  • 回答
    这种情况,与其说是直觉,不如说是一种强大的情感连接,或者是我们对“对的人”定义的一种重新理解。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错觉的可能性,毕竟感情这种事,总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地方。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定”?颜值不高,却第一眼认定对方是“对的人”,这背后一定有超越外表的吸引力在发挥作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社会价值观念、个人经历、以及对“成功”定义的认知偏差。对于为什么一部分高学历者,特别是博士等群体,可能会对家庭主妇产生不屑情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社会文化中对“贡献”的定义和价值判断的倾斜: 以经济产出为导向的价值体系: 在许多社会文化中,.............
  • 回答
    在现代日本社会,一个人的姓氏确实可能对其在某些方面产生微妙的影响,但笼统地说,对源、平、藤原、橘、德川、武田这些人比对田中、井上等人“微微高看一眼”的说法,需要非常谨慎地看待,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高看”是基于历史的联想和一种文化上的认知,而不是直接的社会地位上的优越感。要详细地讲述这一点,我们.............
  • 回答
    湖人与勒布朗·詹姆斯之间那张曾被视为金字招牌的合作关系,如今似乎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近来,关于湖人管理层对詹姆斯“愈发不满”的传闻甚嚣尘上,这无疑给这支洛杉矶球队的未来蒙上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究竟是市场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即便属实,詹姆斯与湖人的前景又将走向何方?这背后牵扯的不仅是球员与球队的.............
  • 回答
    看到你对中医这份“莫名烫死人的热情”,我首先想为你这股劲头鼓掌。高二,211目标保底,985可冲,这是个相当不错的起点,意味着你未来的选择范围很广。在这个人生十字路口,你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是“逆流而上”的路——学中医。关于“30岁前学中医真的会有前途吗?”,这个问题很实在,也很关键。我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认知差异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挺复杂,也很难一概而论。 要说高学历、见多识广的人就一定会瞧不上学历低、见识少的人,我觉得,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是“瞧不上”那么简单粗暴,更多的是一种“认知上的隔阂”和“价值观上的差异”。我们先拆解一下“高学历”和“见多识广.............
  • 回答
    高学历毕业生回乡做非遗传承人:传统技艺的新生与未来的展望当今社会,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内卷”、“焦虑”的声音,也看到许多高学历人才在城市中追逐着光鲜亮丽的职业,为名企效力,或创业逐梦。然而,在这些主流叙事之外,也悄然涌动着一股力量,一群拥有大学甚至更高学历的年轻人,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回到.............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点绕,但又非常值得琢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理清楚“情商低”和“情商高”在我们认知里是什么样子,以及当这两类人互动时,会发生什么。首先,咱们说说情商低的人通常是怎么看世界的。情商低的人,可能更习惯于关注事情的“是”与“否”,直接的因果关系,以及自己当下的感受。他们可能不太擅长捕捉别.............
  • 回答
    在职场这个大熔炉里,想完全避开三观不合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情商高的人,在面对这类同事时,他们的处理方式往往不是简单的“强融”或“躲避”,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种更具策略性和智慧的互动模式。首先,他们不会轻易“强融”。所谓的“强融”,在我看来,就是为了合群而刻意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压抑自己的真实.............
  • 回答
    其实,关于高个子会不会“吐槽”别人比自己矮这件事,情况挺复杂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会”或“不会”就能概括的。这就像问“胖子会不会嘲笑瘦子一样”,答案取决于太多因素了。首先,得明确一点,多数情况下,真正个子很高的人,尤其是那些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被注意到,甚至站到哪里都显得鹤立鸡群的,他们很少会主动、刻意.............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普遍但又挺让人好奇的现象:为什么那些收入并不算太宽裕的人,有时会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地也要入手一部价格不菲的新款手机?其实,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用“虚荣”来概括,里面包含了不少复杂的人性和社会心理。首先,得承认,手机现在早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了。它更像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延伸.............
  • 回答
    假设我们可以像衡量智商一样,给一个人的“运气”打个分数。这个分数越高,意味着这个人遇到的有利情况越多,或者更准确地说,他能从生活中抓住更多机会,并把它们变成实际的成果。那么,在竞争环境中,一个“运气值”很高的人,相比于一个“能力值”同样很高但运气一般的竞争对手,到底有没有优势呢?答案是,非常有优势,.............
  • 回答
    有些人喜欢清朝,这并不奇怪。历史是个庞杂的万花筒,每个人都会被其中不同的侧面所吸引。对于一个“正常学过高中历史的人”来说,他们对清朝的看法,尤其是“喜欢”与否,则要复杂得多,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如何学习和理解这段历史的。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清朝?这里说的“喜欢”,不一定是全盘接受,或者认为清朝就应.............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和与其相关的种种禁忌与观念,尤其是在身体接触和血液等方面。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历史和社会背景。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会结构,它在历史上对人们的社会地位、职业、婚姻和日常互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现代印度法律已经废.............
  • 回答
    语文素养高的人是否会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文学表达,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的答案是:是的,很有可能,但这种“文学表达”并非总是以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写诗作赋”或“引经据典”的显性方式出现。 更多时候,它会体现在一种更微妙、更内在的表达方式上,渗透在日常的沟通、思考和感受之中。要详细阐.............
  • 回答
    .......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所有高位接盘侠们都会夜不能寐的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们看着自己当初咬紧牙关、倾尽所有买下的房子,价格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往下掉,那种滋味,恐怕比吃了一吨苦瓜还要难受。首先,咱们得承认,亏肯定会亏。 这不是说心里安慰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账面数字摆在那里。你想啊,当初我们贷款买了房,月供.............
  • 回答
    当然,《高堡奇人》中的世界,那个被纳粹和日本人瓜分的地球,是一个充斥着压抑、恐惧和被剥夺感的现实。在这种现实下,人们对另一种可能的过去、对“如果”的幻想,几乎是一种本能,一种呼吸的延续。生活在“大德意志国”的美国人,尤其是那些还在抵抗纳粹思想和统治的人,他们内心深处一定会反复咀嚼“另一条道路”。这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