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度高种姓的人会用低种姓的人献的血吗?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和与其相关的种种禁忌与观念,尤其是在身体接触和血液等方面。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历史和社会背景。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会结构,它在历史上对人们的社会地位、职业、婚姻和日常互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现代印度法律已经废除了基于种姓的歧视,并且在法律和官方层面这种制度已被否定,但其影响依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尤其是在观念和习惯上。

在传统观念中,种姓制度的核心之一就是“洁净”与“不洁”的划分。高种姓,特别是婆罗门,被认为是拥有最高精神纯洁性的人群。他们对于接触被认为是“不洁”的事物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禁忌。这些“不洁”的界定,在很多情况下,与职业、身体排泄物以及与低种姓人群的接触有关。

而血液,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其纯洁性也被视为与个人的种姓身份相关联。按照最极端的传统观念,低种姓人群被认为是“不洁”的,他们接触或产生的任何物质,包括血液,也可能被视为“不洁”。

那么,回到你提出的问题:“印度高种姓的人会用低种姓的人献的血吗?”

从非常严苛的传统婆罗门教义和习俗来看,答案是:极少会,甚至可以说是有强烈的禁忌。

原因如下:

1. “洁净”的禁忌: 如上所述,血液被视为身体的组成部分,其纯洁性与种姓挂钩。低种姓者的血液,在某些极端保守的传统观念下,可能被认为带有其“不洁”的特质。高种姓者,尤其是婆罗门,为了保持自身的“精神纯洁性”和种姓等级,会极力避免任何可能被视为“污染”的接触。接受低种姓者的血液,在这样的观念下,无异于接受了“不洁”之物,是对自身种姓纯洁性的严重挑战和损害。这不仅仅是个人选择,更是一种严格的社会规范和宗教戒律。

2. 身体接触的禁忌: 种姓制度中对于不同种姓之间的身体接触有非常细致的规定。高种姓者通常避免与低种姓者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以免被“污染”。血液作为直接从身体流出的物质,这种接触的禁忌性就更加明显。即便是在医疗场景下,接受输血,这种概念上的“接触”和“接纳”同样会触碰到这个禁忌。

3. 历史上的观念与现代实践的差异: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讨论的是非常传统的、在特定社群中可能依然存在的观念。现代印度社会,尤其是在城市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医疗领域,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人道主义精神是压倒一切的。

在现代医疗背景下(例如医院输血): 如果一个人需要输血,而血液来源是来自一个公共的血液库,或者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采集的,那么捐献者的种姓身份通常不会被刻意探究,也不会成为输血的障碍。现代医疗的重点在于血液的配型、安全性(如是否感染疾病),而不是捐献者的种姓。在这种情况下,高种姓的人是会接受低种姓者献的血的,因为这是在救命的医疗行为,并且捐献过程和血液本身已经被“净化”和标准化了。医护人员会确保血液的可用性,而不会顾忌捐献者的社会背景。这是法律和现代人道主义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证明。

在非医疗的、或者非常古老的仪式性语境下: 如果是在一些极少数、非常保守的社区,或者是一些非现代化的仪式性活动中,确实可能存在这种基于种姓的顾虑。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讨论的已经不是普遍现象,而是非常边缘化的、带有强烈传统色彩的习俗。

4. “献血”的语境很重要: “献血”本身有不同的语境。如果是作为一种主动的、无私的医疗捐献行为,那么现代社会的主流观点是接受任何健康的血液,不论来源。但如果是在一些非常古老的、甚至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中,比如古老传说中的某些献祭或法术,那么出于对“力量”或“纯洁性”的追求,捐献者的种姓可能会被考虑。但这种语境已经非常遥远且难以考证了。

总结来说:

在现代医疗和公共卫生的语境下,印度高种姓的人是会接受低种姓的人献的血的。法律和医学的进步,以及人道主义的考量,已经超越了旧有的种姓禁忌。

但在极少数、非常保守的传统观念或历史传说中,尤其是在与“洁净”和“不洁”观念直接相关的仪式性或个人意义上的接触中,基于对种姓纯洁性的极端维护,可能会存在这种顾虑和禁忌。但这已经是属于非常边缘化且与现代社会脱节的观念了。

所以,你看到的更多的情况是,现代社会已经克服了这种基于种姓的血液禁忌,尤其是在需要救助的医疗场合。我们不能用最极端的历史残留来定义整个现代社会,尽管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依然在某些角落有着微弱的回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有意思,而且真有过这样的案例。

这是海德拉巴的一个血库组织前年的一条推文,一名3岁的“卡玛”种姓幼童需要同种姓的血源。卡玛算是南印的一个大姓,严格说来算是中间阶层,即非高等婆罗门,亦非低等种姓。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想得到,该组织因为此条推文被骂惨了,掀起了不小的一股风波。最后,这位姓卡玛的小孩是否找到了同种姓的血源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我都相信,医院不会因为种姓不同不给患者输血。

话说回来,因为种姓而拒绝输血的情况的确很少见,原因大概是有如此深重种姓观念的人,在根源上就会拒绝现代医学,他们会热情拥抱各种传统的印医治疗方式。

不论怎么说,会选择相信现代医学的人,或多或少都能够明白以莫名其妙的种姓理论来干预医生治疗是多么的荒谬。因为真的要原教旨的话,不仅不能输低种姓的血,输同种姓甚至高种姓的血也是不行的,从体液的污染程度而言,全都是不洁的。

所以,在现代科学领域里,种姓的话题是被剥离出去的。


多说两句。

现代化对种姓的冲突非常大,二者的对抗始终在进行之中。从一百五十年前印度的启蒙复兴运动开始,全盘西化(现代化)与溯本求源(古典化)这两派就争个没完。事实上,很多文明古国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这一过程。

现代医学深陷其中——在中国,中医、西医的拥护者们不都打个没完嘛,印度更是如此。

印度古典的医学算不得上流学问,即使古代出现过非常厉害的外科手术与草药学,但总体上而言,包括阿育吠陀在内的印度传统医学是雅利安婆罗门所不齿的。

所以,在传统意识里,医生地位虽然不低,毕竟治病救人嘛,但和祭祀种姓的婆罗门相比,相去甚远。说得玄一点,在宗教的大网里,医学太具体、太真切、太实用,也就太不值得推崇了。

19世纪英国人将医学教育带到印度,改变了印度的种姓形态。

英国人在政治、军事、文化中的主导地位造就了一个很微妙的现象——被英国人,或者说,被西方文化创造出来的新的职业,多数会被划入社会上层。

医生就是个典型。

19世纪末,英属印度政府向印度人开放了医师执照的申请资格。最先涌入到医学院的人,多数都是高种姓的婆罗门,这些惯常吃素、见不得血腥的贵族少爷,毫无障碍地学习着生物学、解剖学等看似反传统的现代学科。

慢慢的,医生与企业家、文官、法官、科学家一样,成为了新型的高种姓职业。这些新型的高种姓都有个特点,就是生活中他们是高种姓,但是在工作里,却保留着一种西化的现代化精神。在这个例子里,普世意义上的医学伦理比印度传统的种姓文化,权重更高。

一位印度医生,可能永远都不会去厨房里切肉,因为血腥会污染他的纯洁;但是他却可以不受影响的为一位低种姓患者切除阑尾。

这是种姓的虚伪,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罢了。

参见:

黑印度专题——种姓的人性

何赟:【转】我们还在拿教科书批判种姓制吗?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真有意思,我居然看过“类似”的新闻

X族上消化道出血322例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3年21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和与其相关的种种禁忌与观念,尤其是在身体接触和血液等方面。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历史和社会背景。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会结构,它在历史上对人们的社会地位、职业、婚姻和日常互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现代印度法律已经废.............
  • 回答
    元朝的“四等人”制度和印度古代的种姓制度,尽管诞生于截然不同的地理和文化背景,却在社会结构和人员划分上呈现出令人惊讶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构建了一种等级森严、难以逾越的社会壁垒,对个体的人生轨迹和群体间的互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深入剖析这两者的相似性,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明在面对社会治理和群体分化时,可能采.............
  • 回答
    看待印度爆发的骚乱,特别是涉及50万高种姓人群的示威,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社会动荡,而是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政治博弈、经济压力以及历史遗留问题交织作用下的复杂产物。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场示威的直接导火索。通常,这类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背后都有一个具体的触发事件。虽然你没有明.............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关于中国人为什么可能比印度人更容易通过外貌来“猜测”种姓,而印度人自己却似乎没有这种能力,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历史、社会、文化以及生物学上的一些复杂因素。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要澄清一个根本性的前提:通过外貌来精确判断种姓,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印度人,都是不可靠的,甚至是.............
  • 回答
    巴基斯坦和印度在种姓制度上的历史渊源与社会现实,是理解为何巴基斯坦人“不留在印度当高种姓”这个问题的关键。这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社会阶层问题,更是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宗教、文化和现实因素交织的产物。历史根源:印巴分治的烙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回到1947年的印巴分治。当时,英属印度被划分为以印度.............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在印度种姓制度中的地位,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复杂,并且没有一个简单直接的答案能将他们完全套入现有的种姓框架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印度种姓制度的本质,然后再探讨外部群体如何被看待。首先,印度种姓制度(Varna)最初是基于古印度社会的功能划分,主要有四个大类: .............
  • 回答
    中国人并不属于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古老而复杂的社会等级体系,它将印度教徒按照职业、出身等划分成不同的群体,并且这种划分通常是世袭的,不同种姓之间在婚姻、社交、职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规定。这个制度主要存在于印度教社会中。而中国人,无论其在中国国内的社会阶层如何,与印度的种姓制度没有.............
  • 回答
    要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说,不能简单地说“能”或“不能”,这背后涉及的社会、文化、家庭观念都挺复杂的。首先,得承认,跨国婚姻本身就不容易,尤其是涉及中印两个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而如果再加上“高种姓家族”这个标签,那门槛就会更高了。从印度高种姓家族的角度看: 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 虽然印.............
  • 回答
    印度种姓制度,一个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印度人的生活。在这个制度下,人们出生就被划分为不同的种姓,这些等级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职业选择、婚姻对象,甚至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低种姓的人们,尽管承受着歧视和不公,但为什么大多不改名来“升级”呢?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
  • 回答
    印度的种姓制度(Caste System)是其社会历史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尽管现代法律和政策试图消除其影响,但这一制度在某些方面仍然通过官方文件和身份认证体系体现出来。以下是关于“种姓是否写在身份证上”以及“为什么人们不冒充高种姓”的详细分析: 一、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否写在身份证上?1. 宪法与法律框.............
  • 回答
    印度确实存在种姓制度的遗留影响,强奸案频发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理解这两个现象之间的关系需要一个更细致的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将两者划等号。种姓制度与强奸案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低姓不敢强奸高姓”首先,要明确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在法律上已经被废除,但其社会影响依然深远,尤其在农村地区。种姓制度的核心是基于.............
  • 回答
    关于中国网民对印度种姓制度影响的认知,是否被“夸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信息传播的机制、个体认知偏差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要理解中国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但也伴随着碎片化和情绪化的特点。中国网民获取关.............
  • 回答
    .......
  • 回答
    在印度,谈论“低种姓”的名人,首先要明白,种姓制度虽然在法律上已被废除,但其影响在社会结构和个人经历中依然深远。所谓“低种姓”,通常指的是过去被称为“贱民”的达利特(Dalits),以及其他被归类为“其他落后阶层”(Other Backward Classes, OBCs)的群体。提到低种姓出身的名.............
  • 回答
    印度种姓制度和奴隶制度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如果简单地说“是”或“不是”,都无法准确地概括。但我们可以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从历史、社会结构和个人权利等多个层面去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奴隶制度的核心特征:个人被视为财产,可以被买卖,没有自由,必须为主人强制劳动,其基本权利被剥.............
  • 回答
    印度的种姓制度,尽管在现代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和批评,但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也确实在一些方面产生过一些积极的影响,尽管这些影响往往与制度的负面性交织在一起。以下尝试从历史和社会功能的角度,更详细地阐述这些被认为的“正面”影响,同时尽量避免AI写作的痕迹:1. 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在古代印度,社会结构复杂.............
  • 回答
    在印度,传统上,种姓制度是按照出生来决定的,这意味着一个人属于哪个种姓,通常在他出生时就已经被确定了,并且终生不变。从这个意义上说,种姓在本质上是不可升级或改变的。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绝对,现实的复杂性让这个问题的答案稍微 nuanced 一点。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说种姓“不可升级或改变”? .............
  • 回答
    印度种姓制度,这个古老而复杂的社会结构,对印度人民的生活、社会关系、文化传统乃至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根源与演变:历史的长河中的烙印种姓制度并非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可以追溯到古印度吠陀时期。最初,它可能是一种基于职业分工的社会组织.............
  • 回答
    要从名字中看出印度人的种姓,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不完全准确的任务。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种姓制度(Caste System)在印度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印度社会对种姓的认知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名字不再是唯一或绝对的区分标志。不过,了解一些历史和文化背景,确实能帮助我们对名字.............
  • 回答
    朝鲜的户籍制度和印度的种姓制度,虽然都涉及社会分层和身份认定,但其本质、形成原因、运行机制以及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却有着天壤之别。要理解这两者的区别,需要深入剖析它们的根源和运作方式。朝鲜的户籍制度(Songbun,성분):制度化、政治化的社会等级朝鲜的“Songbun”制度,可以理解为一种政治化的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