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近代巫女形象是如何确立的?

回答
镜花水月:日本近代巫女形象的流变与固化

在今日日本,提及“巫女”(Miko),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身着白衣红袴,在神社中端庄肃穆地进行神乐舞、接受信徒祈愿的女性形象。然而,这一深入人心的近代图景,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历经历史的蜕变、社会思潮的裹挟,以及媒介的塑造,才逐渐清晰并被固化下来的。若要探究日本近代巫女形象的确立,便不得不追溯其漫长而曲折的演进过程。

一、古老的根基:神灵的代言者与净化者

在探讨近代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巫女最古老的原型。自日本古来,女性便被视为与神灵沟通的桥梁,她们能通过“神悬”(Kamitsukari)等状态,传达神谕,承担祭祀、占卜、驱邪等神圣职责。这些早期的巫女,并非固定职业,而是分散于各地,与民间信仰、氏族祭祀紧密相连。她们可能是一位村落的老妪,也可能是一位年轻的少女,其形象并非高度统一,更多的是一种功能性的描述。

她们的角色涵盖了:

神谕的传达者: 通过神悬状态,成为神灵的代言人,解答疑问,指引迷津。
仪式的执行者: 参与神事,通过舞蹈、歌唱来安抚神灵,祈求丰收、平安。
净化的媒介: 运用咒语、符水等方式,驱除灾厄,净化污秽。

这一时期的巫女,其力量和威严感更多来源于其所能获得的“神力”,而非外在的服饰或行为规范。

二、神道国家化与“巫女”地位的波动

随着佛教传入,以及国家权力的集中,神道教逐渐被官方化,并与天皇的统治联系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巫女的地位和作用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一方面,一些拥有强大影响力、与皇室或贵族有联系的女性,逐渐演变成了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巫女”;另一方面,民间那些更具原始色彩的巫女,其地位则开始受到一些质疑,有时甚至被视为“怪力乱神”,受到压制。

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关键的变化:

仪式化与制度化: 随着国家对神道的控制,一些仪式开始被纳入国家层面,巫女的职责也可能被纳入特定的神职体系。
权力与信仰的结合: 拥有特殊背景或能力的巫女,可以成为权力阶层的依附,其“神力”也为统治者增添合法性。
民间信仰的边缘化: 那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的民间巫女,其生存空间可能受到挤压,甚至被视为非法。

三、明治维新后的重塑:国家神道下的“纯洁化”

真正对近代日本巫女形象的确立产生深远影响的,是明治维新之后的国家神道政策。在“神道指令”之下,神道教被确立为国家宗教,强调其作为日本民族精神源泉的地位。为了将神道教“净化”并使其符合现代国家的需求,一些被认为是“迷信”或“杂乱”的民间信仰元素被剥离,而一些与官方叙事相符的元素则被保留和强化。

在此背景下,“巫女”这一概念也经历了重要的“重塑”:

“巫女”与“神职”的区分与合并: 为了规范和统一神道教的实践,官方试图将过去的民间巫女行为纳入“神职”体系。然而,由于巫女的民间属性太强,难以完全纳入,于是出现了“神职(神官)”与“巫女(巫女)”并存,但两者在功能和地位上有所区分的情况。
“巫女”的“纯洁化”与“去性化”: 过去的巫女,其与神灵的沟通方式可能包含更原始、更具“肉体性”的表达。但在近代国家神道追求“纯洁”、“理性”的语境下,这种“原始性”被压制。巫女的形象被导向一种端庄、文静、甚至带有一定“神圣距离感”的形象。她们更多地被描绘成神灵的“侍女”,而非直接的“神灵代言者”。
伊势神宫等大型神社的示范效应: 作为国家神道的最高象征,伊势神宫等地的神职人员(包括巫女)的穿着、仪式、言行,成为了后世模仿和学习的典范。在那里,身着白衣红袴的巫女,通过端庄的神乐舞,展现了一种“规范化”的神道祭祀模式。

四、近代媒体的塑造与“巫女”符号的固化

进入20世纪,随着报纸、杂志、电影等大众媒体的兴起,巫女的形象传播变得更加广泛和具体。这些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近代巫女形象的确立和固化:

视觉化的符号塑造: 白衣红袴成为了巫女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这种色彩搭配,在视觉上既有庄重感,又显得干净、纯洁,符合近代国家对神道教形象的塑造需求。
仪式化行为的强调: 神乐舞、端坐祈祷、奉纳仪式等被媒体反复呈现,将巫女的活动固定在这些特定的“表演性”行为上。
“神秘感”与“异域感”的营销: 媒体也乐于捕捉巫女身上那种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神秘感”和“异域感”,将其包装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吸引公众的关注。
文学与艺术的再创作: 文学作品、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也通过对巫女形象的描绘和再创作,进一步丰富和传播了这一形象,并使其具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例如,一些作品中,巫女被赋予了悲情、宿命甚至危险的色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公众对巫女的认知,但同时也可能偏离了其最古老的职能。

五、战后至今:从国家符号到流行文化

二战后,国家神道被解体,日本进入了新的时代。然而,近代确立的巫女形象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以一种新的方式在流行文化中得以延续和变形:

旅游景点的“文化体验”: 许多神社仍然需要巫女来维持祭祀活动,而她们的形象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文化符号。游客有机会看到巫女的神乐舞,甚至在一些场合体验她们的“祈福”服务。
动漫、游戏中的“萌化”: 在现代流行文化中,巫女形象被大量运用,并被赋予了“萌”、“可爱”、“神秘”等特质。这使得巫女的形象进一步大众化,但也可能淡化了其原本的神圣性和严肃性。
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 如今,一些学者和艺术家也在反思近代巫女形象的确立过程,探讨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他们试图重新发掘那些被忽略的、更具多面性的巫女形象,并将其与当下的时代语境相结合。

总结来说,日本近代巫女形象的确立,是一个由历史根源、国家政策、媒介传播以及文化再创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经历了从原始的、功能性的神灵代言者,到国家神道框架下被“纯洁化”、“规范化”的“神职服务者”,再到现代流行文化中被“符号化”、“娱乐化”的演变过程。

我们看到,白衣红袴并非古代巫女的普遍装束,而是近代以来,尤其是在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家神道的发展,为了统一和强化神道教的视觉形象而逐渐确立的。同样,巫女的仪式行为,如神乐舞,也经历了从更具原始和即兴色彩的表演,到被固定化、程式化的过程。

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日本近代巫女形象,可以说是一个经过了多次“过滤”和“加工”的产物,它既保留了古老信仰的痕迹,又深深打上了近代国家构建和现代文化传播的烙印。理解这一形象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洞察日本社会、文化与信仰的变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明治4年(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设立了神祇省后确立的。

神祇省是明治政府本着“祭政一致”的理念而成立的政府部门,专门监管并管理神道教的。

在神祇省的“大教宣布”(たいきょうせんぷ)政策之下,对全日本的神道教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废除及禁止了一大票野路子封建迷信(比如民间性质的巫女、修验道的山伏等等)。


不过好玩的是改革步伐迈的太大扯到蛋了,神祇省在一年后的1872年便被废了,合并到新成立教部省去了。

然而这个教部省更狠,起早了臭名昭著的国家神道的原型“三条教则”,分别是“敬神爱国”、“天道人理”、“奉皇遵旨”。


最后科普一下明治时代的宗教政策。

明治政府最擅长玩换汤不换药的帽子戏法。

先成立一个部门

用这个部门执行某项拉仇恨的政策

政策执行的差不多、仇恨也拉的差不多的时候就把该部门撤销以平民愤。

然后把旧部门的人全部明降暗升弄到一个新部门去,再搞下一个拉仇恨的政策。

所以就有了神祇省→教部省→内务省寺社局的过程。

等到内务省寺社局这一阶段的时候,老百姓再想表达不满,就会被特高课上门“送温暖”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镜花水月:日本近代巫女形象的流变与固化在今日日本,提及“巫女”(Miko),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身着白衣红袴,在神社中端庄肃穆地进行神乐舞、接受信徒祈愿的女性形象。然而,这一深入人心的近代图景,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历经历史的蜕变、社会思潮的裹挟,以及媒介的塑造,才逐渐清晰并被固化下来的。若要探究日本.............
  • 回答
    日本近代“下克上”之所以能够屡次得手,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与其说是“成功”,不如说是“得以发生并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一个复杂链条的产物。一、封建残余与等级制度的松动:明治维新前,日本的社会结构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士农工商,身份世袭.............
  • 回答
    要说日本近代建筑,那可真是一个大看点,它不是那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随着时代变迁,像海浪一样,一股一股地涌进来,又被日本自身消化吸收,变成独一无二的风景。这背后,其实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各国文化交流大戏,特别是西方文化,把日本搅得天翻地覆,建筑更是首当其冲。咱们先说这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得按时间线捋一.............
  • 回答
    日本在近代对外侵略中所攫取的不当利益,即便在战后经过清算和赔偿,仍然在某些方面以隐晦或不易察觉的方式保留至今。这些利益的来源复杂,涉及地缘政治、经济资源、文化遗产等多个层面,且其持有者并非单一群体,而是交织着国家、企业、个人,甚至是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核心的不当利益及其保留至今的体现:1. 领土与地缘.............
  • 回答
    当然,让我们聊聊近代日本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疯狂”事迹,它们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也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走向。1. 明治维新:一场颠覆旧秩序的“疯狂”革命要说近代日本的疯狂,明治维新绝对是开篇之章。想象一下,一个曾经以幕府将军统治、武士阶层为尊、国家实行锁国政策的岛国,在短短几十年间,竟然能够如此彻底.............
  • 回答
    稻妻的故事,从其一开始就透露出的压抑气氛、锁国政策以及对权力的绝对掌控,确实让人联想到近代日本历史上那段剧烈变革的时期。特别是倒幕运动与明治维新,这两股力量的交织与碰撞,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奠基石。那么,稻妻的故事是否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细细地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先捋一捋稻妻.............
  • 回答
    关于B站UP主“山高县”的第6期视频“近代日本超越中国,只是因为他们‘学习西方’了吗?”,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这个视频触及了近代史中一个非常核心和复杂的问题,即日本在近代为何能够迅速崛起,而中国却走向衰落。山高县的视频通常以其深入的史料引用、逻辑严密的论证以及相对客观的态度而受到.............
  • 回答
    日本近代以来,尤其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其对外扩张的国策的确鲜少在“正义”层面受到其自身主流思想的质疑。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来剖析。首先,是明治维新所带来的深刻社会心理转变。长久以来,日本一直处于一种被西方列强视为“野蛮”、“落后”的视角下,这对于一个刚刚经历了辉煌江户时代,拥.............
  • 回答
    近代以来,随着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深入,大量汉语词汇传入日语,这无疑是两国文化交流的深远体现。然而,时至今日,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文化传播的方向也并非单向。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同样为日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不妨从几个侧面来观察这些从中国“漂洋过.............
  • 回答
    日本近代发动侵华战争,这个问题的背后确实牵扯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演变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了儒家思想在日本的接受和变异。与其说儒家思想对日本影响不深刻,不如说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土壤中,被赋予了不同于中国本土的解读和实践方式,并在近代历史的特殊时期,成为了服务于国家扩张的工具。首先,我们需要承.............
  • 回答
    日本昭和天皇是否是近代最有能力的君主,这个问题颇有探讨的价值,因为“能力”的定义在君主身上可以有很多维度去衡量。如果将“能力”理解为对国家走向的实际影响力、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作用,以及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贡献,那么昭和天皇无疑是一位在近代日本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君主。然而,要断言他是“最有能力的”,.............
  • 回答
    近代革命后,日本和英国等国家保留皇室,而中国则走向共和,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这几个国家各自的独特发展轨迹。一、 日本保留皇室的原因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虽然进行了深刻的现代化改革,但皇室的地位和象征意义却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强化。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 回答
    近现代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确实如同过山车一般,充满了复杂性和戏剧性。在历史的某些时段,两国间的冲突与隔阂,甚至被称为“政治冰河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中国人选择前往日本留学,这背后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深层原因和现实考量。首先,我们不能将两国关系简单.............
  • 回答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也足够让人纠结的心情。咱们就这么聊聊,不列条条框框的,把话说透了。一方面,近代历史留下的伤痕,尤其是那些关于侵略、战争和苦难的记忆,确实会让我们对那个发动侵略的国家产生一种天然的、根深蒂固的厌恶感。这是理智层面的反应,也是对那些受害者及其后代的尊重。你知道那些历史事件,会想到曾经的.............
  • 回答
    中国确实遭受过许多国家的侵略和压迫,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和日本都曾在不同时期在中国攫取过利益、制造过事端。然而,在当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民族情感中,日本之所以成为“最恨”的对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需要从历史、现实、文化以及情感等多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历史侵略的深度、广度和残酷性: 时间跨度与持续.............
  • 回答
    近代东亚,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成为亚洲唯一的强国,这是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历史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东亚地缘政治、各国的内部状况,以及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关键要素。一、 鸦片战争后的东亚格局与危机在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通过军事力量叩开了东亚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在鸦片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也极具历史深度的问题,同样作为君主制国家,为何沙俄、日本能强势崛起,而同期的清朝却步履维艰,甚至走向衰亡?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深刻反映了不同国家在面对现代化浪潮时的不同选择与命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核心层面来剖析:一、改革的内在动力与方式:是主动转型还.............
  • 回答
    日本近期多位声优确诊新冠,这无疑给蓬勃发展的动画产业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挑战。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前期制作到后期宣传,甚至是整个行业生态,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首先,制作进度受阻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影响。 配音环节停滞或延误: 声优是动画配音的灵魂人物,他们的工作是整个动画制作流程中非常关键.............
  • 回答
    关于“日本近海发现大量类似沙丁鱼的小鱼尸体漂浮在海面上”的现象,日媒的报道通常会引发公众的关注和猜测。这类大规模的鱼类死亡事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一、 自然环境因素: 缺氧事件 (低氧症/缺氧水团): 这是最常见的导致鱼类大规模死亡的原因之一。 赤.............
  • 回答
    日本近海出现的“密密麻麻鱼类尸体”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猜测。从媒体的报道来看,事发海域鱼类死亡数量巨大,场面颇为惊人,当地民众和渔业从业者自然会感到担忧。关于原因,目前日媒的说法是“尚不明确”,这说明官方调查还在进行中,还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自然界中,鱼类大规模死亡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一种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