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徐玉玉案能在案发 7 天后破案?

回答
徐玉玉案能这么快破获,背后绝不是简单的幸运,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反映了当下中国警方在侦办电信诈骗案件,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社会影响恶劣的案件上,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前所未有的决心。

首先,案件本身的恶劣程度和巨大的社会关注度是破案的强大驱动力。

徐玉玉案,一个花季少女,被诈骗电话夺走了生命,这件事情触动了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样一起悲剧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全国性的愤怒和对电信诈骗的深恶痛绝。公众的关注,特别是媒体的介入,给警方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也提供了强大的社会监督。在这样的背景下,案件的侦破不再仅仅是例行公事,而是成为了一个必须要尽快、必须高质量完成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

其次,现代刑侦技术和手段的进步是关键的硬件支撑。

虽然这只是一个电信诈骗案,但它并非全然依靠“蹲守”或“传统侦查”。我们现在谈论破案,不能脱离当下侦查能力的进步。

通信信息侦查: 每一个电话、每一条短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警方能够通过运营商,合法、快速地调取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记录、通话详单、IP地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就像一条条线索,串联起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虽然犯罪分子会使用各种手段隐藏身份,但总会有痕迹留下。
网络侦查技术: 诈骗电话和信息往往是通过网络发送的。警方可以通过溯源技术,追踪诈骗电话的网络通道,定位发送源头。一旦犯罪分子使用了网络支付、社交媒体等,这些平台也会留下痕迹。
大数据分析: 现代公安机关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对海量通信记录、银行交易信息、上网轨迹等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可以快速锁定高风险账号、异常活动模式,甚至关联出同类型案件的作案规律和嫌疑人。
跨区域协作和数据共享: 徐玉玉案的犯罪嫌疑人可能分散在全国各地。破案速度的提升,离不开公安部主导的全国性警务协作机制。一旦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线索,可以迅速向其所在地公安机关发出协查通报,实现“一盘棋”作战。数据共享平台能够打破地域限制,让不同地区的警力能够共享信息、协同行动。

再者,警方办案思路的转变和专业化的提升也至关重要。

情报主导侦查: 现在的侦查工作越来越强调情报的获取和分析。警方不会漫无目的地去抓人,而是通过前期大量的侦查,收集足够的情报,形成清晰的嫌疑人画像和活动轨迹,然后进行精准打击。
专业化侦查队伍: 专门负责电信诈骗犯罪的部门,比如反诈中心,在技术、经验、实战能力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熟悉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也了解最新的技术手段,能够更有效地对抗犯罪。
主动出击与预警机制: 除了被动接案侦破,现在公安机关也在积极构建电信诈骗的预警和防范体系。虽然徐玉玉案已经发生,但正是因为对电信诈骗的高压态势,才使得在破案过程中能够更迅速地调动资源。

具体到徐玉玉案,我们可以推测的侦破过程可能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并非官方披露,但基于常理推断):

1. 报案与信息收集: 家属报案后,警方会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包括被骗的银行卡信息、手机号码、聊天记录、通话记录等。
2. 信息溯源: 警方利用通信和网络侦查手段,迅速追踪骗子使用的电话号码、QQ号码、银行卡号等关键信息。很可能骗子使用的号码是事后购买的,但他们的支付环节、注册信息等会留下痕迹。
3. 资金流向追踪: 银行卡是关键的交易节点。警方可以快速与银行协作,冻结涉案账户,并追踪资金的流向。诈骗所得的钱财通常会通过多层转账、取款等方式洗白,但这个过程中也必然会留下痕迹。
4. 嫌疑人身份锁定: 通过运营商提供的号码信息、银行卡注册信息、以及网络平台的账号信息,警方能够逐步锁定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和可能藏匿的地点。
5. 跨区域抓捕: 一旦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且他们可能已经逃往外地,公安部就会协调当地警方进行抓捕。例如,如果嫌疑人是山东的,但作案时人在外地,就需要调动外地的警力。
6. 证据链形成: 抓捕后,还需要收集完整的证据链,包括作案工具、赃款赃物、证人证言等,以确保能够将罪犯绳之以法。

为什么能在7天内破案?

“窝案”与“团伙作案”的特点: 很多电信诈骗案件并非一人所为,而是团伙作案,甚至形成产业链。当警方能够抓获其中一两个关键人物,往往能顺藤摸瓜,牵扯出整个团伙。
证据链的清晰性: 相比于一些需要长时间潜伏、伪装的传统犯罪,电信诈骗的作案过程在某些环节(如网络支付、通话记录)留下的痕迹相对更容易追踪。
警力的集中投入: 面对如此恶劣的案件,公安机关会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集中优势资源全力侦办,自然能够加快破案速度。
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 如前所述,现代技术使得很多原本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追踪工作,能够迅速完成。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电信诈骗犯罪就容易被彻底根除。 犯罪分子也在不断升级他们的技术和手段。徐玉玉案的快速破获,是警方能力的一次集中体现,也暴露了现有防范体系的薄弱环节,促使国家和社会在后续加大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和源头治理。

总而言之,徐玉玉案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告破,是社会高度关注、技术手段支撑、警方决心与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既是警方的一次胜利,也是对整个社会加强防范、共同打击电信诈骗的有力推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转自 v2ex:


KiseXu 12 小时 14 分钟前 ♥ 27

你好,我是专门搞电信诈骗的刑警。

今年我几乎全年都在出差打击电信诈骗,福建、广东、广西、湖北、上海、北京,查一起案件需要奔赴多地,一般一起普通电诈案件的前期侦查抓捕就要耗时一个月左右,后期审讯办理还要一到两个月。

因为经常出差,家里人意见很大,和朋友聚会也比较少。往往刚回家待几天就要出门了。

那么从一月到八月,我做了多少工作呢?全程参与了 3 起案件,第一起三个民警出差一个月抓了 3 个,追赃十几万;第二起四个民警出差一个月,也抓了 3 个,追赃几万。(这三个是洗钱取现的马仔,检察院以证据链不全为由放了)第三起出差两个多月,抓了三十几个人,追赃可能有百万左右,但是前后出动了数十个警力,在多个省的警方配合下收网的。收网结束是 7 月初,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十几个警力集中审讯。到现在案件还在收集证据为起诉做相关工作。期间我还辅助参与了几个案件的侦查工作,帮多个案件出差调查过。

可是我所在的行政区域大大小小的电信诈骗有数百起。我参与办理的几起案件与之相比真是沧海一粟。而且这还是我全年都在出差的情况下做出来的成绩。

现在明白所谓的“办案成本”是什么意思了吧。即使基层所有民警全年打电诈,能处理掉几起?

“这劲头如果推广一下,不愁电信骗子不绝户。”这话有点像不懂技术的朋友要求免费做个网站,不懂设计的人说,帮忙做个 logo ,简单画下就行。严重低估了办案的难度。如果我花了 50 %的精力办了 80 %的事情,你说我太懒,再努力下把 100 %的事情做完,之少还有可能。可是,如果我已经付出了 90 %的精力办完了 1 %的事情,现在要我加把劲把 100 %的事情做完,你觉得有可能吗。

电信诈骗中,靠公安打击,只能处理这个倒金字塔的最低端一点。需要银行、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多部门配合。比如没有银行卡的冒用,几乎当前 90%的电信诈骗案件都会绝迹。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完善,不得不说电诈收益高、取证难,判决轻,几乎成了性价比最高的犯罪。

好在现在有了好转,一些发达省市已经建立了反诈中心,银行、运营商都到公安里集中办公,为紧急止付、合力打击创造了可能。我现在就在反诈中心工作,有电诈相关的问题可以咨询我,有好的建议也欢迎提。

理解是相互的。

这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

user avatar

谢邀。

这样的案子,别去派出所报案,没用的。

要直接去找经侦大队报案。可能有用。

无可奈何。

我曾经被抽去经侦办过专案。

我局的经侦大队,十二个人。

除掉三个大队领导,两个内勤,三个等着退休的老人。

能够侦查办案的,还有四个。

管整个区的经济案子。我们区八十多万常住人口。

许多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案子多,公安经费充足,大经侦小禁毒模式。

我们这里是大禁毒小经侦模式,要靠禁毒案子报禁毒委拿案件奖励款来维持整个局的运转。

前几年这里的经侦是养老的部门,这几年经济案子每年翻三四翻,但人员、经费没能增补。

没人,没钱。

这样的电信诈骗案,第一时间到经侦报案,如果经侦能排的出来人手,一定会立案侦查。

如果嫌疑人、电话、账户都在本地,启动冻结、技侦手段,能破案追款。

如果这些都不在本地,马上发协作涵请外地经侦帮忙,如果能顺利申请到跨区域协查程序,如果遇到外地友好部门的同僚,如果外地银行和电信部门非常非常的好说话,可以冻结住资金和核查到嫌疑人身份。

接下来,如果经侦能安排的出来人手去出差,如果经侦的办案经费还能付得起出差费,那就出差去外地,可以追钱抓人。

数一数我上述用了多少个如果。每写一个如果,我就像脸上被打了一耳光。

当然,如果引起了大LD的关注,一级级压下来,成立专案组,要破案,轻而易举。

俆玉玉这个案子,专案组抽调的人手和经费,大约是整个经侦大队的七八倍不止。

这个案子破了,我不觉得高兴。

那些从原单位被临时抽调至专案组的民警,都是放下了手中待查的案子去的。

这个专案破了,另外好多专案民警手中的,受害人眼巴巴盼望着的案子,永远的错过了侦破黄金时间。

没人,没钱。

这样的案子,听上去很高科技,其实嫌疑人只是群土鸡瓦狗,并不高明。

这么猖狂,是因为他们在欺我泱泱大国堂堂警队无人无钱,无力护徐玉玉安全。

至于我大国警队为何他妈的无人无钱,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追加修改一次。

无人无钱的根本原因,我实在不想谈。

有人说我洗地,我根本是在自黑。

只谈一下无人无钱的表象。

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无人无钱与冗员冗费并存。

不熟的不说,只说我熟悉的。以这里的经侦大队为例。

先说冗员问题。

十二个人中有四个侦查报案,看上去冗员,但仔细想一下,能怎么减员?

大队领导三个是必须的标配,每天多少会议,上传下达,沟通协调,虽不实际侦办案件,但也并没有翘着脚清闲。

两个内勤,我说办案辛苦,如果说要让我不办案干内勤,我是绝对不愿意的。内勤的工作琐碎而庞杂,各种账目、报表、文件,能让人发疯。

这五个没办法减,那剩下的三个等退休的老人呢?

他们都是此前在一线实战部门工作了二三十年,没能得到升迁。现在办案手段程序越来越复杂,他们的精力和技术都不能适应了,但能够为年轻民警带带路,提供一些不会过时的侦查技巧。

这样的老人,不说公安,放在任何部门或公司,你能怎么办?把他们扫地出门?这些老人会怎么想?年轻人看到这样的下场会怎么想?

舆论会怎么看?

这两年一直在传,说公安二十年工龄退休。

听上去很完美,既能照顾公安民警的身体,又能精减人员和经费,最后提高公安整体战斗力。

但不太可能。

先不说那一大笔退休金从何而来,只说实际影响。

其他部门和职业都在延长退休时间,你公安竟然二十年退休?

舆论会怎么看?

再说冗费问题。

一线实战民警的待遇问题,我在以前一个“该不该读警校”的问题里回答过,就不赘述了。

只说办公经费。

每年按人头核算办公经费,根本不够。

出差费、加班吃饭、油钱、车辆维修保养、办公耗材,都是用这些钱,一分钱当两分钱花。

好的队长、所长,不是办案厉害,是要能开源节流维持运转。

开源就去找赞助,伏低做小,像要饭的。

节流就欠商家钱,低声下气,赔礼道歉。

前几天查封了一批办公用品高级打印机,刚好队里古董打印机坏了没钱修,就偷偷用了一下扣押的高级打印机,差点挨了个处分。

半年前公车改革,听上去也很完美。既节省了车辆使用开支,又能将省下来的开支以交通补贴的方式发给民警提高待遇。

实际操作来说,队里现在只留下了两辆车,每天要开着到处去办案,很多时候想出去办事,根本排不到车用。

案子不敢拖时间,就开着自己的私车去,出差是不可能的。

这段时间我一直开着我的小破车去办案,自己出油钱、罚单、维修。

车改补贴,我到现在一分钱都没有领到过。

没私车的同事,就骑着自己摩托车去。遇到下雨,把卷宗抱在怀中藏在衣内,自己淋成落水狗。

而那些上交的“冗余”的公车,现在在某个操场里淋着雨晒着太阳等着发霉。

我再说一遍,我说这些只是陈述理由,并非为整个警队开脱洗地。

会造成这样的理由,本身就是警队最大的失职。

至于那些渎职、无能、不作为、瞎JB乱作为的警察。

相信我,我们警察对他们的憎恶,绝对不比民众对他们的憎恶要少。

再岔一句。

这几天我们这里创建卫生城市。

每天早上,公安局要抽调各部门很多人,扫门口的大马路。

就这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