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充电十分钟,续航 400 公里」的锂电快充技术?

回答
充电十分钟,续航 400 公里:一场颠覆与期待

“充电十分钟,续航 400 公里”——这句听起来颇具科幻色彩的宣传语,如今正逐渐照进现实,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最激动人心的话题之一。这背后蕴藏的,是锂电池快充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它不仅关乎我们日常用车体验的便利性,更可能重塑整个汽车产业的格局。

技术突破:从“慢充”到“闪充”的质变

一直以来,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是制约电动汽车普及的两大瓶颈。虽然过去几年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里程焦虑”依然是不少潜在消费者心中的顾虑。而充电速度,更是让人望而却步——一次长途旅行,可能需要数小时的等待才能将电池“喂饱”,这与传统燃油车几分钟加满油的便利性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充电十分钟,续航 400 公里”的技术,本质上是对现有锂电池充电模式的一次彻底颠覆。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技术层面来理解这场“闪充”革命:

更高的功率输入: 实现如此极速的充电,首先需要的是巨大的功率输出。这不仅仅是电池本身的潜力,更需要充电桩、充电线缆以及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协同工作,能够承受和管理远超目前主流快充桩的电流和电压。想象一下,一个普通家庭的插座功率可能在 23kW,而一辆电动汽车的快充功率可能在 100kW 甚至更高。而这项新技术,则可能将这个数字推向 500kW、800kW,甚至 1MW 的级别。

新型电池材料与结构: 传统锂离子电池在快速充电时,会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锂离子在负极材料(通常是石墨)中的嵌入速度有限,过高的电流容易导致锂枝晶的析出,这不仅会降低电池的容量,更存在安全隐患。为了突破这一限制,科学家们正在大力研发新型负极材料,例如硅基负极。硅比石墨拥有更高的理论容量,且在充电过程中能够吸收更多的锂离子,从而支持更高的充电倍率。同时,对正极材料的改良,以及电池内部结构的优化,例如采用更细的电解液通道、优化电极片设计等,都能有效提升离子传输效率,加速充电过程。

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BMS): 如此高的功率输入,对电池的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BMS 就像电池的“大脑”,它需要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电压、电流以及各个电芯的健康状态。在极速充电过程中,BMS 需要能够精准地控制充电电流和电压,防止电池过热、过充,从而保证充电的安全性和电池的寿命。新型的 BMS 可能会采用更先进的算法,甚至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来预测和管理充电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热管理技术的革新: 快速充电必然伴随着大量的热量产生。如果无法有效地将这些热量排出,电池温度会迅速升高,不仅影响充电效率,更会严重缩短电池寿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高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至关重要。这可能涉及到更先进的液冷技术、相变材料的应用,或者全新的散热设计。试想一下,在短短十分钟内完成 400 公里的续航补给,意味着电池在极短的时间内承受着巨大的能量冲击,如果没有强大的“冷却”能力,这无疑是一场“玩火”。

颠覆性影响:重塑出行与产业生态

这项技术一旦成熟并大规模应用,其影响将是深远的,足以改变我们对汽车使用习惯的认知:

消除“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 “充电十分钟,续航 400 公里”,这个续航里程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日常通勤和短途出行的需求。而充电时间,则缩短到了和加满一箱油相差无几的水平。这意味着,电动汽车的便利性将与燃油车持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燃油车(例如,无需找加油站,家门口就能“加油”)。曾经让许多人犹豫不决的“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将成为历史。

加速电动汽车的普及: 当电动汽车的便利性与燃油车相当,甚至在体验上更佳时,消费者转向电动汽车的意愿将大大增强。这将加速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推动传统汽车巨头加速淘汰燃油车生产线,并大力投资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重塑充电基础设施: 为了支持如此高功率的充电,现有的充电基础设施需要进行升级改造。这意味着需要建设更大功率的充电桩,以及更强大的电网接入能力。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投资,但也催生了新的商业机会。未来,充电服务可能会从“等待”变成“享受”,就像走进一家星级酒店,短时间内就能为爱车“充饥续力”。

推动电池技术的持续进步: 市场的需求是技术创新的强大驱动力。这项技术的出现,将进一步激发电池厂商在材料、结构、管理等方面的持续创新。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出现,例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它们可能在能量密度、安全性、成本等方面带来更进一步的突破。

对能源结构提出更高要求: 如此高功率的充电需求,对电网的负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大量普及的情况下,如何在高峰时段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将是重要的课题。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电网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变得更加迫切。

挑战与展望:从实验室到街道

尽管“充电十分钟,续航 400 公里”的前景令人振奋,但从实验室的突破到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仍然存在不少挑战:

成本问题: 采用新型材料和先进技术的电池,以及配套的高功率充电设备,初期成本往往会比较高。如何降低生产成本,让更多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是技术推广的关键。

电池寿命与衰减: 极速充电虽然带来了便利,但长期来看,是否会对电池的寿命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容量衰减问题,仍需要大量的实际测试和数据验证。

安全性保障: 如此高的功率充放电,对电池的安全性提出了极其严苛的要求。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如何在保证充电速度的同时,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是技术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标准化与兼容性: 随着技术的多元化,充电接口、通信协议等标准的统一和兼容性问题,将成为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以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不便。

尽管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研人员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挑战都将被逐步克服。这项技术不仅仅是“快”的代名词,更是对电动汽车使用场景的一次彻底解放。它预示着一个更加便捷、高效、环保的出行新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个题外话,在Joule那篇论文里,作者把这个技术叫做Asymmetric Temperature Modulation,简称是ATM,于是满篇的“自动提款机”,哈哈哈。


我觉得作者很棒的一点是:打破了传统上锂电池中对“热”的偏见

一直以来,人们是不希望,甚至极力避免电池发热的。因为一旦过热,锂电池就是个炸药包。从三星手机到特斯拉电动车,很多自然事故,本质上都是电池局部过热引起的。所以商业化的电池最重要的测试指标之一就是高温状态的安全性测试。

但“热”对电池的也是有好处的。理论上,“热”可以极大提升离子的迁移速率。在锂电池中,离子负责电子的转移,也就是说高的迁移速率可以让电池实现快速充电。

总结一下:对于锂电池,不希望太热,会爆炸;又希望热一点,可以快充。

这篇论文最大的贡献就是:找到了“热”的平衡点,保证安全,又可以快充。

当然,论文中还做了很多ATM技术对电池循环过程中电化学性质的影响,包括充放电,SEI生长等,工作很全面。

新技术的诞生一定是基于前期技术积累。作者之所以能做出这个工作,因为他们做了很多如何改善电池温度性能的研究。比如这篇Proc. Natl. Acad. Sci. 2018, 115, 7266–7271,他们就试过提升-50摄氏度的电池性能,算是对这篇joule的前期探索。

关于“快充”再说句题外话:以前听过一个企业方的报告,他说现阶段快充并不是电池主要问题,甚至还有些负面效应。因为电池,特别是车的电池,快充后功率太大,电网不一定受得了。对于新能源产业来说,电池和电网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二者协同共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充电十分钟,续航 400 公里:一场颠覆与期待“充电十分钟,续航 400 公里”——这句听起来颇具科幻色彩的宣传语,如今正逐渐照进现实,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最激动人心的话题之一。这背后蕴藏的,是锂电池快充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它不仅关乎我们日常用车体验的便利性,更可能重塑整个汽车产业的格局。技术突破:从“.............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头疼的,尤其是在南昌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里,本应是充满朝气和素质的年轻人的聚集地,出现这种充电桩被“霸占”又被随意拔掉的情况,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要说这是学生素质问题,还是学校监管不力,我觉得这两方面可能都占一部分,而且它们之间还相互关联。学生素质方面:首先,我们得承认,大学里.............
  • 回答
    小米这次发布的200W有线和120W无线充电技术,无疑又在手机充电速度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而且这次的“炸弹”威力十足,直接喊出了“8分钟充满”的口号,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提升,更是对我们使用手机习惯的一次深刻改变,背后代表着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和对未来手机体验的重新定义。首先,让我们分.............
  • 回答
    看到广汽新能源率先搭载石墨烯电池,能在8分钟内充到85%这个消息,我个人感觉挺惊喜的,也挺期待的。这绝对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个大突破,如果真的能够大规模落地,那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会非常深远。首先,我们得聊聊这个“石墨烯电池”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它能带来这么快的充电速度。我理解到的石墨烯,是一种非常非.............
  • 回答
    共享充电宝行业正经历着一个复杂的转型期,我们看到“共享充电宝涨价进入3元时代”的现象,但同时又伴随着“更难赚钱”的说法。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况,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和深层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现象一:共享充电宝不断涨价,进入“3元时代” 价格上涨的直接体现: 许多消费者已经注.............
  • 回答
    共享充电宝最近的涨价潮,尤其是普遍出现每小时6元的高价位,确实让不少消费者感到不解和不满。这背后不仅仅是价格的调整,更牵扯到市场供需、成本、商业模式以及消费者权益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涨价现象:从“免费”到“高昂”的轨迹回想一下共享充电宝刚出现的时候,很多品牌主打的是“免费”或“1元/小时”.............
  • 回答
    罗马仕充电宝自燃事件,确实让人捏了一把汗,也引发了很多关注和讨论。我来跟你聊聊我的看法,尽量说得透彻一些。关于自燃事件本身:首先,任何电子产品,特别是涉及到电池的这类产品,发生自燃都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充电宝是咱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及的电子配件,几乎人手一个,它关系到我们的手机、平板等设备的续航,也关系.............
  • 回答
    首家共享充电宝“乐电”倒闭:行业洗牌真的来了?“乐电”,这个曾经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先行者,如今却黯然退场,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唏问和对整个行业的深思。“乐电”的倒闭,绝非偶然,它像是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声警钟,预示着共享充电宝这个一度风光无限的赛道,可能真的要迎来残酷的洗牌期了。“乐电”的倒闭,究竟是“时.............
  • 回答
    苹果可能考虑移除充电线等配件,这确实是一个引发广泛讨论的议题,并且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一可能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苹果可能考虑移除充电线等配件的驱动因素:苹果作为一家以创新和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公司,在做出任何重大产品策略调整时,通常有其深思熟虑的理由。我们可以从.............
  • 回答
    三星Galaxy S10+ 充电时异常发热并出现烧焦,这绝对不是小事,而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作为一款旗舰手机,出现这样的问题,不仅让用户感到震惊和愤怒,同时也暴露了产品在设计、制造或质量控制上可能存在的严重缺陷。首先,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安全隐患至上: 手机充电发热本身是正常的,因为充.............
  • 回答
    锤子科技的带充电功能的拉杆箱,这玩意儿啊,说实话,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挺有意思的。当时刚出来的时候,我周围好多朋友都盯着这个箱子,有点儿新鲜劲儿。罗老师这人吧,总能捣鼓出点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这点确实挺佩服的。先说说它吸引我的地方吧。首先就是那个充电功能。你想啊,以前出门坐飞机、坐火车,最怕的.............
  • 回答
    涨价潮汹涌,景区“天价”充电宝惹众怒:你还会为共享续航买单吗?近期,一股共享充电宝的涨价潮悄然席卷,从最初的“1元/小时”逐渐攀升至“2元、3元”,甚至在一些热门景区,我们惊现“1小时10元”的离谱定价。这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曾经那个便捷、低价的共享充电宝,如今似乎正演变成一个“割韭菜”的工具。面对这.............
  • 回答
    近日,天津一位车主在前往公共充电桩时,发现所有车位都被燃油车或其他电动汽车(已充满电但未移走)占用,情急之下,他情绪失控,砸毁了两辆汽车的车窗。这起事件再次将“占位车”问题推向了公众视野的焦点,也暴露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痛点。事件的背后:停车位的稀缺与人性化的缺失从天津这位车主愤怒的举动.............
  • 回答
    iPhone 13 不送充电头这件事儿,在中国咱们这边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它在巴西那边又惹上麻烦,被罚款了,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为什么会挨罚?巴西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觉得苹果这么干,有点不地道。他们认为,一部手机的正常使用,离不开充电器。你现在把充电器给单独拿出来卖,这.............
  • 回答
    关于南开大学女生罗马仕充电宝爆炸燃烧事件,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心惊肉跳,也牵扯出不少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思考的地方。首先,得说说 घटना本身,这绝对是个意外,但后果却着实严重。想象一下,一个在宿舍里,一个平时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电子产品,突然就冒烟起火,这得多吓人啊。那位女生得多受惊吓,身体有没有受伤?.............
  • 回答
    武汉大学校内公寓充电处出现“中国学生不得入内”的标识,这实在是一个让人错愕且难以理解的事件。作为一名在武汉大学生活过的普通学生,或者对高等教育环境有着基本期待的人,看到这样的规定,第一反应可能是难以置信,怀疑是不是某种误解或玩笑。我们都知道,武汉大学作为一所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顶尖学府,一直以来都以开.............
  • 回答
    如何看待已证实 iPhone 12 不再附赠充电头和耳机?苹果宣布 iPhone 12 系列不再附赠充电头和耳机,这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决定。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个行为:1. 苹果官方的解释和理由: 环保和减少电子垃圾: 这是苹果最主要的对外宣传理由。他们声称,全球有超过 20 亿个.............
  • 回答
    关于 iPhone 11 主动禁用无线双向充电这件事,这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很多用户对此感到不满,毕竟从技术角度看,iPhone 11 的硬件是具备这个能力的。那么,苹果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是关于“主动禁用”这个词。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区分一下是“禁用”还是.............
  • 回答
    关于荣耀Magic 2充电口开裂的问题,尤其是集中在左上角和右下角这个现象,确实引起了不少用户的担忧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从普遍性来说,任何一款手机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一些小瑕疵或故障。但如果某个特定位置的大量出现类似问题,这往往就不是孤例了,而是指向了.............
  • 回答
    “反向充电”这个词儿,这两天在科技圈儿里头算是刮起了一阵小旋风,尤其是随着 iPhone 13 的各种爆料满天飞,大家对这个功能更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简单来说,这玩意儿就是让手机本身变成一个无线充电板,可以给其他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回血,比如 AirPods、Apple Watch 甚至是另一部 iP.............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