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表达,天字第一号课,唯一不允许学差了的课。。
题主你好,我帮你修改了一下问题,请参阅问题修改日志。修改的内容包括:
1 添加了标点符号。
2 “很多”是主观印象缺少统计数据支持,“都”带有不必要的感情色彩,改成了“一部分”。不是语法错误。
3 “的”字错用。现代汉语中“地”可以写成“的”,但“得”一直和“的”不通用。
4 “而”字通常表顺承或转折关系,用在此处不合适,改成了“另外”。(我思考了一下,觉得“另外”比“何况”要贴切一点,因为前一个质问的基础是“可以考高分就不用上语文课”,而后一个问题是指出“考高分不代表水平高”。)
5 语文本身不是题目,修辞句式等也不包含后文所谓的“答案”,改成了“语文练习和试卷里涉及……的问题”
6 “修辞、句式、表达方式” 不是并列关系,表达方式包含修辞句式。
7 “答案里就一定正确吗”错误使用介词导致句子缺少主语。
8 最后的“意义何在” 意思是 “意义在哪里啊”,一般指的是“找不到意义”(可以参考“天理何在”,指某事没有天理;或“云横秦岭家何在”,慨叹变故后没有了家)而非 “不能理解其意义”,虽然语法上没错,但是包含了主观判断,改成“是什么”比较符合知乎的要求。
非语言专业,欢迎再次修改。
上面提到的绝大多数都是语文课甚至就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知识点,希望这个抛砖引玉的修改能让你意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至于语文课、语文考试和语文水平的关系,需要专家认真研究讨论才能决定。
很多人不上语文课可以拿到语文高分,很多人不上数学课也能拿到数学高分,很多人不上计算机课可以自学编程。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不上课而自学成才的可能性”,而在于“要不要为不能自学成才的人提供教育资源”。
14.11.6
================================================
题目对于质疑语文教育的意义主要提出来两点:
1 不上语文课不影响考试成绩;
2 考试成绩不反映语文水平。
我的吐槽主要为了说明:
1 题主并没有掌握这些考试的考点;
2 由于知识点疏漏而导致的语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语文水平。
如果你觉得能传递信息、不影响交流是一个人说话写作的唯一要求——你说的不无道理,但我不同意,且不是原题主提问的动机。不妨另开一题,如“在不产生歧义的前提下,用错标点、写错别字、写病句到底有什么坏处”等。
另:感谢题主的大度。我想表达的部分都是黑体标注的,修改题目的本意不是“打脸”,只是例证。我理解的“打脸”应该是舟子打带鱼那种,观点交锋永远不存在“打脸”一事。
另另:我是天秤座。
14.11.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