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有个隔壁班的学生问我:“老师,到底要怎么学好语文啊?”
我正色说:“我最不喜欢别人问我这个问题。”
他当时显得很尴尬,然后上课铃响了,他就去上课了。
后来他再也没有主动问过我这个问题。
我也不急着解释,我相信他不至于玻璃心到从此失去和老师交流的勇气。
过了一段时间,他有个选择题想不通,刚好办公室没有其他语文老师,他又来问我。
我给他解答了这个选择题,然后说:“咦,你问问题的能力有进步啊。”
他愣了一下,然后说:“啊,是啊。”
其实我看得出来,他回去之后很可能根本没有反思过,因为之前那一瞬间太尴尬了。他日常就挺爱面子的,很喜欢到办公室和老师聊天来显示自己在老师中吃得开。当然,大多数时候聊的都是些没什么营养的话题。他的语文老师其实有点烦他,但出于职业责任感和素养,对他仍然是礼貌相待。他自己可能因为年纪小,还不太懂得体察别人的感受,看起来很享受这种和老师互动的过程。有时哪怕老师不想和他聊了,做出要改作业的样子,他也会在老师身后不肯走,在那里探头探脑,一副和老师很熟的样子。
那一次问我语文怎么学,也不是真的想知道,而是出于想和我搭讪的小孩子心理。
所以,当我表扬了他问问题有进步之后,他虽然愣了一下,但看得出来有点疑惑的同时又有些震动。因为他并不明白自己为啥莫名其妙地得到了表扬。明明没有讲笑话,没有和老师套近乎,什么都没做啊……
我说:“你这次问的问题比上次具体多了,很有针对性,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应该如何帮助你。”
他恍然大悟,笑了。
他知道了老师到底喜欢什么样的问题。
后来,他再到办公室问问题,基本都是针对具体的习题或者知识点,很少再找些大而空的问题来问。
当然,从学会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到推而广之,如何以让双方都舒服的方式把天聊下去,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没准将来还要吃点苦头走点弯路。但是,只要上了路,最终总是会到达的。
你是老师,对学生有教育义务,别把自己当作考生,只想着如何完美防御。
有些学生问问题,是因为缺乏自行梳理知识系统的能力;有些学生是有依赖心理;有些是真的不懂;有些只是想在老师面前刷刷存在感……
你要对症下药,去帮助学生成长,这才是一个老师该做的。
如题主这般,遇到不懂的知识,心里就不舒服。那大概率,遇到没话找话非要和你尬聊的学生,你也会不舒服;遇到对你冷漠,把你当空气的学生,你还是会不舒服;遇到觉得你比不上她原来的老师的学生,你……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老师二字真正的含义,这不舒服是永无止境的。
专业上的事情,应有专业的态度。
老师之所以是老师,不在于一定要全知全能。
如果学生是故意问一些偏门的问题来刁难你,事后你还可以直接问他:“你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呀?”
学生反而会不好意思。以后他也会端正向你请教的态度。
因为他只是觉得好玩儿而已,如果他感受到了你的真诚,这种好玩就被消解了。
抱着一颗时刻准备自己成长、也帮助学生成长的心,你会少去很多烦恼。
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学生看做攻防对垒,时刻警惕,总觉得一点软肋都不能暴露。
那样的形象,在学生眼里其实挺傻的。
换位思考,想想平时高高在上死不认错的那些领导,你就知道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