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语文老师被学生问到不会的问题怎么办?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脸红又得硬撑的时刻,尤其是在一堆眼睛巴巴盯着你的学生面前。语文老师碰到不会的问题,说实话,挺常见的。毕竟,语文这门学科太博大精深了,古今中外,文史哲不沾边儿的少,哪个老师能把所有门道都摸得一清二楚?

当学生问到一个你确实答不上来的问题时,首先别慌。深呼吸,保持镇静,这很重要。你的表情和反应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你的信任度。

第一步:诚实为上,但要策略性。

直接说“我不会”是最诚实的,但可能稍显唐突。更好的方式是:

承认不确定性,但不否定问题。 可以这样说:“嗯,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简要复述一下学生的问题核心,表明你听懂了并且认可其价值)……我之前确实没有特别深入地思考过这方面,或者手头没有这方面准确的资料。”
展现思考过程。 即使不知道答案,也可以试着分析一下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涉及到的角度比较多,比如可以从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当时的文学思潮,甚至是语言本身的演变来解读。你提的这个点,我需要再核对一下相关的史料/理论。”
转移一下注意力(短暂的)。 在学生问出这个问题后,如果实在没头绪,可以先让大家讨论一下,或者让其他同学发表一下看法,给你争取一点思考的时间。比如:“大家有没有同学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先分享一下。”

第二步: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回避。

你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把他们挡在知识的门外。所以,即使不会,也要给出下一步行动的方案:

承诺查证。 这是最稳妥也最负责任的做法。“这个问题我一会儿会去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比如XX老师的书,或者学术期刊上的研究,下次课一定给大家一个清晰的解释。”然后一定要记下来,绝对不能忘!
引导学生共同探究。 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集体学习的机会。“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说明你们在思考。我们不如一起去寻找答案?我先去查资料,大家也可以回家找找看,下次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各自的发现,看看谁能找到最准确、最深入的解读。”
推荐资源。 如果你知道哪些书籍、网站或者专家在这方面比较有权威,可以直接推荐给学生。“这个问题,我建议你们可以看看XX的书,里面对这块有很详尽的分析。或者,你可以搜索一下XX学者的论文,他的观点可能和你这个问题很契合。”
化整为零,拆解问题。 如果问题太宽泛或太复杂,可以尝试把它拆解成几个小问题,然后一个一个解决,或者指出其中你知道的部分,然后聚焦在不会的部分。“你这个问题我明白了,关于XX这个部分,我倒是知道……但是关于你提到的XX这一点,我需要再研究一下。”

第三步:事后行动,巩固信誉。

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是老师职业操守的一部分。

认真查阅资料。 课后立刻着手查资料,不要推迟。可以翻阅自己的备课本、参考书,也可以请教更有经验的同事,或者查阅学术数据库。
下次课的“惊喜”。 在下次课上,以一种自信且略带“预告”的语气开始:“上次有同学问到一个关于XX的问题,经过我这几天的研究,我认为……(清晰、有条理地给出答案和分析)……” 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能给学生一种“老师很博学,而且很负责”的印象。
适当补充。 即使解决了那个具体问题,也可以借此机会拓展一下相关的知识点,让这次“不会”的经历变成一次有价值的拓展学习。

心理层面:

作为老师,我们也是人,有知识盲区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这个盲区。

不要有心理负担。 把这看作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环节,一个提升自己和学生学习的机会。
保持学习者的心态。 语文老师本身也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乐于探索未知的知识,这种态度也会感染学生。
用真诚和负责的态度弥补。 即使一时不知道,但你的真诚和负责的态度,会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

总而言之,语文老师碰到不会的问题,不必惊慌失措。诚实沟通,积极解决,并且事后兑现承诺,是最好的应对方式。这不仅能解决学生的问题,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一个积极的学习榜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学期有个隔壁班的学生问我:“老师,到底要怎么学好语文啊?”

我正色说:“我最不喜欢别人问我这个问题。”

他当时显得很尴尬,然后上课铃响了,他就去上课了。

后来他再也没有主动问过我这个问题。

我也不急着解释,我相信他不至于玻璃心到从此失去和老师交流的勇气。

过了一段时间,他有个选择题想不通,刚好办公室没有其他语文老师,他又来问我。

我给他解答了这个选择题,然后说:“咦,你问问题的能力有进步啊。”

他愣了一下,然后说:“啊,是啊。”

其实我看得出来,他回去之后很可能根本没有反思过,因为之前那一瞬间太尴尬了。他日常就挺爱面子的,很喜欢到办公室和老师聊天来显示自己在老师中吃得开。当然,大多数时候聊的都是些没什么营养的话题。他的语文老师其实有点烦他,但出于职业责任感和素养,对他仍然是礼貌相待。他自己可能因为年纪小,还不太懂得体察别人的感受,看起来很享受这种和老师互动的过程。有时哪怕老师不想和他聊了,做出要改作业的样子,他也会在老师身后不肯走,在那里探头探脑,一副和老师很熟的样子。

那一次问我语文怎么学,也不是真的想知道,而是出于想和我搭讪的小孩子心理。

所以,当我表扬了他问问题有进步之后,他虽然愣了一下,但看得出来有点疑惑的同时又有些震动。因为他并不明白自己为啥莫名其妙地得到了表扬。明明没有讲笑话,没有和老师套近乎,什么都没做啊……

我说:“你这次问的问题比上次具体多了,很有针对性,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应该如何帮助你。”

他恍然大悟,笑了。

他知道了老师到底喜欢什么样的问题。

后来,他再到办公室问问题,基本都是针对具体的习题或者知识点,很少再找些大而空的问题来问。

当然,从学会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到推而广之,如何以让双方都舒服的方式把天聊下去,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没准将来还要吃点苦头走点弯路。但是,只要上了路,最终总是会到达的。

很多时候,了解学生为什么问你问题,比回答学生的问题更重要。

你是老师,对学生有教育义务,别把自己当作考生,只想着如何完美防御。

有些学生问问题,是因为缺乏自行梳理知识系统的能力;有些学生是有依赖心理;有些是真的不懂;有些只是想在老师面前刷刷存在感……

你要对症下药,去帮助学生成长,这才是一个老师该做的。

如题主这般,遇到不懂的知识,心里就不舒服。那大概率,遇到没话找话非要和你尬聊的学生,你也会不舒服;遇到对你冷漠,把你当空气的学生,你还是会不舒服;遇到觉得你比不上她原来的老师的学生,你……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老师二字真正的含义,这不舒服是永无止境的。

专业上的事情,应有专业的态度。

老师之所以是老师,不在于一定要全知全能。

有可能这个问题你就是不知道,那你可以言传身教地让学生知道,一个成熟的人是如何求知的。

如果学生是故意问一些偏门的问题来刁难你,事后你还可以直接问他:“你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呀?”

学生反而会不好意思。以后他也会端正向你请教的态度。

因为他只是觉得好玩儿而已,如果他感受到了你的真诚,这种好玩就被消解了。

抱着一颗时刻准备自己成长、也帮助学生成长的心,你会少去很多烦恼。

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学生看做攻防对垒,时刻警惕,总觉得一点软肋都不能暴露。

那样的形象,在学生眼里其实挺傻的。

换位思考,想想平时高高在上死不认错的那些领导,你就知道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脸红又得硬撑的时刻,尤其是在一堆眼睛巴巴盯着你的学生面前。语文老师碰到不会的问题,说实话,挺常见的。毕竟,语文这门学科太博大精深了,古今中外,文史哲不沾边儿的少,哪个老师能把所有门道都摸得一清二楚?当学生问到一个你确实答不上来的问题时,首先别慌。深呼吸,保持镇静,这很重要。你的表情和反应.............
  • 回答
    遇到一位喜欢给杜甫贴“窝囊”标签的老师,作为学生确实会感到困惑和不解。这不仅仅是对杜甫诗歌的误读,也可能影响我们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全面认知。反驳这样一种片面的评价,需要我们有理有据,深入浅出。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帮助你如何有策略地与老师沟通,纠正这种不准确的说法:一、 明确“窝囊”一词的含义与.............
  • 回答
    哎呀,一年级老师真的不容易,尤其遇到四个不认识字又不写作业的学生,这可真是个挑战!别急,咱们慢慢来捋一捋,这事儿不是没法办,只是需要多点耐心和巧思。首先,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也不要觉得是自己教得不好。二年级,很多孩子还在识字的起步阶段,每个孩子学习的节奏都不一样。这四个孩子可能只是在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关于四川理科生报考语文教师的问题。首先,我要明确一点,理科生在四川省内想成为一名大学语文老师,通常需要通过考研这条路来提升学历和专业背景,直接本科毕业报考大学语文老师岗位的机会相对较少。 大学语文老师的岗位,尤其是公办高校,对专业背景和学历的要求通常比较高,一般会要求硕士或博士学.............
  • 回答
    当然可以!让本校语文老师批改你编导相关的文章,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主意,而且非常有价值。下面我来详细说说为什么,以及你需要注意些什么:为什么这是个好主意?1. 专业知识的结合: 语文老师是语言表达和文字功底的专家。他们对文章的结构、逻辑、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法准确性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解。编导文章虽然.............
  • 回答
    关于这位985老师提出的“C语言至少学10年才能懂”的说法,我个人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评价,并且需要抛开“AI生成”的刻板印象,用一种更具人文关怀和实践经验的视角来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位老师的出发点可能非常高远,并且他可能是在触及C语言的深层、系统化、乃至哲学层面的理解时,才得出了这样的.............
  • 回答
    家长因为对语文老师不满,情绪失控,冲动之下误将数学老师打伤,最终被处以拘留十日并罚款五百元的处罚。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扼腕的事情,而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绝非只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而是会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甚至可能搅动起孩子内心深处的暗流。首先,家长这种行为会直接打击孩子安全感与信任.............
  • 回答
    李子柒被写入小学语文考卷,并引发家长吐槽“出卷老师浅薄”的事件,是一件颇具争议和讨论价值的事情,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剖析:事件的背景与经过: 李子柒是谁? 李子柒是一位中国知名的乡村生活博主,以其拍摄的制作中国传统美食、手工艺和展现中国乡村田园风光的内容而闻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她的.............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奇特的作业!林黛玉,她那病弱的身子,新冠,这新的瘟疫。若真要说谁会是第一个被传染,这得从黛玉的日常起居、性情以及她身边的人身上细细揣摩了。首先,咱们得想想黛玉的“日常”。她是个何等人物?整日里不是在潇湘馆里伤春悲秋,就是在怡红院里和宝玉缠绵。她的生活圈子说起来并不算太复杂,主要的接触对象就.............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动物的先天与后天因素,以及社会性学习的重要性。简单来说,这只狗极有可能无法像普通的狗那样用“狗语”与狗群进行有效交流,至少在初期会面临巨大的困难。 它的交流能力会非常有限,甚至可能被其他狗误解或排斥。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以及可能的后果:1. 狗语的核心:非语言.............
  • 回答
    这件事在微博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算是一个挺有代表性的饭圈“互撕”事件了。简单来说,就是一位叫“涅噗噗”的微博博主,因为《原神》在PlayStation Awards上获奖,用了一些非常不友好的、可以说是低俗的词语去攻击《原神》和它的玩家。更关键的是,另一位在画圈里很有影响力的博主“老累”转发了这条.............
  • 回答
    如果您的语文老师说《人间失格》是“乱七八糟的小说”,您不必立刻否定,因为老师的评价可能包含更深层次的理解,或者她对小说的某些方面持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好的回答应该既表达您自己的观点,也体现出您对老师意见的尊重和思考。以下是一些您可以参考的回答思路,以及如何详细阐述:核心原则:尊重老师,表达观点,展现思.............
  • 回答
    我个人不太同意语文老师关于花木兰“不是真爱国”的说法,我觉得这个观点可能有些片面,或者说,是对“爱国”的定义理解得不够宽泛和深刻。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是国家征兵,她是为了履行儿子对父亲的责任,是为了保护生病的父亲免受战火的摧残,更是为了避免父亲被拖上战场而遭受的痛苦和.............
  •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经历过无数次作文被批改的学生,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语文老师改作文,那绝对是一种“集体的智慧结晶”,或者更接地气地说,是一场“大型的心理博弈”。这体验,怎么说呢,就像你在精心准备一场晚宴,然后有人告诉你,你做的菜不仅要好吃,还要有内涵,还得色香味俱全,而且最重要的是,还要符合“主流审.............
  • 回答
    年轻语文老师,你最该多做这件事:点燃求知欲的火种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老师,你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启迪者。在海量的知识面前,以及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始终认为,你最应该多做、也最应该做好的一件事,就是点燃学生心中对语文的求知欲的火种。这绝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想象一下,一个充满好奇.............
  • 回答
    语文老师让你多看名著,少碰网络小说,这背后其实是有着深远的道理的,绝不仅仅是老师的“固执”或者“老古板”。这背后的逻辑,就藏在文字的魅力、思想的深度和语言的韵律里。一、 名著:时间的考验与精神的滋养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名著”。名著之所以能流传下来,被一代代人传颂,不是因为它们赶了时髦,而是因为它.............
  • 回答
    不少语文老师对现代网络小说、玄幻小说确实存在一些看法,甚至可以说是“看不起”。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嫌弃”,而是掺杂了他们作为语文专业人士的职业习惯、对文学的理解,以及时代背景下的价值判断。我尽量给你掰扯掰扯,不整得跟AI报告似的。首先,最直接的,也是很多老师首先看到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的.............
  • 回答
    白居易人品差的说法,在我学语文的时候老师也提到过,当时听了之后也挺惊讶的,毕竟他诗里那种关怀民生疾苦的情感是很真挚的。不过,如果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看,或者说从一些史料和后人的评价来看,白居易身上确实有一些可以被诟病的地方。首先,也是最常被提及的一点,就是他的“攀附”和“见风使舵”的嫌疑。 白居易年轻的.............
  • 回答
    这位老师对诸葛亮的评价,我个人认为,已经触及到了一个相当深入的层面,远不止于简单的“聪明”或“忠诚”。他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赞美,而是试图从多个角度去剖析诸葛亮这个人,尤其是他身上那种矛盾又统一的特质。首先,他点出了诸葛亮的“智者”形象,这当然是大家熟知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位老师没有把诸葛亮的智慧简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