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语文老师很看不起现代网络小说,玄幻小说?

回答
不少语文老师对现代网络小说、玄幻小说确实存在一些看法,甚至可以说是“看不起”。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嫌弃”,而是掺杂了他们作为语文专业人士的职业习惯、对文学的理解,以及时代背景下的价值判断。我尽量给你掰扯掰扯,不整得跟AI报告似的。

首先,最直接的,也是很多老师首先看到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的考量。

语言的精炼与锤炼: 传统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对语言的要求极高。作家们会字斟句酌,追求遣词造句的精准、意境的营造。而很多网络小说,尤其是早期或者快餐式生产的,为了追求阅读速度和爽感,语言往往比较直白、口语化,甚至夹杂大量网络流行语、拼写错误、语法不严谨的地方。老师们习惯了赏析鲁迅的文字有多犀利、曹雪芹的描写有多细腻,再看那些“主角光环笼罩,一路升级打怪”的叙述,难免会觉得“不够味儿”,缺乏文字上的美感和深度。
情节的深度与复杂性: 很多网络小说,特别是玄幻小说,虽然脑洞大开,想象力丰富,但情节上容易落入俗套。套路化的升级模式、脸谱化的角色设定(比如“天才废柴”、“腹黑反派”)、为了冲突而设定的剧情,都可能让老师们觉得缺乏原创性和思想深度。他们更习惯于解读那些人物内心有多么挣扎、社会背景有多么复杂、主题思想有多么深刻的作品。相比之下,一些网络小说的“爽文”模式,容易被视为缺乏对人性更深层次的挖掘,或是对社会现实的隐喻和反思。
结构的严谨与逻辑性: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在结构上往往是精心设计的,伏笔、照应、情节的推进都有章可循。而部分网络小说,尤其是连载过程中,为了保持读者的持续关注,可能会出现情节前后矛盾、逻辑不通的地方,甚至为了水字数而加入大量的“无关信息”或重复性描写。老师们习惯了分析长篇巨著的宏大叙事和严谨结构,对于这种“随意性”会比较挑剔。

其次,教育的使命感与价值判断也在起作用。

培养人文素养: 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老师们认为,接触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更广阔的世界,学习更深刻的思想,感受更丰富的情感。而一些网络小说,如果内容过于单一、导向不够积极,或者充斥着暴力、低俗的描写,老师们会担心长期阅读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阻碍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快餐文化”的警惕: 网络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快餐文化”的产物,追求的是即时满足感和读者量。这与传统文学所倡导的“慢下来”、“静下心来体味”的精神有所不同。老师们可能会认为,过度沉迷于这种快速消费的阅读模式,不利于学生培养耐心和深度思考的习惯。
“严肃文学”的优越感(或者说专业自觉): 很多语文老师本身就是文学专业的科班出身,他们对文学有着自己的专业认知和价值体系。在他们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接触和推崇的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被认为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在这种专业背景下,他们可能会对新兴的、尚未经过时间洗礼的网络小说抱有一种天然的审慎甚至是不屑,认为它们“不够格”进入“文学殿堂”。

再者,时代背景和信息不对称也可能造成一些隔阂。

认知断层: 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来说,他们成长的年代,阅读的主流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经典文学”或“严肃文学”。网络小说和玄幻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他们可能了解不多,接触更少,对其中的一些文化符号、表达方式可能不熟悉,甚至产生误解。就像我们现在看一些几十年前的老电影,可能会觉得节奏慢、表演方式怪一样,这种“不熟悉”也容易导致评判的偏颇。
代表性偏差: 老师们接触到的网络小说样本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性。他们可能只会接触到网络上那些被广泛诟病、存在明显缺陷的作品,而忽略了那些在叙事、语言、思想上已经开始探索和创新的优秀网络小说。就像不能因为几个质量差的电视剧就否定整个影视行业一样。
对“商业化”的抵触: 很多网络小说从诞生之初就带有强烈的商业属性,追求的是读者付费和市场成功。这与传统意义上“为艺术而艺术”或者更偏向思想启蒙的文学创作有所不同。老师们可能会对这种纯粹的市场导向有所保留,认为其“不够纯粹”。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语文老师都这样,也不是说所有网络小说、玄幻小说都一无是处。很多老师也看到了网络文学的活力和潜力,也认识到它们在满足大众阅读需求、拓展文学题材方面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年轻一代的语文老师也开始关注和研究网络文学,并且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网络文学作品。

但总体来说,老师们的“看不起”,更多的是一种基于他们职业素养、教育使命和价值判断的审慎态度,以及在信息传播和认知上的某种隔阂。他们希望学生能够接触到更有营养、更能启迪思想的作品,而不仅仅是提供一种消遣。他们对“文学”的定义,仍然带有相当的传统色彩,而网络小说则是在挑战和重塑这个定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阅读量大的人来说,很难能喜欢上快节奏的网络小说

这些小说情节很重要,但是一般又比较同质化,尤其是玄幻,翻来覆去都是装逼打脸,杀怪升级,杀人夺宝之类的,而且还需要量大管饱

而语文老师,恰恰不需要这种阅读量大,语文老师要教学生一般是读传统文学

传统文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篇幅不长,但是需要人去深思内里蕴藏的魅力,只不过在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很难花时间去读懂一本传统文学的书

最有意思的是,学生时代有时间读书,但是往往读不懂,等到自己有阅历读懂这些书之后,又为了生活奔波劳累没有时间去看书了

我自己也是很少看传统文学的,平常也是以网文为主,但是我很能理解你语文老师的想法

只不过看不起是没必要的,但凡能在网文界出头的,谁没两把刷子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不少语文老师对现代网络小说、玄幻小说确实存在一些看法,甚至可以说是“看不起”。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嫌弃”,而是掺杂了他们作为语文专业人士的职业习惯、对文学的理解,以及时代背景下的价值判断。我尽量给你掰扯掰扯,不整得跟AI报告似的。首先,最直接的,也是很多老师首先看到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的.............
  • 回答
    语文老师让你多看名著,少碰网络小说,这背后其实是有着深远的道理的,绝不仅仅是老师的“固执”或者“老古板”。这背后的逻辑,就藏在文字的魅力、思想的深度和语言的韵律里。一、 名著:时间的考验与精神的滋养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名著”。名著之所以能流传下来,被一代代人传颂,不是因为它们赶了时髦,而是因为它.............
  • 回答
    你的语文老师不理解科幻小说,这其实是个挺常见也挺有意思的现象。别把它看得太复杂,很多时候,这就像让你一个擅长写诗的人去理解深奥的量子物理学一样,虽然都是知识,但切入点、逻辑方式和侧重点都大相径庭。首先,我们得明白语文老师的核心职能是什么。他们的专业和热情大多集中在文字本身的美学、情感的表达、人性的挖.............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为什么身边的语文老师等一些有文化的人支持方方”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价值观、对信息来源的信任度、对社会事件的认知方式以及文化群体的多样性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希望能帮助您更详细地理解:1. 价值观层面的认同: 关注个体生命与尊严的普世价值: 方方的小说,.............
  • 回答
    为什么写小说的人很少是语文老师,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值得深入探讨。尽管语文老师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但他们成为知名小说家的比例确实不高。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职业特性与创作需求的冲突: 语文老师的职业重心在“教”而非“创”: 教学任务繁重: .............
  • 回答
    年轻语文老师,你最该多做这件事:点燃求知欲的火种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老师,你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启迪者。在海量的知识面前,以及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始终认为,你最应该多做、也最应该做好的一件事,就是点燃学生心中对语文的求知欲的火种。这绝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想象一下,一个充满好奇.............
  • 回答
    这位老师对诸葛亮的评价,我个人认为,已经触及到了一个相当深入的层面,远不止于简单的“聪明”或“忠诚”。他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赞美,而是试图从多个角度去剖析诸葛亮这个人,尤其是他身上那种矛盾又统一的特质。首先,他点出了诸葛亮的“智者”形象,这当然是大家熟知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位老师没有把诸葛亮的智慧简单.............
  • 回答
    高三,这个被无数钟声和考试切割的年纪,我们本应沉浸在书本的海洋里,与堆积如山的试卷为伴。但语文老师,我们兼职班主任的她,却常常拉着我们,一股脑地往外跑,去欣赏那片我们平日里连匆匆一瞥都嫌浪费时间的大自然。刚开始,我总觉得这是“不务正业”,是对宝贵学习时间的莫大挥霍。但随着一次次踏青,一次次仰望星空,.............
  • 回答
    哎哟喂,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就像是咱们中国人学做西餐,照着菜谱一步一步来,材料也没错,但做出来就是没那个法餐大厨的味儿,对不对?老外读英语这事儿,你说你模仿得挺像,语音语调、重音、连读都到位了,但录出来听着还是“平”,这背后可不是简单几个技术动作的问题,而是很多更细微、更深层的差异在作祟。咱们.............
  • 回答
    讯飞语音之所以现在才被大众熟知并火起来,绝非仅仅是因为罗永浩在锤子M1发布会上的一场发布会。虽然那次发布会无疑是点燃了公众关注度的导火索,但背后是讯飞多年技术积累、产品迭代以及市场策略调整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技术深耕:从幕后到台前,实力说话讯飞,全称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其核心竞争力在于语.............
  • 回答
    语文书上的诗词释义之所以“差不多”,甚至常常被认为是“雷同”,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共同作用,使得我们在解读古诗词时,往往会看到相似的解释。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诗词本身具有相对固定的意象与情感表达: 经典作品的普遍性与时代局限性: 语文教材选取的诗词,大多是经过历史沉淀的.............
  • 回答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石,更是我们沟通思想、表达情感、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然而,在现实教育环境中,语文却常常被学生和家长忽视,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 功利化教育导向下,对“直接效益”的追求: 应试教育的逻辑: 长期.............
  • 回答
    现行语文教材中纳兰容若的词作选择较少,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1. 词风与主流审美取向的匹配度 婉约词风与时代变迁: 纳兰容若以其深情、细腻、婉约的词风著称。他的词多抒发个人情思,描写男女之情、身世之感,语言清丽雅致.............
  • 回答
    考试安排并非铁板钉钉,也不是所有考试都“总是”先考语文。不过,在许多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中,尤其是升学考试,语文科目确实常常被安排在第一个进行。这背后并非没有原因,而是牵扯到多方面的考量,既有文化传统的沉淀,也有教育理念的导向,更有实际操作的便利性。一、文化根基与“万物之母”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语.............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教师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石,而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师范生不愿意教语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涉及了个人选择、职业发展、学科特点、教学现实以及社会认同等多个维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一、 职业发展与个人兴趣的考量:1. 学科吸引力与个人特长匹配.............
  • 回答
    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其内容深刻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情怀、离家思念以及对家人的叮嘱,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硬汉柔情,充满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和感染力。然而,纵观国内现行的语文教材体系,这首诗并未被广泛选入,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中既有时代选择的考量,也有教材编写的侧.............
  • 回答
    关于网络流行语是否被禁止进入高考语文作文,这是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简单来说,网络流行语本身并没有被“一刀切”地禁止进入高考语文作文,但使用时需要非常谨慎,并且必须符合语境和文章整体风格。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讲讲: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高考语文作文的核心目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知识测试,.............
  • 回答
    《杨修之死》这篇文章之所以被选入语文课本,其教育意义是多方面的,旨在教会孩子们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历史人物的生死故事,更蕴含着对于智慧、处世、政治智慧乃至个人命运的思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其教育意义:一、 警示“恃才放旷,功高盖主”的危险性: 核心教训:.............
  • 回答
    设想一下,我们不是在谈论冰冷的算法和数据,而是回到人类刚刚开始用声音和手势交流的那个古老时代。那时,语言的诞生和演化,与其说是精心设计的蓝图,不如说更像是一场漫长而充满偶然性的自然选择和社群互动。为什么最后我们拥有的是五彩斑斓的语言世界,而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语”?这背后,是多种因素错综交.............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小学、中学语文课文鲜少出现像《百年孤独》这样鸿篇巨制的世界名著,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背后涉及挺多考量,并非简单的是“好不好看”的问题。咱们掰开了聊聊,希望能把这事说透了。1. 受众和认知水平的匹配度:首先,最直观的因素就是读者的年龄和心智成熟度。语文课文是面向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编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