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人对美国小费文化有什么看法?

回答
中国人对于美国的小费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挺复杂的话题,一言难尽。要说起来,大多数中国人在初到美国时,都会感到有点措手不及,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习惯”和“不理解”。在中国,服务业的工资通常是比较稳定的,而且价格里已经包含了服务费,所以消费者支付的金额就是标价,不会有额外的“小费”这一说。大家习惯了“货真价实”,明码标价。突然到了美国,吃饭、坐车、住酒店,很多地方都需要另外给小费,这在心理上就觉得是个额外的负担。尤其是刚开始,看到账单上那个“Suggested Gratuity”或者直接跳出来让你选择小费比例的屏幕,很多人会有点懵,不知道该给多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给。

其次,就是对“为什么”的疑惑。很多中国人会纳闷,为什么服务人员的工资这么低,需要靠小费来维持生活?他们会觉得,如果一个行业需要依靠顾客的额外支付来养活员工,那是不是这个行业的薪资体系本身就有问题?这和中国很多服务业从业者对工作的看法不太一样,在中国,大家更多会觉得工资是老板给的,跟顾客关系不大。所以,这种“服务好就多给,服务不好就不给”的小费模式,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一种“被要求”而不是一种“自愿”的奖励机制。

再者,就是关于“强制性”的争议。虽然理论上小费是自愿的,但现实情况却是,在很多场合,不给小费或者给得太少,会被人侧目,甚至可能受到不友好的对待。尤其是在餐厅,很多服务员会把小费当作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少给了,他们会直接来问你为什么。这种无形的压力,让很多中国人觉得,小费已经变成了一种变相的收费,只是换了个说法而已。这种“被迫”的消费,让人觉得不舒服。

还有就是关于“服务质量”和“小费”之间关系的理解差异。在美国,人们普遍认为小费是根据服务好坏来决定的,服务越好,给的小费越多。但很多中国人会觉得,无论服务好不好,他们都在尽本职工作,而且他们的工资里不应该直接与顾客的“心情”挂钩。所以,有时即使服务一般,但碍于面子或者不想惹麻烦,还是会硬着头皮给小费。反过来,有时候服务特别好,给了高额小费,对方的态度也未必就能让你觉得“值回票价”。这种期望值和实际感受的落差,也让人觉得有点别扭。

当然,随着在美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多中国人也会逐渐适应或者说“入乡随俗”。他们会学习和了解当地的文化,知道在什么场合、给多少小费是比较合适的。比如,知道在美国大部分餐厅,给15%20%的小费是常态,给送餐员、出租车司机、酒店门童等也需要给小费。这种适应过程,更多是一种文化上的融合,或者说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

但即使适应了,内心深处对这种文化的好奇和讨论也从未停止。很多人还是会私下里聊起,觉得这是一种“奇怪”的文化,有人会羡慕这种“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认为这能提高服务质量;但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在国内生活习惯的人,还是会怀念那种简单直接的消费方式。

总的来说,中国人对美国小费文化的看法,是一个从“不理解”到“困惑”再到“适应”或者“保留意见”的复杂过程。它涉及到消费观念、收入分配、文化习俗等多个层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它不仅仅是给钱的问题,更是一种文化碰撞和认知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在纽约,去中餐馆吃顿饭,临走的时候觉得不给小费不太好,在桌子上放了3刀。结果走出门几十米被店家追上,问我为什么给那么少,我???

我那顿和同学one check,吃了30,我觉得按10%给已经可以了,关键是他除了上个菜也没有什么特殊服务,你不帮我端菜难道要我自己去厨房拿吗?于是我和那个人说,要不你看再加1刀?他居然还不满足,试探性问我能不能给5刀,我tm?

最后我还是给了他5刀,他心满意足的离开了,我却再也没去过那家店。但其实我吃过很多纽约的中国馆子,基本都是这种不给不行的。

我说句不中听的,纽约大部分开餐馆华侨就是一群臭要饭的。我去吃韩国炸鸡,日本料理,或是美餐,从来没有人追着我要小费。 我高兴了就给点,临走他们会说have a good day,我也会礼貌地回一句you too,这其实也算是一种比较舒服的体验。我自愿给你钱,我高兴你也高兴,大家都好。可就是去中国餐厅,一个个臭脸摆给人看。对白人毕恭毕敬舔的低三下四,对我们留学生爱搭不理,属实香蕉人。临走的时候还追在你屁股后面抢钱。我为什么要给你钱?我是你爹吗?

当然希望不要误伤到一些良心店家,我也吃过两家很良心的中国餐厅。但是大部分的华人餐厅,啊不对,不能叫华人,应该叫香蕉人,真的就是垃圾中的垃圾。前几天吃着饭,就听见店家在旁边说共产党坏话,说中国坏话。你开着中国餐厅,赚着中国留学生的钱,还追在中国留学生屁股后面理直气壮要小费,你是怎么有脸说中国不好的?中国人的名声就是让你们这些香蕉人败坏的。

我的好基友上次秀了一波操作,店长问他要小费的时候,他指着那个服务员说,他的服务让我感到极度不舒适,所以我不打算给了。我真想给他拍手叫好。但是他告诉我,得罪了服务员就不要再去那家店了,否则下次你再点菜,服务员就会挖鼻屎或者吐吐沫到你菜里,以此来报复你。

真的,小费我不是不能接受。但是请这些开餐厅的香蕉人们赶紧死绝吧,一群臭要饭的不要在外面给中国人丢人了,你们不配做中国菜。


——————— 2020.2.13 ———————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赞,这好像是我第一个k赞回答(有点激动)。这至少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美国待过,或者常住的朋友在小费这个问题上都是有共鸣的。

看到评论区也有些不一样的声音,有直接骂我的,也有很友善地和我解释的。不管怎样还是谢谢大家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我这个回答写的也确实很偏激,是带着情绪写的,这肯定是我的问题,先给大家道个歉。但是这个回答有些地方还是说的不太清楚,我想再说明一下:

  1. 最让人心寒的不是糟糕的服务,而是差别待遇。很多朋友在评论里说要入乡随俗,小费本就是账单里的一部分,这我完全能理解。如果我心态好,我可以把小费当成税来交,不管他服务好还是差,该交的钱就得交,我觉得没毛病。但是很多餐厅现在的问题是对待不同人种的态度是不同的。如果那些华侨服务员对待白人也是脾气很臭,那我反倒没那么反感了,说不定服务员脾气差就是美国的传统习俗呢?但你对白人毕恭毕敬,服务的周到入微,对中国留学生就是一副爱吃不吃的态度,我真的没法无视这种行为。其实这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我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当然有权力去质疑这种制度的合理性。更何况当你被自己的“同胞”差别待遇的时候,你心里会更不舒服。
  2. 并不是所有中餐馆都是这种态度。我才来纽约两年,而且每天就是学校到家的两点一线式生活,吃过的中餐馆也就是学校和家附近的馆子。可能是我运气不太好吧,那些追着人要小费的服务员都被我遇到了。但是我去东村那边和同学聚会的时候,那边的服务员普遍素质比较高。而且我发现年轻一辈的服务员都是很不错的,态度很好很友善,不过多的打扰我们吃饭,服务的恰到好处。评论区有些朋友让我恍然大悟,那些态度不好的服务员大多都是五六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他们可能文化程度比较低,素质差,而且有崇美思想,所以出现了现在这种情况。说这个就是想告诉大家,我绝对没有一刀切,只是我遇到的大部分是这样罢了,而且我说的也仅限餐饮行业。
  3. xxxxxx
  4. 我用的“香蕉人”这个词不是很恰当。我写完这篇回答,上网查了一下,才发现香蕉人好像是特指abc。我其实也有几个abc的同学,都是关系特别铁的朋友,他们虽然在美国长大,但其实是完全认可我们的文化和身份的。我从来没有想过去骂abc,我觉得他们是一群很棒的人。

最后总结一下,我觉得中餐馆里这些追着人要小费的服务员,他们其实都是可怜人。但俗话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来美国这么多年,为什么有些人混出了名堂,有些人却还在端盘子?因为这些人连端盘子都不想好好干。作为一个服务生,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就是对客人的尊重,而他们做了这么多年,都改不掉自己身上的戾气,以及差别待遇的习惯,又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呢?

工作没有底薪,或是底薪低,雇主把自己和雇员的矛盾转移到雇员和顾客身上,这样的体制肯定是有问题的。但作为一个普通的留学生,我没有能力去改变这种体制,也懒得去和这种体制对抗。我想的没那么复杂,无非就是开开心心地吃顿饭,就那么简单。但是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愿望都能被这群服务员毁了,到底是体制的问题还是服务员自己的问题?在大街上被人抢劫20块钱,我不会很生气,因为我知道他是不对的,我什么也没做错。但在餐馆被人冷眼相待,还被追出来要小费,我会觉得很委屈。他们那种理直气壮的眼神,好像是我欠他们的一样。

对不起,我不欠你的,是你欠我一个舒服的体验。

user avatar

在欧洲生活了十几年,刚从美国旅游回来,就一个字: bullshit

作为游客,除了算不清楚该给多少小费之外,小费的付钱方式也让我很不安。

纽约餐馆还好经常拿一个pad过来自己选给多少。在加州经常碰到饭店打一个清单,把信用卡给他们,她们再出一个账单,下面写着tip多少,总数多少。然后我填上小费和总数,拿回信用卡,服务生自己回去操作扣钱。

就是说,我看不到服务生到底扣了多少?!

我已经很小心了,写tip和总数的时候都在金额后加一个美元符号防止更改。回来一查信用卡还是中招了,lv一家餐馆我印象里是一共80美元左右信用卡上显示刷了大概100美元。但是我找不到当时的账单了所以只能自认倒霉。

欧洲没有小费文化,这纯粹美国的文化糟粕。欧洲如果是高级餐厅米其林什么的,有的会直接告诉你要收多少服务费,明码标价。但是那个服务费给的值啊,一趟趟上十几道菜配各种酒,又给介绍又给开酒的,人家确实专业吗。普通餐厅,就没有强制小费一说。对服务满意,也会给点,但是全凭自愿,不给也不会给你脸色,不管给多少人家服务生都很开心。一般来说补个零也就行了,23给到25啊,57给到60啊这种。

到了美帝,不管啥地方一率15%起跳。还有直接18%起的,还有黑心的加上税算小费。我为什么要给税交小费?

旧金山吃饭,税+一个莫名其妙问了当地人都没搞清楚的5%的费用+至少15%的小费,等于多了30%的费用。并没有感到服务有任何出色之处,除了忽然冒出来问一句everything ok? 然而不ok 的时候是找不到人的。

不要说跟日本中国比了,连公认服务就是没有服务的德国都比不上,至少人家不会在你一嘴菜的时候过来问everything ok不ok

服务生是餐厅老板的雇员,当然应该老板发工资,老板管理,老板判断干的好不好奖励或惩罚,关我顾客什么事?你服务不好我下次不来了就是了,市场会惩罚你。我作为顾客吃个饭,还要帮你直接发工资,帮你给员工算kpi?

而且点一个50美元的菜,和点一个20美元的菜,端上来工作是一样的,为什么最后算起来收到的小费却不一样?是不是也是让服务生倾向去服务有钱,点菜贵的顾客而忽略普通没钱的顾客--最后形成刻版印象,在服务前就对顾客分了三六九等?

比餐馆小费还bullshit 的是出租车和旅馆。

我打你出租,买你把我从a地送到b地的服务,到了钱货两清,车费已经给过了为什么还要小费?

全世界旅游,真的只有在美国听说过必须要在房间留小费的。如果是motel什么的,房费便宜,估计清洁人员收入很低,留一点小费我还能理解。你五星级的hotel, 一个晚上我付大几百美金,还让我为了你清洁了房间付费?这不是笑话吗?旅馆老板要是穷到连清洁人员的工资都给不起就不要开了。我付的房费里已经包含了房间费用,清理费用,提供的洗漱用品费用。再为清洁另付钱那是airbnb。

我在美国的时候只在洛杉矶的sls留了小费。因为服务真的很好,还把我的梳妆用品都垫了毛巾摆的整整齐齐。给是因为很满意,不是因为被逼无奈不得不给。


----

评论里号称自己开店的美国中餐馆老板追着我骂,说所以说小费不好的都是吃不起饭的小气鬼

我终于明白别的答案里说的美国中餐馆态度特别差,小费给少了要追出来怎么回事了,大型现场活体表演

user avatar

绝对的糟粕文化,已经到了影响发展的程度了。

首先是道德绑架加有起征点。

记得美国一个电视剧一个人买了星巴克咖啡,然后要小费,给了起征点和对方还是不依不饶说你不是有钱人么,美国自己都开始自黑自己这项糟粕了就别洗白了。付了小费还被各种奚落也就美国干的出来,这哪里是对服务的肯定这TM存粹云南导游不买就骂人啊。

然后说影响发展,你以为美国快餐文化为啥那么好,但家庭餐馆那种少的可怜。在欧洲,我经常出入各种别致的小餐馆,有时消费95,我付100.说句It,s OK(外语不咋地,知乎水平以下别吐槽)。有时67,也是100,5%~43%不等,对方都会开心收下。反正留那么多咣浪咣浪零钱也没意义。美国95你付100对方会很客气的不放你走解释我这是10%,好么1045,要冻死我,好心情全没了,所以美国小餐馆开不起来的,外地搬来一个都不知道你这起征点多少。也就吃个快餐没小费放心。

最后这个就是受贿,没地洗。二十年前你生孩子转学上户口啥的哪个不要塞包烟过去(我知道有些地方现在也这样,但我这不是了,当时还蛮震惊的)

底层那些公务员可不是不给你干啊,需要“激励”才能快一点,和小费一模一样。不塞小费一边抱怨多累啊一边处理给了小费的,呵呵。放心不耽误你,不说十五个工作日嘛,最后一天前保证干,有些人可能说找个茬啥的,我这没有,找茬也是个劳神的活他才懒得干呢,但五分钟的事没人能拖半个月啊。乖乖敬烟,如果是一包软中华,对方亲自上手帮你填完找领导,楼上楼下满头大汗,多有服务精神,啊呸。

user avatar

和女朋友聊得正嗨,服务员过来说:“猪大肠味道正不正?”

和客人谈几个亿的项目,正到关健时刻,服务员过来说:“撒尿牛丸尿得够高吧?”

尬聊的目的就是为了你买单时多付点小费。

我不打死你你就该谢谢“鸡舍死”了,还敢要小费?

小费文化,严重降低就餐体验。

~~~~

什么小费文化?

说那么好听,不就是装逼文化么?

人与人之间就不能真诚一点?

你卖食,出价;我吃饭,给钱。

你给服务员发工资,低了没人干;

我一看价钱,吃不起我就不去,或者难吃、服务差,下次就不去了。

多简单个事儿,整那么复杂。

转弯抹角的不就是让想装逼的食客装个逼么?

装到最后成了习惯,觉得这尼玛是应该的。

喵喵喵?

敢情那些餐饮店开那么大个堂子,干的像外卖的生意?

老子在你的堂子吃饭还要付外卖送餐费?

服务员的工作就是服务客人,然后他的工钱餐厅出一部分,客人出一部分,尼玛他是我的员工还是餐厅的员工?

虽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但也不是这么个出法。

你剪一半,然后把剪刀递给羊:“还剩22.5%您自己剪。”

评论区总是有很多在国外待了很多年的香蕉为小费“文化”洗白,一开始我还跟他们理论理论,后来才发现,是我错了!

真的。

他们的屁股早就钉在欧美的板凳上了,我还跟他们理论,真的是我错了,所以现在碰到这些人,我一律删除加举报。

下面这位厉害了,小费制度可以让美帝的底层人民翻身把歌唱,成为有钱人。


user avatar

这个简直就是北美文化糟粕中的糟粕,我今天就谈三点。

1 欧洲日本的服务,比北美高得不知道哪里去了,我在人家餐馆不给小费还谈笑风生 -- 欧洲也有,不过不是北美式的15%为基准,确实就是一些零头不找了,或者不给也不会另眼相看

2 你们这些服务员,一有客人跑得比中国的服务员还快,但是来来去去只服务自己能收到小费的桌子,邻桌叫个买单都一副干了自己份外活的样子,还总想搞个大单子,超过六个人甚至强制15%。

3 我刚到北美的时候,10%的小费也是认可的,这两年居然直接在账单后面打15%,18%, 20%的总金额对应多少,更有过分的15%这档都不打,要18%起步,真是当顾客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总之这个文化看来一时半会改不了,不过相比之下实在是太野蛮了,下次要中央钦点服务员才可以。

----

Matt更新了一下描述,我这里也更新一下,澄清一下立场。这里的不满主要还是对于这个习俗本身的文化背景结构和实际效果不满,绝对不是鼓励大家到餐厅不给小费的意思。诚然我认为服务员工资可以低于最低工资这个状况觉得很可笑,这个现象本身就是对法律法规的蔑视。然而在我们不能改变什么的时候,不应该把意识形态强加给他人,按照北美的现状,小费是服务员收入的主要来源,现状不满意可以批评,甚至可以自己开餐馆执行拒绝小费的政策,但是不可以图自己爽快平时生活中就找借口拒付或者少付小费。

user avatar

狗屎东西。说他妈狗屎都是抬举他。
美国的所谓的小费在中国一天都活不下去。
这事儿怎么说都是个大课题。
服务极差,这就不说了。
所谓的小费体系,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畸形的真实写照。
这并不是我哗众取宠,所谓的小费体系就是资本主义垄断利益集团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愚弄整个社会的一种方式。
这是这么一个逻辑:
资本家把他跟雇员的雇佣关系改造成资本家-雇员-顾客的三方关系。
除了转移经营成本,还在转移雇佣关系。
也许美其名曰是为了奖励更好地服务,实际上只是在恐吓胁迫顾客。
同时,资本家还会公然使用各种小伎俩去扩大营收。完全是巧取豪夺。
这种行为竟然是在美国,而且长期公然的在一些所谓的好餐厅。
例如结账的时候自动放上百分之二十的小费在total一栏,然后留空tip一栏。
妄图哄骗你填上小费,再贪一笔。
个别餐厅在甚至打包都要求给小费。如果不给,看人下菜碟甚至会跑出来呵斥,简直不要逼脸。
屁大的餐厅都敢自己定小费百分之二十强制交钱。
明明小费的rate是针对消费的金额。
账单下面都会给你标注百分之十五小费要交多少钱,百分之二十小费要交多少钱之类的。
这个金额他们永远是针对加税之后的总价。
这样的小把戏全美国都在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food truck竟然也在要小费。七八美金的食物递给你一个ipad要你选择是给1美金,2美金还是3美金。
你们可以想象么?在北京买个煎饼果子跟你多要一两块钱小费?匪夷所思。
如果假设,真的所谓的“雇佣关系”转移,但是身为给钱一方的顾客,在这个过程里,只有给钱的义务,并没有其他任何权利。
这就是赤裸裸的绑架。你只有权利交钱,没有权利干任何别的。你就是待宰的羔羊。
当然,整个过程,必须微笑。
这一切,美国人民没有觉得不满的。都觉得理所当然甚至多收了钱也大多都认栽。
这就是他们被统一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

----

为什么说是垄断利益集团?
因为高速公路边上的快餐店是不敢要小费得。
越是地理位置相对好的餐厅要小费要得越多,服务越差,餐厅越会耍鬼心眼。
资本家的不光垄断了地皮,还充分掌握话语权。
给中产阶级构筑一种固定的梦想中的生活模式。
要按照这个模式社交,你就必须接受他们的盘剥方式。从金钱到消费关系到消费观念各个方面。
不管是《老友记》里面约会为了定位子插队贿赂服务生
还是,拉斯维加斯为了住酒店能够升级房间给“小费”。
你可以看到各种电影电视上表现出来的成功人士给小费的潇洒。
处处可见资本家的良苦设计。
我认识好几个所谓的中产阶级在吃个狗屁墨西哥餐厅被强行收了百分之二十小费的时候委屈的说
“哼,我本来都是给百分之二十五的小费的,他们强制他们活该吃亏喽这次。”
简直是被洗脑了。

---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很多服务生非常的恶劣。他知道你绝对不敢不给小费。
于是会有的服务生,
服务态度极差,趾高气昂,假模假式,虚伪做作,前后两张脸。
还有的时候,中午吃个很简单的饭,在那里跟你一套一套的套近乎。
实际上都是毫无意义毫无必要的一些流程。
华人服务生还最爱在你填小费的时候站在边上盯着你看。
出去吃饭,体验比国内差太远了。

---

user avatar

我老板说美国人的小费制度就是bullshit。

哦我老板不是中国人,是英国人。虽然他很喜欢美国食物,但他还是觉得小费制度是bullshit。

我完全支持我老板的观点——除了我认为美国的食物也是bullshit。

其实我老板吐槽过的美国制度多了去了。

所谓的“美国文化”连英国人也看不懂。而且更尴尬的是,很多美国人也非常反感这些制度,只是在美国那个“民主”社会下,任何对传统的改动,都会难于登天。

比如禁枪,比如华氏度改摄氏度……

你以为美国人自己就很喜欢这些玩意儿吗?

美国的小费制度已经畸形了,而且还在不断地越来越畸形中……

三年前我初来美国时,餐厅小费的基准线还是15%,个别极有良心的餐厅小票上还会印上10%或12%那一档;现在基准线已经悄然上涨到18%了,有的餐厅甚至直接印上18%、20%、25%三档——并且还是按照税后餐费计算的!(并且,我住的这里是乡下小地方,大城市还会更高)。

叫外卖,餐厅会收一笔delivery fee,但是注明这笔钱并不会给外卖员,请取餐时再给外卖员18%左右的小费——那么请问你收的delivery fee是干什么的???

更奇葩的,我陪父母在美国玩,去某餐厅吃饭,当时人比较少只有我们一桌,一个中国(或者华裔)的服务员没有需要招呼的客人,过来和我父母用中文聊天,简单介绍了一下招牌菜什么的……没说两句就赶紧走开,并解释说我们这桌不是她负责的,她如果抢了别人的活儿那个服务员会不高兴的……

——???

这小费制度的背后,还牵连着,每一桌对应一个服务员,就算他忙得团团转而别的服务员闲着,也不会并且不能越俎代庖——你就跟那儿等着吧,还不能催,不然就是不礼貌;而每一张桌子对应服务员的安排,又牵扯着领位的问题,你想坐在窗边,窗边也有位子,但是领位员说不行,那你就不能坐,不然就是不礼貌——甚至还有人说向领位员提“坐窗边”的申请都是不礼貌的?哈?更有甚者,个别餐厅还催生出了给领位员小费给你安排个风景好的位子这种行为。

我可至今都没在国内见过窗边有空位不给坐这种操作的(留位的情况除外)。甚至邻桌的风景好,吃到一半邻桌走了,我想换过去这种过分的要求,在国内基本上只要我厚着脸皮提,人家都能满足。甚至还有过我说希望坐在窗边,但窗边没位置了,领位员一脸抱歉,过了一会儿窗边有了空位领位员特意跑过来问我们要不要换位子这种情况。那是家火锅店,店员甚至连锅都帮我们端过去了!(只上了锅底,还没开火)

如果你有这种服务,要给小费我也心甘情愿啊。

可我等半天你连饮料续杯都不记得给我续,我吃到一半嘴里还有食物你冷不丁冒出来一句is everything ok算什么事啊!还得给你最少15%的小费,凭啥?有这钱在国内都能再点个菜了!

而且小费给少了,服务员可以给你脸子看;你嫌小费标准太高,可不能给服务员脸子看!不知道谁在伺候谁。有时候胃口不好、牙疼,剩饭比较多,遇上“特别礼貌”的朋友一起,还要跟服务员解释半天“不是菜不好吃,是我今天不舒服没吃了,你不要多想”。最尴尬的是我有的朋友满面笑容地跟服务员说完,专脸就跟我用中文说,其实就是菜不好吃……不好吃你还解释啥?!这很“有礼貌”?

最后,说实话,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其实餐厅小费我还能忍住不尴尬,最尴尬的是摆渡车司机帮你拿行李、酒店服务员帮你送茶水搬行李时要给的小费——面对面地给钱,总给我一种老爷赏赐仆人的错觉。而作为一个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不会有一点做了“老爷”的开心,只会觉得很不舒服,局促不安。中国人不食嗟来之食,也不敢轻易地给,认为是不够尊重,即使美国没有这种传统,我还是会觉得浑身难受。……这个就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这种感受了。

user avatar

资本主义的糟粕。

营造出一种钱能买来服务的感觉,本质是经营者强行将经济负担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破坏自由市场运作,增加贫富差距,鼓励歧视和不平等对待。


关键是,很多时候他没有服务啊!

我在美帝这七年,真是受了不少气。。。


我曾遇到过去纽约某餐厅吃饭,坐那儿半天不来人,好不容易眼神示意了无数次终于给我拿上了菜单,点菜和上菜的步骤又一通干等着,人生中宝贵的半小时就这么没了。中间完全没人理我,也没人倒水嘘寒问暖(一般server都是会假模假式地问你,吃得怎么样,食物怎么样,还有啥需要的没,其实就是刷存在感,提醒你:小费给多点哦),结账的时候还是坐着干等,直到我忍不住直接挥手示意才过来。

(欧美人为了显示对服务员的尊重,一般不会主动叫人过来,更不会大喊waiter/waitress,这样会显得你非常非常rude,喊一次你的first date基本就凉了。他们都是等服务员自己主动过来,哪怕干等十分钟、半小时,也不会主动叫…所以时间值钱的人要么吃快餐,要么去fine dinner,服务员随时盯着你,能够快速捕捉到你任何需求。)

然后那顿饭我只给了10%小费,出门之后墨西哥大叔居然追出去叫住我,说最少15%小费,让我再给两刀。我丢下一句:next time, you will have to earn it,就走了。

我对服务不满意仍然给小费就不错了,还嫌少,真是给惯的。


这种“恶习”已经完全蔓延到所有服务业娱乐业:

纽约出租车已经那么贵,还要给20%小费;

酒店门卫帮你送行李上楼,有电梯那种楼,用行李车帮你送到房间,居然要特么按行李件数付小费,你三个箱子就10-20刀了;

去做按摩/美容/指甲,本来已经很贵且远远超出本身的价值了(纽约嫁接个睫毛100刀起,还给我强行25%小费),再往上加钱;

酒店隔天换床单难道不是服务员的份内工作吗,竟然还要我放几刀小费在枕头上…(好吧这里透露一个薅资本主义羊毛的tips:如果你刚巧碰到housekeeper,付几块钱小费,免费shampoo/水之类的可以多要一些。尤其五星酒店,我认识有人给五块钱小费,要一兜子免费的大牌用品,当成小样放咸鱼去卖,每套能卖七八十块)

装个空调人家不说安装费,好吧即使有安装费,你还是要为工人的辛苦,单付一份小费;

代客泊车,明明每小时几块钱写着呢,小费照样付;

酒吧给你倒杯酒,小费谢谢;

就连去赌场,饮料啥都是免费的,但给你端上来要付小费。


其实包括餐厅服务生在内,服务业是有最低工资的,这个工资完全可以维持市场正常运作。小费属于强行额外索取消费者,结果就是打乱了市场,一个个都上天了。

不付小费也不会怎么样,被翻几个白眼、骂几句jerk。一般人都会碍于面子交钱,尤其是身边有别人的情况下。

我的美国朋友付小费十分慷慨,20%起跳,高兴时候就25-30%,再加上数学不好,吃顿饭50,随便20刀小费就丢上去了。

他们的理由是,哦我学生时代做过服务员,所以理解(有同理心)要对服务员好一点。

还有智障恋爱手册教你看一个男人是否绅(yu)士(chun)就要看他给多少小费。

我呸。


以及,这又要谈到资本主义虚伪的一点。

他们不是说给小费是为了保护服务生的劳动者权益、为了照顾蓝领平衡收支么

那为什么,看见大波妹/低胸裙的金发美女就豪气掷千金,黑人/少数族裔/老的/丑的服务生就出手吝啬???

美剧里那种美女小费收的多的梗,是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男人们甚至会讨论哪家店服务员好看/胸大,争先恐后抢着去消费、塞小费,然后这些店美女服务员比别人赚得多几倍,大家也觉得理所当然。

堂而皇之性别/年纪/种族歧视。


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然后有一天,大家看着自己可怜的账户余额,发出了真诚的哀嚎:

诶,我每年赚xx万美金,怎么到头来什么钱都存不下来呢?


以为自己在大发慈悲拯救被割的韭菜,实际上芸芸众生,人人皆是韭菜。

他们是真的搞不明白。

user avatar

我认为给小费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悖。我和服务员不是主从关系,打赏对方有些怪怪的。所以除非服务员主动提出,否则我不会给。

但是由于文化传统,服务员一般也不会要求……

user avatar

虽然我所在的明尼苏达是个以民风淳朴善良著称的州,但提到小费,我依旧有些感觉艹了哈士奇了。

第一次去理发,刚从健身房回来所以随便穿了个学校的T恤,穿着运动装,到家楼下一家看上去还挺像样子的理发店。

可明显感觉到发型师有点应付事啊,我说怎么怎么剪,他一律说不明白,不知道,最后我给他看了张最近的照片,才大概照着糊弄了一下,也就一刻钟的功夫。

然后,我给了他40%的小费,那人马上换了张脸递了名片说记得再找我啊。

呵呵。

三周后再去,我还真找他了,这次一见了我马上咧开嘴笑了“Hey Ryan how's going" ,问我想喝点什么,想看点什么杂志,商量了半天该弄个什么发型。我说,上次你用的那个喷雾不错啊,他马上拿出来一瓶小的送我。

折腾了好久,最后,我给了他10%小费。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人的命运啊,就是不可以预料),我在账单上签了字,(甩出一串银铃一般爽朗的笑容)对他说道。

法学院压力太大了,真是需要不时任性一下适度减压。

当然,我后来换了一家理发店。关于和这位小哥的故事参照另外一个回答

在美国生活有什么烦恼? - 王瑞恩的回答

--

我觉得这个事情说明了小费文化的一个问题:

如果你预计到这位顾客可能不会好好给小费,那你会不会用心服务?

假如你是服务员,见到一位顾客,穿得随随便便,而且是亚裔/黑人/拉丁裔,潜意识就会觉得”这人估计挺抠门的”,对此,你有两个选择:

1. 尽可能努力做好服务,来感动顾客,让他多掏钱

2. 算了,放弃这位客人,反正从他身上也捞不到什么油水,不如就应付一下省点力气,再去看看有没有有钱的白人可以服务。

我以小人之心去揣度,感觉第二项可能是比较普遍的选择。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说小费是为了购买服务,为何是要最后再给?

为方便理解。可以把服务看作一项商品。

假如有这么一件商品,你可以先得到它,享受它的便利,然后等用完了以后再按照你的体验好坏决定支付多少钱,你会给真实的内心估价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有道德的,诚实正直的人。

如果答案是要比内心估价少一点,甚至越少越好,那么你是一个普通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

那么,如果我是服务员,我希望能遇到有道德,诚实正直的人,但我怎么找到这样的人呢?刻板印象在此时就发挥作用了:我希望找美国人,白人,看上去事业有成衣冠楚楚的人,因为他们会诚实地按照服务质量给小费,所以我会尽量殷勤地为他们服务。而至于那些中国人,黑人,印度人,拉丁裔人,反正他们这么抠门,也不会按规矩来,那么我就随便应付了。

啊,你问我这样的刻板印象是怎么形成的,说真的我也不知道,但我们可以来做个假设:如果是在国内的话,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对优质服务给出高额消费呢?谁又可能几分几毛锱铢必较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相信会有那么几个形象浮现在眼前的。

没错,这样的小费制度就会造成依据刻板印象对顾客的分类筛选与歧视。

其实小费文化也有积极的一面,对于固定光顾的几个店来说,头几次给出慷慨的消费的确能提高后来的体验。

比如家对面的那家酒吧,每到周六我看棒球和橄榄球必定要去,前几次都给了25%。后来那里的bartender 见了我都主动嘘寒问暖一下,对于有些事儿逼的要求也乐于照办,比如把Kansas City Royals的棒球比赛挪到我面前的屏幕上播,我先出去抽根烟广告放完了使劲摇铃提醒我之类的。讲真,花不多的钱,能图个舒服,也值了。不过前提是必须是固定去的地方,换做人生地不熟的,也白搭。

--

正所谓:

来一次坑一次缘分啊,

花五刀给一刀谢谢啊!

user avatar

在澳洲住了快两年。澳洲是没有像美国这种半强制的小费文化的(至少我不知道),但是有的饭店会在收银处放一个装小费的小罐子,自愿凭心情给。

现在在美国住了也快两年了,按照题主要求先说周围中国人评价:大部分都觉得非常麻烦难算,一小部分完全西化的会觉得这是个很棒的制度 - -

我自己的观点浓缩成两个字:麻!烦!四个字:非!常!麻!烦!【顺便谁能告诉我「麻烦」这个词要怎么翻译成英文我纠结很久了- - (更新:谢谢大家提供各种单词词组~评论区里已经有各种回答啦大家可以给合适的点个赞什么的不用特地回复已经提过的单词了 > <

1. 首先是给小费的场合和类别很难搞清楚,都是潜规则需要自己摸索……饭店要给服务员百分比小费这个基本都知道,出租车司机要不要给?当年蓝票第一次来美国打车之后因为没给小费司机死活不让下车,口音太重又听不懂司机在说啥,蓝票当时还以为被打劫了吓半死 - - 最后比比划划总算是明白要给小费……蓝票和我说过此事后我谨遵教诲,每次打车必兢兢业业地奉上15%小费生怕被押车上 - - 直到有次无意间和一个美国人聊到这个,对方惊讶地说打车这种事给一两块就够了,哪有按百分比给的……可是计价器那里都给你算好了15%,20%,30%,作为外国人谁知道到底要给多少啊!再说司机也没陪聊过什么的就是单纯开到目的地而已为什么要给小费呢呢呢????

另外uber司机要不要给??官网上说不用给,但是也有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是给小费五星,不给四星……于是我的星级就莫名其妙很低……还有酒店里各色服务人员,理发师,泊车员,送餐员,还有上面有人提过的洗手间递纸员【……重点是他们自己根本不会主动和你说我向你提供这项服务后要收取小费,你看需不需要服务,而是直接做了之后期待小费,如果因为不了解没给小费就会直接摆臭脸,一副你这傻逼连应该给我小费都不知道的表情 - -

2. 说回小费主要场所,饭店服务员。很多人给小费并不是单纯基于服务员的服务本身,而是基于总体的用餐体验。比如上菜慢了扣小费,菜里有苍蝇扣小费——但是这些并不是服务员能控制的啊!不过话说回来,我都吃了一顿用餐体验很差的饭了,这种情况下还要我再掏15%作为「感谢」,这钱我当然不乐意出了。事实上在饭店这种地方很难把服务员的个人服务和饭店总体服务分开,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顾客为总体用餐体验付餐费,老板依照员工的劳动发工资。有次和一个中国人朋友吃饭聊到小费,他表示支持小费文化。我问他那你现在吃的那个菜好吃吗,他说好吃啊很满意。我问那你会给厨师小费吗,他惊奇地说为什么要给,他都有工资了,我问那你会给服务员多点小费吗,他说会吧毕竟吃的挺满意的——那么这对厨师公平吗?

3. 至于激励更好的服务……日本没有小费服务业完爆美国好吗 - - 而且在中低端饭店里服务员真的……除了把菜端过来之外并没什么服务,但即使是这样也不能不给小费。而且我觉得最可怕的是很多美国人都觉得如果给很低小费,那么服务员摆脸色,主动要小费,甚至对菜打喷嚏都是可以理解情有可原的……因为是顾客不对在先。

4. 至于阶级划分,中产阶级应该体谅劳动阶级什么的……商品社会大家都是出来卖的,我就是去吃顿饭而已并不觉得自己就比服务人员高人一等,就应该打赏他们,施舍他们。这样反而是更深的歧视吧?还有就是有人提到过的东亚(儒家)文化圈,记得在某节大学日语课上讨论过这个话题,我,一个香港妹子,两个韩国妹子和日语老师都表示不认同小费文化,觉得给别人一两块钱这种事很不礼貌,好像在施舍乞丐……美国人就很不理解,说这明明是好意为什么你们会那么想呢 - -

基于如上原因,小费文化在中国既推行不起来也没有任何必要。题主如果觉得服务员「很可怜,很委屈」,完全可以主动给他们几块钱作为小费啊,至于他们接不接受就是另一回事了啊……至少以我做过的酒店服务员的经历(虽然并不是为生计所迫可能无法代表这个职业),如果你满意我的服务,简单的微笑或是向经理夸赞我的工作态度要比给我两三个钢镚感觉好得多得多……

-----

看到题主更新的问题描述有些话不吐不快。如果我认为一个本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不合理,我只会觉得羞耻并想办法改变现状,而绝不会为它辩护。如果题主对中国足够了解,应该也会对中国畸形的旅游产业链有所耳闻,最近也频频爆出导游和游客因强制购物产生冲突的新闻。如果一个美国人到中国跟团游,结果因为没有购物遭到导游白眼、辱骂,那我只会安慰他帮他维权,绝对不会说什么「朋友你不能这样!到中国要入乡随俗。要明白,中国导游是特殊一类,他们的工资非常非常低,才几百一个月。在中国,跟团旅游最少也得花几千购物,如果导游服务很好那要上万。你不喜欢我能理解,但是你不能不买,那是耍流氓,丢美国人的脸。如果你实在受不了,那就别去旅游团旅游吧!」ーー这话我自己打出来都觉得丢脸,说不出口……

user avatar

小费这个东西主要还是看是不是自愿的。

即使在中国这种没有小费文化的国家,如果服务专业有素养,能得到的额外的回报也是有的。当然局限于一些专业的服务领域,例如婚礼司仪、家电维修、按摩洗脚等。

所以我不觉得什么中国没有小费的文化。


所以当我们提及小费文化的时候,我们是在说在某个国家给小费已经成了一种非自愿的必须性的仪式化的活动了,不论服务的质量和专业程度。就譬如说快餐店里面端盘子这种毫无专业度,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服务活动。不仅仅是索要小费,而且商家默认小费收入不给予服务人员应有的收入。这根本就是一种畸形的文化。

其实还是那句话,真正服务得好,有专业素养的,在什么国家都能得到额外的报酬,把小费上升到一种强制性的文化,纯属糟粕。


更何况,对于很多餐厅而言,服务水准的评价是一个整体性的,一个餐厅服务水准很高,但是食物很烂,卫生环境堪忧,这能够说是一种很好的服务体验吗?而这些与服务人员又有什么关系?那么我们到底是应该对整体的服务水准做出评价呢?还是单纯对服务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并给出小费呢?如果对于这种整体就餐环境非常差的餐厅给予不菲的小费,但我们下次肯定又不来就餐,对改善服务人员的收入又有什么帮助?

所以,既然服务水准是一个整体性的评价,所以只能有餐厅的总负责人也就是老板来总体负责,这其中就包含了招募高水平的服务人员,从而用高水准的服务来获得更高的议价权,收取高昂的费用,并向服务人员开出相应的薪水。小费毫无意义。

在中国这种没有小费的国家,难道高档餐厅的服务态度非常差吗?显然不是,因为这是高档餐厅整体体验的一部分。


事实上,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准除了主观因素之外,客观条件也占据了很大的部分,经过专业培训和有着稳定收入的服务人员的服务质素要远高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但主观服务意愿很强的底层劳动力

小费这种文化其实是在否定服务水准中的客观因素。如果承认服务水准中的客观因素,承认专业培训对提升服务质量的有效性,那么不同档次的餐厅完全可以选择聘用不同专业程度的服务人员来提供服务,提供更好的差异化服务。


小费文化还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在于剥夺了顾客的选择权,当我们去大排档吃东西的时候会期望菜单上出现鹅肝之类的高级食材吗?会期待天鹅绒表面的高级座椅吗?不会的。那么我们同样不期待出现什么优质和无微不至的服务水准,当服务人员提供了更高的服务水准的时候,作为顾客我只想说,抱歉,这不是我想要的



最后关于入乡随俗和丢脸的问题,说句政治正确的话:

美国是个法治社会,法律没有规定顾客有给小费的义务,北美这种奇葩的风俗和对服务员的盘剥,丢的难道不是美国人民的脸么?要求别国人民来遵守这种潜规则,岂不更是丢美国人民的脸么?


无论在什么国家,如果对服务不满意拒绝支付法律强制范围之外的费用,这是正当的啊,要丢也是丢餐厅老板的脸。丢这个国家对这种奇葩风俗纵容的脸。


你看我就完全支持在中国访亲探友需要带见面礼,红白喜事的份子钱是一种落后的风俗。如果谁要求国际友人入乡随俗丢的是我们中国人的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