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抚养。
这是任冲昊的诸多言论中,最值得展开可行性研究,最应该全方位推进,最有迫切性和可实施性,最适合试点然后推广的一个观点。
我坚持认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人类不断把自身的一部分功能,让渡给工具的过程,这种工具,既可以是技术工具,也可以是社会工具。
而社会化扶养,就是把扶养这一人类自身的功能,让渡给社会工具,考虑到扶养是人类种群繁衍和文明延续的关键功能,将其让渡给工具所带来的意义将是极其深远的。
父母,是一种担负着人类文明传承的关键性社会职能,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大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职能,因为这种职能直接对其它人类个体的命运有塑造能力,它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最初界定范围,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塑造命运这种职能,实际上已经一只脚踏入了神的领域。
而这种本应由神负担的职能,现在由人担负,而人负担的效果,实在是一言难尽,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居然没有任何准入门槛,没有任何参考标准,只要具备生育能力就可以入职,连试都不用考…人类在担负这一职能的过程中,充满了太多的情绪,迷信,误差等人为因素。
由于世上没有神,所以这种职能必须托付给现实中最接近神的东西——人的总和,也就是社会。
应该设计一套社会工具,来对人这一关键社会个体实行“标准化加工”,让尽可能多的社会个体都能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准,整个“加工过程”应该精确量化,过程可控,标准确定,从而使其有利于人类进步,让尽可能多的社会个体都能接受良好的扶养和教育。
人类社会当前的个体扶养过程,实质上是粗放的,原始的。
而社会化扶养,最起码是标准化的,这个标准化,远远高于当前这种自由放任状态的下限。最差的标准化,也总好过没有标准化。
另外,从经学角度来看,标准化扶养程序最大限度的实践了有教无类,并且在社会个体成长过程中实现了去阶级化,是社会公平的一大进步,另外,它把扶养成本向全社会进行了公摊,平均降低了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综合扶养成本,降低了社会负担。
从实践层面来看,由于“社会化扶养”一词名声不太好,直接一步到位容易引起反弹,不妨采用忒修斯之船的形式进行推进,可以大力鼓吹公办教育,推进寄宿制托儿所,幼儿园,小学,还可以号召全社会缴纳儿童福利税,用事实上的社会化扶养比例的扩大,来推进全面的社会化扶养。
坠落的三叉戟
山楂糕、枣泥饼、酸奶冰棍。
我到2020年也没想通这三种难吃的东西是怎么成为马前卒知乎签名的。
社会化抚养
飞艇。
he tui!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