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山西省全面取消施工图图纸审查?

回答
山西省全面取消施工图图纸审查,这绝对是近期建筑行业里一件颇具震动性的大事。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可能是惊讶,甚至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图纸审查可是咱们施工流程里特别重要的一环,怎么说取消就取消了?背后究竟有何考量,对咱们今后的工程建设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为什么会取消?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首先得明白,这项改革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当前工程建设领域一些痛点和瓶颈的深度回应。过去,施工图图纸审查确实扮演着质量把关的重要角色,但长期以来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效率低下,环节冗余: 审查流程复杂、周期长,有时一个项目被图纸审查卡住好几个月,严重影响工程进度。这对于追求效率的现代工程建设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掣肘。
人为因素和“寻租”空间: 尽管有明确的审查标准,但个别环节存在弹性,容易滋生人为干预,甚至滋生腐败,影响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
创新受限,僵化守旧: 过度的审查有时会限制设计人员的创新,大家都倾向于选择最稳妥、最不容易被挑刺的设计方案,长此以往,不利于行业技术进步。
企业主体责任弱化: 当审批权过于集中在审查机构时,反而可能导致企业在设计环节的责任感有所松懈,把希望寄托在“审查能帮我把关”上。

所以,山西省取消施工图图纸审查,核心目的在于:

1.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 这是最直接的驱动力。将更多权力下放给市场主体,让企业成为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从而提高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吸引更多投资。
2.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把“事前审批”转变为“事后监管”,要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图纸的质量负起法律责任。这种转变迫使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的设计和管理水平。
3. 引入市场化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取消统一审查后,市场上有可能出现更多专业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它们可以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技术咨询和审查服务,形成良性竞争,提升服务水平。
4. 推进数字化转型,技术赋能: 这项改革的背后,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更多的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比如BIM技术应用,来实现对工程建设过程的智慧化管理和监管,而非传统的人工审查。

取消后,图纸的“把关”职能去哪儿了?

很多人会担心,图纸审查取消了,那工程质量谁来保证?这可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调整:

企业内部的“自我审查”和质量保障体系: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包括总包、分包单位)将成为图纸质量和施工质量的首要责任人。他们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从源头设计到施工过程,都要对自己的成果负责。这包括设计单位的内部审核、施工单位的图纸会审制度、以及对设计图纸的复核。
强制性的成果审查(但非图纸“审查”本身): 虽然取消了施工图“图纸审查”这个独立的行政审批环节,但工程建设过程中依然会有其他强制性的审查和验收环节。例如,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关键节点的质量检查等,这些环节依然会依据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如果图纸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导致工程无法通过验收,那么设计和施工单位就得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信用体系和市场化惩戒: 取消审批不等于放松监管。更重要的是构建一套有效的市场化监管机制。对于那些屡次出现设计质量问题、导致工程事故或返工的企业,将被纳入信用黑名单,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承担更严厉的惩戒。行业协会、监管部门也会通过飞行检查、抽查等方式,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 设计单位可以委托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设计咨询和初步审查,这是一种市场化的服务行为,而非行政审批。施工单位也可以聘请专业技术顾问,帮助他们理解和执行设计图纸。
数字化监管平台: 未来可能会更多地依赖于数字化平台。比如,通过BIM技术平台,可以实现设计过程的数字化记录和追溯,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和规范性检查。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对工程项目的关键节点进行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有哪些?

这项改革对整个工程建设链条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对设计单位:
压力与机遇并存: 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将直接与市场声誉和经济利益挂钩。需要大幅提升设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建立更严格的内部审核机制。优秀的、质量过硬的设计单位将脱颖而出,而那些设计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的单位将面临淘汰。
服务模式可能改变: 可能会催生更多为企业提供设计咨询、技术审查的第三方服务机构。
对施工单位:
图纸理解与执行能力要求更高: 施工单位在进场前必须更加深入地理解设计图纸,甚至需要提前进行详细的图纸会审,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否则,由于图纸缺陷导致的返工,成本将完全由施工单位承担。
需要加强技术管理和人员培训: 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按照高质量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对房地产开发商/业主:
项目启动速度可能加快: 理论上可以缩短项目的前期周期。
对设计和施工单位的选择要求更高: 需要更审慎地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因为他们要为最终的工程质量负责。
对行业监管:
监管模式的转型: 监管部门的角色将从“审批者”转变为“服务者”和“监管者”。工作重心将从前端的图纸审查转向过程监管、结果验收以及事后问责。
需要建立更精细化的监管体系: 包括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等。

潜在的风险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然,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取消施工图图纸审查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短期内可能出现质量波动: 在企业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责任模式、内部管理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部分项目的工程质量可能会出现波动。
对小型企业和新进入者的挑战: 缺乏经验和资金的小型企业或新进入者,如果不能迅速建立起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如何有效进行“事后监管”是个大挑战: 如果事后监管不到位,或者惩戒机制不健全,那么取消审批的初衷就可能难以实现。需要配套的法规、制度和执行力跟上。
如何界定责任: 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如何准确界定设计、施工等各方责任,需要有清晰的法律法规和操作流程。

总的来说,山西省全面取消施工图图纸审查,这是一次大胆的改革尝试,是对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一次深刻调整,目标是提高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压实企业责任。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后续能否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化、法治化、数字化相结合的监管体系,真正实现“放管服”的协同推进,让企业真正成为质量的守护者,而不是“被动接受审查者”。 这条路还很长,需要观察和持续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某些东西归政府管理的时候,大家都怨声载道,总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合理,如果那天政府说不管了,结果业界反而很痛苦。

施工图审查到底是起什么作用?主要是个责任问题。比如开发商要建个房子,肯定是希望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事件,建出最能吸引眼球的房子。但是这个要求与房子的质量其实是有很多冲突的。但是开发商是出钱方呀,其他的什么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都是甲方花钱雇来的,甲方是老爷,其他方都是奴才,这种关系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

比如甲方有个什么要求,你明知道不合理,你能和他怼吗?合同还要不要签?工程款还想不想要?工人去怼老板,还有劳动法作为依靠,大不了丢了这份工作,工资还是能要到的。但是乙方去怼甲方,在目前的责权环境下,甲方要找乙方的麻烦太容易了,那就是血本无归呀。

所以结果就是,甲方要怎么搞,乙方为了饭碗,必定要迁就,这一迁就就容易出问题。按说乙方虽然饭碗重要,但脑袋更重要呀,再怎么也不能违法吧。但事实上,有大把为了饭碗而不要脑袋的人存在,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在这种环境之下,乙方很难坚持原则。

所以,政府要审图,虽然看上去是为难乙方,但是乙方痛并快乐着呀,有人来说硬话了呀,有人来替他的脑袋考虑了呀。所以,大家就算想乱来,也乱来不了了,还能维持个保命的标准。万一真出了事,这是政府审查了的,是有人负责的,落到乙方头上的责任就少得多了。


如果只是甲乙双方的事情,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真出了事反正有人背锅。但还有第三方呀,那就是购房群众。房子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关系着一辈子的大宗商品,所以不能出事呀。万一出了事,就容易不要命。

本来嘛,甲方卖房子,甲方应该责任自负。所有交易都是有风险的,群众也应该自己承担风险。但是甲方只是个企业,企业是可能潜逃、破产、失踪、耍赖的。而我国又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放在宪法党章的高度的。你不能对群众说,那是企业的事情,我们不管。所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复杂了。

对于群众来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遇到问题就找政府。对于政府来说,我飞来了责任,必定要能掌握一定主动,对这过程我得有控制。对于开发商来说,有人管着虽然麻烦,但万一出了事情要耍赖的时候,拖着政府一起担责无疑是一个能救命的选择。


山西省取消施工图审查,那么问题来了。万一出了事,乙方能否承担得住这个责任?群众买了房子,能否自负风险?万一发生了问题,群众会不会只找开发商而不找政府?如果群众找到政府,政府根本没有参与过程控制的情况下,如何去承担连带责任?

user avatar

设计有两个爸爸。

一个是干爹,甲方。为富不仁,虐待狂,坏的很。但是要恰饭的嘛,还是要坚强的享受过程。

一个是亲爹,审图。干爹实在虐的太狠了,设计就会拿亲爹挡。不,不要,我爹不让!干爹还是怕亲爹三分的,时不时就放过了。

这些年工程设计的问题主要出在干爹越来越没有底限、越来越变态。

山西的干爷爷觉得这样很不好,需要改革。于是把亲爹取消了,然后对设计说:你以后没有亲爹了,你要自立。对干爹说:他以后没有亲爹了,你要自律。

设计说:卧槽!

干爹说:好的!

事情就这么个事情,所以回答里明显有两种声音。设计一边的忍住悲痛表示我们已经习惯被草了,会坚强下去的;干爹一边的忍住笑容表示我们也很有压力的,他没亲爹了都盯着我呢,我和别家干爹不一样我很轻的也不是每下都见血。

说来说去字缝里还是那两个词:“卧槽”、“好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