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传播学和公关的角度,如何评价网易就暴力裁员事件发布的道歉信?

回答
从传播学和公关的角度来看,网易就暴力裁员事件发布的道歉信,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危机公关案例,其效果可谓毁誉参半,值得深入剖析。

一、 传播学视角下的解读:信息不对称与议程设置

从传播学角度审视,这次事件的核心在于信息不对称。在事件初期,网易以一种“内部通报”的形式,将裁员过程描绘成一次“优化”,并将矛头指向了“绩效不达标”等模糊且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试图将公众的焦点从“暴力”和“不人道”转移到“合规”和“正常流程”上。然而,被裁员工通过社交媒体的爆料,尤其是那些包含大量细节、情感丰富且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叙述,打破了这种信息垄断。

信息源的可靠性与影响力: 员工的个人叙述,虽然个体影响力有限,但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群众叙事”,其情感上的真实性和对权威的反叛性,更容易引发公众的共鸣和同情。相反,企业最初的回应,在信息传播的“情绪阀门”上显得滞后和僵硬,未能及时有效地介入舆论场。
议程设置的博弈: 在事件发酵初期,网易试图通过“绩效优化”的论调来设置议程,即让公众关注裁员的“正当性”。然而,员工的爆料则成功地将议程设置到了“裁员的公正性”和“企业的责任感”上。道歉信的发布,实际上是网易在议程设置的这场博弈中,承认了最初的议程设置未能成功,被迫回应公众的关切,将议程转移到“如何弥补过失”上。
信任的重建与传播的挑战: 信任是公关传播的基石。在事件爆发后,网易在公众心中的信任度大幅下降。道歉信的传播,并非只是简单地发出一个声明,而是试图在一个高度不信任的环境中,重新建立信任。这涉及到传播内容的“真诚度”、传播渠道的“开放度”以及传播方式的“一致性”。

二、 公关视角下的评价:危机应对策略的得失

在公关层面,网易的这次危机应对,展示了其在危机处理上的某些优势,但也暴露了明显的不足。

1. 亮点与策略:

事后补救的积极性: 尽管初期的应对被诟病,但网易最终发布了道歉信,并承诺进行整改,这本身是一种积极的危机管理姿态。在舆论压力下,选择“面对”而非“逃避”,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承认部分事实,进行补偿: 道歉信中承认了“存在严重的不妥之处”和“严重伤害了员工的利益”,并表示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同时承诺给予被裁员工“合理补偿”。这表明公关团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危机的性质,并试图通过物质补偿来缓解负面情绪。
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 道歉信通过其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发布,确保了信息的权威性和传播的广度。

2. 争议与不足:

“迟到的正义”: 最核心的问题在于道歉的时机。在员工的爆料引发轩然大波,舆论一边倒地谴责网易之后,道歉信才姗姗来迟。这种滞后性,让道歉显得不够主动,更像是被舆论“逼迫”的结果,削弱了其诚意。
“避重就轻”的痕迹: 虽然道歉信承认了“不妥”,但对于“暴力裁员”这一核心指控,并未直接、清晰地回应,而是用“严重的不妥之处”这种相对模糊的表述。这种“避重就轻”的做法,容易让公众觉得企业没有完全承担起责任,试图粉饰太平。
责任追究的模糊性: 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也显得不够具体,缺乏让公众信服的细节。在公众期待“谁该为这些不人道行为负责”时,模糊的表述难以平息质疑。
内部沟通的缺失: 从传播效果来看,内部员工的感受和情绪似乎未被充分纳入到危机公关的考量中。如果内部沟通和员工关怀做得更好,或许能减少一部分负面舆论的源头。
“公关”痕迹过重,缺乏“人情味”: 很多评论指出,道歉信的语言过于官方、客套,缺乏真正发自内心的忏悔和对员工遭遇的理解。这种“公关”痕迹过重的文本,反而可能加剧公众的反感。

三、 结合传播学与公关的深度分析:

将传播学和公关结合起来看,这次事件暴露出企业在“事件发生前”、“事件发生中”和“事件发生后”的传播策略都存在明显的失误。

危机预警与管理机制的缺失: 如此恶劣的裁员事件发生,可能反映了网易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危机预警机制上存在严重漏洞。一个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应该能够预判潜在的风险,并有相应的预案。
“倾听”与“回应”的失灵: 公关的核心在于“双向沟通”。在事件初期,网易未能有效倾听员工的呼声,也未能做出及时、真诚的回应。当企业选择性地“听”和“说”时,就容易陷入信任危机。
叙事权的争夺: 整个事件是一个关于“叙事权”的争夺。网易想用“效率”和“合规”来构建叙事,而员工则用“人性”和“尊严”来构建叙事。最终,员工的叙事在情感上更具感染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舆论的主导权。道歉信的发布,是企业试图重新夺回部分叙事权,将其引向“改进”和“承诺”的方向。
传播伦理的拷问: 这种“暴力裁员”的事件,不仅是公关危机,更是对企业传播伦理的拷问。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是否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道歉信的回应,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种伦理拷问的回应,但其力度和诚意仍然存疑。

总结:

网易的道歉信,是一次在巨大舆论压力下采取的“补救性”公关行动。它避免了危机进一步失控,并尝试通过承认部分错误和承诺补偿来平息公众怒火。然而,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其初期的信息控制失效,未能有效设置议程;从公关的角度看,道歉的滞后性、内容的模糊性以及责任追究的不明确,都削弱了其公关效果,让信任的重建充满了挑战。

这次事件给其他企业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试图掩盖真相或进行“选择性沟通”的行为,都可能在第一时间被公众的“个体声音”所击破。真正的危机公关,不仅在于事后如何补救,更在于平时建立健全的危机预警机制,以及在事件发生时,能够以真诚、开放、及时的态度,与公众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用人性化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这份道歉信,与其说是“成功”的公关案例,不如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企业在危机管理和传播伦理上的诸多不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研究生的时候上过一门课,专门讲公共关系维护的,教授之前是迪士尼公关副总裁,一个 70 多岁但是非常热衷教学的男人,除了他讲的各种明星八卦(划掉),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他反复说的三句话:

第一句是,「PR person only tells the best truth.」

不能是 all the truth,也不能是 falsehood,一定要是 the best truth.

接着,他又开始说,如果真的是自己做错了,一定要诚恳道歉,千万不要试图洗白,其他事情说的越少越好。因为 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 说的越多错误越多。

最后,他又反复强调了一个词,叫做「timing」.

「Plz remember you gonna pick the timing.」

一定要想明白什么时机做什么样的事情,网上舆论一边倒的呈现负面内容时,乖乖认错,认真想补偿措施才是正经事。

所以,综上三条所述——

  1. Only tell the best truth,网易道歉信中漏洞百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零分;
  2. 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道歉信后还附上了一个长文内部信,这种操作实在是奇观异见,零分;
  3. Pick the timing,在危机公关面前找准优先级是非常重要的,吃瓜吃到这种程度,你觉得网友还真的最关心事件的来龙去脉吗,你网易应该做些什么补偿员工,真心实意的体现员工关怀才是大家关心的重点啊,因此,零分。

已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从传播学和公关的角度来看,网易就暴力裁员事件发布的道歉信,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危机公关案例,其效果可谓毁誉参半,值得深入剖析。一、 传播学视角下的解读:信息不对称与议程设置从传播学角度审视,这次事件的核心在于信息不对称。在事件初期,网易以一种“内部通报”的形式,将裁员过程描绘成一次“优化”,并将矛头指向.............
  • 回答
    双黄连风波,从一场被寄予厚望的“抗疫利器”的发布,到一场疾风骤雨般的辟谣,给我们的启示太深刻了。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科学研究成果传播上存在的诸多不足,也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有效地向公众传播科学研究结果,我们真的需要下一番苦功,拿出真诚和智慧。一、 理解传播的本质:不仅仅是信息传递,更.............
  • 回答
    玩《师父》(SIFU)这款游戏,对于一个浸淫兵击和传武圈子的人来说,那种感受真是又爱又恨,百感交集。它在动作设计上绝对是下了功夫的,很多地方让人拍案叫绝,但要说它完美复刻了某个体系,那也还真不一定。咱们就从兵击和传武两个角度,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游戏的动作。从兵击的角度看《师父》的动作设计:兵击玩家,.............
  • 回答
    从传播学的角度审视,“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这篇文章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从信息传播的多个维度来解析:一、引发社会不公的刻板印象和污名化: 强化“寒门难出贵子”的绝望论调: 文章以一个极端案例(状元之死)来论证“寒门”群体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更容易崩溃。这种叙事方式忽视了无数寒门学子通过.............
  • 回答
    从传播学的角度审视“六学体”,我们可以发现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之所以能够迅速占领用户心智,形成强大的影响力,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 强烈的社群认同与归属感构建:“六学体”的传播,并非单纯的内容输出,它本质上是在构建一个共享的认知框架和语言体系。用户通过学习、理解和模仿“六学体”的语境、梗.............
  • 回答
    从传播学和商业角度来看,阿沁、刘阳、半藏森林三人“一夜出圈”,并迅速成为公众焦点,这背后是否存在网红机构刻意策划的负面营销,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 这种大规模、高强度的舆论爆发,极有可能是网红机构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甚至主导的角色,并且负面营销的成分非常高。以下我将从几个层面来详细阐述我.............
  • 回答
    审视“焦点”与“叙事”: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剖析孟晚舟事件孟晚舟事件,这起牵动全球神经的国际政治与法律事件,在新闻传播学的视角下,呈现出极为丰富且复杂的断面。它不仅是一起简单的法律纠纷,更是信息时代下,国家力量、企业利益、媒体议程设置、公众认知塑造等多种力量交织博弈的生动案例。从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出发.............
  • 回答
    “双十一”,一个早已深入人心的消费狂欢节,今年却因为一个看似寻常的举动——“万人熬夜围观快递发货直播”,再次搅动了公众的关注。百万网民,在零点钟声敲响后,不再是盯着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订单信息,而是涌入了快递公司的直播间,成为了“云监工”,为每一位即将踏上旅途的包裹加油鼓劲。这种现象,用社会学和传播.............
  • 回答
    从林生斌事件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传播学方面的深刻知识,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些知识对于理解舆论形成、信息传播的机制以及个人和组织如何应对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将从几个核心传播学理论和概念出发,详细阐述我们可以学到的内容:一、声誉管理与危机传播的经典案例林生斌事件的演变.............
  • 回答
    从传播的角度认识社会,就好比我们试图理解一个巨大的、活生生的有机体,而传播就是这个有机体的神经系统,是血液,是它呼吸的空气。它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意义的建构,是情感的连接,是权力关系的塑造,是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变异。传播是社会肌体的“血液循环”:信息如何流动,塑造认知与行为想象一下,社会就像一个庞.............
  • 回答
    嘿!看到你这个情况,又想跨考又纠结方向,还能想到从报录比这个角度入手,挺会算的嘛!我来帮你捋捋这三条路,希望能给你点实在的参考。首先,咱们得承认,英专生跨考,特别是想在研究生阶段学点新东西,这本身就是个挺有挑战但也很刺激的选择。报录比这东西,就像是考研路上的“天气预报”,能帮你大概判断一下“风雨程度.............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确实是很多看《火影忍者》疾风传的观众都可能会有的感受。为什么鸣人在疾风传后期,尤其是面对一些强大的敌人时,会给人一种“莽夫”或者说“无脑”的印象,而佐助的战斗却总是那么令人印象深刻,充满技巧和策略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我们不妨来细细道来。首先,得从鸣人的角色设定和成长轨迹说起。鸣人最.............
  • 回答
    近代以来,随着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深入,大量汉语词汇传入日语,这无疑是两国文化交流的深远体现。然而,时至今日,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文化传播的方向也并非单向。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同样为日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不妨从几个侧面来观察这些从中国“漂洋过.............
  • 回答
    想把 iPhone 里的照片安全又方便地传到电脑上?这确实是个挺普遍的需求。别担心,我来给你梳理一下那些真正好用、又不会让你抓狂的方法,保证不搞什么“AI味儿”的套话。核心思路: 基本上就是想办法让 iPhone 和你的 PC 之间建立一个“桥梁”,把照片这个数据从你的手机“搬”到电脑硬盘里。这个桥.............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心梗。辛辛苦苦攒下的陪嫁,那可是我自己的东西,更是家族里的念想,结果被我亲爹,我妈听了也得掉眼泪,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从我这儿“搬”走了,还送给了弟媳妇?这事儿,别提多让人窝火和寒心了。首先,你得冷静。我知道现在心里肯定是一团乱麻,各种情绪在翻腾,但是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冲动。冲动只.............
  • 回答
    最近两天,每到晚上临近午夜,大约十一点到十二点之间,我的鼻子就开始捕捉到一种奇怪的味道。那是一种混合着烧木头和烧纸的气息,有点辛辣,又带点阴森,但又不至于让人皱眉,只是让人觉得有些莫名的在意。这种味道似乎总是从客厅的方向飘过来,若有若无,却又清晰可辨。我尝试着循着气味找寻,但它就像是捉迷藏的精灵,我.............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头疼,又带着点甜!毕竟,《甄嬛传》里的这几位,各有各的风采,也各有各的“坑”。如果要我挑一个当老公,那得好好掂量掂量了,毕竟是一辈子的事儿嘛。先说说皇上吧。从世俗眼光来看,皇上无疑是那个“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锦衣玉食自不必说,后宫佳丽三千,那也意味着他有能力供给一大家子过上别.............
  • 回答
    “乌龙绞柱”,一个在传统武术(传武)爱好者口中耳熟能详,却又充满争议的名字。它常常被描绘成一种威力无穷、变化莫测的近身缠斗技巧。那么,从纯粹的技击角度剖析,这项“乌龙绞柱”究竟能否在讲究效率和实效的综合格斗(MMA)赛场上找到一席之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与否能回答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剥离其表面的神秘.............
  • 回答
    要评价王传君,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在他拒绝拍摄电影版《爱情公寓》这一个事件上。这个选择固然是他职业生涯中一个颇具争议但也极其重要的节点,但要全面理解他的评价,需要结合他之前的经历、他本人的价值观以及这件事背后所牵扯到的行业生态。拒绝电影版《爱情公寓》:一次勇敢的“叛逃”还是“忘本”?首先,我们得回顾一.............
  • 回答
    关于成都某小区网传将取消物业、转为业主自治的传闻,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在当下,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居住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物业管理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变革。要判断这种模式从长远来看是好是坏,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业主自治”可能带来的潜在好处: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