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婴儿打疫苗,针都打完几秒后才哭,都这样反应迟钝吗?

回答
孩子打完疫苗后哭,这简直是家长们最熟悉的“表演”了。不过,您说的这种“迟钝”,就是打完针好几秒才开始嚎啕大哭,是不是有点反常?其实,这倒没啥稀奇的,很多宝宝都有类似的反应,一点也不比那些“当场爆发”的慢半拍。

咱们先得明白,宝宝为什么会在打完疫苗后哭。这主要是因为疫苗本身,虽然是为了保护宝宝,但对他们来说,那毕竟是“异物”的侵入,是“被扎”了。哪怕只是皮肉上的轻微疼痛,对于娇嫩的小宝贝来说,也是一件大事。

为什么不是“瞬间飙泪”?

您会发现,有些宝宝是针头还没拔出来就开始哇哇大叫,有些则需要缓冲一下。这中间的差异,其实和宝宝的个体差异、当时的“状态”都有关系。

1. 宝宝的神经反应速度: 咱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神经反应速度都不太一样,宝宝也一样。就像有人被蚊子叮了,痒了半天才开始挠,有人是立刻就抓。宝宝的大脑接收到疼痛信号,再传达到“哭”这个行动上,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节奏。

2. 疼痛的“累积效应”: 有时候,宝宝可能在打针的时候,注意力被转移了。比如,医生在安抚他,或者他正在观察周围的新奇事物。针扎进去的瞬间,虽然有疼痛,但他可能还没来得及完全消化。拔针之后,疼痛感更明显或者是一种更持续的“被侵犯”的感觉,才让他意识到“不对劲”,然后开始哭。你可以想象成,他先是“愣住”了,然后才“回过神来”开始抗议。

3. 情绪的“酝酿”: 宝宝的情绪表达,不像咱们成年人那么直接和稳定。他可能在打针前就因为紧张、陌生的环境而有点不安。打完针的疼痛,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也不是立刻就爆发,而是有一个情绪的“积累”过程。他可能先是皱眉、哼哼,然后眼泪涌上来,最后才变成大哭。这几秒钟,就是他情绪从“忍耐”到“崩溃”的一个过渡期。

4. 外界的“暗示”: 很多时候,宝宝的哭声也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可能医生或家长看到宝宝打完针,下意识地会安抚他,说“宝宝不哭,没事的”。这种“不哭”的指令,反而可能让宝宝觉得“我要哭,他们都知道我被打疼了!” 这种“暗示”虽然是善意的,但有时也会成为宝宝“启动”哭泣的信号。

5. 疼痛的“类型”: 疫苗的针刺疼痛,有时候是一种尖锐的刺痛,有时候可能是一种稍稍的钝痛。宝宝对不同类型疼痛的感受和反应方式也可能不同。有些宝宝可能对尖锐的疼痛反应更即时,而有些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体会那种“被侵犯”的感受。

所以,您看到宝宝打完针几秒后才哭,这完全是正常的。 就像有些大人,被突然吓一跳,可能不是马上尖叫,而是愣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宝宝的这种“迟钝”,恰恰说明他是一个正常的、有自己反应节奏的孩子。

您可以在宝宝打疫苗的时候,观察一下他的表现。有些宝宝打完针,可能只是脸憋得通红,但没哭;有些则是咬着嘴唇,眼神无助;还有些就是您说的,好像“没反应”了一会儿,然后才开始“演技爆发”。这些都是宝宝独特的应对方式,家长们不用太担心。

最重要的是,在宝宝打完疫苗后,及时给予安抚和拥抱,让他感受到安全和温暖。您的陪伴,才是缓解他疼痛和不安的最佳良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并不是因为婴儿反应迟钝呀,其实婴儿的反应才是最自然的。的确是拔针完了才会更痛,这才是婴儿哭得晚的原因。

对小婴儿来说,各类痛觉感受器已经发育成熟,对于痛觉刺激感受是很敏感的,照顾过宝宝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如果尿布稍微粗糙一点,小屁股红一点,孩子就会哇哇哭。婴儿具备对疼痛的感觉功能,这一点是很容易观察到的。为什么打针的时候反而等拔针完了才哭呢?是因为的确是这样,拔针了才会痛。

这个结论很反常识,我也是在上个月去接种疫苗后才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做为成年人接种疫苗也是在拔针后疼痛更厉害。反过来也印证了婴儿的反应是自然的。

那么为什么疫苗接种后,要等拔针了才开始疼呢?在打疫苗时发生了什么呢?

我们说的疫苗接种,实际上是做一个药品的肌肉注射。医生使用注射器的针头刺入皮肤,通过真皮层,最后达到肌肉组织,然后将疫苗(液态的药品)从针管中推入肌肉组织之间。然后拔出针头。整个过程是非常迅速的,熟练的工作人员可以把过程控制在几秒钟之内。

使用的注射器是1ml的注射器,配的是0.45mm直径的针头。这个是非常纤细的针头型号,比平时进行抽血化验的头皮针还要细。针刺的疼痛程度和针的粗细是有关系,越细的针疼痛程度越轻。进行疫苗接种的针头穿刺造成的感觉,类似于被蚊子叮的一瞬间,轻于静脉抽血化验的感觉。这种程度的疼痛由于时间短,孩子是可以忍受的。

针刺进入皮肤时会物理性的刺激皮肤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将刺激转化为信号,然后通过神经系统传入脑部,造成疼痛的感觉。皮肤的感受器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了刺激需要一定强度之外,还需要一定面积,才能够唤醒感受器转换,这也就是为什么针越细感觉越轻微的原因。而刺激持续时间也是影响痛觉的一个因素,由于几秒钟内就拔出针头,所以皮肤的感觉并不会强烈到难以忍受。

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在刚扎针进去的时候不会马上表现出痛苦的原因,针扎进去,虽然有感觉,但是并没有达到痛苦的程度。

那为什么拔针后反而开始疼痛呢? 是因为药品达到了肌肉纤维之间,肌肉组织内也有疼痛感受器。和皮肤的感受器不同的是,肌肉组织内感受器较迟钝,但是对化学性刺激更为敏感,药物进入肌肉组织内会强烈的刺激化学感受器,造成疼痛信号持续传递进入脑部产生疼痛。以我个人的感觉,这种疼痛类似于快步走时胳膊撞到墙角的程度。而且肌肉内部的疼痛感受器有一个特点是慢适应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刺激持续存在,疼痛的程度就不会减轻。和皮肤感受器相反,皮肤的感受器是快适应性,如果一个刺激长时间没有变化的存在,感受器就会减少传入信号的程度。我个人的感觉是持续了大约5分钟左右才开始缓解。因为我接种的是和小朋友接种的一样的麻腮风疫苗,应该和小朋友接种的感受是差不多的。

所以肌肉组织内药物的刺激才是孩子哭泣的原因,这个疼痛比皮肤更为强烈,持续时间也长,需要在药物推入肌肉以后才会感觉到,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会晚一点哭泣的原因。

当然大一点的孩子由于有了记忆,可能在扎针之前回想起以前扎针的难受,所以会害怕得哭,这个和小婴儿又不一样了。

所以如果宝宝打完疫苗开始哭的话,不用笑话孩子,真的是有点疼的。可以安慰安慰宝宝,给点好吃的或抱一抱亲一亲,都是可以安抚孩子的。如果是小婴儿,吸吮母乳或者安抚奶嘴,都可以让宝宝感觉好受一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孩子打完疫苗后哭,这简直是家长们最熟悉的“表演”了。不过,您说的这种“迟钝”,就是打完针好几秒才开始嚎啕大哭,是不是有点反常?其实,这倒没啥稀奇的,很多宝宝都有类似的反应,一点也不比那些“当场爆发”的慢半拍。咱们先得明白,宝宝为什么会在打完疫苗后哭。这主要是因为疫苗本身,虽然是为了保护宝宝,但对他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简单来说,目前市面上已获批的新冠疫苗,比如我们常听到的辉瑞、莫德纳,它们的设计和临床试验数据,主要是针对 12岁以上 甚至 18岁以上 的人群。婴儿呢,由于身体各方面都还非常稚嫩,和成年人、甚至青少年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现在还没有专门为他们设计的、经过充分验证的新冠疫苗。打个.............
  • 回答
    .......
  • 回答
    给宝宝打13价肺炎疫苗,值不值得花那笔钱、费那份心,这个问题确实让很多新手父母纠结。尤其是在看到疫苗接种日程表上密密麻麻的各种疫苗时,总会忍不住想:“这个是不是必须打?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不打会怎么样?”我特别理解这种心情,毕竟孩子是全家人的心头肉,一点点风险都希望能规避。而且,13价肺炎疫苗在国内.............
  • 回答
    打无痛分娩,产妇和宝宝到底有没有影响?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准妈妈在孕期都会反复思量,既想减轻生产的痛苦,又担心药物对身体和宝宝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件事,把里里外外的都给你说清楚了,让你心里有个底。首先,得明确一点,“无痛分娩”这个说法其实不太严谨,更准确的说法是分娩镇痛。它的主要目的不.............
  • 回答
    .......
  • 回答
    婴儿哭啼是否算“扰民”是一个涉及法律、社会文化、伦理道德和实际情境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扰民”的法律定义与标准1. 法律层面 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夜间分贝标准(如0:006:00为55分贝,6:0022:00为60分贝)。婴儿哭闹的声量通常在 6080分贝.............
  • 回答
    婴儿能否在出生后立刻辨认出自己的妈妈,这是一个既普遍又复杂的问题。科学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能辨认出自己的妈妈,并且是通过多种感官信息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婴儿是如何知道谁是自己的妈妈的:一、 从出生那一刻开始的“优先联系”虽然婴儿出生时视力模糊,但他们的感官系统已经在为认识妈妈做准.............
  • 回答
    婴儿区分爸爸妈妈与陌生人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在出生后的 几个月内 就开始显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明显和精细。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婴儿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情感联系等多种感官和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述婴儿是如何做到这一点,以及这个过程的演变: 婴儿识别爸爸.............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人类早期演化和生存策略的核心。婴儿的哭声确实会暴露其位置,并可能吸引捕食者,但原始人能够生存下来,这背后有着一套复杂且高度适应性的生存机制,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 婴儿哭声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基础:生存的信号,而非纯粹的风险 生理需求信号: 婴儿的哭声本质上是一种.............
  • 回答
    宝宝的口粮问题,永远是新手爸妈绕不开的话题。在关于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的讨论中,常常能听到“母乳好,奶粉差”的声音,但这种说法真的那么绝对吗?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两者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咱们普通人该怎么看。先说说母乳:大自然的馈赠,独一无二的营养宝库母乳的好处,相信大家都有耳闻。它不是简单的食物,而.............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大概是很有发言权的。毕竟,作为一名“过来人”,见证过无数小家伙从咿呀学语到会说些乱七八糟话的过程,尤其是他们那毫无保留、仿佛能把整个世界都照亮的笑声。要说婴儿笑是真的开心吗?答案是:是的,而且是那种最纯粹、最直接的开心。我们得明白,婴儿的表达方式和我们成年人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没有语言能力.............
  • 回答
    婴儿肚子里的大肠杆菌,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别看大肠杆菌名声在外,其实大多数时候,它都是我们肠道里的“常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刚出生不久的小宝贝,肚子里的第一批大肠杆菌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事儿得从几个关键节点上说起,一点一点来捋顺。首先,生产过程中(顺产),这可以说是宝宝接触到大肠杆菌最早.............
  • 回答
    婴儿每天都在想什么?这个问题,说实话,就像试图解构一个正在绽放的花苞,既有惊奇,又有神秘,但仔细观察,总能捕捉到一些线索。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可不是一片空白,而是像一个正在建立庞大连接网络的初生CPU,每一刻都在努力地运转着。最最核心的想法,我猜,应该围绕着 “感知与连接”。你想想看,婴儿的世界是全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背后隐藏着一些关于人体工程学、力学以及婴儿车设计理念的关键考量。为什么婴儿车的万向轮总是设计在前轮,而不是后轮呢?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万向轮(通常也叫脚轮、活动轮)到底是干嘛的。它最主要的本事就是可以朝任意方向旋转,而咱们平常看到的大部分婴儿车后轮,都是固定方向.............
  • 回答
    你有没有注意到,当小宝宝被抱在怀里,随着你的脚步轻轻摇晃时,他们的脸上会露出那种满足又安详的神情?这可不是巧合,而是婴儿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自然且重要的行为。为什么他们对被抱着走这么情有独钟呢?这背后其实藏着好几个原因,而且都跟他们在这个新世界里的“学习”和“感受”息息相关。首先,安全感是压倒一切的理.............
  • 回答
    当然会,婴儿也会被“惯坏”。不过,这个“惯坏”的概念,我们得从更细致、更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扣上一个负面的帽子。首先,我们得承认,婴儿是极度需要安全感和回应的生物。他们的存在,完全依赖于照顾者。当婴儿哭泣时,这是一种沟通方式,是他们在表达需求——饿了、渴了、尿布湿了、需要拥抱、感到不舒服.............
  • 回答
    婴儿哭,这可是个让新手爸妈抓狂又揪心的问题。看着自家小宝贝撕心裂肺地哭,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所以,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婴儿哭的时候,到底能不能就这么放着不管呢?简单来说,不行。 而且,绝对不能放任不管。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我们对婴儿需求的了解和科学的育儿观念。婴儿的哭声,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唯一.............
  • 回答
    提起带娃的乐趣,不少新手爸妈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孩子咿咿呀呀、满地爬行、好奇探索的画面。但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宝宝能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那个让你会心一笑的“玩伴”呢?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节奏,但大体上来说,宝宝到了36个月的这个阶段,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时期,他们开始对外在世界展.............
  • 回答
    嗨!亲爱的宝妈/宝爸们,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宝宝在怀里睡得香喷喷,小脸红扑扑,你小心翼翼地想把他放到床上,刚一松手,宝宝眼睛一睁,哇哇大哭,好像你做了什么天大的坏事一样。别担心,这几乎是所有新手父母都会经历的“甜蜜烦恼”。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怎么才能让咱们的小天使在放下后也睡得安稳,不再变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