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婴儿哭的时候可以放任不管吗?

回答
婴儿哭,这可是个让新手爸妈抓狂又揪心的问题。看着自家小宝贝撕心裂肺地哭,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所以,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婴儿哭的时候,到底能不能就这么放着不管呢?

简单来说,不行。 而且,绝对不能放任不管。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我们对婴儿需求的了解和科学的育儿观念。婴儿的哭声,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是他们表达需求、表达不适的“语言”。如果你把这份“语言”当作耳旁风,那真的就是在忽视他们的基本需求。

为什么婴儿会哭?原因太多了,咱们得一项一项捋清楚:

生理需求: 这是最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解决的。
饿了: 小宝贝的胃容量小,消化快,没多久就得补充能量。奶嘴没含好?奶瓶没喂饱?这些都可能让他们饿得哇哇叫。
尿布湿了: 湿漉漉、黏糊糊的尿布,对小婴儿来说简直是折磨。皮肤娇嫩,湿了不及时更换,很容易红屁股,那可就更不舒服了。
困了: 婴儿需要大量的睡眠,但他们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善,可能很难自己进入睡眠状态,或者醒来后发现周围环境不对,就会通过哭来表达。
胀气/肠绞痛: 这可是很多新手父母的“噩梦”。宝宝肚子鼓鼓的,胀气不舒服,肠道痉挛疼痛,那哭声是歇斯底里的,而且通常在傍晚或夜间发生,让人束手无策。
想打嗝: 喝奶的时候吞进空气,不及时拍嗝,奶在肚子里会让他们不舒服。
太热或太冷: 婴儿的体温调节能力不像大人那么强,很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衣服穿多了、盖被子厚了,觉得热;或者房间里开着空调,宝宝没盖好,觉得冷,都会让他们不舒服而哭。

心理和情感需求: 除了生理需求,婴儿也是有感情的!
需要安全感和拥抱: 小宝宝刚离开妈妈温暖的子宫,对这个世界充满陌生。他们需要亲近、需要被拥抱、被抚摸,从父母身上获得安全感。如果长时间被单独放着,会感到孤单和不安。
无聊: 虽然婴儿很小,但他们的大脑也在飞速发育,喜欢观察和互动。如果长时间处于单调的环境,没有刺激,他们也会觉得无聊而哭。
过度刺激: 有时候,太多的光线、太大的声音、太频繁的抱抱,或者太多的人围着,反而会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需要静一静,但表达方式就是哭。
生病或身体不适: 除了上面提到的生理不适,如果宝宝精神不好、吃奶量减少、有发烧迹象或者身体其他部位不舒服(比如出牙期的牙龈疼痛),哭也是他们表达身体状况的方式。

那么,如果放任不管,会有什么后果呢?

1. 加剧婴儿的不安和焦虑: 婴儿哭是因为有需求,而你的不回应,让他们觉得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会让他们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长期下来,可能影响他们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2. 耽误疾病或不适的发现: 有时候,宝宝的哭声背后隐藏着身体的不适,比如发烧、感染等。如果你置之不理,可能会错过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机会,导致病情加重。
3. 形成不良的信任感: 宝宝相信父母是可靠的,能够回应他们的需求。如果父母总是忽视他们的哭声,久而久之,他们会对父母失去信任,甚至会减少表达需求的行为,变得“沉默”,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真的没有需求,而是学会在无人回应的情况下独自承受。
4. 可能对婴儿大脑发育有负面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处于被忽视、压力状态下的婴儿,其大脑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长期的哭泣且得不到安抚,会增加婴儿体内应激激素的水平,而这些激素过高可能会对正在发育的大脑产生不利影响。
5. 让父母错过与宝宝建立亲密连接的机会: 每次安抚宝宝的哭泣,都是一次与宝宝互动的宝贵机会。通过你的回应,宝宝学习到你是爱他的、关心他的,这有助于建立深厚的亲子关系。错过了这些,也就错过了很多情感交流的瞬间。

所以,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

当你听到婴儿哭声时,你应该:

1. 保持冷静: 深呼吸,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你的焦虑也会传染给宝宝。
2. 系统排查原因: 按照上面列出的可能性,一项一项去检查。先从最基本、最常见的生理需求入手:
检查尿布。
喂奶(如果时间到了)。
尝试帮宝宝拍嗝。
检查宝宝的体温、穿着是否合适。
观察宝宝是否有胀气迹象,尝试按摩腹部或蹬自行车运动。
3. 给予安抚和陪伴: 如果排除了明显的生理原因,或者即使找到了原因但宝宝还在哭,那就需要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温柔地抱起宝宝,和他说话,告诉他你在这里。
轻轻摇晃,哼唱摇篮曲。
用安抚奶嘴(如果使用的话)。
带宝宝到安静的地方,减少外界刺激。
尝试“5S安抚法”(紧抱、侧卧或俯卧、发出嘘声、摇晃、吸吮)等科学的安抚方法。
4. 相信自己的直觉: 你是最了解你宝宝的人。如果直觉告诉你宝宝哪里不对劲,即使说不上来具体原因,也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当然,这不意味着一哭就得立刻抱起来,完全不能让宝宝哭出声音。 有时候,训练宝宝自主入睡,或者宝宝只是稍稍不满,需要一点点时间自己调整。关键在于“回应”的质量和态度,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放任不管”。如果你检查过原因,也尝试安抚了,宝宝只是小声哼唧或者短暂的哭泣,并且你能确定他没有真正的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是可以给他一点点空间自己调整的。但是,一旦哭声升级,或者你感到不安,就应该上前安抚。

总而言之,婴儿的哭声是一种信号,需要被重视和理解。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就是成为宝宝第一个依靠的港湾,回应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安全感和爱。放任不管,绝不是一个负责任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喷怒的婴儿,焦虑的婴儿,都是父母的忽略造成的。

user avatar

为了方便阅读,先上结论:

有哭必应”本质上跟“哭声免疫”一样,都是极端化的产物。“哭声免疫”的错误不能证明“有哭必应”的正确让不让孩子哭这个问题应该量化地看成是0到100的定量取舍而非简单地把问题看成0和1的二元选择。


第一,许多回答里面引用的“恒河猴”实验是一个粗糙的实验,它具备指导和参考意义。但是,我觉得不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把这个实验给误读了!走了另外一个极端。

其实这个实验只证明对婴儿的触摸、运动、玩耍对婴儿的健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这个实验并没证明“有哭必应”是最好的育儿方式。

如果要证明“有哭必应”是最好的,那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实验,比如把小猴子分组,A组每隔一天跟母猴子分离一天,B组每隔三天分离一天,C组每隔10天分离一天,D组全程母猴子照看……。然后观测各个组小猴子最后的表现。如果A,B,C的小猴子表现都不正常,那么我们才能得到初步结论。对于小恒河猴来说,它需要母亲一直的陪伴,那么对于人类的婴儿来说,很可能“有哭必应”是最好的育儿方式。

显然,这个实验并没有类似的定量分析,所以用这个实验不能回答,偶尔让婴儿哭而不管会如何。

第二,有人提到了华生的“哭声免疫法”。在华生对自己的孩子严格的使用所谓的哭声免疫法。当然最好他的孩子都自杀了。但是请记住,华生绝不是偶尔对孩子的啼哭放任不理,而是一直如此!每次都如此!这是一个极端情况下的实验,依然不能证明偶然对婴儿哭闹放任不理会有什么恶果。

第三,还有人测试过人手不足的孤儿院儿童的成长状况,在孤儿院因为人手不足,所以要求所有孩子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按时换尿布。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关怀和互动。这些儿童长大以后在智力,体格,情商上全面不及格。但是同样的,没有定量的实验,不足以证明“有哭必应”足够好。

第四,有一位知友拿出了一副三岁儿童的脑MIT图对比,如下:

鉴于她严谨的态度,留下了参考文献的链接:

我读了一下这篇论文,在这篇论文里,科学家把孩子分为四组:

A,对孩子全面忽视(顾名思义,几乎完全不负责任)

B. 母亲怀孕前有吸毒历史+对孩子全面忽视

C.对孩子有一定忽视

D.对孩子有一定忽视+孕前吸毒

其中对孩子有一定忽视的数据(C和D组)是源自,儿童保护组织,警察局当中有过类似不良记录的家庭。换而言之,这些家庭对孩子的忽视已经严重到被举报的程度。

但最后结果表明,C组的儿童在神经系统发育上跟正常孩子几乎没有区别!

至于这位知友引用的这张图,是58个全面被忽视的孩子当中,最为极端的那一个孩子的大脑MIT图。看起来触目惊心,当然,我不太相信提出这个问题的家长真的会这么对孩子。

因此,这篇文献恰恰间接性地证明,对孩子不必“有哭必应”


以上这些,只是想说,夸大科学研究的结论其害处丝毫不低。科学的结论非常严谨。恒河猴实验只证明触摸、运动、玩耍对灵长类动物很重要;华生医生后续孤儿院儿童的一些调查只证明哭声免疫法(一直用哭声免疫或者完全忽视孩子的关怀需求)不可取。美国儿童保护组织的论文只证明孕前毒品以及全方位忽视孩子会对孩子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这些流行于公众号的实验没有一个证明,育儿必须要“有哭必应”!更确切地说,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科学研究表明“有哭必应”是最好的育儿方法。

生化界有个说法叫不谈剂量什么都是毒药!水也是能喝死人,氧气也能吸死人!对于育儿也一样,关爱孩童是对的,可是到了所谓“有哭必应”就是教条化,极端化和偏执化。我认为,在一个合理区间内,对哪怕是婴儿进行一定程度的冷处理也是有益无害的。此外孩子跟孩子也不一样,许多东西更要小心观察,耐心求证。以常识来判断,目前绝大多数父母对婴儿的照顾都在合理范围内。远远达不到所谓“忽视儿童需求”而对婴儿造成伤害的程度。在我看来,我们只要做得比我们的父母那一代更好一点,也就足够。如果把“有哭必应”当作金科玉律,步子迈得太大,走了极端化,我反而觉得后续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



我预感一大波愤怒的妈妈要来骂我,请你们自己思考一下,到底是你们的孩子重要,还是让你们自己觉得自己正确更重要。如果你们觉得孩子更重要,请好好找查文献,找出一个像样的研究,告诉我“有哭必应”的优越性。记住,不是那类批判“哭声免疫”或者强调“肢体接触重要性”的研究,这是两回事儿。如果你们拿这类没有定量研究的文献来说事儿,那么请你们以后都不要呼吸了,因为显然氧气吸多了会死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婴儿哭,这可是个让新手爸妈抓狂又揪心的问题。看着自家小宝贝撕心裂肺地哭,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所以,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婴儿哭的时候,到底能不能就这么放着不管呢?简单来说,不行。 而且,绝对不能放任不管。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我们对婴儿需求的了解和科学的育儿观念。婴儿的哭声,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唯一.............
  • 回答
    .......
  • 回答
    孩子刚出生时,仿佛一张白纸,但很快,我们就能在他身上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要说“独特个性”的萌芽,其实从很早很早就开始了,只是我们肉眼可见的表现会随着时间慢慢清晰。新生儿时期:气质的最初显现即使是最年幼的宝宝,他们也已经拥有了各自独特的气质。这体现在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上。 睡眠和喂养模式.............
  • 回答
    婴儿区分爸爸妈妈与陌生人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在出生后的 几个月内 就开始显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明显和精细。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婴儿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情感联系等多种感官和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述婴儿是如何做到这一点,以及这个过程的演变: 婴儿识别爸爸.............
  • 回答
    人为何会遗忘婴儿时期的记忆?一个让许多人好奇的问题。我们对许多成年后的事情记忆犹新,却对生命最初的时光,那段几乎占了人生长度三分之一的岁月,却鲜有清晰的影像浮现。这背后其实涉及到我们大脑的运作机制,以及记忆的形成和存储过程。大脑在发育,记忆的“操作系统”还在安装中首先,得从大脑的发育说起。婴儿的大脑.............
  • 回答
    刚出生的小宝宝,看世界就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模糊不清,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还在发育的初级阶段,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准备好。首先,晶状体。晶状体是我们眼睛里一个很关键的“镜头”,它负责把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好让我们看得清楚。刚出生的宝宝,这个晶状体还没发育完全,弹性不够好,调节焦点的能力很弱。所以,他们看近处.............
  • 回答
    阿富汗撤离行动中,那些曾经被交付到美国士兵手中,如今下落不明的婴儿,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这不是一个冰冷的数据,而是牵动着无数家庭的真实情感,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首先需要回顾那个混乱而充满绝望的时刻。2021年8月,塔利班迅速占领阿富汗,导致了前所未有的大撤离。成千上万的阿富汗民.............
  • 回答
    剖腹产手术中,如果医生在尚未将胎儿取出体外时,故意采取了致死行为,这在法律上属于非常严重的罪行。具体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以及如何定性,需要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并结合具体案情进行详细分析。法律依据与分析:1. 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主体: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医生作为执业人员,.............
  • 回答
    关于“婴儿哭闹时不要抱”的“外国妈妈育儿法”,这实际上涉及到一种备受争议的育儿理念,通常被称为“哭声免疫法”或“冷处理育儿法”。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做法本身是否存在危害,取决于其具体执行的程度、家庭环境、婴儿的个体差异以及父母对婴儿需求的理解和回应方式。 很多时候,对这种方法的误解或过度解读才可能导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人类早期演化和生存策略的核心。婴儿的哭声确实会暴露其位置,并可能吸引捕食者,但原始人能够生存下来,这背后有着一套复杂且高度适应性的生存机制,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 婴儿哭声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基础:生存的信号,而非纯粹的风险 生理需求信号: 婴儿的哭声本质上是一种.............
  • 回答
    谈到小婴儿的性格,这确实是个让人着迷又充满好奇的话题。很多人会问,这个刚来到世界上的小生命,他们的“个性”是从哪里来的?是早就定好了,还是后天慢慢形成的?简单来说,答案是:都有。婴儿的性格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只不过在刚出生的时候,先天遗传的那部分“底子”会更明显一些。我们先.............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个90后,我真的能理解你说的“恐慌”。基因婴儿的诞生,这个话题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情节,突然就这么真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你说是不是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特别是我们这一代,看着科技日新月异,从小就接触各种新事物,但“基因编辑”这个词,总带着一股子前所未有的、甚至有点“玩火”的感觉。基因编辑.............
  • 回答
    关于人体模特和人体素描中婴儿鲜少出现的原因,以及是否有相关作品,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并避免AI写作的痕迹。首先,我们要明确,人体模特和人体素描之所以侧重于成年人,主要源于其艺术和学习目的。1. 艺术与解剖学的焦点: 解剖学的成熟与复杂性: 在艺术和医学教育中,人体素描.............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深刻的道德和哲学困境:为了一个更大的善,是否可以牺牲无辜的生命?如果能回到过去,杀死婴儿时期的希特勒以阻止二战和纳粹大屠杀,这看似是一个诱人的选择,它能阻止数千万人的死亡和无数的苦难。然而,这个决定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考量和潜在的风险,值得我们详细地剖析。一、 动机与预期的“善”支持这.............
  • 回答
    关于“上海警察绊摔抱婴儿女子”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评价。以下将尽量详细地梳理事件的经过(根据公开报道和不同说法),可能的解释和原因,以及引发的广泛讨论和影响:事件概述(基于公开报道的普遍说法): 时间与地点: 事件大约发生在2019年12月18日,.............
  • 回答
    看到自家小宝宝总是黏着自己,不停地要求抱抱,新手爸妈们常常会感到甜蜜又有些困惑:宝宝为什么这么喜欢被抱着?我们是不是应该无条件地满足他们每一次的拥抱需求呢?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大学问呢。首先,我们得明白,对于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宝贝来说,被抱抱绝不仅仅是一种“喜欢”。这是一种深深的、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和.............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