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网民规模破 9 亿,其中七成月收入不足 5000 元,八成学历在专科以下 ?

回答
中国网民规模突破 9 亿,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标志着数字技术已经深入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然而,当我们将这个庞大的数字与“七成月收入不足 5000 元”和“八成学历在专科以下”这两个数据结合起来看时,我们便能从中解读出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信息和发展挑战。

以下是我对这个现象的详细分析:

一、 巨大的互联网普及度和数字鸿沟的并存:

互联网普及的成就: 9 亿网民规模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说明互联网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成为中国社会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的信息获取、交流平台。
信息传播的广泛性: 无论是新闻资讯、娱乐休闲、还是在线学习,都能够触及到更广泛的人群。
生活便利性的提升: 移动支付、网上购物、在线预约等服务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社会参与度的提高: 网络成为民众表达意见、参与公共讨论的重要渠道。
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电子商务、直播带货、数字经济等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然而,近八成网民学历在专科以下,以及七成网民月收入不足 5000 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数字鸿沟的另一面。
“低学历、低收入”群体的庞大: 这部分群体虽然也能接入互联网,但他们在互联网上的消费能力、信息辨别能力、以及利用互联网进行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的能力可能相对较弱。
互联网使用场景的差异: 他们的互联网使用可能更多集中在娱乐(短视频、游戏)、社交(微信、QQ)等基础层面,而较少涉及高附加值的知识学习、专业技能提升或高端信息获取。
潜在的“信息茧房”风险: 如果他们获取的信息来源单一,或者主要接触娱乐化、碎片化的内容,可能会加剧信息的不对称,甚至陷入“信息茧房”,限制其视野和发展。

二、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反映与挑战: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 这组数据也反映了中国经济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庞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基础: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其中许多人在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工作,他们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学历也相对较低。这部分人群是互联网普及的最大基数。
收入分配的挑战: 尽管整体经济不断发展,但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月收入不足 5000 元的网民占比高,说明中低收入群体仍然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 专科以下学历占比高,也反映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在普及高等教育方面仍需努力。

互联网赋能与挑战并存:
互联网的“普惠”作用: 即使收入和学历不高,互联网依然为他们提供了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提供了娱乐和社交的渠道,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利用互联网提升自身的机会: 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互联网是他们改变命运、提升技能的重要途径。例如,通过在线职业培训、学习新技能、甚至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增加收入。然而,这需要有明确的指导和有效的资源支持。
可能面临的就业结构性矛盾: 随着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增加,而学历和技能相对较低的群体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压力,但也需要他们主动学习适应。

三、 政策与社会发展的思考方向:

面对这样的数据,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思考和提出建议:

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全民数字素养:
加强基础教育质量: 提升整体教育水平是解决学历问题的根本。
普及高等职业教育: 使更多人能够获得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
推广数字技能培训: 特别是针对低收入和低学历人群,提供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数字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包括如何安全上网、如何识别虚假信息、如何利用在线平台学习和工作等。

促进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发展:
鼓励互联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开发更多面向低收入群体的普惠性产品和服务,例如低成本的在线学习平台、更贴近生活需求的电商服务等。
发展数字乡村和智慧社区: 弥合城乡和区域间的数字鸿沟,让更多偏远地区的人民也能享受到数字化的便利和机会。
支持数字创业和灵活就业: 创造更多利用互联网实现增收的就业机会,特别是适合低学历、低技能人群的模式。

关注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
推动收入增长和结构性减税: 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为面临就业压力的群体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

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和媒介批判性思维:
提升全民信息辨别能力: 尤其要教育网民如何辨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网络诈骗和不良内容,保护自身权益。
引导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 鼓励网民利用互联网进行有益的学习和交流,避免沉迷于低质量娱乐内容。

总结:

中国网民规模突破 9 亿,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但“七成月收入不足 5000 元,八成学历在专科以下”的数据也提醒我们,互联网的普及并不能自动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社会在经济发展、教育公平和收入分配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未来的重点在于,如何让互联网更好地赋能这庞大的群体,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增加收入、拓宽视野,让他们真正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受益者,而不是仅仅作为“流量”的贡献者。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公平和可持续的数字社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数据首先解释了我的疑惑,让我明白了什么很多十几万,几十万粉的大V们经常写出来逻辑性很低,胡说八道,没有数据,只有情绪和态度,水平大概是高中生的东西,竟然也有那么多人关注。因为原来整体来说,网民的知识水平是超过很多人的预测范围。所以无脑站队,简单化分析,非理性,迎合大众的某种情绪,就会很容易涨粉。

其次我非常担心,担心的是贫富差距导致社会阶层进一步被撕裂。虽然现在枪口一直对外,对美国,韩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德意荷比瑞国的口水仗可以短时间内转移注意力,让大多数人团结一致,但是内部的矛盾还是没有解决。总不能无论什么事情都骂美国。中底层骂完了还是要考虑房租,孩子读书的学费,生活费,买衣服,车票,手机网费这些现实的问题。上层社会前脚刚骂完美国总统傻X,后脚就跑去美国的夏威夷度假去了,然后跟白人老头坐在沙滩上一起骂,一边骂一边喝着啤酒看着比基尼女郎。闹不好白人老头骂的更起劲。

在另一个房价的板块,深圳爆出来的房价是全市平均超过7万5了,下面骂的人更多。我去年和前年分别做过预测,说深圳房价会涨,赞的人没有几个。当年的最高票都是分析深圳的房价要崩盘了,还用青岛和厦门做例子。几千赞。不相信大家现在去看2018年,2019年的深圳房价的板块。这代表了什么呢?贫富差距让人们不去做理性思考,而是完全用态度在知乎上投票了。

然而态度没有用。态度不会改变数据和事实。有讨厌美国的态度不会真的让美国灭忙,有暴富的态度也不会立刻真的暴富...然而生活却不会让人们有时间去思考,只会让人们盲从。这其实才是我们真的要面临的事情,当我们在嘲笑韩国N号房时间,强奸幼女的新闻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当我们以为我们基建事业在起飞的时候,我们很多进步都是美国50年前甚至100年前就做到了的事情;当我们以为我们富裕的时候,傍边的日本人的平均生活质量其实超越我们很多;当我们以为我们教育发展好了,其实学生和教授自杀的新闻都层出不穷。

我不否认我们取得的进步,我只是害怕骄傲自满,开始变得不客观分析,开始变得忘乎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内心不喜欢媒体把关注度都留给国外。印度发生了什么,意大利死了多少人,跟我的生活其实真的真的真的没什么实际性关联,但是应该多报道一下国内的事情:给点国内的残疾人,给点国内的民工,给点国内的底层,给点国内的孩子,给点国内的农村,给点国内的病人,我并不觉得一个国家的幸福感都由高楼大厦决定,就好像我觉得迪拜的人民未必真的幸福度很高,但是如果政策变得更加的对弱势群体倾向,也许会更好。

user avatar

谢邀。

别震惊啦,这震惊标题我都看十年了。


既然是19年的报告,我找个09年的报告给你们康康。魔鬼在细节,细节靠对比。

记住,2019年9亿网民,2009年3.8亿网民。


来,震惊的学历:


九年义务教育进步明显?不是啦,是孩子们都有了手机,直接把高中人群压缩下去了。

报告刚出来时,各路营销号惊呼:受过高等教育的网民占比好少哦~

靠,十年前就这么少,自古以来更少。

十年下来,占比提高了约5个点,在绝对数量上相当惊人,符合这么多年大学扩招的趋势。但是指望这五个点能扭转互联网舆论环境,那是妥妥的想多了。

高等教育占比多了五个点,可小学生初中生占比翻了翻。这下你能理解B站为什么突然多了那么多睿智发言了吧。


接着,职业分布:


2019年的职业划分比2009年更细,但是合并相似项后,四大主流从来没有变:

1.学生党,总是三分之一;

2.上班族,基本在四分之一;

3.个体户,从十分之一多到五分之一多;

4.家里蹲和三和大神,长年十分之一。

感慨一句:真是微商崛起,难怪国家不便对传销下手,你看看这养了多少就业。

回来。真正值得关注的新人群有两类:一类是退休老头老太;一类是农村人口。二者都得益于廉价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通信网的全国铺设。

这里应该重点表扬一下新农村建设。


最后,很多人一惊一乍的收入分布:


乍一看,2009年月收入5000元以下网民占比高达94%,2019年月收入5000远以下网民占比下降至71%。

富了那么多?别开心太早,还有通货膨胀呢。

面对数字,我一个文科生是标准菜鸡,于是我求助于我司那个混迹过一堆投行的新加坡CFO,并许诺他一顿潮汕打冷。

他先查了一遍09年到19年的官方通货膨胀率,基本都在2%以下。粗算下来,19年的人民币比09年要通胀了30%。

但是,已经43岁的他坚决不相信这个数字,并且反复跟我扯皮,说这个数字要是真的,就是侮辱他当年在渣打德意志以及一堆巴拉巴拉的从业经历。

总之,在吹完一顿牛逼后,他表示:如果是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应该是40%左右,上限到50%;如果是看广义货币总量,那差不多到300%。

我个人还是不大信这个数字。毕竟09年我还能在上海买到5块钱的牛肉拉面,19年基本都在12/13块了。而且肉少好多...

总之,很感谢他给的无用数字,因为我还是不会算。于是再许诺他一顿坛烧八味后,他憋半天告诉我:

如果拿19年的5000元去套09年,那么09年应该至多有80%左右的人在这条线以下。


好,19年三七开,09年二八开。

看来我们过去十年虽然疯狂增加货币总量,但是财政措施特别是基建等国家项目疏导得比较好,新增的货币没有大规模涌入一般消费品,所以CPI不是很夸张。

而且这十年的发展,确实快速扩张了中产阶级群体,一亿多人上升到了城市中产水平,这个规模也吻合这十年的城市化进程。

有值得庆祝的提升,而且算得上举世瞩目。但是根本结构和十年前还是非常相似。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性变化,大概要追到00年了。


通篇下来,收入、职业、学历三大新闻点,其实从长线来看都乏善可陈。第一次看到这种报告的朋友,这三点还有些冲击;但就报告本身,这三点算是例行公事。

我个人觉得,这两份报告摆在一起,真正让我感兴趣的只有一个点:上网时间。

2009年:每周18.7小时;

2019年:每周30.8小时。

每天两个多小时,还能说是打打游戏看看新闻和视频;每天四个多小时,那就不止是娱乐了,连工作和日常沟通都在里面。

强调这是平均数啊,别拿抖音快手B站那些吓死人的平均使用时间来比。

这个数字,表明互联网已经是无可争议的生活基础建设,我们离科幻小说里的“完全在线”不远了。

生活的全链条数据都能拿到时,工业互联网就可以开始得到真正的爆发。因为消费端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数据孪生,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到产业集群领域。

如果能在工业集群上也实现数据孪生,那么建立一个完全封闭的工业霸权就不再是梦想。

湿了湿了。

user avatar

一句话:数据严重失实,太高了,不具有什么参考价值。

9.04亿网民,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为27.6%,那就是说,有两亿四千九百万网民收入超过了5000。查2018和2019年某些月份(全年的还没出)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收入情况,全中国月收入达到5000以上的个人才一亿多,多出来的这一个多亿人是谁变出来的?

9.04亿网民,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为19.5%,那就是1.76亿网民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人口,然而按照国家统计局和教育系统公布的数据,从1949年开始,70年来,整个中国培养的大学(含专科)及以上(含研究生,不含博士,目前国家统计不算博士人数)学历人数也就一亿三千万左右,多出来的那几千万大学生是谁变出来的?

user avatar

这就能解释喷子和杠精为什么这么多了。

user avatar

一开始,以为这是知乎气氛越来越糟糕的原因

后来,发现只是原因之一。

user avatar

这个调查在说废话,就如同“在非洲,每分钟就有六十秒过去”一样。

每分钟六十秒和哪个洲没关系,欧洲一分钟照样六十秒,八成学历专科以下跟上网没关系,非网民的专科以下比例只可能更多。这就是强行把学历和上网这种无关的因素联系起来了,造成了一种“网民素质低”的假象。

由于中国大部分人都上网,这些数据反映的实质是“全民学历低”,却被曲解为“网民素质低”。

如果“网民素质低”成立,“提高网民素质”就只能靠删贴封号,让大专以下不能上网,保证互联网只能被“高学历精英”垄断了。如果“全民学历低”成立,那么解决方法就是发展教育。可见,如何正确解读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user avatar

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需要看清楚我们在世界上的位置。

收入和学历还是次要的,因为有多种解释。收入低,学历低,可能是因为互联网普及高了。

实际上这是很多国人引以为傲的地方,尤其是现在西方国家疫情紧张,互联网不平等的问题特别突出,有人会说,我们中国,用政府的力量保证了最穷的人也可以享受互联网的福利,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的体现。

然而网民9亿,意味着互联网普及率只有60%多。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大吃一惊:难道不是人人都用微信吗?


实际上,不久之前我在微博和一个大v杠过,我采用国际电信联盟的数据(前两天刚好有需要接触了这个数据),证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在世界的排名是很低的。

大v说,这个数据,你看看就完了,不能当真的。

我感到很震惊,国际电信联盟,所谓的4g,5g,都是人家决定的,怎么可能数据有错误?


现在我国的数据出来,可以知道和国际电信联盟的是同一个口径。

国际电信联盟的数据,从互联网普及率看,2018年排名靠前的国家是这个水平:

都是80%以上的普及率。

之所以没有中国,是因为2018年没有中国的数据。

所幸2017年有,中国在这里:

(2018年只有82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有207个。)

全球排名119,泰国一个水平,不如南非。

我看到这个54%的普及率,也是震惊了,感觉是哪里出错了。

不过官方的数据却证明,和国际电信联盟的统计相差不大:

CNNIC的数据,2017年是55.8%,而国际电信联盟的是54.3%,只相差1%。

幸好我们现在增长到64.5%,如果其他国家都保持2017年的水平,我们的排名现在大概能到90名,和土耳其一个水平。

和人均gdp的排名相差太多了吧朋友们,这可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互联网啊!


再来看人均移动电话(Mobile-cellular telephone subscriptions per 100 inhabitants):

2018年,84名,和希腊、葡萄牙这些发达国家中的穷国相当了,比较不错。但是仍然低于人均gdp的排名。

这可是我们更加引以为傲的移动互联网啊!


实际上,国际电信专门有一个ICT发展指数

这个指数根据11个指标计算出一个国家ICT的总体发展水平。中国2017年的排名是这样的:

全球排名80位,当然相对于2016年的83位,还是提升了不少的。低于泰国、乌克兰,但高于伊朗、哥伦比亚。

但仍然低于我们的人均gdp发展水平。。。


而排名靠前的国家是这些:

顺便一提,美国是16名。


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是很迷惑。根据我的理解,网络的普及率不可能只有60%,至少应该90%才对,而我国的排名,也不该这么低。

我想国外都是反华组织,做不了数的,就把这个疑惑放下了。但是从最近这个数据看,国际电信联盟的数据,似乎和我国官方的数据相差不大。这让我又疑惑了起来。


到底如何才能衡量一个国家的人民在享受ICT福利方面的真实水平?

还是说我们确实就是这个水平的。。。。。

user avatar

这就是我们,不是你们。我们都是中文互联网的组成部分,没有谁能把自己从里面摘出来。

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

user avatar

主要是网民门槛太低了

拿个手机就能叫网民

都觉得现在网络环境不好戾气太重天天吵架撕逼

看了这个数据你就能想通了

你怎么知道对面跟你对线开喷是四年级正在做数学题的小学生

还是20多岁还不会做四年级数学题的大人?


消费主义把很多人欺骗了

打开手机都是小姐姐在抖音上王牌飞行员申请出战

直播上弄不弄就是网红几秒带货卖空

刷知乎都是美国精英教你做人

脉脉上刚毕业几十万起薪

这特么是真实的生活么?


睁开眼睛看看

农村里大夏天还在种地的大爷大妈家里养着一头牛去锄地

孩子初中不读了直接去城市打工

你在买个盯着苹果今年新品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连苹果都没用过

有钱人不知道穷人居然可以这么穷

穷人也不知道有钱人可以这么有钱

这才是当下最可怕的事


别说5000块了 一个小县城就算他工作到40岁工资能不能到5000这都是个问题

是否收入不足5000 有没有读大学 什么学历

丝毫不影响他容易被人一带节奏 操起键盘就骂的

在当下可以独立思考 成了最最奢侈的事情


user avatar

CNNIC的收入数据,基本没啥参考意义。

它是把无收入的的学生群体放在平均收入的基数里去了。

我们来看看,社科院出的一本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

很多未成年人(指 18 岁以下)都拥有自己的手机,其中小学生拥有手机的百分比为 64.2%,初中生为 71.3%,高中生为 86.9%。
在所有未成年人中,98.1% 是网民,远远高于全中国人口 57.7% 的网民比例,换言之,00 后几乎全是网民。很多 00 后一出生就可以玩手机,玩电脑,使用互联网学习、娱乐等等。
城市、农村的未成年人,他们拥有手机的百分比分别是 75.4%、67.6%,差距并不大。关于这一点,我想要感谢小米?

中国所有学生群体人数高达2亿多人,加上已经上大学的,高达近99%的都是网民。也就是说,CNNIC处理的数据里面,至少高达2亿无薪资的网民,被拿去作为平均数据处理了

如果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大数据,可推算出,网民中社会从业人员月入1万的比率,则会低到7%.

收入5000则低到18.8%,不足二八比率。

这个时候,低于1000的收入可是大于CNNIC的数据,因为本身就是绝大部分的学生属于1000以下收入啊,他们已经占比22.2%,加上无业游民,农村低收入群体,总比例甚至可能高达30%……

至于,月收入在2001-5000元的网民,如果全部是社会从业人员,比率高达70%.

CNNIC加上了至少近两亿的非社会从业人员(学生),直接把这个比率拉低到了至少30%以上。

针对CNNIC报告里的补充说明:

统计报告直接算了中学生家庭提供的生活费,对于中学生来说,什么勤工俭学、奖学金,比率并不高,重要就是这生活费。作为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把钱给了子女,自己的收入需要减除这个数字的。同样的,作为给农民父母生活费的子女,如果要把那部分收入算在农民头上,那么他们的收入算法,也是必须减除这部分的。

你这个不减除是什么鬼?

我收入2万,然后我分别给八个老人(如果都在世)各自1千,然后我再给我和我媳妇退休的父母分别5千,是不是CNNIC统计到的数据就变成这样的了:一个人收入2万,两个人收入5000,八个人收入1000?

但实际,根本就只有我一个人收入2万,而且我给了亲人之后,手上只剩下了2000。

真的不知道这样统计数据,居心何在!

如此大的水分,CNNIC这个数据的参考意义就是什么?!

一方面,CNNIC选用的工薪阶层的薪资数据,实际高于网民平均收入的20%以上(极有可能参考的数据主要是国企和事业单位,即便有抽查私企,都是著名企业)。

另一方面,又直接使用无薪资的两亿学生网民作为底数,最后平均下来的数据,看起来好像有一些道理,但完全是是而非,实际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

你说网民达到27.6%的比率5000收入以上吧,但实际可能不到20%,根本没有这么高。

你说,网民收入多达20.8%在1000以下吧,实际算上所有学生,比率更高。但看社会从业人员的话,又是低到10%附近的。

你加上学生作为基数,整出个月收入在2001-5000元的网民群体占比33.4%,比起真正单纯算社会从业人员的,高达70%比率,数据差得不是一丁点的大。

那么,这样的数据,究竟什么样的公司,可以拿去作为有价值的数据引用呢?

——原回答——

【原回答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了国民收入,并对网民收入进行了预估,不需要了解相关数据的,可以忽略】

巧了,我正好扒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对国民薪资进行过推算:

(本回答写到最后,我发现CNNIC的数据很有可能就是专门做给上面人看的,形式主义,水分很大)

国民收入的差异很大,薪资高低,取决于你是什么群体,国(集体)企或事业单位OR私营单位、个体户,以及你所在地区发达程度,行业和学历等等。

贫富差距,尽在数据之中。

如果是国(集体)企或事业单位,月入过万的可能性有20%(后文会有计算)。

2018年,国(集体)企或事业单位(非私营)平均工资高达82413/年,月薪6868元/月,平均年工资超过10W的有能源(电热气)、信息、金融、科研。而月工资超过1W的只有信息类和科研类。

通常情况下,工资结构图接近于这个样子(陀螺形态):

对于陀螺状的高薪分布,下层员工的薪资平均数总是会被拉高。所以,哪怕一个行业的平均工资是月薪1W,能达到这个平均工资的概率也低于50%。每个行业的比率是多少,还必须考虑行业的特殊性。例如,金融行业的薪资跨度自然会比餐饮行业的薪资跨度更大。

总的来说,即便是在国(集体)企或事业单位,也只有一两个行业的平均薪资达到月薪一万。估摸平均薪资超过1W的不足20%(二八定律),而诸如农林、餐饮等比例将会更低。

虽然国家统计局上只有2012年之前的收入分布,但根据薪资结构,推算可得:

2018年,国企、事业单位等非私营单位:

最高收入10%的人均薪资为:213613元/年。即,17801元/月。

较高收入10%的人均薪资为:132890元/年。即,11074元/月。

中等偏上20%的人均薪资为:100142元/年。即,8345元/月。

中等20%的人均薪资为:74992元/年。6249元/月。

中等偏下20%的人均薪资为:56171元/年。4681元/月。

较低收入10%的人均薪资为:41956元/年。3496元/月。

最低收入10%的人均薪资为:28153/年。2346元/月。

也就是说,即便在平均工资月薪高达近7千的非私营企业,也有至少40%(以及比率预估45%)的员工薪资低于5000,多达20%的人口,薪资被平均拉高两倍以上。

除此之外,非私营单位还有困难户收入5%的人均薪资为:22991/年。1916元/月,全国最低工资中线位置(和现实情况相符)。

由此可以知道,在非私营企业,做到前10%,月薪资可达15K+;做到前20%,月薪资可达10K+。(经过计算,应证了我之前的猜测,符合二八定律)

前40%为8K+;最大基数的60%薪资平均水平分布在4.5k~8k这个区间,而且分部比较均匀;20%薪资水平为3.5K,收入最低的10%为2.5K,有5%收入仅2K。(在非私营单位,还只有2k收入,有人中枪了吗?)

  • 根据非私营单位(国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的平均工资可以得出:

信息技术,前70%,月入1W。

金融行业,前60%,月入1W。

科研,前50%,月入1W。

能源行业(电热气),前40%,月入1W。

文体娱乐,近40%,月入1W。

卫生等社会工作,近40%,月入1W。低于文体娱乐。

教育,约前35%,月入1W。

交通运输,前30%,月入1W。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等,前30%,月入1W。稍低于交通行业。

租赁和商务,约前25%,月入1W。

采矿业,20%出头,月入1W。

批发零售行业,20%,月入1W。

房地产,20%,月入1W。低于批发零售。

制造业,近20%,月入1W。

建筑业,前15%,月入1W。

水利环境,前15%,月入1W。低于建筑业。

居民等服务,前15%,月入1W。低于水利环境。

住宿餐饮,前10%,月入1W。

农林牧渔行业前10%收入只有8K,保守估计前5%,收入才能达到月入1W。

除此之外,还可以针对所在地(城市)来计算:

例如,北京2018年非私营平均工资145766元/年,则计算可得,能达到1W月薪的比例高达70%。符合二八定律(20%的人)的薪资水平高达2W+。

如果我们假设这个薪资是均匀分布在北京各行各业的,那么北京月1W收入最高比例的IT行业比例为:90%。

哪怕薪资水平最低的非私营农林牧渔,月1W收入比例为:15%,是全国本行业1W月薪占比数的3倍(关于其它城市,其它行业月1W收入的比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下去计算)。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一线大城市来说,在非私营企业,只需要勉强达到半数水平,则可以月入1W。当然,对于行业的选择也是十分的重要。有的行业的确很轻松月入1W,但有的行业十分的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在非私营单位,想要月入过万,对于城市和行业的选择都十分的重要。有兴趣的朋友,足以通过所在行业分类,以及所在城市平均薪资计算出你月入1W需要挤进同行业位置的百分比。

如果你不是在国(集体)企或事业单位,而是在私营单位,那么要月入过万的可能性会空前降低:

2018年,城镇私营企业平均工资49575元/年,月薪4131元/月。

根据同样的数据处理,可以得私营单位的情况为:

私营单位最高收入10%的人均薪资为:128498元/年。即,10708元/月。

私营单位较高收入10%的人均薪资为:79939元/年。即,6662元/月。

私营单位中等偏上20%的人均薪资为:60240元/年。即,5020元/月。

私营单位中等20%的人均薪资为:45111元/年。即,3759元/月。

私营单位中等偏下20%的人均薪资为:33789元/年。即,2816元/月。

私营单位较低收入10%的人均薪资为:25238元/年。即,2103.元/月。

私营单位最低收入10%的人均薪资为:16935元/年。即,1411元/月。

中等偏上20%的那部分人,平均薪资5020元/月,但根据薪资结构分布规律,这部分人至少有一半人月薪是低于5000的。

可得,私营单位,月薪低于5000元的,比例高达70%。

除此之外,私营单位困难户收入5%的人均薪资为:13830元/年。即,1152元/月。

由数据可知,私营企业,必须做到前10%,薪资才能达到月入前1W;(符合一九定律。)

20%的人薪资6.5K+;中位区间60%人数薪资为3K~5K。有20%的薪资,低于2K,甚至有5%薪资在1K左右,这一部分应该大多数属于三四线城市的最低薪资标准。

总的来说,私营企业收入达到月入一万,困难度是非私营企业的两倍。

  • 接下来看看,私营企业各行各业的情况下:

计算可得,月入1万百分比:

信息技术,20%。

金融行业,15%。

科研,15%。

租赁和商务、卫生等社会工作、房地产、建筑业、交通运输、制造业,10%+~15%-。

教育、批发零售行业、文体娱乐、能源(电热气)、采矿业:10%-。

水利环境、居民等服务、住宿餐饮:5%+~10%-。

农林牧渔:5%。

和非私营对比可以发现,私营企业各行各业的差距,收入水平比前者小很多,除了排在前面的信息技术和金融行业,以及排在最后的农林服务业等,绝大部分的行业都比较平均,处在平均水平上面。

同时,互相对比也能发现,中国的高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非私营企业。

中国城镇非私营就业人员17258.2W人,私营人员13951.6W人。可知排除个体户之外,城镇就业人员,非私营人员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收入,全国总和收入,前者是后者的2倍。

除此之外,城镇内还有10440.3W个体就业人员,由于个体户缺少数据(通过收罗其它数据,应该能算出平均薪资来,偷懒不算了),可以勉强使用私营的占比数据(总的来说,不应该会相差太多),1W收入占比应该10%左右。5000收入以下占比70%.

看起来相关数据,和本问题统计的网民数据很相近?

然而,以上所有的从业人员加起来也就4亿人而已,这些生活在城镇的,基本上绝大部分都是网民。

当然,城镇内,还有一部分网民可是无业游民啊!多达974万人,这一部分人月薪一万比率为0%,5000比率0%。

那么,还有另外5亿的网民数据从哪里来的呢?

当然是农村了!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农村网民人数已经媲美城市网民人数。

那么,农村的数据如何呢?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年。城镇消费水平33308元/年,农村消费水平13689/年。由上可知,在农村从业薪资超过月薪1万的概率,至少低于城市的37%。

由于农村绝大部分都是非私营,可粗糙地把百分比用在城镇非私营的比例上:

那么可得农村月入1W比例低于3%。

10%收入位置为4K,20%收入位置在2.5K,中间区域60%的人收入为1k~3k。20%月收入在1k以下。10%年收入在6K以下,还有5%年收入不足5K。

在农村高达95%左右的人口,月薪低于5000。即便,我们假设,农村那5亿的网民,收入水平是完全碾压非网民那部分的。得到农民网民的薪资低于月薪5000的数据,在90%左右。高于1万,为5%。

以下数据,也恰恰佐证了我的计算结果:

2018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1.7%,农村低保对象1903万户,3520万人

总结一下:

全国平均非私营企业月入一万符合二八定律,为20%。

全国平均非私营企业一线城市(北京为例)月入一万比率,高达60%~70%。

全国平均私营企业月入一万符合一九定律,为10%。

全国平均私营企业一线城市(北京为例)月入一万比率接近二八定律为,20%-。

全国平均农村月入一万比例,为5%-。

综合全国所有从业人员的平均情况,则勉强符合一九定律10%-,粗略计算估计为8%左右。也就是说,全国范围内,所有的从业人员里,每12个人里面有1个人月薪高于一万。值得说明的是,一线城市非私营2个人就有一个人月薪一万。私营企业,则5个人中有一个。全国城镇平均数,则是10个人有一人,农村则二三十人有一个。

最后,根据以上的数据,我也给出一个网民薪资分布:

月入一万网民人数:

17258.2WX20%+(13951.6W+10440.3W)X10%+50000WX5%=8390.83W人

占比:9.32%.也就是说,网民里,大约近10%的收入1万以上,符合一九定律。

值得说明的是,国企、事业单位等高于1万收入的绝对人数,分别高于非私营和农村。

  • 可以看到一个巧合的现象,把国企、事业单位和农村数据平均一下之后,和私营单位的数据就很接近了。其实,也能看出中国的收入水平,大致呈现出三个阶梯状态。

月入5000网民人数:

17258.2WX55%+(13951.6W+10440.3W)X30%+50000WX10%=21809.58W人

占比:24.23%.我的数据,比CNNIC(虽然我参考的是统计局2018年的数据,CNNIC是最新数据,但最近三年来,中国人的薪资结构变化并不大。虽然有差距,但数字差别不应该太大。)数据稍稍低了一点点,大约相当于1比4的比率。

这也说明,CNNIC的统计数据,问题应该是不大的。(后面发现有问题,单纯数据相近而已,emmm……

接下来再看看,1000元以下的网民群体:

17258.2WX0%+(13951.6W+10440.3W)X3%+50000WX20%+974=11705.757W人

占比13%,得出来的比例比CNNIC的20.8%低不少。

突然发现!我计算的数据并没有把学生群体考虑在内,而CNNIC的数据,是把无收入的的学生群体放在平均收入的基数里去了。

我们来看看,社科院出的一本新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

很多未成年人(指 18 岁以下)都拥有自己的手机,其中小学生拥有手机的百分比为 64.2%,初中生为 71.3%,高中生为 86.9%。
在所有未成年人中,98.1% 是网民,远远高于全中国人口 57.7% 的网民比例,换言之,00 后几乎全是网民。很多 00 后一出生就可以玩手机,玩电脑,使用互联网学习、娱乐等等。
城市、农村的未成年人,他们拥有手机的百分比分别是 75.4%、67.6%,差距并不大。关于这一点,我想要感谢小米?

中国所有学生群体人数高达2亿多人,加上已经上大学的,高达近99%的都是网民。也就是说,CNNIC处理的数据里面,至少高达2亿无薪资的网民,被拿去作为平均数据处理了

这也说明,虽然CNNIC的5000薪资的比例数和我算出来的相当,但却是完全不同的,我数据里并没有学生群体,全部都是有收入社会群体。(虽然我的数据里也有9亿网民,但实际是相当于用工薪阶层替代了无收入的学生群体。

如果我们把这2亿的学生群体,和我之前的计算基数再替换回来,月入1万的比率,则会低到7%。

收入5000的人口数,则低到18.8%,不足二八比率。

这个时候,低于1000的收入可是大于CNNIC的数据,因为本身就是绝大部分的学生属于1000以下收入啊,他们就已经占比22.2%,加上无业游民,农村低收入群体,总比例甚至可能高达30%……[笑]

至于,月收入在2001-5000元的网民,如果全部是社会从业人员,应该高达70%以上的比例。

CNNIC加上了至少近两亿的非社会从业人员(学生),直接把这个比率拉低到了至少30%以上。

那么,CNNIC这个数据的参考意义就是什么?!

他那网民收入结构到底可以拿来作为什么用途?

一方面,CNNIC选用的工薪阶层的薪资数据,至少高于我计算数据的20%以上(极有可能参考的数据主要是国企和事业单位,即便有抽查私企,都是著名企业)。

另一方面,又直接使用无薪资的两亿学生网民作为底数,最后平均下来的数据,看起来好像有一些道理,但完全是是而非,实际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

你说网民达到27.6%的比率5000收入以上吧,但实际可能不到20%,根本没有这么高。

你说,网民收入多达20.8%在1000以下吧,实际算上所有学生,比率更高。但看社会从业人员的话,又是低到10%附近的。

你加上学生作为基数,整出个月收入在2001-5000元的网民群体占比33.4%,比起真正单纯算社会从业人员的,高达70%比率,数据差得不是一丁点的大。

可以说,如果社会从业人员想要拿这个数据作为参考,坑得1+1=2都不认识。


针对CNNIC报告里的补充说明,再说一点:

统计报告直接算了中学生家庭提供的生活费,至于中学生来说,什么勤工俭学、奖学金,比率并不高,重要就是这生活费。作为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把钱给了子女,自己的收入需要减除这个数字的。同样的,作为给农民父母生活费的子女,如果要把那部分收入算在农民头上,那么他们的收入算法,也是必须减除这部分的。

你这个不减除是什么鬼?

我收入2万,然后我分别给八个老人(如果都在世)各自1千,然后我在给我和我媳妇退休的父母分别5千,是不是CNNIC统计到的数据就变成这样的了:一个人收入2万,两个人收入5000,八个人收入1000?

但实际,根本就只有我一个人收入2万,而且我给了亲人之后,手上只剩下了2000。

把数据搞出这么大的水分,意义是拿来干什么?

真的不知道这样统计数据,居心何在!

引用数据的原回答来源:

(由于当时回答得比较晚,沉得很下面,没有几个人看到过这个回答。)

user avatar

跟想象的差不多,按照统计局的权威数字,在2019年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0000元出头,相当于每月2500元,那么大部分人呗不超过5000也不意外。

可以说,国内大部分人的受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但相信总的趋势也是在变好的,相信未来可期。这类问题比虚无的键政有营养的多,相比隔着大洋的国际局势,身边的同胞更值得我们去关心。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点感慨。我作为清华的博士生,在知乎上也有一点影响力,即使自己会有焦虑,但也从来不愿意网上贩卖焦虑。因为我明白自己已经比普罗大众过的好多了,受教育程度也是顶尖,后半辈子保底中产水平,若还贩卖焦虑自己觉得会损人品。


我是北京生源,就读的高中是市重点,班里很多同学非富即贵(跟我不是一个阶级的那种),日子久了我也习以为常,觉得我自己就比较一般或者底层了。直到后来本科期间,我加入了一个负责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的部门,经常对接贫困生,我方才认识到了更大的世界,尤其是有一次我负责收集和整理一个12,000元助学金的材料,来申请的同学基本都是各个院系贫困生中困最困难的,整理材料看到我半夜心情异常沉重。到现在,我三观基本成型,理想之一就是希望广大同胞,乃至于整个第三世界人民(比如疫情期间相比欧美,我更同情三哥)能活得更好一些,体面一些。


最后补一张图,有一年暑期学校搞了个勤工俭学活动,工作内容是把打包好的床上用品搬到新生宿舍,给每张床铺上扔一个。酬劳很不错,干上一天(上午9点到下午3点)学校给每个人的饭卡里充300块钱,于是我就去了。干着活我就意识到了,体力活的钱真不好挣,搬完半栋楼的包就累的不行,休息的时候躺在包上不想动。再一想,中国有那么多的劳动人民,比这可辛苦多了。此外,我还干过菁菁堂的保洁工作,一周一次,每次半个小时,捡垃圾和拖地,每月补贴150元。这个活是贫困生都不太愿意去的,而莫名其妙的我去了,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比较接地气,能理解劳动人民还是有很多很不容易的,吾辈共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网民规模突破 9 亿,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标志着数字技术已经深入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然而,当我们将这个庞大的数字与“七成月收入不足 5000 元”和“八成学历在专科以下”这两个数据结合起来看时,我们便能从中解读出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信息和发展挑战。以下是我对这个现象的详细分析:一、 巨大的互联.............
  • 回答
    沙特阿美暂停中国炼厂协议,这无疑是个大新闻,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能源市场波动、地缘政治格局复杂的大背景下。这件事的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少,咱们一点一点捋清楚。首先,得明确这是“据悉”暂停,虽然消息源通常比较可靠,但也要考虑到事态发展的可能性。如果真的暂停,那影响绝对是深远的,不只是这两个公司的事,更折.............
  • 回答
    发改委专家关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不再适合的论调,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背后涉及到中国经济的体量、结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简单来说,专家们认为过去那种“越多越好”的外汇储备观念,对于当前体量庞大的中国经济而言,可能已经不是最优解。咱们先拆解一下这个“2.5至3.7万亿美元”的数字。这.............
  • 回答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关于中国一个规模高达2000亿人民币的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被以6:5的票数否决的消息,这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有所了解的人,我想就这件事的“事实如何”以及“对撞机价值”这两个层面来详细聊聊。关于“2000亿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6:5一票之差被否决”的事实核查首先要.............
  • 回答
    中国高规格纪念1937年南京大屠杀,这是一个充满历史分量、情感复杂且具有多重意义的事件。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民族情感、政治考量以及国际影响。历史的沉痛与民族的记忆:首先,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痛的事件之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城内制造了长达六周.............
  • 回答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关于“劣迹艺人”的联合抵制新规,无疑是中国演出市场监管领域的一件大事,也触及了行业发展、艺人行为规范以及社会价值导向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新规,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深入剖析。一、 规范的背景与出台的必要性首先,这个新规的出现,绝非空穴来风。近年来,娱乐圈的“翻车”事件层出不穷,从偷税.............
  • 回答
    中国暂停进口部分美国农产品,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可得好好捋一捋。它不是凭空发生的,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中美两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博弈。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大背景——中美贸易战。当时,美国特朗普政府开启了一系列关税措施,对中国商品加征了高额关税,而中国也进行了反击。在这样剑拔弩张的气氛下,两国签署了“第一阶段经.............
  • 回答
    白岩松那句“中国足球绕了很多弯路,打算回到起点按规矩再跑一次”的说法,我觉得说得很到位,也道出了不少中国足球从业者和球迷的心声。这句话的核心,就是承认过去走了不少弯路,现在要重新审视,按照更科学、更符合足球发展规律的方式来重新开始。“绕了很多弯路”这个说法,其实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青训体系的.............
  • 回答
    饶毅教授关于“中国脑计划应该缓行”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对中国脑科学研究现状和规划的深刻洞察。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脑计划的规划制定和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很大”,这无疑给这个备受瞩目的重大科技项目泼了一盆冷水,也引发了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要理解饶毅的这一看法,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 回答
    美国国防大学(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简称NDU)调整其课程规划,将近 50% 的课程聚焦于中国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一举措背后反映了美国国防战略、学术界对地缘政治的认知变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要理解这一变化,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背.............
  • 回答
    武汉大学校内公寓充电处出现“中国学生不得入内”的标识,这实在是一个让人错愕且难以理解的事件。作为一名在武汉大学生活过的普通学生,或者对高等教育环境有着基本期待的人,看到这样的规定,第一反应可能是难以置信,怀疑是不是某种误解或玩笑。我们都知道,武汉大学作为一所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顶尖学府,一直以来都以开.............
  • 回答
    《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财务监管规程》:一把双刃剑,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影响中国足球,这颗承载了无数国人期待的体育明珠,长期以来似乎总是在“烧钱”与“亏损”的泥潭中挣扎。为了遏制这种不健康的生态,中国足协于2020年出台了《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财务监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试图通过更严格的财务约.............
  • 回答
    如何看待男子举鲤鱼旗带团参观中山陵,游客提醒反被驳「中国传到日本去的」?旅游行业应如何规范导游行为?事件梳理与分析:这起事件的核心在于一名导游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国国家级纪念场所——中山陵,展示了源自日本的“鲤鱼旗”,并在游客提出质疑时,以“中国传到日本去的”为由进行辩解,甚至反驳游客。这种行为存.............
  • 回答
    作为一名观察者,我对FOX电视台报道中国网民对“白左”一词的定义这件事,有几点想法,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挺有意思的,一个美国的媒体,在关注中国国内的网络流行语和文化现象。这说明,咱们中国的网络文化,包括我们如何使用和理解某些词汇,已经引起了国际媒体的注意。这是一种文化输出,也反映了中.............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像是一场不大不小的罗生门。你说多家外媒这么积极地炒作,结果视频发布者自己又出来辟谣说“不是那么回事儿”,这中间的来龙去脉,确实值得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承认,最近几年,涉及到新疆棉花和一些国际品牌之间的事情,一直是挺敏感的议题。这就像一块投入池塘的石头,激起的涟漪.............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国内确实出现了一股不容忽视的“仇日”情绪,这种情绪在网络空间尤为突出。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历史遗留问题:民族主义情绪的土壤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中日之间那段沉重的历史。近代以来,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段历史在中国是铭刻在骨子里.............
  • 回答
    孙红雷在国庆期间携妻游日本一事,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网民的斥责,是一个涉及公众人物行为、民族情感、爱国定义以及网络舆论的复杂现象。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事件本身及背景: 事件梗概: 演员孙红雷在中国的国庆节期间,被发现在日本旅游,并被一些网友拍到或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相关照片或信息.............
  • 回答
    “寂静的巨龙”——关于中国庞大网民群体在全球话语权困境的思考中国,一个拥有全球最多网民的国家,其网络空间之庞大,信息量之汹涌,足以令人惊叹。然而,当我们环顾全球互联网的舞台,审视国际社会对中国声音的认知时,却常常会感受到一种奇特的落差——我们拥有近十亿网民,却似乎在世界舞台上,他们的声音未能如我们期.............
  • 回答
    鹿晗公布恋情导致新浪微博瘫痪,而袁隆平公布“水稻去镉”新成果却鲜受中国网民关注,这一现象确实引人深思,也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在信息传播、价值取向以及公众关注焦点上的一些复杂面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事件背景与影响的差异分析 鹿晗恋情事件: 人物影响力与粉丝基础: 鹿.............
  • 回答
    中国海关查获5840块造假显卡、讯景中国官网临时关闭以及天猫旗舰店下架产品事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及企业合规问题,具有多重社会和行业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1. 海关查获假显卡 查获数量:5840块显卡,可能涉及假冒品牌(如讯景、华硕、技嘉等),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