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不吹牛地形容北京有多大?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北京有多大,尽量不吹牛,用一些具体的事实和感受来描绘。

1. 面积的尺度感:一个“小”大国

首先,我们看官方数据。北京的面积大约是 16410.5平方公里。听到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有直观感受。我们来对比一下:

比一些国家还大: 这个面积比斯洛文尼亚(约20273平方公里)、以色列(约22072平方公里)、塞浦路斯(约9251平方公里)等国家都要小一些,但比我们熟悉的许多国家,比如黎巴嫩(约10452平方公里)、牙买加(约10991平方公里)要大不少。
比一个省会城市大很多: 比如,上海的陆地面积约6340平方公里,广州约7434平方公里。北京的面积是它们的两倍多。
行政区划的复杂: 北京市下辖有16个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其中一些区,比如房山、密云、怀柔,它们的面积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小县城甚至比一些小县城还要大。例如,密云区的面积约为2200平方公里,比很多地级市的面积都大。这意味着你可能一天都走不完一个大区的范围。

2. 旅行的尺度感:不止是看故宫和天安门

当你决定去北京玩,你很快就会发现,仅仅去几个核心景点是远远不够的,你也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部体验:

跨区通勤的时间: 如果你住在市中心(比如东二环附近),要去北边的昌平区(比如十三陵)或者南边的房山区(比如周口店),即使是开车,在不堵车的情况下,也可能需要12个小时。如果遇到高峰期,那时间翻倍是常事。公共交通同样如此,地铁换乘加上站间步行,从东边到西边,或者从南边到北边,一个来回可能就要花费半天甚至一天。
“一日游”的局限性: 想“一日游”北京是不可能的。你最多只能在一个区域内,或者选择几个距离非常近的景点进行游览。即使是市内的景点,比如故宫、天安门、天坛,它们本身就很大,加上排队、安检、参观,也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如果你想体验一下北京的郊区风光,比如去怀柔看虹鳟鱼,去密云爬司马台长城,或者去门头沟的灵山,那基本上就是一整天的行程了,而且往返交通会占据大量时间。
景点的分散性: 北京的“大”体现在它的资源分布很广。除了市中心的古典建筑群,还有西山的森林公园、香山红叶、北部的长城(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等)、南部的平原湿地,以及一些新兴的文化创意区等。这些景点之间的距离,就如同国内的城市之间的距离一样。

3. 生活的尺度感:从城市中心到郊区再到乡村

北京的“大”也体现在它城市形态的延展性:

多中心的结构: 现在的北京已经不是一个单一的市中心,而是形成了多个副中心和功能区。比如,以国贸为代表的CBD商务区,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中心,以金融街为代表的金融中心,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城市副中心通州等等。这些区域之间往往有相当的距离,各自有不同的生活节奏和功能定位。
城乡结合部和远郊: 从最核心的二环、三环,到四环、五环、六环,再到更远的昌平、大兴、房山、顺义、密云、延庆,你会明显感受到城市景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从高楼林立的都市中心,到有更多绿地和低密度住宅的郊区,再到保留着乡村风貌的远郊地区,这之间跨越的不仅是距离,更是生活方式的转变。你可能会遇到通勤时间长达两小时的居民,他们生活在距市中心较远的区域,但因为当地房价相对较低或者有其他原因而选择在那里安家。
交通网络的支撑: 为了支撑这样一个庞大的城市,北京拥有极其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尤其是地铁。密集的地铁线路覆盖了城市的大部分区域,但也正是因为线路太多、站数太多,即使乘坐地铁,从一端到另一端也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

4. 感受北京的“大”:

永远有新的地方可以去探索: 即使你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很长时间,你可能仍然会发现一些你从未听说过或者从未去过的公园、小镇、文化街区。
“远”是相对的,但“远”也很实在: 对于习惯了小型城市的人来说,北京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显得“远”。而对于在北京生活的人来说,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活动范围来定义什么是“远”,比如“出了五环就算远”。
需要规划和时间: 在北京,任何出行都需要提前规划,特别是跨区域的活动。你不能想去哪里就立刻到达,你需要考虑交通方式、时间成本,以及可能遇到的交通拥堵。

总而言之,北京的“大”不是一个抽象的数字,而是体现在它庞大的面积、复杂的行政区划、分散的景点、多中心的城市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长距离通勤和对时间的消耗上。它是一个需要你用脚去丈量,用时间去感受的庞大实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注:答案中的面积对比图都没有考虑城市纬度的不同导致的面积误差,请把它们当成极易形成误导的错误信息。

-----以下是原答案:

上面的答案们都太浪漫,作为在北京呆了11年的外地狗,看了不禁泪如奶下,但是正是由于给人太多瞎想空间,所以大部分都有吹牛逼的嫌疑。

北京的大,不吹牛逼,那只能尽量用数字来说明:

假设北京市是一个国家的话(假设而已……虽然北京户口跟绿卡差不多难拿),其16807.8 km2的总面积,可以排在世界253个国家或地区中的159位。

突然觉得,即使是上一段只有数字的文字,也有点吹牛逼的意味……

所以我把北京市的轮廓加在了其他几个城市的地图上做了个对比,所有地图比例都是一样的。从现在开始,我一句话也不说,请看图:

上海

广州

香港

深圳

东京

新加坡

台北



图片中有个小方块很突兀让强迫症看着很难受,那是俺安插的彩蛋,黑方块表示的是北京市交通运输用地(道路加地面停车场等)的面积,约为248 km2。

我们把北京市所有的500万辆汽车(其实不止),以帕萨特为汽车平均大小(7.4 m2)(其实也不止),紧紧的排在一起,那面积应该是37 km2,也就是黑方块中的绿色的小方块所占的面积。

对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北京市三环主路宽度20米,长度48 km,所以粗暴的可以算出,三环主路总面积是960000 m2。也就是說,北京市所有的汽车,还是紧紧的排列,并停在三环主路上的话,需要大约38个三环主路。

所以,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三环路是北京的停车场,这TM的才是吹牛逼,想上三环停车得赶在早上六点之前,去晚了根本没地儿停车啊我日。

reference:

1.北京市城市整体规划纲要说明书(2004-2020)

2.

Google 地圖

3.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


-------------------------------------------------补充的分割线---------------------------------------------

本来很随意的画俩钟头写的一个偏戏谑的答案,在评论区被虐惨了,主要有两个大漏洞:

  • 谷歌地图使用的“单圆柱(Plate Carree)投影”方式,会使纬度不同的地区面积有误差。这个错误我完全没有预料到,实在是有点太无知,抱歉。本想研究一下这个新课题,把误差算出来再重新做面积的对比图,但是由于下面的第二个漏洞,我懒得修改了,但我在这里还是再强调一下,答案中的面积对比图都没有考虑纬度的不同导致的面积误差,请把它们当成极易形成误导的错误信息。

  • @迅疾(当然还有其他很多老师)提到的我对于城市各种不同区划的面积的概念的混淆。

我也是学城市规划的,虽然是个半吊子,但也知道这个问题如果展开说,光有“大”这一个因子,是无法在短篇幅内做出严谨的学术论证的,无论如何描述,都是会有漏洞。所以我也就不再修改原来的答案了,就留在那里被鞭尸好了。

至于评论里提到的其他很多比北京大很多的城市,如重庆、哈尔滨、呼伦贝尔、赤峰、鄂尔多斯等等,感谢提醒,但我猜想也许是很多人把我这个回答当成了”如何不吹牛逼的形容北京市最大“,而不是我所应答的“如何不吹牛逼的形容北京市多大”。这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

综上所述,我的答案被反对很多,也是预料中的一件事情,感谢大家的严谨和公正,让我认识到我自己也是在吹牛逼哈哈。

最后,整理一下我所目前能找到的数据,补充一下“如何形容北京的大”。

1、再假如北京是一个国家…………(太不要脸了)

我把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面积(横轴)和人口(纵轴)和人口密度(散点大小)做一张散点分布图,得到下面的结果。

这张图中(来源:

bit.ly/1OILMiJ

),我们看到,中印俄美位于逆天的右上角,摩纳哥面积不大,人口也不算多,但是超级拥挤呀。还有新加坡和香港由于高密度的人口也处于比较容易辨识的位置。

我还在图上标示了科威特和斯里兰卡这两个莫名其妙的国家,那是因为,科威特的面积(17818 km2)和斯里兰卡的人口(1960万)比较接近北京市的数据。所以我们可以大致的得出北京在这张图里的位置和大小:

我们可以看到,位于北京左下方的小点点的数量,略微少于它的右上方,所以单纯从面积和人口的指数来看,北京算是一个中小型国家的规模。


2、通勤压力

很久以前我看到一个数据,知乎用户的地理分布,北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所以答案中有很多人也在吐槽北京的堵车,但是我想如果能找到人们上下班通勤的数据,应该比堵车的个案描述更有说服力一些,所以根据

全国50城市上班族通勤调查:北京平均单程19.2公里(图)-搜狐财经

(未经查证),我把前十名的城市和全国平均数据做成了图表的形式,让数据稍微直观一些。

如图所示,相比全国平均值,北京算高的,但并不算逆天,之所以这么多人吐槽,也许是由于北京人口较多,导致的极端数据也很多,比如我有同事日常通勤距离超过150公里的,还不止一个。


感谢各位老师在评论区的指正,恕不一一回复~

(完)

user avatar

从平津战役史料看,当代北京主城只要划出一小部分房价3万以上的地区,就有足够的空间供十几个师的野战军团进行大规模机动迂回,或是几十万大军做阵地战:

丰台战斗(1948年11月14日-15日)是平津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和平解放北平的前奏。

194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军委指令东北野战军战军提前秘密入关,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与华北野战军联合作战,以优势兵力,分割包围平、津、塘、唐一线的华北国民党军。国民党驻丰台的郭景云所部第35军,因驰援张家口、新保安一带被围军队离开丰台,造成这里的兵力减弱。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在副司令吴瑞林率领下,经过10天急行军,行程千余里,经三河、海淀红山口、西黄村、新北京(今永定路一带)、沙窝,于12月14日7时30分到达岳各庄,兵锋直抵丰台。解放丰台的战斗从12月14日开始,至15日下午结束,共分为抢占和防守两个阶段。

上述突破路线,在今天的卫星地图上是下面这样的……解放军完全可以全程坐地铁或者公交过去,而且绝对不用坐市郊线。

14日11时解放军开始攻击大井和周庄子、七里庄守敌……从丰台东西两头回包围敌人。至下午5时,毙伤敌人200余人,俘62人,激获轻重机枪50挺,占领了丰台火车站和丰台东西仓库,守敌仓惶逃往镇国寺一带……而后又进至古庙、跑马场(靛厂东)、财神庙(即六里桥)、莲花池一线。125师随126师跟进,14日进至八角、古城、衙门口地区,并配合124师作战,进至五里店、看丹地区,配合友军实现对北平的合围。

这一场大战完全可以被下面的绿圈围住,顺便说一下,傅作义当时就在丰台火车站,没想到东北野战军穿插如此之快,扔下大批物资跑回了北京城。可见东野进军路线沿途人口密度很低。

至14日晚,国共双方军队在北平南郊一线形成对峙态势。解放军防线为:北起核桃园、古庙(今海淀区),经金家村、跑马场、马官营、财神庙、西局、水头庄、东管头、孟村、王家胡同、苇洼,至纪家庙、张家路口、神堂一线;国民党军防线为:北起白云观、广安门、关厢,经大红庙、鸭子桥、莱户营、三路居、西铁匠营、中顶,至草桥、玉泉营、镇国寺一带。

下图就是国民党军在丰台失守之后的北京西南临时防线走向,请注意其中故宫博物院的相对比例。傅作义就是守在这么一条防线里面信心满满,要和共产党平起平坐的谈判,掂量自己到底该西退绥远,还是南下江浙。

丰台被占后,傅作义调兵反攻,于15日3时组织94军5师、13军89师、92军的56、142师、101军的271、273师等7个师的兵力发动第一次反扑,从复兴门、西便门、广安门出动,一路以101军3个师向解放军126师驻地正面进攻。先以蒋介石嫡系5、56、142、89师,在百余门榴弹炮支援下,由2列装甲车引导,沿铁路两侧向解放军124师正面纪家庙一带阵地进攻,装甲车直冲到解放军前沿指挥部和372团指挥所门前,扼守着火车站的3个营被割成了3 段。372团被分割后,各自坚守阵地,预备队从敌侧后进攻,打退了敌人。晨6时50分,敌人又组织了第二次猛攻,整师整团在装甲车掩护下,又冲向解放军阵地。苇洼阵地首先被2个连敌人突入,坚守在这里的解放军第1连冲杀4次,剩下二十人仍坚守阵地。372团7连班长姜新良率先8名战士坚守制高点,打退国民党数百人的八次进攻,缴获机枪1挺,俘获8人。

请看傅作义7个师连同上百门重炮,两列装甲火车的进攻发起线……本图基本只截了四环之内的地区,须知今天北京大多数人口是住在这张图之外的。

1949年1月解放军实现对北平的四面合围,北平国民党守军数次在广安门地带向外突围,均被击退。天津战事结束后,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建议。1日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几十万大军从图中红点位置往外走,就需要“突围”了。换句话说,根本出不了二环。傅作义先生,你听说过

二环十三郎

么?

配上一张北京房价地图。总结一下,在东北野战军入关之后,北平战役的主线就是国民党军占据房价5万以上地区的一小半,解放军占领另外一多半5万区,连同所有的3-4万地区包围傅作义集团,进行影响全国局势的战略对抗……现在你知道2015年的北京有多大了?


补充一下,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浪潮不仅仅限于北京,长三角以上海领跑的超级城市化进程更惊人。1998年我读书的时候,同济大学沪北校区(武东路)附近还有大片的菜园、荒地,蒸汽火车开来开去。3000块的房子卖不动,需要花样百出的促销。现在……请允许我后悔当年没有卖血交个首付。不过既然楼主说北京,我也就不跑题了。关于上海城市发展的更多讨论,请参照我此前的文章:

马平:3015年 会有中学生记得上海么?

这里只说一个有趣且相关的小事实。20世纪30年代,上海浦东有共产党抗日游击队和稳定的游击区,正式番号是新四军淞沪支队,经常袭击日本驻军的基层单位。日本人在这里驻军3000,拿他们也没什么办法,甚至抓不住落到浦东游击区的美国飞行员托勒特。后来淞沪支队把美国人送到了新四军浙东军区。中国20年来的大规模城市化,已经把当年围绕重要城市而爆发的多数重要战争地点变成了发达城区。宋辽战争中决定性的

高梁河之战

,地点就在今天北京的西直门。也不知西直门立交桥当年是否影响了战局……

美国飞行员和浙东新四军战友合影

……由于“两面派”的乡、镇、保长和伪军不断增多,真汉奸也相应减少了。浦东游击队的基地大大得到了巩固。后来,连日军也知道了,在一次伪行政会议上,鬼子无可奈何地说:“东洋先生的心里明白,你们区长以上的,八分相信东洋先生,两分相信游击队;乡长嘛,一半对一半;保长以下,统统的靠不住!”日军精心组织的“清乡”宣告了彻底破产,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就这样在敌军眼皮底下扎了根……

被街区、地铁、磁悬浮、高速公路和机场覆盖的浦东,就是当年淞沪支队和3000日军周旋的地方。注意二战背景,背后的大海不是回旋空间,而是日本海军的自家水塘。

熟悉淮海战役的人应该知道这张图的意思,呵呵。

相关回复:

世界上正在发生着哪些国内少有人关注的重要变革? - 马前卒的回答
有哪些地名在古代十分风雅,而现在被重命名后就失去雅致了? - 马前卒的回答

如果集合全世界的力量,造一座山,这座山能造多高? - 马前卒的回答

淘宝改变了哪些城市? - 马前卒的回答

上海这座城市的GDP是靠什么支撑的? - 马前卒的回答
user avatar

北京城比北京市要小得多。

诚然,进入21世纪了,不能也不应该只把九门内(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圈起的范围)算做北京城。但是即使按照当代北京城的定义,北京城仍然远小于北京市。

我个人的北京城定义,是以地铁东四站、地铁中国美术馆站、公交灯市西口站和公交灯市东口站围成的地块为基准区域,将所有后缀为“社区”或者“社区居委会”的基本单元连接起来,也就是北京市的城区范围。

为什么要以上述四个站围成的区域作为基准区域?因为编排全中国的行政区划代码的时候是从这个区域单元开始排的。这里不光是北京的基准区域,也是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准区域,君临全国七十万个村级区划的顶点。

如图,这个excel表有全中国所有村的信息,一共74万余条,这只是最开头的二十几条。

如图所示为“基准区域”。我写的架空历史小说也是以这里为舞台的。


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某些社区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因此也可以以东华门街道为基准乡镇,把后缀为“街道”或者“街道办事处”的乡级行政区连起来。

为什么要连接“街道”或者“街道办事处”?因为“乡”的意思代表该行政区大部分地域是农村。“镇”的意思则代表该行政区是一个独立的城镇,亦或是人口较多的农村。“镇”不一定是城镇,镇下面可以只管村的,一些乡人口够格了就变成镇了(人口够格也不一定就能变成镇,十八里店乡有15万人都没变成镇),不代表它一定是城镇。所以,他们都不应该被算入大城市(由两个及以上乡级行政区组成的城镇)的范围。

顺便说一下“地区办事处”。地区办事处是北京市特有的行政区划,它是各个区县政府对乡、镇进行城市化改造和管理的行政机构,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体制,也就是被称为地区办事处的行政区划,仍然保留原本“乡”或“镇”的区划名。

为什么不用建成区面积呢?建成区面积不是不用,后面会用到。但是直接用建成区面积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无法分割行政区。举个例子,东京二十三区中的杉並区、练马区和武藏野市完全接壤,中间城市完全连绵,没有农村,从建成区上可以算作一体。但是从行政上武藏野和东京城区是分开的,这时候用建成区就没办法分割开。

第二个是中国统计建成区以市这种比较大的行政区为单位,导致一些孤悬的县城、小镇也会算进主城市的面积内。

一个地区想满足“是大城市的一部分”,首先它要和大城市核心区中间完全由城区延绵(像昌平县城到北京城隔了大片昌平、海淀的农村,所以连不上),其次它不能在行政上被单独划分,必须跟大城市连为一体(比如清华园街道和东升镇都在五道口,完全接壤,但是东升镇有其独立性)。

在中国,“街道”是可以多个连为一体形成大城市,也可以单独形成城镇的。而“镇”就算全连在一起,也是一个个独立的。“乡”则是以农村为主。

所以,建成区面积不是不用,而是不能单独使用。

本篇文章的城乡判定参考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17年)》,这是目前最新版的区划代码。但是答主在文章中会不可避免夹杂“崇文区”“昌平县”等旧习惯词汇,这个和答案主体没啥关系,可以忽略。





已知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即今新东城区和新西城区范围)所有基本单元都是街道。所以它们毋庸置疑都是北京城。

这是朝阳区的情况,橙圈范围内是和东城区、西城区相连的城区。中间那个疙瘩是太阳宫乡,是农村地区(太阳宫乡有大约3000的农业人口),所以不算城区。首都机场街道和垡头街道虽然是街道,但是并不与主城区相连,中间被农村隔开了。

所以橙圈内范围是北京城的一部分。

丰台区的情况比较特殊。丰台区的街道和乡的行政范围是重叠的,街道管城镇地区,乡、镇管农村地区。

举个例子,丰台城是归丰台街道管的,而菜户营村是卢沟桥乡管的,丰台街道和卢沟桥乡部分重叠。

如果按照乡镇算的话,全丰台被分为五个乡镇。(图中网坐镇应为王佐镇)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采用了向下取整的方法,按照乡>镇>街道的顺序来判定。

也就是说,丰台区全境都被看做乡镇,不算入北京城范围。

海淀区和丰台区一样,街道和乡镇行政区划是重叠的。比如海淀街道和海淀镇基本上是重叠的。但是海淀有一个好,海淀的城市化比丰台要强一些,所以更容易找到街道的边界。

海淀区的情况是这样的。海淀区以前全境都是乡,但是21世纪以后,开始逐步把乡改成镇和街道。现在海淀区只有七个镇:四季青、东升、海淀(万柳)、西北旺、温泉、苏家坨、上庄。只要把这七个镇排除,其余的范围就都是北京城的一部分。

图中橙圈部分是属于北京城的。注意那两个蓝圈,蓝圈内是东升镇,是独立的城镇,不算在橙圈的北京城范围内。

说到东升镇我再多说几句。东升镇在2011年以前是东升乡。东升乡的面积非常庞大,从西三旗到西直门外都是东升乡的地盘。

石景山区全境都是街道,往东可以和海淀区连接,所以就不放图了,它们都算北京城的一部分。

昌平区南部和朝阳区北部、海淀区东部接壤,但是昌平区唯一的一个街道在县城。跟朝阳区接壤的东小口镇(立水桥-天通苑)是独立城镇。跟海淀区接壤的回龙观镇也是独立城镇。

门头沟区也出现了和丰台区一样的问题。门头沟区的四个街道和龙泉镇的范围重叠了。因此门头沟区全境都不算北京城范围。







那么最终得出来的北京城范围大致是如图的橙圈内蓝圈外(随手画的,误差在三公里以内)蓝圈是四季青镇。

如果我们把刚才乡镇和街道重叠的地方按照街道算,则是黑圈范围内蓝圈范围外(多出了丰台河东地区、海淀的西北旺、门头沟城区。蓝圈内是四季青镇,是独立城镇。)

那么,按照第一张图的橙圈来看,这个北京城,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截取了几张测距图。



南北大概有19公里,内部极限长度大概能达到30公里以上。粗略估算的话面积大概在550-600平方公里。

为了方便对比,我们把北京城的面积改造成20公里*30公里的矩形区域,然后套到别的城市。

上海

广州-佛山

深圳

(这么一比感觉北京城好小,但是这些外地城市的矩形区域里也有“镇”“乡”的存在。)



北京市(含县城和郊区小城镇)的建成区面积是1401平方公里,北京城的面积大概是北京市总建成区面积的一半不到。

北京城八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丰台、石景山、海淀)面积是1381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城八区里有一半左右的面积是乡村或者小城镇。


彩蛋:

这里是太阳宫凯德mall的旁边,是太阳宫乡政府所在地。我们可以注意到,太阳宫地区办事处和太阳宫乡政府是在同一个地方办公的,领导班子也是同一批人。

太阳宫乡的十字口村还产玉米、哈密瓜等农作物。

橙圈这两块很明显是耕地。被“路线”遮住的地方是地铁10号线太阳宫站。

太阳宫乡牛王庙村的村委会(图片来自街景地图),在机场高速旁边,四元桥南面,太阳宫比如世界的对面。

太阳宫乡牛王庙村村内情况。

user avatar

北边空气好了两个小时了,南城还是严重污染。从图上可清晰看到风来的方向和帝都面积

下图是同时间的未名湖和木樨地(转自朋友圈)

user avatar

城区建成区面积、城市延绵区、都会区和某地的行政区划面积完全是不同概念。

那些拿着怀柔、延庆或者北京一万多平方公里面积来说的答案就是没有搞明白不同的概念。怀柔、延庆等远郊区与北京市区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城市,其城区也没有和北京市区延绵在一起,被农业林业性质的土地分割开。如果按照那些混淆的答案计算,重庆万州区距离重庆主城区可是有几百公里了,万州区和黔江区去重庆主城区是修高铁的,广州的南沙区去广州的从化或者增城(也都是区)也同样是上百公里。 论辖区面积,重庆8万平方公里、哈尔滨5万平方公里、长春2万平方公里,都比北京的16410平方公里大。青海内蒙的市也大得下人,格尔木市面积是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8个北京市。

当然论北京的建成区面积,的确是中国数一数二的,但是也并不是大得那么夸张。论建成区,北京基本上和上海差不多。和广州、成都、武汉等城市城区相比,也不算夸张的大。有人根据Google Earth影像的城市连片建成区测算,北京略大于上海,相当于两个深圳或天津,两个半成都或者广州。广州主要是受行政区划所限制,辖区内的基本农田和北边的山区也是不可能动的,但和周围的佛山、东莞延绵一体了。

但是,论城市延绵区或者都会区的概念,那么中国最大的城市应该是上海及其都会区,其次是广州及其都会区,北京排名会让位于一些南方地区。城市的概念与范围是经济功能和附属于经济下的其他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行政区划影响但无法决定城市的范围。外国的都会区都是不考虑行政区划的,而是考虑经济上分工合作并相互联系的一体化或者其他同城特征的统计因素。比如洛杉矶、旧金山、曼彻斯特、芝加哥等大城市都是核心城市与周围不同分工的不同城市行政区组成,曼彻斯特就是由曼彻斯特市和周围的城市组成的大曼城(Great Manchester)。都会区一般会有跨区的协调机构但未必有都会区一级的政府或法定行政机构(大伦敦历史上的统一政府或者说大伦敦议会就是时设时撤),所以很多大城市并不是一个行政区,而是一个经济区。

同样的所以不考虑行政区划的情况下,上海同昆山、广州同佛山和东莞已经实现同城化,住在佛山工作广州就如同通州买房市区工作一样(上海地铁已经修到昆山界、广佛地铁更是通车好几年了,而且历史上的佛山东莞本来就都属于广州府的一部分,我们熟知的广州虎门销烟就在东莞)。而嘲笑香港或者台北的小就更没有必要了,香港是行政区域所限,而台北市和新北市(原台北县,环绕台北市一圈)是一体的都会区。拿北京市的1.6万平方公里面积同巴黎的100平方公里比更是开玩笑。“目前所谓的巴黎市辖区范围大致仅为旧巴黎城墙内(环城道路内侧),并未包含巴黎扩张发展的大巴黎实际都市区域”,实际上巴黎城区面积达到了2800平方公里。伦敦市(City of London)更小,它只有1平方公里……

其实北京则还是一块华北平原的孤点,和天津都没有延绵一起。

下图是Google Earth的夜间卫星图,可以近似地把灯光视为城市,没有灯光微弱的地方视为农村或者其他非城市地区。

2015/9/26
有人说北方寒冷人类夜间活动少灯光暗,其实这个可以忽略,这个更多是受街区公共亮源影响。

比例尺都是一样的,都是卫星在377.53公里的视角下的卫星图,可以参考:

2015/9/26
经朋友提醒,Google Earth软件提供的图比较老,所以更正了一下,用Earth in the Night from Space: Nighttime Lights Time Series by DMSP Satellites (1992-2013 : Google Maps Version)
这里可以看到2013年的最新图像。上下两幅,下一幅是2013年的图像。
总结一下对比感受:大城市继续扩大。特别是长三角变化巨大;其次是京津地区,天津向滨海新区扩展得比较明显,珠三角的变化反而不大了。武汉和成渝三个大城市也在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小城市的扩展。

北京和天津:

北京和天津之间还没有连成一片,北京市还有很多地方还不是城区,可以清楚的看到北京的边界,中间的小团城市是廊坊市。


上海和长三角:

可以看见,上海和西北方向的江苏省的太仓、昆山通过稍弱的光亮连接在一起了。上海的西北边界已经被灯光掩盖了。虽然上海市面积不如北京大,但是可见上海的灯光所占比例却是大于北京灯光的比例的,快填满整个上海市了。没有准确的看,但据我的眼光,上海的亮灯面积是比北京大的。


广州和珠三角:

仔细看,写着广东省三个字的地方实际上大概是广州市越秀区省府所在区。佛山和广州的灯光完全一体了。广州的城市形态是由北往南的细条,红圈内大概就是花都到番禺一线。广州南沙区没有圈进来,灯光稍微弱一点的地方;广州东面、东莞之间的广州萝岗区和黄埔区也没有画进红圈,但也是亮灯的。整个广州市可以说都是灯火通明的了。其实东莞、惠州、深圳、珠海、江门一直到香港的灯光都完全一体了。Google Earth只标明了省际边界,没有市一级的,但是可以想象假设有的话也都被灯光遮住了。


补充一张武汉的,有朋友居然说武汉只强不弱的,特意放在珠三角下边对比一下什么叫只强不弱:

2015/9/26
这句话在日报上引起了争议,我对此表示抱歉,我并无引起地域争论的意思,只是讽刺特定的人及其评论而已。和珠三角比起来不大,但是武汉也是很大的城市。我就不改动原文了。

成渝地区:

最后来一个比较弱的,但成渝两市都是我国的大城市了。论单个城市城区面积,成都也是前十的了,大概是北京一半的样子,重庆比成都略小一点。论建成区面积,成渝在世界上也是大城市了,这个侧面也说明北京上海和广州之大了。

————————————————————————————————————

有人说巴黎只有100平方公里的,最后补一下巴黎的,巴黎视角略微还高了一点点:

有朋友对纽约的感兴趣,那就放上来吧:

中间红线是纽约都会区和费城都会区的分界线。

附赠一张维基百科的纽约都会区图片对比一下。

其中绿色部分就是纽约都会区,已经扩展到新泽西州了。很多人在纽约工作,新泽西居住的。

2015/9/26
很多朋友讲纽约的都会区不一定确切。虽然没去过纽约,但我在国外其他地方呆过。外国城市容积率低,特别市郊的中产阶级住宅区都是独栋小楼。我在国外住时,也是住郊区,每栋房屋之间都是私人绿化,主行车道和住宅区周围也被树林隔开,但是他们在生活方式上显然是城市化的、非农林的。一部分人开车去市中心上班,一部分人坐通勤铁路去市区上班。这些小区都是精心规划过的,道路、线网井井有条的非常现代化。
看外表像是农村,但是不能被外表所迷惑,要算一算数据。我住的这个市镇辖区80多平方公里,住了20多万人,人口密度也是2000多人每平方公里。从人口密度而言,也显然不是农村,实际上比成都的郊区的温江区还大。(温江人口有常住人口近50万,但面积是270多平方公里。)
应当说是更原生态化的城市小区

我住的地方的林间小道,其实行道树两边要么是住宅,要么是仓储工厂。右手边可以隐约看到有房子。
居民们都是上班族,但看上去很农村。
房屋正面是这样的:
小区外的公路,树林将住宅区和公路分割开,看不见里边的住宅。

————————————————————

当然,很多答案其实是吐槽北京堵车的……

user avatar

上次被领导扔到分公司帮着处理个东西……

单程71公里……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