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纺织印染行业从业人士,纺织品化学工程师(稀有职业),我也发表些我的看法。
越南的纺织印染加工业,其实在中国的名气越来越臭了
在2014~17年间,中国的纺织印染企业转向东南亚(越南、孟加拉、印尼等等)是很热门的,主要是当时中国环保压力极大,以浙江绍兴(全世界最大的印染集散地)铁腕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小企业该关关,中型企业合并,大型企业搬迁工业区。(绍兴袍江有家和政府关系极好的七色彩虹印染,都被强制迁至工业区,政策的执行已经是非常铁腕了)
当时有很多企业家也认为中国人力成本提高、环境压力增大等等因素,都考虑往成本更低的东南亚转移。
结果从2019年后口碑就开始剧烈下降了
首先,是因为发现工资上涨幅度极其快,这是最致命的,本来就奔着节约成本去的,结果短短几年就变得昂贵了
据越南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工资工人的平均月收入估计为690万盾/月(约RMB 2024元/月),比上一季度增加近9.67万盾,比去年同期增加105万盾。其中:
男性工人收入为730万越南盾/月(约RMB 2142元/月)
女性劳动力为650万越南盾/月(约RMB 1907元/月)
城市劳动力为820万越南盾/月(约RMB 2406元/月)
农村劳动力为600万越南盾/月(约RMB 1761元/月)
过去十年,越南政府每年以一成多幅度调涨最低工资,当最低工资上涨,梯形薪资会跟著垫高,(等于是所有员工都调薪15%,这是很可怕的支出)。
不过工资上涨属于供需关系,我觉得劳动者能从资本家手中赢得更多的利益是一件好事。
越南虽曾经自称南天小中华,但对于工作的态度和行动则和我们截然不同
尤其最关键的是,越南的工作效率太低了,能磨洋工的就磨,能划水的就划水,中国一个人能干的越南要1个半甚至2个,再多也有可能。有些朋友在百隆、华孚、申洲这些企业的越南公司工作,在18年和他聊的时候,光越南工人罢工就经历好多回,而且不是和平罢工,真的会出血的。主要是依托变了味的“工会制度”,其中越南政府也利用这种组织针对中国企业。
大多数罢工发生在劳工密集型的企业,如纺织品和成衣(佔28.36%),皮革(19.4%),塑料(16.42%)和木材(14.93%)。罢工主要源自利益和权利纠纷等。平均每起罢工事件持续2至3天。发生的所有罢工事件都不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手续。
还有孟加拉、印尼这种穆斯林国家,还要遵循当地习俗,每周或者每天特定时间要有礼拜,得虔诚遵循不能工作,而很多机器开开了就不能停下,订单来了就要做,虽然这种人工成本是低,但隐形的成本和效率的制约,并不划算。
其实我的看法是没什么明显影响
纺织业是能解决很多就业岗位,但是你知道纺织、印染工的工作是什么,绝大部分都是花费体力、浪费时间、透支生命的工作。例如纺织机理理线头、染缸出布进布、出布检验布面疵点。一天饱和工作10~12小时,12小时轮轴转,一个月休息2天。
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就业岗位消失只是必然,没有消失仅仅只是因为人比机器便宜而已。服务业最终才是吸收大量就业岗位的归宿。
如果中国人民只是耗在这种工作岗位上,我觉得反而是一种没有希望的表现。
同时
纺织印染业其实是属于1个人指挥100个人的行业,下面的小兵听着将军的指挥照着做就行了。但这作为指挥的将军是非常要有水平的。越南是短时间无法承接这样的技术转移的。
不要认为纺织印染业没有技术水平,其实需要的技术知识储备,应用实践能力不亚于任何一个行业。通过科学、条理、规范的技术管理,哪怕是这种看似没有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利润也是很高的。
大家肯定都知道耐克、阿迪达斯吧。俗话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他们处于做品牌的位置,赚的钱肯定不少。但其实给他代工的企业申洲的毛利率比耐克、阿迪都高。
他们就是通过科学化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把利润最大化。
例如我们要做一件体恤,要从一整块大面料上裁剪出两个布片再缝合
普通人工裁剪就是这样
而通过计算机和特定软件精确的计算,可以把一整块面料的利用率最大化,计算出后,再控制激光切割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切割完成。
再拿广东的溢达印染举例,一件面料他的质量肯定就会有浮动空间的,面料的克重会上下浮动5%的空间。就像我去买珍珠奶茶,有时后幸运,多给我加了5颗珍珠,有时候倒霉,少加了5颗珍珠。
但是有的企业通过科学的技术管理,就能做到每次都稳定到-5%,面料成本少5%、染费少5%、助剂少5%等等,在复利的效应下就会把这微不足道的5%放大出极大的利润。看着听着容易,其实能稳定做到难如登月上青天。
这两种企业之所以能做的这么大,也是不仅仅局限于节流(雇佣低人力成本),而是寻找各种开源途径,企业规范化,产品多样化等等来实现的。
越南以及其他东南亚的产品,至少我了解的当地加工水平是很低的,产品质量真的不高。而且纺织印染业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庞大的体系。
举个好玩的例子,染布的时候要加盐类的物质中和电性提高上染率,而中国用元明粉多,越南用氯化钠多,为什么?
因为他们没中国这么地大物博,没那么多纯净的元明粉产出来,只能用杂质多的氯化钠,从染色开始档次就低了一截。
其实这只是一个点,他所代表的是各种隐形的差距,中国的分散染料垄断全世界90%,也是纺织品助剂全球最大生产国,越南的棉花要从中国进口等等。完整的工业体系下,真是吊打。
就像美国淘金热的时候,最赚钱的不是淘金的,而是在金矿旁边卖水、开饭店、卖耐磨牛仔裤的。对了那个在淘金热时期卖牛仔裤的就是现在的 Levi's 李维斯。
目前的趋势来看,东南亚真的只是更加坐稳了低端制造承接的椅子。
不过在我们头上也再被割着韭菜,例如第一个纺织大国英国所制定的行业标准,不用生产不用劳动,也可以收割走底层国家大量的财富。甚至还有瑞士这种国家制定的BLUESIGN蓝标认证,最多最多一两千的检测,他要收你几万,很多时候你没这认证就无法出口。
或者像德国、意大利制造利润更夸张的纺织机械,这种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还有引领科技的美国利用大数据做电脑测配色的datacolor,机器几万块,测色配方程序几十万。大众最常见的就是欧美服装奢侈品牌,利用品牌魅力,把本来平凡衣服赋予非凡的价值收割财富。
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可能都有全球各国的参与,但财主说话谈家产,穷人拉呱扯辛酸。胀死一家, 饿死一方。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我们一直在努力
那有怎么样啊!!!
衣物染料和纽扣大部分需要从中国进口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