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部分日本动漫的「格局」很小,是否跟作者或日本文化有关?

回答
“格局小”这个说法,用在评价日本动漫上,其实挺有意思的。它触及到一个挺关键的点:为什么有些作品能让人感受到宏大叙事、深刻思考,而另一些则感觉就停留在日常琐事或者个人情感的范畴?这背后,确实可能与作者的个人选择以及日本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者的个人选择与创作视角:

首先,我们得承认,作者的个人意志是决定一部作品“格局”的首要因素。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关注领域和表达方式。

聚焦于个人成长与情感: 很多日本动漫,尤其是少女漫、日常系、校园题材的作品,其核心就是人物内心的成长、人际关系的描绘、青春期的迷茫与情感的萌动。比如像《KON!》(轻音少女)那样,故事围绕着一群女高中生在轻音部的日常展开,她们的烦恼是升学、社团活动、朋友之间的友情,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但那种对青春美好时光的细腻捕捉,以及角色之间真挚的情感羁绊,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小而美”的格局。作者可能并不想去构建一个庞大的世界观,而是想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去触碰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种“小格局”并非不好,它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表达方向。

个人哲学与人生观的体现: 有些作者可能更倾向于通过作品探讨一些普世但微观的人生议题。例如,宫崎骏的很多作品,虽然有奇幻的元素,但最终落脚点往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意义、战争的残酷等宏大主题,但他的叙事方式更多是通过具体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经历来展现。而另一些作者,可能更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疏离感、孤独感,或者是对当下生活方式的反思。比如新海诚的作品,早期很多是以青少年细腻的感情,以及现代都市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为主题。这种“格局”可能不是指世界观的规模,而是指对人类内心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洞察深度。

市场导向与受众喜好: 日本动漫产业是一个高度成熟且竞争激烈的市场。许多作品的创作会考虑到目标受众的偏好。一些题材,比如校园恋爱、日常搞笑、或者纯粹的粉丝向作品,往往拥有庞大的受众基础。为了迎合这些观众,创作者可能会选择更为“安全”或易于接受的叙事框架,避免过于宏大、沉重或晦涩的内容,从而让作品的“格局”显得相对小一些。这并非是作者能力不足,而是对市场规律的一种回应。

风格化的追求: 有些作者就是钟爱于某种特定的风格,比如极简主义、实验性叙事,或者将重点放在视觉艺术、音乐表现力上。在这种情况下,叙事的复杂度或“格局”可能就不是他们的首要考量。他们可能更想通过画面、音乐、氛围来营造一种独特的观感,让观众在感官上获得满足。

日本文化的影响:

日本文化本身也为我们理解“格局”提供了有趣的视角。

“侘寂”(Wabisabi)与“幽玄”(Yūgen): 日本传统美学中有“侘寂”和“幽玄”等概念。侘寂欣赏的是不完美、短暂和朴素的美,强调从平凡事物中发现深意。幽玄则追求一种深邃、朦胧、不可言说的境界。这些审美趣味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创作者的视角,让他们更倾向于在细节中挖掘情感,在宁静中体味人生,而不是追求轰轰烈烈的宏大叙事。例如,一些描写茶道、花道、或者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动漫,正是通过这些细微之处,传递出一种含蓄而深沉的哲学。这种“小”可能恰恰是一种“深”的体现。

集体主义与“间”(Ma): 日本社会强调集体主义,但同时也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间”——那种微妙的、留有余地的距离和关系。“间”的文化使得日本人更善于捕捉人际交往中的微妙之处,以及在群体中的个人定位。许多日本动漫作品对团队合作、人际羁绊的刻画,往往不是通过激烈的冲突或绝对的对抗来展现,而是通过日常的互动、默契的配合以及内心的体谅来实现。这种对“间”的尊重,可能使得作品的叙事更偏向于描绘群体内部的互动和个人的心理变化,从而显得“格局”相对内敛。

对自然和季节的敏感: 日本文化对自然和季节变化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四季的更迭、大自然的恩赐与挑战,常常是日本文学和艺术的重要主题。许多动漫作品中,季节的变化不仅是背景,更是影响角色情绪、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这种对自然环境的贴合,往往会让故事的焦点更集中在角色与自然、与当下环境的互动上,而非构建一个脱离现实的庞大幻想世界。

对于“细致”与“匠人精神”的推崇: 日本文化中有一种对“极致”和“匠人精神”的推崇,这体现在对细节的打磨上。与其花费大量笔墨去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观,不如将精力放在打磨每一个角色、每一个场景、每一次对话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上。这种“小而精”的追求,本身也是一种高水平的创作态度。

总结来说,日本动漫中“格局小”的现象,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作者个人选择与日本文化特质交织作用的结果。

作者层面, 他们可能更想聚焦于人物内心的成长、细腻的情感、以及对个体生存状态的探索,这是一种对创作焦点的选择。市场因素和受众喜好也会影响这一选择。
文化层面, 日本的传统美学观念、社会结构以及对自然的敏感,都可能促使创作者倾向于描绘更内敛、更细腻、更贴近现实生活中的“小而美”的故事。

与其将“格局小”视为一种批评,不如理解为一种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正是因为有了那些聚焦于个人情感、日常琐事,但又充满真挚力量的作品,才使得日本动漫呈现出如此丰富多元的面貌。我们既能看到构建宏大幻想史诗的《进击的巨人》,也能欣赏描绘青春期烦恼与友情的《你的名字。》或《我想吃了你的胰脏》。两者并非优劣之分,而是不同美学追求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无论哪个国家的作者,需要创作出宏大的格局的作品,实际上是极其困难的,除非他天赋异禀。

你也许可以说,某某作者的某某作品世界观就很庞大啊,这难道格局不大么?这个是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什么意思呢?很多作者认为,只要我把我的世界观设计的足够复杂足够大,只要人物设计的足够多,然后进行故事堆砌,就可以完成一部“史诗作品”,这是很多作者写作时出现的盲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些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试图完成一部“宏大”的作品,希望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然后获得高赞誉,这很正常,但是方法走歪了,因为真正宏大的作品的精髓并不是以这种方式完成的。

举个例子,某作家通过设定一个庞大的科幻宇宙,什么各种各样的外星文明,各种宇宙飞船大战,然后主角在这个世界里历险,或者充当拯救宇宙或正义的英雄。这种能叫格局宏大么?想必大家心里都有答案。

还有一种情况,作者把能够与“宏大”这个词相关的元素作为作品的主要背景,例如宇宙,世界,战争,国家等等。然后把这些背景一放,就着重展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如何斗智斗勇(过程一定要复杂),然后在结尾通过几个人说几句看似很有格局的话来显示“这是一个具有宏大格局的作品”。这种作品的主要问题反而不在于它的背景设置,而是作者会下意识把“斗智斗勇”那部分来占据几乎所有的篇幅,这就会显得很奇怪,因为对于读者而言,这些背景的重要性就会大大减弱,而且这个作品就已经退化成了一个仅仅是人物的复杂斗争的故事,想要体现的“宏大”就大大减弱了。但是这种作品,在日本人眼里,反而是很吃香的。

个人认为的宏大格局,并不是各种背景的盲目设置,也不是不断地使人际关系复杂化,更不是几句从主角或者配角嘴里说出来的几句话体现的,而是在看完整部作品时,对整个作品的感觉是立体的,并且可以想象出作品的一部分,但是最重要的是,想像出来的东西必须要体现出厚重感和空间感还有最重要的无穷感,一种可以将人压的喘不过起来的世界观(而并不是纠结于某个情节或人物)。如果能够做得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摘掉“格局小”的帽子。

所以综上所述,想要真正完成格局宏大的作品,是非常非常非常难的。但是,也确实有那么一些格局大的作品,而这种作品常常出现于科幻小说。

例如《银河帝国》系列,读过的朋友都会知道,它里面并没有特别浓墨重彩地去描述银河帝国的有多么多么的强盛,科技多么多么发达,而是在人物的经历中穿插地讲述银河帝国的某些特点,然后读者通过想像分析,构造出银河帝国的全貌,这是很妙的一种手法,不知不觉中就构造了宏大的背景,作者首先就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步,然后描写人物的经历,有人可能会问,这不也是人物矛盾冲突吗?是的,确实是,但区别就在于,作者是随时联系着背景来描写人物经历的,而且阿西莫夫有个特点――你不读到一本书的结尾你根本猜不到结尾,他的结尾是非常诡异另类反套路的,你不会觉得他的结尾熟悉,而是觉得难以置信,他的书必须要一本一本按顺序看,不然会遗漏关键点,整个故事像包着许多层保护纸的作品,只有揭开全部才能看见全貌。正因如此,你对整个《银河帝国》系列才会有立体感,对于最后体现的思想才会具有宏大感,格局才不会显小。不过看看阿西莫夫是什么人?上知天文地理,下晓蜘蛛蚂蚁,一生的作品涵盖人类科学文化的几乎所有领域,这本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作者可以达到的水平。除了他的银河帝国,他还有一些作品也能体现格局宏大的特点,例如说《永恒的终结》和《最后的问题》。

如果有人仍然不觉得宏大,那么还有一个人的作品是专门为格局宏大而生的――阿瑟克拉克先生。至于他的经典2001太空漫游就不在此过多论述,有很多讨论。这里想说说他的另一部短篇作品《星》,因为它完美诠释了一个观点――小故事也是可以有宏大格局的,宏大格局绝对不完全是文字的堆砌。

概述一下这篇作品,它的故事很简单,人物不超过五个,情节也不复杂,但是却串联起了人类文明与地外文明的某种联系,以及地外文明悲壮的灭亡对人类文明的前进产生的某种影响,通过撩撩不到两万字的作品,将文明的兴衰与交替无限拓展,构造了一个恢宏的宇宙,这才叫真正的宏大。至于他的别的小说《遥远的地球之歌》与《城市与群星》,都是值得想写宏大格局的作者所学习的。

当然,作品格局不大,是全世界很多作者的通病,不是不想写,而是确实有难度,只是在日本,这种问题更加严重而已,回到问题,日本的作品肯定是以日本人的民族文化,历史,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无论是写实的作品还是幻想的作品,而日本文化中,“宏大”从来不是主题,即便有,也是极少的,所以要求他们像克拉克那样创作,就会不习惯,不熟悉,不现实,不喜欢的。更不会被广大的日本人接受并流行。

当然,一个格局宏大,思想深邃的作品,毫无疑问是极具魅力的,但也可能会带来曲高和寡之类的问题。

既然如此,长期受日本文化熏陶的日本作者,又怎么可能专门执意于创作真正大格局的作品呢?我们也就不要强人所难了。


――――――――――――――――――

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放两个小片段供各位评价(水平有限,愿多多指教):

片段1:

瓦多尔从房子里出来,宁静的山庄距他的住处不远,最远处是那些城市的群落,但这都将与瓦多尔无关了。

他看了看,留恋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到:“噢,那灿烂的鲜花与丰硕的果实!人们如此和善,又是那样充满活力!绿色的山丘,我也许再也见不到你啦!”

他转过身,迈进了那个属于他的,忠于他的,将永远跟随他的那个特制玻璃球里,可以看到那些简单的,复杂的,有机的,无机的,化合的,纯净的东西组成的奇怪器件透露着超乎常人理解的想法,这是仅仅属于瓦多尔先生的东西。

瓦多尔关上了门,球外的景色变得弯曲起来,只能看出个大概,湛蓝的天穹笼罩着瓦多尔,也不知道还能与他共存多久。瓦多尔按下了按钮,然后在窗上划了几下,窗上的颜色扭曲变化了一会儿就恢复了原样,接着似乎什么也没发生。霎时间,一丝微弱的响声传来,瓦多尔知道得告别了。

窗外的不远处的树林没有什么变化,但是那树叶从翠绿变成墨绿,从红变橙再变黄,天空的颜色却随着树叶由蓝逐渐变黑再变蓝,偶尔出现了白色与灰色,但在瓦多尔眼中都是可见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天空的颜色交替得愈发迅速,树林的叶片从萌生至脱落,再循环往复,紧接着山丘上的那片青草地亦从繁茂到荒芜,再如此来回,瓦多尔看向另一边时,山庄已经荡然无存,远处的城市让瓦多尔几乎惊叫起来,那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楼房刹那间拔地而起,直指云霄,一座,两座,三座,像那通向天堂的阶梯,然后不知所措地爆裂开来,远处的一切被火光笼罩又迅速消失。原本漆黑的夜晚增加了一条又一条的彩色的光芒,把天穹映成了深蓝色,然后白天消失了,被亮眼的彩带完全取代了。瓦多尔不得不再划了一下,那些彩带霎时停了下来,变成了镶嵌在整个天穹的宝石――那是群星,覆盖着整个无人的世界,大地犹如群星海洋中的一片孤舟,缓缓向前。(完)

片段2:

考恩从驾驶着的飞行器中落下,前方的尘埃挡住了视线,这使他看不清地面的一切,过了许久,他才降落到地面上。

空中的尘埃很快消散开来――眼前的东西使考恩终身难忘。

那东西距离考恩大概有着10公里远,但是似乎又近在咫尺,陌生的星球上没有白天,这却很难让人相信这是自然形成的东西。考恩看着它,那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建筑,如果人类能够从木头石块或者钢铁中,用那近十万年来发展的智慧创造出恢宏的文明作品,那么这个东西就不可能用人类的智慧来完成。极高的顶尖与天穹中那遥远的星系中心似乎接连在一起,全身忽隐忽现地闪着微蓝的弱光,群星的辉光隐隐约约映衬在它的身上,那种映衬不像任何一种已知的反射,似乎要把整个星群的一切囊括起来,它的底部延伸着无穷无尽的复杂线条,从远至近,到达考恩脚下,俨然变成了一条宽敞的大路。

考恩低下头,拿着手中的探测器轻轻扫了扫,然后随着提示音的响起,预示着这古老星球的这个威严者已度过一千万年。(完)

user avatar

关于这个问题,如果参考“为啥老外都开始看起点文了”那个问题,可以发现这俩问题的答案其实在很多地方是有高度一致性的……以前我跟

@张亮

喝茶聊天的时候也归纳过自己的思考,那就是从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生活现状来看,很容易总结出类似于下面这样的特征。

以下全都是个人瞎侃,仅供娱乐和抛砖引玉之功效,有不同意见欢迎探讨和脑洞……

先看日本。基于一个晴天也塌房雨天也塌房、人多地少、资源紧张、还吃过两枚原子弹的岛国的现实,日本ACGN中常见的套路包括:

- 主角们打生打死的地界其实是个岛(或者圈起来的一块地),强敌环伺。如果够畅销的话就会拓展世界观,说这个岛旁边还有个大陆,比岛牛X一万倍,跟资料片似的(有时候这个岛甚至就是大陆用来做实验的所在)。这个岛国意识经常体现,比如罗德斯岛战记、大剑、巨人、甲铁游击队都是这么个路数,反映了日本人困在岛上憋得慌……然后实在闲得蛋疼了,就好端端地把青少年扔到一个小一号的岛上去拿手电筒和大喇叭互杀……

- 最终决战兵器。资源紧缺嘛,好钢用在刀刃上,所以当掉底裤也要造出来一个解决所有问题的大家伙,比如银河战舰大和号,管你谁来都是当头一炮,且对量产型缺乏应有的尊重。抛开双足步行行不行的问题,渣古才是正道,再不济也要开吉姆,对不对,但是试做型的扣来挖刚大木分分钟吊打渣古。

- 说到高达,还引出一个日系套路,就是幼稚化的萌豚政治设定。其他回答说的很到位的一点就是,中国群众接受到的政治和历史教育使得大家的眼界相当开阔,不会太多想当然地搞这些设定,但日本人就经常搞得莫名其妙。比如说幼女控吧,拉普拉斯之盒讲什么?讲联邦立了个基本法,以后要是有了newtype,可优先获得公务猿资格。(中间略去一些套路台词)……然后联邦就被炸了。咱们讲道理,“把参政特权写在宪(啦啦啦)章上”是不是太政治不正确了一些……太空种姓吗这不是?再看奇幻自卫队。讲真要是日本有个异世界传送门,五常(至少是冲绳美军吧!)早自己上了,轮得到你吗你就往里钻。图书馆战争这种脑洞我都不知该怎么评价了……好是好,确实格局小,像过家家一般。

- 另外还有精神力到底有多大用处的问题。日本人在这方面就特别执着。热血漫大家都没少看,这一点想必都有体会。星矢都给揍成什么样了,说爬起来就爬起来,当年画王也不科普画王上有连载高桥阳一的一个漫画,叫小不点拳王还是什么,讲一个颇类豆芽菜的少年去打拳击,百折不挠,最后画王死咗了,我也就没再看到后续……现在回头想想,你兜里揣着铅块都不够重量级吧?至于李阿宝推陨石这种套路就更别提啦,人有多大胆推力多大产,把你们的元气借给我!

总之,日系ACGN的这些特点都可以从他们的历史和现实环境得出合理的解释。而近年来萌豚废宅化的趋势进一步导致了一种软趴趴的精神气,比如全身999神装还躲在老窝里仔细探路(美其名曰谨慎)的骨傲天(?)啦,“主角会一直怂到第七卷,后面就好啦”的从零开始的怂人生活啦,诚然它们都(可能)有自洽的世界观解释,但整体上就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弱者气息,这号文要是放在起点,封推?动画化?化你蕾姆咧,活不活得过一个礼拜都成问题。

----------------------------------------------------------------------------------------------------

再看米国。米国这边的文娱创作,由于好莱坞工业实力足够,所以想拍啥都能搞出来,现在恨不得除了演员全是绿幕做后期,所以并不会太受到想象力的制约(对比之下,我国的文娱生产力水准还是得主要通过网文来体现想象力,而日本就可以搞很多动画),所以主体是美剧。你拿个吸血鬼的本子,日本人能搞一票吸血鬼动画,中国人就搞……呃,半妖倾城?美剧就可以搞血族,或者半路腰斩的Moonlight。

然后美剧的商业模式(根据观众反馈灵活调整,电视台订阅决定是拍它个12季还是半季腰斩)在本质上跟起点文的路数是一样的。但因为反馈周期远没有起点文那么快——日更文的话,以天为单位甚至以小时为单位获得读者反馈及时调整大纲是很容易的事,而美剧就至少得有一集放出来再看——所以大量美剧都会倾向于不停地搞个大新闻。此套路我在追几季24小时的过程中体会最深,这个片子已经把随时随地吊胃口和为了吊胃口而吊胃口搞到登峰造极了,当然,我就估不到后面还有Lost这种丧心病狂的烂货……以至于后来我看美剧看出了逆反心理,一嗅到“为了下一季的收视率故弄玄虚”这种套路就不想看了。平心而论,在度过了“觉得随便拿个美剧出来就吊打国产剧”的迷思期之后,我反而返璞归真地觉得还是一次拍完40来集的国产剧在整体结构上更容易做到精雕细琢的稳健,比如潜伏,比如红色。

那么美剧观众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日子过得太悠闲了,海军吊打全世界,还能怎么办,拔剑茫然顾四方了。那就想找刺激,没事也给你整出事来,那怎样整出事呢?家庭伦理咯!所以你看美国人无论拍什么(除去冰火这种原本就是宏大叙事的啊!),都一定要掺和个“家庭成员不和->通过危机互相理解->家庭和睦”的套路。穹顶之下,外星人都给你罩起来了你还家庭伦理!Terra Nova,恐龙都打进门了你还家庭伦理!邪恶力……嗯这个现在算是腐片了。绝望主妇,格蕾,就是没完没了地邻居互撕同事互睡,所以我总结了一下,美剧的主流观众想看的就是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里有人搞事,或者在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想办法修补人际关系过小日子。

----------------------------------------------------------------------------------------------------

最后说我国。因为有起点这个养蛊大坑在(只有最强的网文才有打赏和月票!),所有网文都是在极惨烈的竞争中拼杀,以极快的速度获得反馈并调整后续发展(不这么干的早被编辑或市场干死了),迅速迭代出了最优解,甚至还有人总结了套路心法口诀,十分毒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网文套路顺口溜”,答案还不止一个咧!为什么这个套路有效?那当然是因为读者爱看啊!

虽然起点文这个领域充满戾气的很不少,小白文也很不少,但总体上无论是哪种题材、文笔如何、文青度高低,基本核心都是“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要登上世界之巅”。一路沙发过短杀妻证道念头通达者有之,闷声发大财种地十几年然后出山平推者(真的有在山沟里爬科技树的奇葩)有之,掌控他人生死的主神流有之,重回七八九十年代在改开大潮中冲浪者有之,甚至回到高中打LOL,那也是为了拿冠军嘛!当然这里我要吐槽一下,刀塔界好像不太见到人写重生拿世界冠军的,可能因为现实中就经常拿吧,噗

可以看到我国起点文的特点就在于有这股日天的精神,谁都不服,莫欺少年穷,穷则种田修炼,达则越级杀怪,有能力了就要获得与之匹配的地位和影响力,而不是日本网文轻小说里面经常出现的“我擦,我怎么获得超能力了,好困扰啊,不行我要好好掩盖起来去私立高中上学”——体现了一种日本年轻人不愿承担责任的心态(这话不是我总结的,是看别人说的,出处忘了但我觉得挺有道理)。四百大妈的昂扣本如果是在这样的场合里,大概会说“能力越大,可以推脱的责任就越大”吧。

再引申到关于各民族神话的讨论(知乎上也有,可以自己搜),容易发现中华民族的神话传说的套路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禹、燧人氏、神农,讲的都是不拜神佛只靠自己的精神,从这一点上说确实比其他著名神话传说的套路有进取意义得多。提着猪头拜龙王,不给下雨就把猪头拿走这种事,放别的地方大家干不出来,实用主义的华夏民族就干得得心应手(褒义)……

另外提一下武侠小说。我一直认为现在的仙侠/修真/玄幻小说,实际上就是继承了武侠小说的衣钵、在新时代的用户兴奋阈值普遍提高的前提下进化了的武侠小说:娓娓道来的传统武侠已不是很被快节奏的现代读者适应,但是凭借已经有了一系列武侠世界观基础的观众作为土壤,培育出更高魔的仙侠幻想小说,这却是水到渠成的事。就好像电影,现在大家的观影审美需要上来就炸一通再说,然后再出标题,让你现在去看59年的宾虚,搞不好片头没播完你就点右上角了。

所以总结一下,中国网文的普遍套路是自强不息的草根发家史,就连女频也是一样的。发家的个中手段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核心就体现了现在我国网文读者群体希望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套路,这也正是由我国的吃瓜群众所接受的教育和大家所处的现状所决定的,日本或米国的用户既没有这样的习惯,又没有这样的诉求,那他们看到起点文的时候,当然就好像印第安人遇到西班牙天花毛毯,毫无招架之力。就像有一个答案说的一样,五十度灰这种YY的程度都能撩到米国读者,我国出品的经过千锤百炼的爽点满满的总裁文和贴身特工文给他们看,那还不是如雪狮子向火,不觉都化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格局小”这个说法,用在评价日本动漫上,其实挺有意思的。它触及到一个挺关键的点:为什么有些作品能让人感受到宏大叙事、深刻思考,而另一些则感觉就停留在日常琐事或者个人情感的范畴?这背后,确实可能与作者的个人选择以及日本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的个人选择与创作视角:首先,我们得承认,作者的个人意志是.............
  • 回答
    日本动画公司将制作中的部分环节外包给中国公司,这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这种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日本本土人才的不足。下面就来聊聊具体有哪些部分会外包,以及大致的流程是怎样的。会被外包到中国公司的主要环节:总的来说,外包到中国的环节,往往是那些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
  • 回答
    好的,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日本动漫里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军方大部队作战场面。这些场景往往规模宏大,策略布阵,各种高科技武器轮番上阵,看得人是眼花缭乱,心潮澎湃。说到军方大部队作战,很多经典作品都能提供精彩的例子。首先,不得不提的肯定是《机动战士高达》系列。这个系列可以说就是军武题材的集大成者,尤其是那些围.............
  • 回答
    如何看待部分粉丝认为《英雄联盟:双城之战》动画完爆日本动漫?这是一个在动画爱好者群体中非常常见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英雄联盟:双城之战》(Arcane)的出现无疑给动画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精良的制作、深刻的剧情和成熟的叙事方式赢得了广泛赞誉,甚至吸引了大量原本不接触动画的观众。因此,部分粉丝将其.............
  • 回答
    7月26日,有关部门通报了关于部分动画片将面临下线处理的消息,这无疑在动画爱好者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和讨论。对于这一举措,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它触及了内容审查、市场规范、创作生态以及青少年成长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首先,从内容审查的角度看,这是保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检测是否没有意义”这一说法,在日本确实存在一部分网友持此观点。要深入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检测的根本目的与现实情况的落差首先,我们要明确新冠病毒检测的初衷是什么。它的主要目的是: 诊断个体感染: 帮助确诊患者,以便及时获得治疗和隔离,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
  • 回答
    关于部分日本民众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文化、教育以及民族情感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尝试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历史的“真相”与“解释”之争: 质疑史料和证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部分右翼和保守派观点: 他们认为当时的中国官方记录、国民党军队的报.............
  • 回答
    许多日本人怀念昭和年代(1926年至1989年),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这种怀念并非简单的“过去总是美好的”,而是对特定时期特征的一种集体记忆和情感投射。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经济高速增长期的辉煌与稳定感: “经济奇迹”的黄金时代:.............
  • 回答
    话说玩麻将,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些牌堆里总有那么四张特别的牌,上面分别写着“春”、“夏”、“秋”、“冬”?这可不是什么多余的装饰,它们可是日本麻将(日麻)里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叫做“花牌”。为什么会有这四张花牌?这四张花牌的出现,得追溯到日本麻将的起源和发展。早期的麻将玩法,尤其是在中国,并没有花牌.............
  • 回答
    切腹,在日本被称为「腹切り」(harakiri) 或「せっぷく」(seppuku),是一种源于日本武士阶层的传统仪式,通常是为了维护荣誉、避免耻辱、表示忠诚,或者作为一种惩罚。在切腹过程中,尤其是涉及到将刀刺入腹部并横向切割时,产生的剧痛和出血往往会让人难以完成整个过程。因此,寻找一位“介错人”(か.............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日本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部分内容引进教材一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我的奋斗》这本书本身。它是由阿道夫·希特勒在狱中写成的自传和政治宣言,里面充满了极端的民族主义、反犹主义以及对种族优越论的鼓吹。这本书在历史上臭名昭著,与纳粹德.............
  • 回答
    中国铁路借鉴日本的做法,为部分列车和线路冠以“爱称”,这并非不可能,而且我认为这其中大有可为,也能带来不少积极的效应。为什么会有“爱称”的需求?首先,我们得明白,在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高铁网络已经遍布大江南北,简单粗暴的“GXXX”、“DXXX”这样的编号,虽然精准有效,但确实缺乏一些人情.............
  • 回答
    咱们中国人,尤其是我这种对日本文化有点儿小心思的,有时候看日本的东西,会觉得有些词儿,在我们这儿听起来,嘿,怎么这么有范儿?明明日本人自己说着跟家常便饭似的。这背后肯定是有文化、历史还有语言本身的一些原因。我就っき一下那些在我们眼里“高大上”,在日本却稀松平常的日文词儿,顺便唠叨唠叨为啥。1. 「侘.............
  • 回答
    寝台特急(卧铺特急列车)在日本的黄金时代,曾是连接全国各地、承载着无数旅人梦想与情感的浪漫象征。然而,随着新干线网络的扩张、高速公路的普及以及航空业的发展,这些昔日的明星列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大部分已经停运。那么,日本还有可能恢复部分寝台特急吗?这是一个萦绕在许多铁路爱好者心中的疑问,答案并非简单.............
  • 回答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这一表态,无疑给不少焦急等待入境的海外留学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但背后牵涉到的信息之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可以入境”的通知,更折射出日本在疫情管理、经济复苏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一系列考量和动态调整。首先,“部分海外留学生”这个词组非常关键。它意味着并非所有留学生.............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触及了民族认同、历史认知、国家叙事乃至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何一部分中国人对明清历史的解读会倾向于日本的“明亡之后无华夏”和美国的“新清史”,而非国内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几个核心概念: “明亡之后无华夏”: 这个论调主要源于.............
  • 回答
    看到日本熊本地震后,中国一些网民在新闻评论区和社交网站上表达“庆贺”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不适的现象,背后折射出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任何生命受到灾难的威胁,都应该得到最基本的人道同情和关怀。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在面对地震、洪水、火灾这样的自然灾害时,生命安全是第.............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深入到B站用户群体和日本文化接触的一些微妙之处。要说“天然的好感”嘛,或许有点绝对,但确实有一部分B站用户对日本VTuber有着特别的喜爱,甚至表现出比对待国V更强烈的热情。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不妨来掰扯掰扯:1. 文化亲近性与早期的“启蒙” 二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