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消费降级是否正在发生,年轻人的购买力真的下降了吗?

回答
消费降级,这个词儿最近两年算是被咱们身边人念叨得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感觉话题度特别高。那么,消费降级这事儿,到底是不是真的在发生?年轻人的购买力,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越来越不行了?咱们细掰扯掰。

消费降级:从“想”到“敢”的转变

首先得明白,“消费降级”不是说大家突然变得节俭,而是指一种消费观念和行为上的调整。以前可能觉得“我想要”就能冲动消费,现在更多的是“我敢不敢买”、“我值不值得买”。这种转变,背后牵扯的东西可不少。

年轻人购买力下降?看看这几大“拦路虎”

1. 高企的房价,压弯了腰: 这一点可能对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感受最直接。房租、房贷,这玩意儿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能吸走工资的大头。一套房,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这贷款一背,多少年的奋斗就系在这上面了。想买房,就得省吃俭用,哪还有闲钱去挥霍?即使是租房,一线城市的租金也是水涨船高,一个月到手工资,房租可能就占了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这无疑大大压缩了年轻人在其他方面的消费空间。

2. 教育成本,依然是个梗: 别以为毕业了就万事大吉。很多年轻人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会继续投入到学习中,比如各种职业资格证、考研、考公,甚至是一些前沿技能的培训。这些学习本身就需要不少费用,加上可能需要放弃一段时间的工作,这都是一种隐性的成本。当教育成了一种“刚需”的投资时,其他消费自然得让路。

3. “内卷”下的焦虑,催生“性价比”: 现在的职场环境,可以说是竞争激烈。年轻人普遍感受到“内卷”的压力,生怕被淘汰。为了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很多人会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学历,这 wiederum(又一次)回到了教育成本的问题。同时,这种焦虑也会延伸到消费上——与其花大价钱买个“面子”产品,不如把钱花在能提升自己、或者真正解决生活需求的“性价比”产品上。比如,之前流行的“国潮”兴起,很多年轻人愿意为有设计感、质量不错的国货买单,而不是一味追求国际大牌。

4. 疫情的影响,还在“余震”: 过去几年,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不容小觑。很多行业受到影响,一些公司效益不好,裁员、降薪的情况时有发生。即使疫情过去了,但这种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年轻人作为职场中的“新人”或“中坚力量”,往往更容易成为经济下行时期的“牺牲品”。这种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感,会让人在消费时更加谨慎,不敢轻易“放飞自我”。

5. 观念的转变:告别“月光”,拥抱“储蓄”? 这一点也很有意思。上一辈人可能更习惯于“活在当下”,把钱花掉才安心。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经历了经济的起伏,也可能受到了理财观念的熏陶,反而开始注重储蓄和投资。看到身边有人因为储蓄而实现了购房、创业的目标,自然也会影响自己的消费行为。大家不再是盲目追求品牌和数量,而是更看重“钱花在哪里最值得”。

消费降级 ≠ 消费不起,而是“精明”消费

那么,年轻人真的是“消费不起了”吗?也不尽然。

“报复性消费”的冷静期: 疫情初期,大家可能会出现一些“报复性消费”的心态,觉得生活压力大,要及时行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绪会逐渐冷静下来。人们会发现,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短暂的物质满足,而是更长远的规划和精神的富足。
“平替”文化兴起: 网上各种“平替”产品、平价好物层出不穷。年轻人很善于发掘这些性价比高的选择,它们可能在包装、品牌故事上不如大牌,但在核心功能上却能满足需求。这是一种智慧的消费,而不是能力不足。
体验式消费更受欢迎: 与其花大价钱买一件衣服,可能更愿意把钱花在一次旅行、一场音乐会、一次高品质的下午茶上。这些体验更能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美好的回忆,而且在朋友圈分享也更有“话题度”。
“断舍离”与极简主义: 一些年轻人开始推崇“断舍离”,减少不必要的物品,追求简单、有品质的生活。这与其说是降级,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他们更看重物品的实用性和耐用性,而不是盲目跟风购买。

总结一下:

消费降级,对年轻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种理性回归和消费升级的伴生物。高企的生活成本、职场压力、对未来的审慎态度,加上互联网信息的高度发达,让年轻人能够更轻松地获取各种消费信息,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所以,与其说年轻人的购买力真的“下降”了,不如说他们的消费决策更加成熟、更加精明。他们不再是容易被品牌营销裹挟的“韭菜”,而是懂得如何为自己的钱“打工”,如何让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追求更优质的生活和更大的价值。这种转变,从长远来看,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件好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让我们通过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来观察吧:

可以看到,近年来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在上升的,通过消费而实现的GDP也在不断上升。

最终消费支出 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 指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如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住户生产并由本住户消费了的货物和服务,其中的服务仅指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

政府消费支出 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前者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单位所获得的经营收入的价值,后者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住户收取的价值。

必须指出,住房购买的支出是放在投资拉动的GDP里面的。

有兴趣的各位可以计算一下,2012-2016年中国的消费所拉动的GDP增速并不低——即使是扣除了GDP所对应的各种商品价格因素以后。

不过大家也能看出来,统计局并没有单独把政府采购作为一项拉动力,我们上面讨论的消费里面也包括了一部分政府采购,所以需要参考更多的数据。



相机的数量下降可以由手机数量上升来解释,摩托车的数量下降也可以由汽车和摩托车的数量上升来解释。

不过统计局没有给出统计口径,我们也很难知道这些耐用消费品当中,有多少的所有权是归企业而非个人的。但饮食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当然,要是有谁硬觉得饮食消费升级就应该是各种吃食消费量增加,我也无话可说。



如果我们取2013-2016年中等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中位数收入”的近似的话,那么结合当年全国总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0.8,20167.1,21966.2,23821),不难发现平均数比中位数收入要分别高出16.644%,14.384%,13.696%,13.843%。

基尼系数的计算原理,是用于不平均分配的收入与总收入之比。那么我们试着用这个方法极其粗略地计算一下,也就是(5×最低收入+4×第二低收入+3×中等收入+2×第二高收入+最高收入)/(15×人均收入)以后,再用1减去这个比值。如此粗略计算的话,2013-2016年“基尼系数”分别为0.257634,0.256138,0.256248,0.257651。

由于无法获取进一步的细分数据,而这里已经对各组内进行了平均,我们不能直接利用上面的这四个绝对数字去等同于真正的基尼系数。但还是可以看出,过去几年并没能立竿见影地削弱“穷人”“富人”这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


根据以上讨论,我的结论是:

1.从整体上看,中国人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是在提高,不是降低;

2.由于缺乏数据,只能猜测:住房等投资占用了许多中国人越来越大比例的支出,其中当然有不少人为此而降低了绝对消费量(想象一下被套牢的股民和因为房贷而月光的劳动者),从而造成了消费降级的感觉。

3.随着越来越多低收入者加入互联网,加之贫富差距一时不能缩小,在我们能感觉到的别人消费状况中,低消费水平的比例有所提高,从而有了消费降级的感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消费降级,这个词儿最近两年算是被咱们身边人念叨得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感觉话题度特别高。那么,消费降级这事儿,到底是不是真的在发生?年轻人的购买力,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越来越不行了?咱们细掰扯掰。消费降级:从“想”到“敢”的转变首先得明白,“消费降级”不是说大家突然变得节俭,而是指一.............
  • 回答
    “消费降级三驾马车方便面、榨菜、低端白酒是焦虑之下的哗众取宠”这种说法是否经得起推敲,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总体来说,这种说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情绪化色彩,经不起严谨的推敲,但它也触及了部分现实的表象,并反映了社会上一种对经济形势和消费行为的解读。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对“消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货币的本质、造假成本和辨识技术。咱们一点点聊。首先,你说到的“货币的制造价值等于货币本身”,这其实已经触及到了货币的两个核心属性:内在价值和交换价值。 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指的是货币材料本身的价值。比如,早期的一些金币、银币,它们的金属价值就接近.............
  • 回答
    沙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和气候过程,不下雨只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但并非唯一原因。 因此,如果塔克拉玛干连续降雨一个月,并不会直接导致其“消失”或完全变成一片绿洲,但会引发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和影响。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一、 沙漠形成的根本原因:水资源极度匮乏沙漠形成的核心是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导.............
  • 回答
    消费降级浪潮下,小米手机在2018年第四季度国内出货量暴跌35%,而华为却实现了23%的增长,这其中的原因确实值得深入剖析。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性价比,更是一系列市场策略、品牌定位、用户认知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我们要理解“消费降级”这个概念在手机市场的具体体现。消.............
  • 回答
    2018年,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化的市场,消费者们在追求性价比的路上越走越远。面对经济压力和对品牌溢价的审视,一股“消费降级”的风潮悄然兴起。与其说是降低生活品质,不如说是一种更理性、更聪明的消费方式。在这一年里,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消费降级”选择,它们用实力证明,品质与价格并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复杂交织,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当然,这里的“部分”是关键,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个体差异总是巨大的。为什么部分男性愿意为了结婚而消费降级?在我看来,这背后可能有以下几个深层原因:1. “成家立业”传统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有一种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以前是无印良品(MUJI)的忠实拥趸,现在转投名创优品(MINISO)的怀抱。这到底是种“消费降级”,还是生活方式的变迁,亦或是理性的选择?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MUJI,它当初为什么能“俘获人心”?MUJI最打动人的地方,在我看来有几个关.............
  • 回答
    社会飞速发展,这几个字,放眼全球,似乎都没什么问题。科技一日千里,信息爆炸,生产力不断提升,按理说,我们应该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选择无限多的时代。但神奇的是,当我们把目光从宏大的叙事拉回到身边,却总能听到一种普遍的抱怨:“感觉大家都在消费降级。”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不是说我们没钱了,不是说经济崩溃.............
  • 回答
    2022年,消费市场仿佛陷入了一场微妙的拉锯战:一边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并未消退,另一边却是现实的经济压力和不确定性悄然挤压着消费空间。要一概而论地说消费是升级了还是降级了,其实有些过于简单化了。更准确的说法是,消费在分化,并且在结构性调整中展现出复杂的面貌。消费升级的“韧性”与“变奏”首先,.............
  • 回答
    “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这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十六字方针,在特定语境下,常被认为是应对资源短缺、技术更新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一种重要策略。要追溯其原始史料和最早出处,确实需要一番考究,因为它更像是一种集约性的总结,而非单一事件的直接引语。关于“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
  • 回答
    安徽省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提振大宗商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包括分期免手续费、降低首付比例以及提供置换补贴等。这些举措背后,反映出地方政府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试图通过刺激居民大宗消费来稳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决心和思路。要理解这项政策,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政策的背景与目标: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当.............
  • 回答
    在中国和越南两国之间的边境冲突(通常被称为“对越自卫反击战”或“中越十年边境战争”),关于越南方面是否“故意消耗南方降兵和壮丁”的说法,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双方的军事策略以及战后的一些分析来进行解读。直接说“故意消耗”可能过于武断,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越南军队的兵员使用和由此可能产生的.............
  • 回答
    降低消費慾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耐心、覺察和實際行動。以下是一個詳細的步驟指南,幫助你逐步達成這個目標: 第一階段:覺察與認知 (Mindfulness & Awareness)在開始行動之前,深入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和慾望的根源至關重要。步驟 1:記錄你的消費和慾望 (Track Your S.............
  • 回答
    “全网最低”和“不过退款”,这两个词在电商平台、实体店铺的宣传语里,我们大概率都见过。乍一看,这不就是商家在为我们消费者着想,把我们的风险降到最低嘛?毕竟,谁不希望买到性价比最高的东西,谁又不喜欢购物时能有个“后悔药”?但话说回来,这些承诺,真的有我们想的那么美好,那么实在吗?它们到底有没有切实地降.............
  • 回答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出生率,而且一旦降低了,就很难再回去了。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一下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出生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数据,它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心理以及政策等多个层面的影响。当这些影响因素同时作用,并且方向一致地压低出生率时,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惯性,使得出生率的“下滑通道”一旦形成,.............
  • 回答
    睡前消息123期关于“六畜降为五畜”的讨论,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视角切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出哪种动物被剔除了,更重要的是背后折射出的社会变迁、农业发展以及我们对“家畜”定义的认知演变。这期节目处理得相当有深度,也引发了不少思考。首先,节目点出了“六畜”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根深蒂固。.............
  • 回答
    上海消保委的“质问”:苹果“降频门”真相,消费者权益不容忽视上海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消保委)近日的一封致信,将苹果公司推上了公众审视的焦点。“降频门”事件,这个曾经让全球苹果用户感到寒心的问题,再次被点燃。这封信,不仅仅是消保委的一份例行公事,更是一次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呐喊,对科技巨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经济学中经典的,也常常让人感到困惑的现象:生产者宁可销毁产品,也不愿以更低的价格出售,以维持市场价格。 关于牛奶倾倒事件,这并非孤例,在其他一些农产品和原材料领域,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逻辑在运作。只不过,牛奶的例子因为其直观的画面感和与民生息息相关,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为什.............
  • 回答
    关于消费主义与低欲望社会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中间道路"的探讨,需要从多维度展开分析。这一问题既涉及经济结构转型,也关系到文化价值观演变和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层矛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系统性思考: 一、消费主义的本质及其异化1. 资本逻辑下的生产消费循环 现代工业文明构建了"生产刺激消费消费反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