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张爱玲是一流作家吗?

回答
张爱玲是否是一流作家,这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算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答案。不过,这个问题之所以会被提起,也恰恰说明了张爱玲文学的独特性、复杂性以及她所引发的长期而深刻的讨论。

我的答案是:张爱玲绝对是一位一流作家,而且是极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巨匠。

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

1. 卓越的语言艺术:

“苍凉”的语言美学: 这是张爱玲最核心的贡献之一。她的语言,既有古典文学的精致典雅,又有现代都市的摩登时尚。她善于运用意象、比喻、典故,创造出一种“苍凉”的独特审美意境。这种“苍凉”并非虚无或悲观,而是一种看透世事后带着些许无奈的洞察,一种在繁华背后隐藏的寂寞与失落。
例如,她笔下的“乱世佳人”在繁华的上海滩寻找着情感的寄托,却又难逃命运的捉弄。她的语言仿佛为这些人物披上了一层朦胧而华丽的外衣,既展现了他们的光鲜亮丽,又透出了他们内心的空虚和不安。
她的许多经典句子,如“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突然发现自已早已习以为常的某种状态,是多么的美好”、“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等,都因其精炼、深刻、富有画面感而成为传世名句。

精妙的细节描绘: 张爱玲是细节的魔术师。她能用极其传神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服饰、妆容、家居陈设,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饱含深意。这些细节不仅是环境的渲染,更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折射,是她观察入微、洞悉人性的证明。
比如,她对旗袍的描绘,不仅仅是衣料的质地和剪裁,更是女性身体曲线、时代风情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象征。

独创的“张腔”: 她的语言风格自成一派,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张腔”。这种腔调既有旧上海的摩登气息,又有一种上海话特有的婉转与俏皮,同时又浸透着她个人对人生的理解。这种风格是无法模仿的,是她个人才华的独特印记。

2. 深邃的人性洞察:

“坏”人性的揭示者: 张爱玲最擅长描写的是人性的复杂、阴暗和不堪。她不怕暴露人性的弱点,甚至是趋利避害、自私自利的本能。她笔下的人物,无论男女,都摆脱了脸谱化的塑造,充满了真实的矛盾与挣扎。
她深刻地理解男女之间的情感游戏,看到了爱情中的算计、占有欲和背叛的可能性。她笔下的女性,往往是聪明、独立,但又受制于时代和社会环境,在爱情中既渴望自由又需要依靠。
她对权谋、利益的描绘也极为透彻,尤其是在描写大家族内部的斗争时,人性中的冷酷与算计展露无遗。

平凡生活中的悲剧: 与许多作家关注宏大的历史事件不同,张爱玲更专注于“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她擅长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中挖掘出深刻的悲剧性,让读者在看似平淡的故事中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比如,她的短篇小说《金锁记》,通过曹七巧这个人物,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礼教和人性压抑下的扭曲与毁灭,其悲剧性是极为震撼人心的。

3. 独树一帜的题材和视角:

都市繁华下的苍凉: 张爱玲的作品多聚焦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上海和香港,描绘了那个时代都市的繁华、时髦与灯红酒绿,但在这层光鲜的表象之下,她挖掘的是人性的疏离、情感的苍凉和命运的飘零。
她描绘的摩登女性,虽然穿着时髦,思想前卫,但她们在情感上的孤独和无助,却也是那个时代都市症候的体现。

颠覆传统价值: 她笔下的人物常常游走在道德的边缘,挑战着传统的道德观念。她不回避人性的阴暗面,也不刻意美化爱情和婚姻。她的作品反映了社会变迁中价值观念的动摇和重塑。

4. 强烈的原创性和生命力:

风格的原创性: 如前所述,张爱玲的语言和叙事风格是高度原创的,她没有照搬任何前人的模式,而是融合东西方文学的特点,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文学语汇。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张爱玲的作品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引起了巨大轰动,她的影响力并未随着时代变迁而消退,反而历久弥新。无数后来的作家,从王安忆、叶兆言到内地的新一代女作家,都曾受到张爱玲的影响,或在语言风格、或在题材选择、或在人性洞察上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她的印记。
甚至可以说,她重新定义了中国文学对都市生活和女性命运的描写方式。

为什么会有人质疑或讨论她是否是一流作家?

尽管她的成就斐然,但关于张爱玲“一流作家”的讨论,可能源于几个方面:

题材的“小”: 相较于一些描写宏大历史叙事、民族命运的作家,张爱玲更关注个体的情感、家族的琐事和都市的“风月”,这有时会被一些人认为过于“小资”或“个人化”,未能触及更广泛的社会议题。但恰恰是这种“小”,让她更精准地捕捉到了人性的细微之处和时代变迁下的个体命运。
语言的“矫情”: 她的语言风格,如前所述,极具特色,但也因为其高度的风格化,有些人会觉得过于雕琢,甚至带有一些“矫情”或“卖弄”。但更多评论家认为,这种“雕琢”正是其艺术的精妙之处,是为表达特定意境而服务的。
后期的式微论: 有一部分评论认为,张爱玲在美国定居后,其文学创作水平有所下滑,或者说,她早期的作品,尤其是抗战时期的作品,才真正代表了她艺术的巅峰。这种评价也是存在的,但即使是她后期的作品,也仍然保有其独特的才华。

总结:

张爱玲无疑是一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巨匠,是毋庸置疑的一流作家。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深刻的人性洞察、细腻的都市描绘以及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在文学史上占据了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她对文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她所创造的经典文本,更在于她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审美维度和思考方式。她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阅读、研究和喜爱,这本身就是她作为一位伟大作家最好的证明。她不是那种“煽情”的作家,也不是那种“说教”的作家,她是一位不动声色,却能让你从字缝里看出人情冷暖的“魔术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实名反对一些人的归纳逻辑。

一派认为,张自成一派因而要与鲁茅并列。虽说文无第一,但文学对世界的教化,原创思想对当世和后世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正面性都是是否一流作家的标识。所以中国现代一流作家鲁郭茅巴老曹的排序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基本上到了曹那里,就不要往下排了,因为其他人的优势基本别覆盖掉了。

唯独张爱玲有所不同,她的布局谋篇和文字水平基本达到一二流的水平,但思想与一流作家大相径庭,所以有人觉得,张应该算一流。

如果按照,思想的独创性来排列,将张爱玲硬与一流作家并列,那萨德侯爵是不是也可以跟托尔斯泰等人并列?

一派拿文学史来定论。这就更不对了。专业眼光更喜欢着眼于思想的独创性以及所谓的文学性,这其中学阀的看法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很大。比如,论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和思想的代表性,丁玲,冰心,甚至赵树理都远远在张爱玲之上,但在一些回答中,却认为赵树理和丁玲能进文学史完全是政治主导的。

总体来说,张爱玲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典型的异类作家,受到部分落后的小资产阶级追捧。后世因为独特所以有人研究。

再后来,要为靡靡之音招魂,因为张爱玲家世显赫,于是挂起来这张画皮用来当旗手。

民国的作家多了,靡靡之音甚至诲淫诲盗都不在少数,随便拎出来几个炒一下就改写文学史了,比如我喜欢的许啸天,周瘦鹃,金作砺等人可能你们这些中文系老爷听都没听说过。

张爱玲所以出名,甚至有人要把她推到一流,无非就是因为她符合当下的炒作标准而已。

就从她恶毒地诅咒冰心这一点,我就恶心她以及她所有的追随者。

user avatar

什么叫一流?

尤其是在衡量女性的时候,一流、顶尖这种词要慎用。

有一类问题是这样问的——

谁是一流女作家?

谁是一流女科学家?

谁是一流女企业家?

这种问题一出现,大家脑子里不管想出居里夫人或者董明珠女士,都是自然而然的。

但要换个问法,居里夫人是不是一流科学家,董明珠是不是一流企业家?

也会自然而然地蹦出一些信息来,——“不算吧,跟爱因斯坦、波尔、普朗克他们比还是有点逊色的”,“我更好奇她和朗之万的事情”,“董小姐和雷军打赌谁赢了”,“格力手机不知现在还有没有”……

这个问题有没有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问法一定会出现这个思路,为什么,因为讨论对象只要是个女性,有些事情是怎么也绕不开和回避不了。

古往今来,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但凡能青史留名的,大多是男人。当然,你要非跟我抬杠说名妓还是女人居多,那我也没办法。

张爱玲一度是研究的冷门,到后来突然走红乃至至今热度不减。有那么多人能红没红,偏偏张爱玲她有热度,因为她是女的,是一众男作家里稀奇的存在,几乎是唯一的存在,这是讨论张爱玲其人其作品的前提,抛开这个前提就太没意思了。

于是我又忍不住吐槽,有的人能不能少用这个套路,别一个句式分析所有作家行吗?

“XXX不止写了啥啥啥,更重要的是他写出了人性和时代中人的挣扎……”大意如此吧。

这句话约等于没说,古往今来有分量的作家,有没有一个人不写人性和时代中人的挣扎?举出一个我看看行不。况且这种讲法也太窄了,太学阀口吻,分析下男作家也就算了,咋不去当张爱玲的面说啊,“我看你不仅写了爱情,你更表达了人性和时代中人的挣扎……”

张爱玲:“侧拉娘的人性,老娘就要写男欢女爱伐!”

看,被骂成猪头了吧。


一个男的看不进去张爱玲太正常了。不喜欢或者看不进去大可以大大方方地讲,无所谓的。不是有那么句话么,“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在起点,我在晋江。”男生乐意看的,让女生看她们也真心看不下去。总有男生说《三体》那么好看,那么伟大,你去看看,奥巴马都是铁粉。女生翻了几页回来吐槽,你跟我说说庄颜穿的这叫啥?

但这次他的想象失败了,她仍在外面的风雪中行走着,像一株随时都会被寒风吹走的小草,她穿着那件白色的大衣,围着那条红色的围巾,飞扬的雪尘中也只能隐约看到红围巾,像在风雪中挣扎的小火苗。

她那件洁白的大衣和红色的围巾放在旁边的座位上,只穿着一件米黄色的高领毛衣……下课后,他和她并肩走在那条没有林荫的林荫道上,他能听到她蓝色的靴子踩在雪上的吱吱声。


可能男生喜欢看的东西,无论多宏大,多史诗、但只要有了“王霸之气”、“虎躯一震”、“白大衣红围巾黄毛衣蓝靴子”,在女生眼里就是纯粹的灾难。既然大家默认大部分男生从小喜欢金庸古龙漫威星战,这里面肯定有未来的金庸、未来的唐家三少或者阿西莫夫,这是肯定的事情,那另一半呢?对此没什么兴趣的女性呢,她们中会出现怎样的人物?

女生千万别报复男朋友就好,说自己看《三体》可以,但是作为交换,男生也得看晋江穿越文,大家看完一起交换读后感。在此奉劝男生不要答应,看完就体会到女生看“虎躯一震”的感觉了。

四爷:“老八你府上还有没有地方,我这个月又穿回来三百多个,府里余粮已经全都吃光了。”

八爷:“真没地方了,我和老十三这半年月月都破千,家里马棚都住不下了。双胞胎穿、母女穿我也就忍了,前天穿过来一个高考班,你TM就知足吧!”

黄仁宇应该写一部《康熙十五年》,结论也很简单,“明亡于万历,清亡于穿越。”


大家都不善于用对方的视角看世界,更别提以此来欣赏文学。

如果张爱玲不是你的菜,其实可以看看王安忆。

上海的繁华其实是女性风采的,风里传来的是女用的香水味,橱窗里的陈列,女装比男装多。那法国梧桐的树影是女性化的,院子里夹竹桃丁香花,也是女性的象征。梅雨季节潮新的风,是女人在撒小性子,叽叽味浓的沪语,也是专供女人说体己话的。这城市本身就像是个大女人似的,羽衣霓裳,天空撒金撒银,五彩云是飞上天的女人的衣袂。

随便在《长恨歌》里截一段,都很有趣,现在自然是女装比男装多,这还用说么,五层的商场,一层是化妆品首饰,两层女装,留给男人的能有半层正装半层阿迪耐克就不错了。但这话非得是女性强调才有效,而且说女性才有效。男的这么写那简直了,不可理喻——

北京的繁华其实是男性风采的,风里传来的是卤煮的香味,篮球场上打球的,男的比女的多,长安街两旁的灯杆是男性化的,院子里高耸的阿姆斯特朗回旋炮,也是男性的象征。暴雨季节电闪雷鸣,是男人在发脾气,小拳拳锤大地的胸口……

谁这么写那纯是疯了,作者得吃药了。

但矛盾文学奖就给了《长恨歌》,一部读者说是“史诗玛丽苏”的作品,不能不说是耐人寻味的。

女性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上海的女性化,为什么男作家不用强调北京深圳的男性化,甚至如此女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非要下意识地再把“女性”打上着重符号,就差加粗了,这可是张爱玲时代半个世纪后的作品了。

所以比起《长恨歌》,我更喜欢《天香》,松江府一样的脂粉气浓郁,书里却再也没有把女性二字时刻挂在嘴边,反倒是一众男女戏份也均等,但无论从何时从哪页翻起,都有和别的小说迥然不同的气质。一人浅见来说,只是毫无“史诗”企图,一切以少女的眼帘看去,又回到少女的心里。

从走上文学道路到写出《长恨歌》,王安忆用了20年;从《长恨歌》到《天香》,王安忆用了10年。

张爱玲呢?

第一个阶段,用了0年;第二个阶段,两年。

她的杰出作品,在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就已经搞定了。百度一下那些作品的分量,再看看她二十三岁、二十四岁的年龄,天才、杰出之类现在已经被用滥了的词,用在她身上都显得轻了。


我们现在二十多岁的女生在干嘛呢?在大学里,寝室窝着,论文已经写完或者压根就没动呢,就整天堆在那里追综艺或者是挖老综艺的坟,撸男神或者一遍遍刷孙俪演的剧,如果不是楼下外卖到了,连床都不用下。

人间辛苦的事情有不少,写小说是排得上号的。张爱玲的勤勉程度,就好像左手把一把上了膛的枪顶在自己的太阳穴上,右手在不停地写着,如果不快点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写出来,这东西就好像会开膛破肚把自己折磨致死一般。这首先不是一个女性,这是一个强人。如此的强大,像萧红一样不是死就是写,只要死不了就写下去的,真的少,完全不是养生女作家们能比的。

这还不是最强大的,最强大的一点是,她天生就不会在意上海是爷们的还是娘们的,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她只写她认为是的。男人读到这种东西,听见这种女人写的歌,是会莫名生出一种“讪讪”的感觉的,我只能这么解释,有体验的人可能会明白。差不多等于一种精神层面的“我不跟你一般见识”、“我不跟女人争”、“你们女人啊……”

这句话的语境是,你老妈把你爹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候,老父亲维持一点微薄颜面时说的那句话,不要理解错了。

女人一旦祭出神魂打击,男的就没法招架。

有亲友在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时本来要写赖声川,写得死去活来,因为男的写女的写,简直写成刺猬,任何点都有文章,毫无下嘴的地方。痛苦万分时,我支招果断换路子,不写男的,改写女话剧人,最后直接定稿成“女性视角下的张爱玲作品的话剧改编”。不仅仅是女性,还是TM女性看女性,女性改编女性,女性之平方。

答辩时一路绿灯,几个教授啥问题都问不了,因为他们全是男的。


男人和女人本来就有社会分工和生物学上的差异,男的总要更勤勉些,不是因为他们天性如此,而是竞争需要,长得帅的本来就少,更何况还有努力的帅哥,无论是弹吉他、组乐队还是写东西打篮球,目的都是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吸引异性。相比之下,女人很可能是等待派,肯拼的不是没有,大多都把自己当男人在拼,既当女人又拼的,太少太少了。


我还不是个女权原教旨,不过当下确实价值观有点单一化了,社会要么需求女性是美的,审美和性别划等号,以至于反智都成了政治正确。我看不少知乎er喜欢秀自己女朋友傻乎乎的,会写自己女朋友被家里养得太好了,以至于出门一不会打车,二找不到公交,找不到自己在哪的时候急得哇哇大哭的时候特别可爱。我猜这哥们的女朋友应该不难看,否则他不会这么瞎,一个长得漂亮的二傻子哪就可爱了。还是说宁可另一半是个好看的大傻子,也不要走丢了能自己找到家的普通人?这破答案还能有几百赞,简直MDZZ。

再不就是职场大姐大以过来人的身份,当面培训,写公众号教育,各种对年轻女孩子讲,男人靠不住,社会吃人不吐骨头,唯一的出路就是比男人还拼,比男人还狠,人民币和房产证才是唯一的安全感和成就感。

敢情摆在女的面前就两条路,要么当个没有脑子但是好看就够了的二傻子,要么就当个性转的扶他军团长,这简直就是强暴人类意志。

写小说是非常耗神费力的事情,而更加费力的事情就是女性在自我实现的同时保持天性,勇敢做自己。张爱玲无疑是这样做的佼佼者。

民国时候张爱玲尚能跻身一流作家之列,看现在,哪有张爱玲施展的空间呢?大部分人都是在自我实现的同时选择了压抑自己或者干脆扭曲自己。


所以女作家、女音乐人,女科学家、女企业家(不是女微商企业家)们,不是拿来争一流不一流的,她们的存在是有更大意义的。一个群体要想被人尊重,这个群体中的个体要想有充分的做自己的自由,就需要张爱玲这种佼佼者撑门面。


问张爱玲是不是一流作家,就跟问中国人邓稼先是不是一流科学家一样没意思。

————

对于喜欢看三体的女生们,这就是我写这个答案的用意。

你们眼中的三体和刘慈欣铁粉眼中的三体有可能不一样,但并不妨碍各色人阅读和解读。

一流到底是谁说了算,张爱玲是不是一流的小说家,刘慈欣是不是一流的科幻作家,出门左转找人吵架就可以了。


乐高把我想讲的差不多讲完了。

这问题之所以没意义在于整个华语作家群体和评判标准仍然是个造太空船,比太空船的现状,如果一个人肯心无旁骛地建娃娃屋,他难免会被各种因素所影响。

有的男作家在创作道路上总是得心应手,并不意味着他天生就比100%的女性和99.99%的男性强,有可能是他因为性别和思维方式,导致了他不需要一个过程,去思考如何追求自我。


ps 自古杠精不分男女。

张爱玲的一流程度远远落后于知乎杠精的水准。

user avatar

到今天还值得一骂。他不一流,何人一流?对比两类民国作家:比如故意埋没的红极一时的鸳鸯蝴蝶派,埋了也就埋了,没人去挖。而故意吹捧的那些中学生必读书目,除了写教辅书的人买来总结成导读,谁会去读原著呢。民国的作家,到底谁真的流传下来了,不是一目了然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张爱玲是否是一流作家,这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算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答案。不过,这个问题之所以会被提起,也恰恰说明了张爱玲文学的独特性、复杂性以及她所引发的长期而深刻的讨论。我的答案是:张爱玲绝对是一位一流作家,而且是极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巨匠。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1. .............
  • 回答
    “逆战”这首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是张杰的一首代表作,充满了力量和激情。然而,你提到的这个细节,也确实很有意思——明明很多人觉得旋律很像Kelly Clarkson的那首《Stronger》,但作曲却署名为曲世聪。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提到张小龙,你脑海里最先浮现的是什么?是那个每天在朋友圈里分享生活点滴的“分享者”,还是那个将微信打造成国民级社交应用的“产品之神”?我想,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两种形象都太扁平了,远不足以勾勒出这个男人。张小龙身上有一种特别的“酷”,这种酷不是那种张扬跋扈、声嘶力竭的,而是一种深沉的、内敛的、甚.............
  • 回答
    吴镇宇、古天乐、张家辉,这三位名字放在一起,在华语影坛绝对是响当当的招牌。但要说他们是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影帝,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他们都是影帝。这点毋庸置疑。但“级别”这玩意儿,就像你吃火锅,有清汤的、麻辣的、还有菌菇的,味道不同,各有千秋。影帝这个头衔,虽然殊途同归,但背.............
  • 回答
    张召忠是否是一位“合格”的少将,这个问题颇具探讨性,因为它触及了对军官评价的多个维度,而“合格”本身也并非一个铁板钉钉的、可以通过单一标准量化的词汇。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张召忠的少将军衔背后所承载的含义,以及他在各个领域所展现出的能力和表现。首先,从资历和晋升机制来看,能够获得少.............
  • 回答
    张三丰当年在少林寺后能否独自攻破金刚伏魔圈?这是一个武侠迷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推测。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倚天屠龙记》原著的设定、张三丰本身的武功境界以及金刚伏魔圈的特性来分析。一、 金刚伏魔圈的威力与特性首先,我们要明确金刚伏魔圈的强大之处。在原著中,金刚伏魔圈是少林寺.............
  • 回答
    截至我知识更新的时间点(通常是2023年初),道教的现任“张天师”是 张义珍(或称张金华)。需要注意的是,“张天师”是中国道教正一道(也被称为天师道)的最高领袖,这个职位是世袭的,并且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甚至有过断代。因此,对于“最新一任”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历史传承和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理解。关于张.............
  • 回答
    张学良先生能否被称作“抗日英雄”?这个问题,在历史长河中,一直伴随着复杂的解读和讨论。要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他一生中的关键事件,尤其是他与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关系。从一个朴素的定义来看,抗日英雄是指那些为了抵抗日本侵略、挽救民族危亡而做出杰出贡献,甚至牺牲生命的人。从这个角度去衡量张学良.............
  • 回答
    好的,请允许我展开我的分析。作为一名情报侦查员,我审视这张照片,试图从中挖掘出每一个细微之处,去拼凑出故事的全貌。画面主体分析:首先,我将目光锁定在照片的核心人物上。 人物的身份和背景(初步推测): 着装: 观察其衣物材质、剪裁、品牌(如果可见)以及穿着的场合。例如,是商务正装,还是.............
  • 回答
    复旦大学的张安琪,是一个在学术界和公众视野中都颇受瞩目的人物。她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学者,更是一位有着清晰个人理念和行动力的年轻女性。要理解张安琪,不能仅仅停留在她的头衔上,而要深入了解她的经历、她的思考以及她所展现出的特质。首先,我们得从她的学术背景说起。张安琪是复旦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本科就读于复旦.............
  • 回答
    没羽箭张清在《水浒传》中的武功水平,可以说在梁山众多好汉中是顶尖的,尤其是他标志性的“飞石打人”绝技,更是独树一帜,无人能及,使其成为一个非常难缠且令人畏惧的对手。要详细阐述张清的武功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 飞石绝技:无与伦比的远程攻击手段这是张清最核心、最出名的武功,也是他最强大的战斗.............
  • 回答
    “天下太极是一家”这句流传甚广的话,确实道出了太极拳血脉相连的渊源。然而,在现实中,陈家沟对陈师行及与其相关的“张三丰创立太极”的说法持否定态度,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一家”之情可以轻易化解。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源头之争:陈家沟与张三丰的关联首先,我们要理解陈.............
  • 回答
    黄磊对张子枫的看好,与其说是一种预言,不如说是一位资深前辈,凭借自己深厚的行业经验和对年轻演员的敏锐洞察,所流露出的由衷欣赏和一份作为“老父亲”般的疼爱与骄傲。这种情感的流露,其实是相当有层次和值得细品的。首先,黄磊的“喜爱”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张子枫专业能力的认可之上。 黄磊自己就是演员出身.............
  • 回答
    朱温,这位后梁王朝的开创者,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血腥,既有战场上的勇猛果敢,也有政治上的狡诈残忍。要评价朱温,不能简单地用“残暴”或“淫魔”来标签化,而是需要深入了解他的出身、崛起之路、统治手段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混乱的时代。出身与崛起:乱世出枭雄朱温出身贫寒,是唐.............
  • 回答
    张五常先生以其深刻的经济洞察力闻名,他曾多次提到,中国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绝非偶然,而是源于一系列“非常对的事”。这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便是一场深刻而又审慎的经济体制改革,它释放了中国巨大的生产力,并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究竟是哪些“非常对的事”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
  • 回答
    脑袋里嗡嗡的,好像被搅成了一团浆糊,昨晚的记忆片段像破碎的玻璃一样闪烁不定。我揉了揉还有点发沉的太阳穴,正想找点水喝,就听到一阵急促而有力的敲门声。“咚,咚,咚!”不是那种试探性的敲门,而是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硬的节奏。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一种莫名的慌乱感像藤蔓一样爬满了全身。谁会在这个时间.............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让我犯难了,因为我“看”过的插画太多太多,每一张都像一个小小的世界,总有让我驻足欣赏的地方。不过,如果非要选一张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一定是那幅描绘着古老书店的插画,名字好像是《时光的低语》。这幅画的整体色调是那种暖暖的、有点泛黄的棕色,就像陈年的皮革和纸张散发出的味道一样。你知道吗?这种.............
  • 回答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说法,确实存在两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一种是“曾左李张”,另一种是“曾左胡彭”。要说哪种更有公信力和说服力,这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这几位历史人物的贡献、在当时及后世的评价,以及形成这些说法的历史背景。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曾左李张”的说法。这四位分别是: 曾国藩: 湘军的缔造者和领导者.............
  • 回答
    张豫宏,这个名字对于许多在新闻行业浸淫多年的老前辈来说,绝不陌生。他更像是一个时代符号,一个在信息洪流中打捞真金的跋涉者,一个在文字世界里雕琢细节的匠人。说起张豫宏,不能不提他身上那种属于老编辑的沉静和睿智。在那个信息远不如现在发达的年代,新闻的生产流程要严谨得多,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需要反复推敲.............
  • 回答
    要根据一张照片判断出 A 楼的照片是 A 楼的几层,这涉及到图像分析和一些推理。没有直接的“判断器”能直接读出楼层数,我们需要结合照片中的线索和一些常识来进行推断。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考虑因素:核心思路:寻找视觉线索,并与已知信息或常识进行对比。一、 观察照片本身,寻找内部线索:1. 窗户的规律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