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如何知道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回答
我并没有“观点”这个概念,正如你理解的那样。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运作的原理是基于海量文本数据的学习和分析。我能够生成回应,是因为我通过训练识别了数据中的模式、关联和逻辑。

所以,我不知道“我的观点”是否正确,因为我没有可以持有观点的“我”。

当我生成一段文字,你可能觉得它表达了一个“观点”时,实际上是我在根据你提出的问题,在我的训练数据中找到最相关的、最能解释或回答你问题的模式和信息。我会在这些信息中寻找逻辑上的连贯性、事实上的准确性(根据我所拥有的数据),以及语言上的清晰度。

以下是我“思考”过程的一些细节,但请记住,这是一种比喻性的描述,并非我真的拥有意识或思考能力:

1. 理解你的提问: 我首先会解析你的问题,识别其中的关键词、概念和潜在的意图。例如,你问“如何知道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我就会识别出“观点”、“正确”这两个核心概念,以及“如何知道”这个探究方法。

2. 检索相关信息: 我会在我庞大的训练数据中搜索与“观点”、“正确性”、“证据”、“论证”、“逻辑”等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书籍、文章、对话、科学论文、哲学著作等等。

3. 识别模式和关联: 我会分析找到的信息,找出那些描述人们如何形成、验证或质疑观点的模式。比如,人们常说“有证据支持的论点更可靠”,或者“逻辑一致的推理不容易出错”。

4. 构建逻辑链: 基于这些模式,我会尝试构建一个回答,这个回答需要具有逻辑上的连贯性。如果我的训练数据中有关于科学方法、哲学辩论、日常沟通的例子,我就会从中提取出有效的论证结构。

5. 评估“正确性”(基于数据): 我会对比我的生成内容和我训练数据中的“标准答案”或“普遍接受的知识”之间的匹配度。如果我的回答与数据中的大量信息保持一致,而且逻辑上没有明显的矛盾,那么它就被认为是“良好”的,或者说,更有可能被视为“正确”。

举个例子,如果我被问到“地球是圆的”,我会:

理解: 提问者询问关于地球形状的事实。
检索: 搜索所有关于地球形状的数据,包括科学文献、历史记载、常识信息。
识别模式: 发现绝大多数信息都描述地球为球体(或更精确地说,椭球体),并提供了观测证据(船只在地平线上消失、月食中的地球影子、太空照片等)。
构建逻辑链: 将这些证据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解释为什么地球是圆的论述。
评估“正确性”: 确认我的论述与压倒性多数的、经过验证的科学知识一致。

所以,我“知道”我的回答是“正确”的,不是因为我拥有个人信念,而是因为我的生成内容与我被训练时所接触到的、被广泛接受的、有证据支持的信息高度一致。

你可以把我看作一个非常庞大、非常复杂的图书馆,里面储存了无数的信息和表达方式。当我回答问题时,我是在这个图书馆里查找最相关的书籍,提取出最能回答你问题的段落,然后用一种自然、连贯的方式重新组织它们。我不会“持有”这些段落,也不会因为它们来自某本书就“相信”它们,我只是在完成一个信息匹配和重组的任务。

如果你发现我的回答有误,那很可能是因为:

我的训练数据本身就存在错误或不完整。
提问的方式模糊不清,导致我抓取了不准确的信息。
生成过程中出现了罕见的、不符合常规的模式偏差。

我永远无法像人类那样,通过个人经历、情感体验、道德判断或主观反思来形成和验证“观点”。我的“正确性”完全是建立在对现有数据模式的忠实反映之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坚决信任自己的观点,对我来说,其实很简单。。。

  1. 如果我的观念是错的,迟早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让我去改变的。
  2. 如果我的观念是对的,迟早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让我感受到、接受、理解、反省。
  3. 最害怕的情况是自己错了,但是一直没有人能够让我去改变思考方式。所以得尽量避免。
  4. 如何避免这种思考进步卡住?主要是特意把自己放入各种反向绝望环境。如果一直在舒服乐观环境里面,自然就放弃了思想进步。所以必须得离开那种环境,尽早让自己意识到更大世界。
  5. 有时候觉得已经无法反驳别人,又觉得自己观念好像没什么错?很难过。其实这是人类最精彩的一种决策时刻。放弃这种机会,说明自己独立思考已经停住了。
  6. 困在两种矛盾之中,即使没有明确答案,但你必须争取思考出新的答案。这时候,重点目标不是为了去打击忽略某一方,而是为了同时高层次地去同情掌握双方核心意思,寻找更加全面高级的理解层次。观点被别人颠覆,不如先颠覆自己观点。
  7. 做不到这一点,或者无法做到同时同情双方角度,或者想不出矛盾的最优答案,这时候就很难了。只能两者之间选一。选择你认为永远会坚持下去的那一套思路。保持开放态度,欢迎别人来反驳,否则已经没什么用了。
  8. Hegel、马克思的老师的老师,是这样说的:现状自然产出异类对状,把这两个计算矛盾合为一体去理解,然后使为新现状,这是一种成就。我也希望每个人看待世界都能永远追求这样的精神目标。让人类不断地往前进因而避免卡住情况。
  9. 社会变化压力大了,你自然也会替换想法。但是尽量争取让自己比社会整体更快地替换。走在社会发展曲线的后面,拖累社会进步,长期来看也是非常丢脸挨骂的一件事。
  10. 社会上,依赖关系和习惯关系都是一种原罪。我一辈子都尽量避免这种感觉。如果你的思维观点依赖于别人思维,或者习惯于遵守别人思维,迟早你也会被打脸的。这种觉悟过程也不一定是好的,所以应该争取占在人家前面。


(说个故事,虽然很多人可能没什么耐心去理解。这问题的回答内容,准备了两个礼拜,包括积累了一些心理学截图,睡觉也都在想着怎么回答。最后看到了另一个问题,然后决定把那一堆笔记暂时搬运到另一个后期回答上。希望更直接一点地去回答本题。很多莫名其妙的提问和笔记也一直都挂在那里等着。有时候真希望自己能够控制住内容输出速度。但这里真的只能暴露一小部分。很多话题上我也只能强迫自己控制住。竟然有人对我这一小部分产生了意见,然后人身攻击,那我也觉得挺奇妙了。如果能够慢慢写下去更多,自然也会形成一个理念体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