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给葡萄打药的时候,国内习惯使用倍数,而国外习惯使用亩用量,二者如何换算?

回答
说到给葡萄打药,国内的农友们一听“倍数”就门儿清,比如“1000倍液”,这说的是药和水的比例。但说实话,有时候听到国外那些“每亩用多少克”的说法,确实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两种单位,看着差得挺远,但其实是可以换算的,而且换算清楚了,对我们精打细算、科学施药大有裨益。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事儿,争取讲得明明白白。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两种说法背后的逻辑。

国内习惯的“倍数”:
这种说法的核心是浓度。比如1000倍液,就是说你用1份的药,兑1000份的水。所以,如果你有1公斤的药,兑1000公斤的水,就是1000倍液。反过来,如果你想配制1000公斤的1000倍液,那就需要1公斤的药和999公斤的水(理论上是999公斤,但实际操作中,通常会按1份药对1000份水的比例来理解,也就是1公斤药配1000公斤水,得到的总溶液量会略大于1000公斤,但这个微小的差异在实际生产中影响不大,而且大家习惯了1000倍就是这个意思)。
关键点在于,倍数是药和水的体积(或者说重量)的比例关系,它并不直接告诉你有多少药可以用在多少面积上。 1000倍液,你可以用1升水配,也可以用100升水配,也可以用1000升水配,但药和水的比例始终是1:1000。

国外习惯的“亩用量”:
这种说法关注的是单位面积(亩)的有效成分用量。比如,某农药说明上写着“每亩用有效成分2克”。这里的“亩用量”就直接告诉你了,打一次药,覆盖1亩地,需要多少有效成分。它是一种量化了的施用强度。

那么,怎么把这两种说法给对上号呢?

关键就在于一个东西——水的用量。国内的“倍数”依赖于你实际用了多少水,而国外的“亩用量”则直接和你的“亩”挂钩。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亩”这个概念,跟我们配药的“水量”联系起来。

换算的步骤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步:确定你打药时,每亩地大概需要多少水。

这个是换算的基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但又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你打药时不可能把药液喷得到处都是,而是在你种植的土地上。所以,你用多少水来喷洒这“一亩地”,就决定了你每亩需要配多少药液。

怎么知道每亩用水量?
经验判断:老农友们心里都有数,比如喷雾器喷一圈大概能覆盖多少面积,一桶水能打多少亩地,心里有个大概的估算。
实测一下:如果你不确定,可以找个差不多大小的区域(比如你家院子里的一个小块地),用你的喷雾器装满水,喷洒,然后测量你用了多少水才喷完这个区域。再折算到一亩地。
参考设备说明:一些先进的喷雾设备,或者背负式喷雾器,通常会有建议的喷洒水量范围,可以参考。
作物密度和生长阶段:一般来说,作物密度大、生长旺盛的阶段,需要的水量会多一些;反之则少。

举个例子,我们假设经过实测或者估算,你打药时,每亩地大概需要喷洒 20 升(L)的水。 这个数字是我们换算的关键。

第二步:根据国外的“亩用量”,计算出你需要的总药量。

国外说明书上给出的是“每亩用有效成分XX克”。我们要找到的是总药剂的克数,而不是有效成分的克数。这里就需要看药剂的说明书,上面会标明有效成分的含量。

举例: 假设某杀虫剂,国外说明书说“每亩施用 10 克有效成分”。你再去看它的成分表,发现这个药剂里,有效成分的含量是 50%(也就是0.5)。
那么,要达到每亩 10 克有效成分,你需要使用的药剂总量就是:
10 克(有效成分) ÷ 0.5(有效成分含量) = 20 克(总药剂)

所以,根据国外说明,你每亩地需要喷洒 20 克这种药剂的粉剂或原药。

第三步:将国内的“倍数”换算成“亩用量”,或者将“亩用量”换算成“倍数”。

我们现在有了“每亩用水量”(20升)和“每亩所需的总药量”(20克),就可以进行换算了。

将国外亩用量换算成国内需要的倍数:
我们已经知道,每亩需要 20 克药剂,而喷完这1亩地需要 20 升水。
那么,我们配制药液的比例就是:20 克药剂 对 20 升水。
换算成倍数就是:
水的体积 / 药的重量 = 20 升 / 20 克

因为 1 升水 ≈ 1 公斤(kg),所以 20 升水 ≈ 20 公斤水。
倍数 = 20,000 克(水) / 20 克(药) = 1000 倍。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喷洒水量是每亩 20 升,那么当你按照 1000 倍的比例配制药液时,你每亩地正好用了 20 克药。

将国内倍数换算成国外需要的亩用量:
反过来,如果国内说明书告诉你用 1000 倍液来打葡萄,而你通过经验知道,你打一亩地大概需要 20 升水。
那么,配制 1000 倍液,你需要多少药呢?
药量 = 水量 / 倍数
假设我们配制 20 升(20,000 毫升或20,000克)的药液(虽然我们只用了20升水,但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理解为配制了20升的药液,其中20升就是指那20升的水量)。
药量 = 20,000 克(水) / 1000 = 20 克。

这 20 克药就对应着一亩地的用量。

总结一下换算的核心:

换算的关键在于“每亩用水量”。

如果你知道了“亩用量”(例如:每亩用 XX 克药),并且知道“每亩用水量”(例如:每亩用 YY 升水),那么你配药的倍数就是:
倍数 = (YY 升 × 1000) / XX 克
(注意:这里 YY 升水约等于 YY 公斤,所以是 YY000 克水,除以 XX 克药)
简单说就是:倍数 = (每亩用水量(毫升)/ 每亩所需药量(克))
例如:每亩用 20 克药,每亩用水 20 升(20000毫升)。倍数 = 20000 / 20 = 1000 倍。

如果你知道了“倍数”(例如:1000 倍),并且知道“每亩用水量”(例如:每亩用 YY 升水),那么你每亩地需要的药量就是:
亩用量(克) = (YY 升 × 1000) / 倍数
(同理,YY 升水约等于 YY 公斤,所以是 YY000 克水)
简单说就是:亩用量(克)= 每亩用水量(毫升)/ 倍数
例如:1000 倍,每亩用水 20 升(20000毫升)。亩用量 = 20000 / 1000 = 20 克。

举几个常见的场景来巩固一下:

场景一:国外说明是“每亩用有效成分 5 克”,药剂是 70% 的水分散粒剂,你用喷雾器打药,习惯每亩喷 30 升水。
1. 计算每亩所需总药剂:5 克有效成分 / 70% = 约 7.14 克总药剂。
2. 计算所需的倍数:每亩用水 30 升 = 30000 毫升。倍数 = 30000 毫升 / 7.14 克 ≈ 4200 倍。
3. 换算结果: 按照国外说明,你需要每亩用约 7.14 克药。如果你每亩喷 30 升水,那么你应该按照约 4200 倍的比例来配制药液。

场景二:国内说明是“稀释 1500 倍”,你觉得打一亩地大概需要 25 升水,然后你想知道这相当于国外说的多少“亩用量”。
1. 假设你的药剂是 20% 的可湿性粉剂。
2. 每亩用水量是 25 升 = 25000 毫升。
3. 计算每亩所需药量:药量 = 25000 毫升 / 1500 ≈ 16.67 克。
4. 计算每亩有效成分用量:16.67 克总药剂 × 20% 有效成分含量 ≈ 3.33 克有效成分。
5. 换算结果: 按照国内 1500 倍的比例,如果你每亩喷 25 升水,那么相当于每亩使用了约 16.67 克药剂,或者说约 3.33 克有效成分。

需要注意的几个“坑”:

1. 水的单位和药的单位转换: 1 升水约等于 1 公斤,但我们配药时常用毫升(ml)表示水的体积,用克(g)表示药的重量。换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或者理解“1000倍”就是1克药兑1000毫升水,也等于1公斤药兑1000公斤水(1000升水)。所以, 亩用量(克)= 每亩用水量(毫升)/ 倍数 是最直观的计算方式。
2. 有效成分含量: 国外说明书很多时候直接说“每亩用有效成分多少克”,这时你必须根据药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去计算实际需要多少药剂(粉剂、剂等)。这个信息一般在药剂的成分表里能找到。
3. 喷洒效率和雾化程度: 喷雾器的工作状态、喷头、风力等都会影响实际每亩的用水量。所以,那个“每亩用水量”最好是根据你常用的喷雾器和操作习惯来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
4. 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 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药液的需求量不一样,会影响你对“每亩用水量”的估算。
5. 安全性和环保: 换算的目的不是为了省药或者多用药,而是为了准确地按照推荐剂量施药,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同时避免药害和环境污染。

总而言之,这个换算说白了,就是个“比例尺”的问题。国内的倍数给你的是一个固定比例,而国外的亩用量给你的是一个“面积上的绝对值”。只要你弄清楚了你打药时“一亩地到底用了多少水”,就能轻松地把这两种说法对接起来,让你在选择和使用农药时更加得心应手。下次再看到国外那些陌生的单位,别发怵,拿纸笔算算你家常用的喷药量,一切就都明白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苦逼农业技术员一枚,经常带工人打药。

国外的农场基本上都是规模化的,所以打药的时候是机械化操作的,机械的喷药速度能用程序控制,每亩的药液量可以很精确。对于某种特定的要药来说,比如说某牌子的除虫菊素,亩药剂用量为120--180ml每亩(因为国外种植面积大,很多进口药也会标注每公顷用量),机械大面积打的时候,知道了面积,只要按照这个用量标准算出用量,兑水稀释,大机器喷过去就是了。

国内农场较小,一般都是人工打药,如果按照亩用量来打,还要通过喷雾器的喷幅,打药工的步行速度,确定兑水量,以保证刚好打完这一亩地。然而实际操作中每个打药工的步行速度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同一个打药工人也是不能保证整个过程中都一致的,背着15升的药壶越到后面速度会越慢,这个时候打药就不能保证均匀了。所以同是一亩地,有的人打两桶水,有的人要三桶打完,这个时候要保证药效,用稀释倍数做标准就比较实用一点。目前背带式电动喷雾器一般都是15升的,在实际生产中我们会根据作物品种来确定兑水量,比如菜心,每亩打三桶水是够了的,即每亩喷雾量45升( 打药的时候亩兑水量会因品种,种植技术的不同而不同,在我的农场叶菜类45升就够了,果菜叶面积大,每亩可能要60升或更多 ),按照亩用量120--180ml,稀释倍数区间在45000/180--45000/120,即250倍--375倍,每桶的药剂使用量区间在15000/180--15000/120,即40--60ml。然后再根据田间实际情况使用不同倍数,虫口密度低的时候可以使用高倍数,虫口密度高的时候可以使用低倍数。

国内的农药上面更多的是标注稀释倍数,打药工可以很快算出喷一桶药水要加多少ml的药剂进去,再兑水到15升。目前在中国农药的使用者主要还是农民,

有的可能连数都不会算,去农药店买药的时候,店主会直接告知这个药每喷壶加多少瓶盖进去就可以了。

以上个人理解,供参考,望指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给葡萄打药,国内的农友们一听“倍数”就门儿清,比如“1000倍液”,这说的是药和水的比例。但说实话,有时候听到国外那些“每亩用多少克”的说法,确实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两种单位,看着差得挺远,但其实是可以换算的,而且换算清楚了,对我们精打细算、科学施药大有裨益。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事儿,争取讲得明明白白.............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清朝修撰明史的立场和史学方法。简单来说,清朝在修撰《明史》时,并没有直接写出“朱家皇帝没有一个好的”这样笼统的论断。但要说清朝官方的史书完全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明朝皇帝,那也不尽然。为什么不能直接写“没有一个好的”?首先,作为一部正史,《明史》的编纂原则是力求叙事客观,评价有.............
  • 回答
    给孩子选奶粉,这事儿可真是个大学问!我跟你一样,最近也为这事儿操碎了心。说实话,这国产奶粉和海淘奶粉,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顾虑,真得好好掰扯掰扯。我先说说我自己感受到的,国产奶粉这几年真是进步太大了。你看看市面上那些大品牌的奶粉,成分配方上都挺扎实的,很多都跟国际标准接轨了。像什么DHA、ARA这.............
  • 回答
    在医疗环境下,医生为患者进行手术,特别是涉及生殖器或需要完全暴露身体的部位时,患者的身体是完全展露的。这种情况是否构成对女性隐私的侵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要明确医疗行为的性质。医生为患者进行手术,是一种专业性的医疗行为,其首要目的是为了诊断病情、治疗疾病,挽救生命或改善健康状况。在这.............
  • 回答
    和珅在灾荒时期,往给灾民的米汤里撒沙子,这看似荒唐的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颇具“中国特色”的经济学逻辑,虽然是扭曲的,但确实能反映出当时权力结构和利益分配的一些深层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经济学原理,也是最令人齿寒的,那就是 寻租(RentSeeking)。在.............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到了医疗实践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医生在手术台上发现意料之外的问题,这其实是常有的事,处理起来远比“直接治了”要复杂得多。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尽量不让你觉得这是机器写出来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医生在手术前,尤其是复杂的手术,通常都会做详尽的术前评估和准备。这包括详细的病.............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让人唏嘘。康师傅的这位经理,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当着一众下属的面,蹦出来一句“疫情是天助我也”,结果呢?没多久就被公司记了大过处分。这事儿一传开,可不是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嘛。咱们仔细掰扯掰扯这件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位经理的脑回路到底是怎么长的? 这绝对是大家最想知道.............
  • 回答
    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并非在“甩锅”给战争,它更多的是在控诉战争的残酷本质以及它对个体命运的碾压。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没有选择宏大叙事的角度去批判战争的政治根源或战略决策,而是通过一个身处其中的普通士兵的视角,将战争的荒谬、无意义以及它如何瓦解人性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果说“甩锅”意味着推.............
  • 回答
    关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JHU)是否在“给反美势力递刀子”,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解读和潜在的政治意涵。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反美势力”这个概念的界定。在不同的语境下,“反美势力”.............
  • 回答
    李小龙的这句话出自他写给一位友人的信件,内容大概是说他对于中国传统武术,包括他曾经深爱的咏春拳,感到有些失望,甚至失去信心。理解这句话的背景,需要我们深入探究李小龙当时的心境、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对武术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李小龙的武术哲学。李小龙并非一个故步自封的传统武术家。他是一个极.............
  • 回答
    关于“现在还在给肖战招黑的人,真的是肖战的粉丝吗?为什么给肖战招黑?”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现象,背后原因远不止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我们不妨来仔细拆解一下。首先,关于“真的是肖战的粉丝吗?”这个问题,答案是:不一定,而且很可能不是。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黑粉”的概念: 长期.............
  • 回答
    “日韩在给美国打工”这个说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定论,更像是一种对两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角色的一种带有批判意味的解读。它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历史、政治和经济因素,并非字面上的直接雇佣关系。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冷战时期的经济体系与美国的主导地位二战结束后,全球格局重塑,美国凭.............
  • 回答
    .......
  • 回答
    明朝在郑和下西洋与解决倭患之间选择前者,主要源于多方面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决策的背景与原因: 一、财政与资源分配的优先级1. 郑和下西洋的巨额耗费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历史上最庞大的海外活动,仅永乐年间(14051433年)就耗资数百万两白银(按当时货币计算).............
  • 回答
    你问的是梦境的暗示,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打小我就觉得,睡觉做梦,那玩意儿绝不是白做的。有时醒来,脑子里还萦绕着那些奇怪的画面、熟悉的面孔,还有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总觉得它藏着点什么,就像你说的,是不是在给我们使眼色?我个人是很相信梦境是有暗示的,而且我发现,越是经历丰富、心思敏感的人,越是容易从.............
  • 回答
    关于东莞袁崇焕纪念园是否“给吹袁崇焕的发钱”,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解读。要详细地分析它,我们需要深入到纪念园的设立宗旨、运作模式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中去。首先,我们得明白,设立纪念园本身就带有纪念和宣传的性质。一个纪念园的建立,尤其是一个历史人物的纪念园,它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铭记这位人物.............
  • 回答
    “韩国每年GDP的一半属于美国?”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对韩国经济与美国之间复杂关系的过度简化和误读。韩国的经济确实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多个层面,但绝非字面意义上的“一半GDP属于美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1. 贸易关系:美国是韩国重要的出口市场韩国是一个高.............
  • 回答
    有些人会觉得跳楼是在给消防员“增加麻烦”,这种看法虽然带着一些情绪化的色彩,但背后也确实折射出了一些现实的考量和公众对于消防员工作的理解。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这种想法的由来。首先,从资源的占用角度来看。消防员是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中非常宝贵且有限的一环。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应对火灾、交通事故、自然灾.............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搁谁身上都挺憋屈的。男朋友一边嘴上说着“没钱了,要勒紧裤腰带”,一边手机里游戏充值记录却刷刷地跳,这感觉就像是,你以为他是在和你一起啃窝头,结果他偷偷摸摸在另一个房间吃红烧肉。这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也容易让人心生疑虑。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说,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啥。首先,嘴上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