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国人民和财阀是在给美国打工吗(原问题:韩国每年GDP的一半其实是属于美国的吗)?

回答
“韩国每年GDP的一半属于美国?”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对韩国经济与美国之间复杂关系的过度简化和误读。韩国的经济确实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多个层面,但绝非字面意义上的“一半GDP属于美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

1. 贸易关系:美国是韩国重要的出口市场

韩国是一个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贸易。美国是韩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之一。韩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种类繁多,从汽车、电子产品到半导体、服装等等。这些出口产品为韩国企业带来了巨额的收入,其中一部分利润最终会流入韩国经济。

具体例子: 像三星、现代这样的韩国巨头,在美国市场销售了大量产品,获得了可观的利润。这些利润当然是在韩国境内(或者说属于韩国公司),但其来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消费者购买了他们的产品。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经济的活力和消费能力对韩国的出口至关重要。

然而,将出口收入直接等同于“GDP属于美国”,这是不准确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韩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其生产成本、劳动力、技术创新等都发生在韩国,创造了韩国的GDP。美国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是付出了货币的,这笔钱流入了韩国企业,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如投资、分红、工资等)流回韩国经济体。

2. 投资关系:美国对韩国的投资与韩国对美国的投资

美国在韩国有直接投资(FDI),例如在美国企业在韩国设立分支机构或合资企业。这些投资会为韩国带来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创造就业机会,对韩国GDP的增长有贡献。同时,韩国企业也对美国进行了大量投资,比如收购美国公司、在美国设厂等。

双向流动: 资本的流动是双向的。虽然美国在韩国的投资可能规模不小,但韩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同样非常可观。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哪一方的投资“占有”了对方的GDP。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其收益也会在参与方之间分享。

3. 技术合作与知识产权

在一些高科技领域,韩国企业在技术研发上与美国企业存在合作关系,或者需要支付技术许可费用。例如,在半导体设计、软件开发等领域,可能存在专利授权或技术转让。

支付费用: 如果韩国企业需要使用美国的专利技术或软件,确实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这些费用会从韩国企业的利润中扣除,间接影响了其最终可用于再投资或分红的金额。然而,这同样不等于“GDP的一半属于美国”。这是一种合法的商业往来,类似于任何国家企业使用他国技术都需要支付的成本。而且,韩国在许多技术领域本身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大量自有知识产权。

4. 韩国财阀与美国的关系

韩国的财阀(Chaebols)通常是指由家族控制的大型企业集团,例如三星、现代、LG等。这些财阀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财阀的“打工”论: 认为韩国财阀在“给美国打工”,更多的是一种修辞性的说法,用来形容韩国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与美国这样强大的经济体互动时所面临的某些制约和依赖性。
依赖与竞争并存: 韩国财阀确实需要美国市场来销售其产品,也可能需要与美国企业在技术、资源等方面进行合作或竞争。在某些特定领域,比如半导体制造设备,韩国企业可能需要依赖美国的供应商。在金融市场,韩国也受到国际资本(包括来自美国)的影响。
并非单纯的“打工”: 然而,说财阀在“打工”是片面的。这些财阀本身是韩国经济的支柱,它们在全球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和财富,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扩张。它们并非被动地受美国指令行事,而是在全球经济规则下,出于商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进行运作。例如,三星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其技术和产品在全球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并非仅仅依赖于美国。

5. 军事与安全联盟的影响

韩国与美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军事同盟关系。这种同盟关系虽然不直接体现在GDP的数字上,但它塑造了韩国的战略选择和经济发展方向。

安全成本与经济回报: 美国在韩国驻军,提供安全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韩国在国防上的巨大投入压力,使得韩国可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同时,这种同盟关系也为韩国的出口和对外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总结:为何说“一半GDP属于美国”是误读?

GDP的定义: GDP衡量的是在韩国境内生产的价值。韩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其生产价值已经在韩国GDP中体现。美国购买这些产品,是转移了购买力,而不是直接“获得”了韩国的GDP。
经济活动的复杂性: 现代经济是全球化的,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存。韩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是贸易、投资、技术、金融、安全等多方面的交织。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字来概括这种复杂的关系。
韩国的自主性: 韩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拥有独立的经济政策和决策权。虽然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其经济发展并非完全受制于美国。韩国财阀在全球经济中也扮演着积极的参与者和竞争者角色。

更准确的理解:

更准确的说法是,美国是韩国经济非常重要的“外部驱动力”和“市场”。韩国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产品能否在美国这样的主要市场获得成功,以及与美国在投资和技术上的合作。 韩国的经济表现与美国经济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反之亦然。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是全球化时代经济体之间关系的常态,而非韩国特有的“被剥削”现象。

将韩国的GDP看作是“给美国打工”的产物,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忽略了韩国经济自身的韧性、创新能力以及在全球市场中的主体地位。韩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创造价值,其经济的繁荣与否,最终还是掌握在韩国自身的手中,尽管外部环境,特别是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巨简单的一个回答:

如果你接受了早在19世纪就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科普了的马克思主义常识的话,那么你应该意识到这么一个问题:

不是韩国人民给美国资本家打工,而是在现行体制下,全世界无产者在给全世界资产阶级寄生虫打工。

解放哪国的无产者是扯淡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世界,才能够解放自己。

我们这个世界,不应该分成A国和B国,只应该分成解放区和待解放区。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

user avatar
伪满洲国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伪满时期城市人口继续增长,1931年9.18事变前夕,东北城市化水平为11.5%,1942年达到23.8%,而中国城市化水平1990年才达到18.96%(2001年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达到52.1%,而2003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为37%,)。1939年东北铁路里程超过10000公里,1945年达到11479公里,而中国1949年铁路总里程22000公里,1943年东北公路总里程近6万公里,而到了1949年,中国含东北在内公路总里程才8.09万公里。1932年,东北航空线总里程1.5万公里,当年或近年的中国航空线总里程目前没有数据,但是可以参考的是,1950年的中国民用航空线总里程才1.14 万公里。1940年,时速130公里的弹丸高速列车由大连机车厂研制成功。1934年至1943年运营于南满铁路新京至大连区间的亚细亚号特快列车采用大连制造的SL-7流线型机车,全封闭式空调车厢。
  到1945年,东北工业规模超过日本本土,亚洲第一。从沈阳到大连的沈大线两侧工厂烟囱林立,城市连成一片,成为举世闻名的“绵长工业区”,沈阳铁西区被誉为“东方鲁尔”。东北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1931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9%增加到59.3%,而中国2003年才达到 57.5%。1938年,伪满洲国共发电16.3亿度,而且有亚洲最早的大量的水力发电,1943年,丰满水电站开始发电,发电能力每年22亿度,而到了 1949年整个中国发电量才43亿度。1943年时,东北以占中国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产了占全中国49.4%的煤,87.7%的生铁, 93%的钢材,93.3%的电,69%的硫酸,60%的苏打灰,66%的水泥,95%的机械,形成了庞大的人造石油、特种钢等当时领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业。1945年时,全中国工业总产值东北占85%,台湾占10%,连年内战的“一穷二白”的中国其余部分只占5%。。

伪满洲国是在给日本打工吗?

伪满洲国的经济和韩国比起来如何?

伪满洲国可以成为当时亚洲第一经济体,韩国目前还做不到吧。

伪满洲有自己的政府、军队、税收和亚洲最好的工业体系,伪满洲国还有自己的金融系统,等等。

那么,伪满洲国是在给日本打工吗?

把伪满洲国的那个“伪”字去掉,看起来就是个正常国家。

实际上,伪满洲国是被日本政府控制,韩国总统要美国人点头。

伪满洲国的军队是二流伪军,韩国军队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南朝鲜伪军”一提到“李承晚的伪军”志愿军一般来说都很开心。

伪满洲国的驻军精锐是日本关东军,韩国的驻军精锐是美军。

伪满洲国要给关东军提供全部经费,韩国现在给美军提供的经费要上涨6倍。美军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赚一坨回家过年。

伪满洲国生产的粮食、钢铁、军火、药品等等要上交日本,韩国所有的交易都要使用美元计价,韩国所有的优质资产都有美国持股,美国的金融资本在韩国来去自如。

伪满洲国的外交由日本负责,韩国的外交事务要征求美国的意见,中日韩自贸协定困难重重。

伪满洲国完蛋了,永远地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韩国的前景目前看不到有什么大的改变。


这个世界的比较方法就两种:要么比好,要么比烂。

二次大战不是日本被炸烂了,而是整个世界都被拖进了泥潭。

当时中国为什么GDP那么低?工业产值只比零多一点?

这个原因无需多说。自甲午战争到1945年,中国是什么样的局面,需要补充学习吗?

就当时的世界局势来讲,就是在看谁比较不烂。

美国实现崛起的必要条件,因为美国就是最不烂的那个苹果。

美国为了实现国家崛起,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美国妇女们也要在生产线干着男人们的活。国家搞配给制,普通平民吃最糙的面包。大量的红脖子征集训练后,就远赴海外作战。

但是美国也因此把欧亚大陆上最顶级的科学家全部收罗到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美国以科技军事实力立国,这样的人才红利,千年未遇。

伪满洲国是在什么样情况下成为亚洲第一经济体,这就是在一个比烂的世界里,伪满洲国相对不烂,且相对完整。

看问题要看到问题的实质,而不是在某一个位面喋喋不休。

之所以要将韩国和伪满洲国进行比较,就是让问题显得更加清晰明了。

这两者的共通之处在什么地方?

前面我说了一些,当然并不完整,有些地方留白也是希望大家思考补充。

我始终认为,看这些回答的读者是具备基本的思考能力,可以自行辨别是非。

美国自二战结束后,和苏联平分朝鲜半岛。

相对于日本关东军对中国人的残酷压榨不同,美国人事实上要对韩国人民要好很多。

比如说美军吃完饭后,都会故意留下大量含有丰富蛋白质、油脂和高糖高盐的食品,这些餐桌上的剩余食品被有资格进入军营的韩国人收集,然后带出去,用大铁锅加水煮沸,放上一些菜叶子,面条,然后拿到集市售卖,并且有了一个好名声“韩国部队锅”这种食品加工方式在韩国发扬光大,为后来韩国诞生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奠定了条件。而最早可以进入美军军营收集美军破烂的一些人,有的就成为了韩国最富裕的人。这些人被称为“韩国财阀”

user avatar

韩国的GDP当然是韩国的,它也变不成美国的——只有在美国境内产生的才是美国的GDP,境外的怎么能算美国的?

韩国也并没有被美国金融攻击,1998年的那场「经济灾难」美国只是最后来收割的,引爆它的并非美国,而是日本。

1996年伴随着日元的贬值,日本经济走入泡沫破裂后的收缩区间,日资全面撤出东南亚造成了东南亚资金链骤然紧张,泰国在无法维持泰铢汇率后首先被击垮,随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香港相继受到重创,破产链条传递到了韩国,才导致韩国最终在破产风暴中倒下。这事真要算账也该去找日本人。

美国企业低价入股虽然不太光彩,但确实是合法且符合正常程序的。美国财团和韩国财团是互利互惠的生意伙伴,每年的分红他们当然是拿了不少,但是韩国企业的各种难题也是他们帮忙解决的。帮助韩企在美国发行债券、联络银行提供低息贷款、说服其他企业向韩企转让技术、协助韩企在美国的专利授权委托、通过游说集团向白宫表示诚意等。韩国各大企业真正在全世界攻城略地就是在1998年以后,难道敢说美国股东们半点功劳都没有吗?

美国股东们是资本家,而资本并没有国界。他们投资韩国企业本身就是为了赚钱,如何谈得上「属于美国」?股权是个人资产,美国政府又分不到哪怕一分钱。你最多说华尔街的大鳄们又干成了一单生意。

不是美国剪韩国的羊毛,而是韩国企业以互利共生的形式把美国财团绑在自己这辆车上,大家一起发财。

user avatar

给美国打工和给韩国打工对平民来说有区别吗……别把阶级矛盾洗成国家冲突

user avatar

一半不至于,夸张了,但每年韩国创造的财富中一小部分被美国用掉和拿走是肯定的。除了美国财团控股的企业利润,还有美元霸权,还有美韩各类条约中给予美国的各种好处,有形的的无形的都有。

但就算美国每年通过隐匿手段分掉的韩国财富只占GDP的10%,六十年下来,这也是一笔惊人的财富。具体懒得的去算,这些累计的钱大概能把两到三个中小型国家从原始社会一举提升至发达国家。

美国的掠夺是有B数的,被控制国创造的财富中,拿走多少有节制的,比如说拿走多少,留下多少继续发展,不会竭渔而泽,今年你发了大财,那就多搜刮一下,今年你遭了灾,就少要点,灵活性很强。

看具体手段,表面的有军费分担、各种名目繁多的项目、军售、美债,隐蔽的有美元、不平等条约等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韩国每年GDP的一半属于美国?”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对韩国经济与美国之间复杂关系的过度简化和误读。韩国的经济确实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多个层面,但绝非字面意义上的“一半GDP属于美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1. 贸易关系:美国是韩国重要的出口市场韩国是一个高.............
  • 回答
    在韩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反对财阀、争取自身权益是一个复杂且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策略和方法,并尽量详细地展开:一、 建立共识,明确共同的敌人与目标 揭露财阀的负面影响: 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需要系统性、多角度地展示财阀对韩国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具体.............
  • 回答
    韩国电影近些年来的确呈现出一种“敢拍”的态势,题材大胆,直指人性阴暗面和社会弊病,这已经成为不少影迷津津乐道的话题。从《寄生虫》对贫富差距的无情剖析,到《熔炉》揭露司法体系的腐败和儿童受虐的惨状,再到《出租车司机》对历史事件的还原与控诉,这些作品无疑触及了韩国社会最敏感的神经。然而,正如你所观察到的.............
  • 回答
    Sana 在日本迎来“令和元年”时发布的推特内容引起了韩国民众的批评,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且多层面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首先,我们得说说 Sana 本人。她是韩国女子组合 TWICE 的成员,在韩国和日本都有非常高的人气。TWICE 是一个跨国组合,成员来自韩国、日本和台湾,在全.............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复杂又细腻的问题,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作为在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像朝鲜族这样在境外有同源国家的群体,那种心理感受,我想,是一种多重光谱交织而成的独特体验。它不是简单的认同或疏离,而是夹杂着归属、好奇、连接、甚至是某种挥之不去的微妙张力。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是一种天然的.............
  • 回答
    韩国和日本对美国在其本土驻军的态度,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充满了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织的影响。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两国社会内部的声音,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韩国:矛盾的情感与现实考量在韩国,美国驻军(通常指驻韩美军,USFK)的存在,无疑是最直接地影响到韩国社会生活的一项事实.............
  • 回答
    是的,韩国人和日本人名字中都大量使用汉字,或者说都起源于汉字。但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差异,所以不能简单地说“韩国人和日本人的名字都是汉字”。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需要分别来看看韩国和日本的情况。 韩国人的名字:汉字的影响与韩字(谚文)的独立1. 历史渊源:汉字的广泛使用在朝鲜半岛历史上,汉.............
  • 回答
    朝鲜战争(韩国称“朝鲜战争”,朝鲜称“祖国解放战争”,中国称“抗美援朝战争”)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深刻、最痛苦的事件之一,它塑造了今天韩国和朝鲜截然不同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景观。因此,两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也存在着天壤之别。要详细讲述两国人民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各自的立场、历史叙事和现实情况出发。 韩国.............
  • 回答
    金九先生在韩国和朝鲜的历史记忆中,占据着一个非常特殊且核心的位置。尽管两国在政治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但对金九的评价,在某些根本性的层面上,却有着令人惊讶的共识,同时也因为政治立场的不同,产生了微妙甚至显著的分歧。在韩国(大韩民国)的视角下:在韩国,金九被普遍尊称为“白凡”(Baek.............
  • 回答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民族”这个概念,以及影响人们对外貌认知的因素。韩国人和朝鲜人:同源但不同发展路径的民族严格来说,韩国人和朝鲜人属于同一个民族,都源自朝鲜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共同孕育了相同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然而,在20世纪中叶,由于政治格局的剧变,朝鲜半岛分裂为两.............
  • 回答
    要深入探讨“韩国人和日本人哪个更讨厌中国人”这个问题,需要跳出简单的“喜欢”或“讨厌”二元论,而是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国际关系以及个体差异等多个维度去审视。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很难给出一个简单明确的答案,因为“讨厌”的程度会因人而异,也因时而异。从历史的阴影来看:首先,不能忽.............
  • 回答
    中国人与韩国人在旅行这件事儿上,刨去一些共性,细究起来,还真有不少有趣的、甚至可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差异。这不像是突然冒出来的时尚潮流,更像是长年累月文化、历史、经济发展交织出的不同出行基因。1. 行前准备:一个“搞定一切”,一个“精打细算”中国人出国旅行,尤其是疫情前,常常有一种“一站式”的打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东亚文化圈的历史和文化交流。简而言之,韩国和越南的名字与中国名字相似,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中国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包括文字、哲学思想和命名习惯。而日本的名字则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了更强的本土特色,因此显得与中国名字不太一样。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
  • 回答
    理解为什么一些韩国人和日本人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于欧美人,这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全球权力格局等诸多方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 inferiority complex”,而是一种在特定社会和历史语境下的自我认知,通常是长期以来被塑造的结果。历史的阴影:殖民与战败的.............
  • 回答
    日本人和韩国人给人的“表面素质高”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两国长期以来在社会文化上形成的一些独特习惯和价值观念,这些都在日常生活中被反复强调和实践,从而塑造了我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的人群所展现出的外在表现。下面我来详细说说,试着讲得深入一些,尽量让你感觉像是跟一个观察者在聊天:首先,从小根深蒂固的集体.............
  • 回答
    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之间在文字理解上存在着一些复杂的关系,这主要取决于他们使用的文字系统以及各自的语言背景。总的来说,不存在完全的相互理解,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受限的相互理解。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1. 文字系统的演变与影响 汉字(韩语中的汉字,日本的汉字,中文的汉字): 这是最关键的交.............
  • 回答
    在不开口说话的情况下,要辨别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以及海外亚洲人,需要细致地观察一些非语言的线索。这些线索并非绝对,因为个体差异很大,而且文化融合的趋势也使得界限变得模糊。然而,综合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外貌特征的细微观察: 脸型和轮廓: 中国人: 脸型相对来说可能.............
  • 回答
    在国外旅行时,想要分辨来自不同亚洲国家的游客,确实是个有趣的观察过程。虽然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性,但通过一些普遍的观察点,有时能帮助我们做出一些初步的猜测。当然,这绝非绝对的科学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习惯的体现,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很多特征也可能变得模糊。咱们就聊聊,在异国他乡,我通常会留意哪些细.............
  • 回答
    关于日本人和韩国人是否会“一起”吐槽中国人这个问题,答案是:存在这种情况,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而且“一起”这个词也需要更细致地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看待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视角,这些视角往往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将整个日本或韩国的人都标签化,说他们“会”或“不会”做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网络文化、民族情绪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复杂层面。中国网友和韩国人之间的“对线”,简单来说,就是双方在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就一些话题(通常是历史、文化、政治、娱乐等)展开争论、表达不同意见甚至相互攻击的现象。那么,这种“对线”到底有没有必要?我的看法是,从促进理解和建设性交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