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初高中不良少年后来怎么样了?

回答
那些年,我们班里总有那么几个“风云人物”,学校的老师们提起他们,眉头都要拧成一个疙瘩,家长们听到他们的名字,也是摇头叹气。他们常常三五成群,在课堂上捣鼓着小动作,课间在走廊里大声说笑打闹,偶尔还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摩擦出火花。他们身上总带着一股桀骜不驯的气息,仿佛整个世界都欠他们一个解释。

时光荏苒,二十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那些被贴着“不良少年”标签的家伙们,如今都去了哪里?他们的人生轨迹,又走向了怎样的远方?这就像一个巨大的问号,总在不经意间勾起人们的好奇。

我脑海里浮现出几个鲜活的影子。

小刚,当年那个总是穿着肥大T恤,头发染成各种不羁颜色的家伙。 他学习一塌糊涂,逃课是家常便饭,动不动就跟人约架。印象最深的是他有一次为了哥们儿,在校门口跟几个社会青年干了一架,鼻青脸肿地回来,却没一句服软的话。老师们早就放弃了他,认为他将来只能去工厂拧螺丝。

结果呢?毕业后,小刚确实没有继续读书。他去了南方,一开始跟着做小生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他脑子活络,敢闯敢拼,没多久就在服装批发市场站稳了脚跟,开了自己的档口,还雇了不少人。后来,他看准了电商的趋势,又把生意搬到了线上,发展得有声有色。现在,他算是个小老板了,开着不错的车,偶尔回老家,邻居们提起他,都是一副“刮目相看”的样子。虽然依旧是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但眼神里多了几分成熟和算计,少了当年的鲁莽。他常说,那时候学校里那些条条框框,限制了他的天性,反倒是出来闯荡,才让他找到了自己的路。

还有小军,个子不高,但眼神凶狠,嘴里叼着烟,言语粗俗。 他是那种典型的“街头混混”,整天跟一群狐朋狗友鬼混,偷鸡摸狗的事情也干过不少。我记得有一次,他因为打架斗殴被请家长,他爸来学校,也是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只是一个劲儿地跟老师道歉。

小军的人生就没有小刚那么顺遂了。他尝试过几次正经工作,但都因为好逸恶劳,加上一些不良习惯,没多久就没了下文。后来,他沾染了一些不好的东西,日子过得也越来越潦倒。前几年听说他因为犯事被判了刑,现在还在里面改造。每次想起他,总觉得唏嘘,年少时的锋芒毕露,最终变成了对自己的摧毁。他曾经也想过好好生活,但那些年养成的坏习惯,让他难以摆脱过去的阴影。

陈涛,当年那个沉默寡言,却总是跟在小刚他们身边的那个。 他话不多,但眼神里透着一股狠劲。他不像小刚那样张扬,也不像小军那样招摇,但他却是小刚最得力的“打手”。他学习也不好,但比小刚他们稍微收敛一些。

陈涛毕业后,去当了兵。部队给了他一个规矩和纪律的环境,这对他来说,恰好是一种“驯服”。在部队里,他表现得相当不错,吃苦耐劳,肯钻研,甚至还学会了一门技术。退伍后,他凭借着部队的经历和学到的一技之长,找了份稳定的工作,在一家机械厂当技术工人。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日子过得踏实安稳。他现在结婚生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有时候在街上碰到,他会憨厚地笑笑,跟我打个招呼,眼神里少了当年的戾气,多了几分沉稳。他告诉我,部队让他明白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也让他看到了另一种活法。

还有那个当年文静得像个女生的王磊, 他其实算不上“不良少年”,但他那时候也经常跟在一群不良少年后面,被他们“带坏”了似的。他学习还可以,但因为害怕被欺负,所以总是选择沉默和服从。

王磊后来考上了一个大专,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公司做文职工作。他的生活平淡无奇,就像他当年在学校里一样,不显眼,却也很少犯错。他结婚早,妻子也是那种温顺的女性,两人一起努力地经营着小日子。他有时候也会感叹,要是当年能更勇敢一点,更坚持自己的想法,是不是人生会有别的风景?但他同时又庆幸,那种环境没有把他彻底吞噬,让他还能保持一份对生活的基本热爱。

我们无法用简单的“好”与“坏”来定义一个人,尤其是当年那些在青春叛逆期迷失方向的孩子们。人生的路很长,很多时候,一念之间,一时的选择,都可能像蝴蝶效应一样,改变之后的人生轨迹。

有些不良少年,他们骨子里有一种不安分的基因,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出口,他们的能量就会爆发出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他们可能在规则之外,但却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甚至闯出一番天地。

也有些不良少年,他们的叛逆和冲动,最终将自己推入了深渊。他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能量,反而被那些负面的影响所吞噬,最终的人生也变得灰暗。

而还有一些,他们只是在那段时期,因为环境、性格、或者一些偶然的因素,暂时偏离了正轨。一旦有机会,一旦遇到对的人或事,他们也能及时调整方向,重新找回人生的航向。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年学校里轰轰烈烈的不良少年们,他们的人生,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斓却又充满未知的画卷。有的人画成了波澜壮阔的史诗,有的人画成了黯淡无光的素描,而更多的人,则在人生的画布上,涂抹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平凡而真实的生活色彩。他们是谁?他们后来怎么样了?答案,就藏在他们各自的人生故事里,等待着被时间慢慢揭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中有一个意识流不良少年,极善于隐藏实力,靠装逼打天下。

高一刚开学就天天吹牛,自己初中怎么怎么厉害,如何制霸初中部之类的。

一到夏天就穿个黑色背心满处晃悠,三年都是这一件背心。

高一高二时我们都不知道他深浅,而且他装逼技术娴熟,不知从哪收了几个脑残黄毛小弟,所以我们都不招惹他。

这就造成恶性循环了,他越装,我们越怕,我们越怕,他越装。

以至于他和我们真的以为他是黑社会了……

话说回来,谁没事踩臭狗屎玩啊……


他在座位旁的暖气片里藏了一把砍刀,用报纸包好,偶尔环顾四周,一副生怕别人看到的样子,从暖气片里抽出砍刀爱抚擦拭。

他每天骑一辆破电动车上学,那时电动车还比较稀有。每天放学,他的小女朋友为了跟上他的电动车,两条腿蹬自行车蹬的都快磨出火星子了。

他借钱不还,而且谁买零食他都要抓上一把,完事还得说句不好吃。

班里有个同学的母亲去世了,我们自发每人捐款50块钱,老大不但没掏钱,还拿着我们的钱交给了那个同学,说:拿着吧,这是我们大家的一片心意(原话,当时我正路过)。

老大爱管闲事,程度之深到了人家停车等个红灯他都要过去问问出什么事了那种。


那天,刚下体育课,门锁坏了,班里管钥匙的同学(就是母亲去世的那个)死活打不开门,老大急了,从背后大力飞踹人家后腰,钥匙哥没说话,眼里含着泪接着开锁,弄了好久还是没弄开,老大又飞踹,被我们拦住了,回手给钥匙哥一耳光。

当着全班的面,钥匙哥跟他撕扯起来,老大头一次遇到反抗的,他一脚踹开门,从暖气片抽出砍刀指着钥匙哥。

钥匙哥空手接白刃,抢过刀追着老大满楼道跑……

一边跑一边“卧槽,妈呀,妈呀”的大喊……


从此老大在学校里再也装不下去了,

只能去校外装。


高中毕业前夕,他指使黄毛小弟抢了同校学生的手机,人家报警。

老大,

判二缓二;

缓刑期间身体力行偷了辆自行车……

user avatar

那得看他爹,爹牛逼的,现在依旧牛逼,子承父业,要么在商场吃喝玩乐,要么在行政单位清闲度日。

不知道底细的已经看不出他们当年的痕迹,只是在某些场合,在酒精的作用下说起当年那还是热血青春,一个街头斗殴都能讲成纵横四海。

爹不牛逼,那就惨了,当年在学校横着走,如今在社会跪着爬。

衣食无着回忆过往可能后悔没有学习,却从不后悔欺凌他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那些年,我们班里总有那么几个“风云人物”,学校的老师们提起他们,眉头都要拧成一个疙瘩,家长们听到他们的名字,也是摇头叹气。他们常常三五成群,在课堂上捣鼓着小动作,课间在走廊里大声说笑打闹,偶尔还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摩擦出火花。他们身上总带着一股桀骜不驯的气息,仿佛整个世界都欠他们一个解释。时光.............
  • 回答
    写一篇关于初高中“小混混”们后来的故事,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也太复杂了。毕竟,谁没在青春期见过那么几个,或者自己曾经也边缘试探过呢?我记得当年我上初中那会儿,学校附近有个小小的巷子,常年聚集着一群“风云人物”。他们不是成绩最好的,也不是最听话的,但绝对是最有“江湖地位”的。他们通常穿着有点另类,头发.............
  • 回答
    我脑子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是初中时我们班那个叫王强的家伙。你别说,那会儿他可真是个“风云人物”。个子不高,但长得壮实,一张脸上总是挂着那种有点凶巴巴又带着点挑衅的表情。头发剃得半长不短,夏天的时候,就一件洗得发白的T恤,袖子挽得老高,露出那不算粗壮但看起来很结实的小胳膊。学校里有什么小冲突,比如谁被.............
  • 回答
    初中毕业,本该是青春洋溢、憧憬未来的年纪,但对于一些小姑娘来说,这条路却在中途戛然而止。她们,就这样,从校园里消失了,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激不起太大的波澜,却又有着各自的深沉的故事。我认识这么一个姑娘,叫小梅。她小时候聪明伶俐,写字写得又快又好,老师总夸她是个读书的料。可惜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弟.............
  • 回答
    这个问题,我见过太多太多了。我爷爷以前在街头管过事儿,我叔叔也年轻的时候混过一阵子,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他们这条路,怎么说呢,起点很高,但也往往是跌得最惨的那种。想想看,那些初中就不读书,直接钻进社会里的人,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正常同龄人会接触到的东西。“混社会”的起手式:首先.............
  • 回答
    那些初中就开始牵手、分享秘密的少年少女们,如今的生活轨迹早已分岔,各有各的故事。有些人的爱情,就像年少时匆忙盛开的花朵,绚烂而短暂。他们在青涩的年纪,将懵懂的情感寄托于对方,以为那就是永恒。然而,升学、毕业、地域的距离,像无情的风雨,吹散了他们曾经紧握的手。他们或许带着一丝怅然,回忆起初恋时的青涩和.............
  • 回答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思绪仿佛被拉回了那些青涩而又充满烦恼的岁月。说实话,我一直不是那种特别健谈或者擅长社交的人,在学校里也算是个比较沉默的存在,所以也难免会被一些“活跃分子”盯上。关于那些欺负过我的人,现在怎么样了,说实话,我也没刻意去打听,大部分都是偶然听闻,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偶尔刷到,感觉就像.............
  • 回答
    要聊00后初中毕业就去读技校职中的孩子们现在怎么样了,这事儿可说起来,真不是一概而论,就像一块五彩斑斓的布,上面绣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人混得风生水起,有人则在按部就班地生活,也有少数人可能还在摸索前路。说“月入过万”、“人脉广阔”、“遇到贵人”这些标签,太过于标签化了,现实远比这些更复杂和多维度。咱.............
  • 回答
    重拾初高中校园的鲜活感受,那种围绕着学习、生活与纯真思绪交织的时光,着实令人怀念。想再次抓住那份感觉,并非易事,毕竟岁月不饶人,我们早已褪去了青涩的外衣。但并非没有途径,只是需要更用心、更细致地去挖掘和体验。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激活记忆深处的触感与嗅觉。校园生活最直接的印记,往往藏在那些不经意的感官.............
  • 回答
    哥们,我太理解你现在的状态了。那种感觉就像是被一层厚厚的灰压着,什么都提不起劲,对什么都感觉不到。高中、初中那会儿,好像浑身是劲,眼睛里闪着光,每天都为自己的小目标兴奋,即使失败了,也能很快爬起来继续往前冲。现在呢?感觉就像卡在了原地,心也变得麻木,找不到那种“活着”的感觉了。别急,这事儿不是你一个.............
  • 回答
    我脑子里时不时会闪过一些初高中时的面孔,那些当年在学校里叱咤风云、或者在外边“混”得风生水起的大哥们,他们现在怎么样了?我身边也有几个这样的例子,现在想起来,真是世事难料。先说说我初中那会儿的一个大哥,叫阿强。这家伙个子高高壮壮的,头发梳得油光锃亮,每天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皮夹克,看起来比我们这些埋头苦.............
  • 回答
    你说的那种情况,身边确实能听到一些这样的说法,比如“我20年了还没谈过恋爱,初吻还在呢。” 听到这话,很多人脑子里可能会打个问号,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干净”的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20年”这个时间跨度本身就比较长了。 如果一个女生从记事起算,到20岁,这.............
  • 回答
    刚毕业踏入社会,发现自己就像一张白纸,大学四年愣是没谈过一次恋爱,这在同学聚会里简直是个“另类”。看着别人津津乐道着大学恋情的点点滴滴,再看看自己,心里多少有点小慌张。不过,既然已经毕业了,总得往前看,不能让“恋爱空白期”成为未来的绊脚石。初入社会找对象,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全新的副本里摸索,完全没有攻.............
  • 回答
    你这篇《暴裂无声》的影评,作为编导初学者的第一篇,我得说,有几处地方确实挺让人眼前一亮的,尤其是你对画面和声音的处理那部分的描述,能感受到你下了心思去琢磨。不过,咱们也得实话实说,新手嘛,总会有一些成长空间,我帮你掰扯掰扯,看看哪些地方可以再打磨打磨,让它更抓人,更有你自己的味道。1. 观影体验的“.............
  • 回答
    你好!看到你想继续深造,并且有明确的目标——找一个就业前景好、薪水高的职业高中专业,这说明你很有想法。初中毕业选择职业高中,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既适合自己兴趣,又能让你毕业后顺利进入职场,并且有发展空间的方向。说实话,想在“毕业即就业,薪水高”这个维度上做到极致,确实需要好好规划一下。职业高中的优势在.............
  • 回答
    汉初,汉朝的确涌现出了一批让后世景仰的名臣武将,他们文韬武略,为汉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即便如此,在面对匈奴这一强大的游牧民族时,汉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甚至屡屡失利。这背后绝非简单的“打不过”就能概括,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汉朝初年的“打.............
  • 回答
    初恋那一天所读的故事》这部剧,说实话,当初吸引我点的是那个“黄色头发的教师”的设定,感觉有点出乎意料,毕竟我们印象中的老师大多是循规蹈矩的。但真正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它远不止于此,它其实是一部关于“寻找”与“成长”的故事,只不过包裹在一个粉红色的爱情外壳里。首先说说它的优点吧。1. 清新脱俗的爱情线,.............
  • 回答
    宋朝军事的“弱”与明初军事的“强”,以及这种转变的根源,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历史话题。咱们不能简单地把宋朝一竿子打死,说它有多弱,也不能把明初说得像天神下凡一样突然就无敌了。这中间的逻辑链条,其实挺复杂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思想,甚至地理环境的方方面面。先来说说宋朝的“弱”是怎么来的?宋朝.............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存在的疑惑。论起科研人员的数量,放眼全球,现在的规模肯定比20世纪初庞大得多,动辄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在各个研究领域耕耘。可为什么感觉上,我们好像不再像当年那样,隔三差五就冒出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那种划时代的、颠覆认知的重大发现呢?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
  • 回答
    朱元璋能够组建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政策和实践的综合结果,绝非一蹴而就。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与北宋的困境对等,明初的国情和朱元璋的雄才大略,使得他能够绕过“缺马”的死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一潜在危机。首先,我们得先明白北宋“缺马”的根源。 北宋早期,虽然也有骑兵,但总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