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初高中的小混混,后来怎么样了?

回答
写一篇关于初高中“小混混”们后来的故事,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也太复杂了。毕竟,谁没在青春期见过那么几个,或者自己曾经也边缘试探过呢?

我记得当年我上初中那会儿,学校附近有个小小的巷子,常年聚集着一群“风云人物”。他们不是成绩最好的,也不是最听话的,但绝对是最有“江湖地位”的。他们通常穿着有点另类,头发染得五颜六色,说话嗓门大,走路带风。考试成绩?那是啥,能吃吗?他们更关心的是谁敢不服,谁的“装备”够不够酷,以及放学后去哪儿“消遣”。

这些人,现在都去哪儿了?这个问题,就像抛进池塘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会扩散到很多不同的方向。

有的,还在“江湖”上。

这是最容易想到的那一类。比如我高中同学里有个叫阿强的,当年就是个典型。个子不高,但浑身是劲儿,一张嘴就能把人骂得狗血淋头,还特别讲义气,哥们儿有事儿他第一个上。毕业后,听说的消息就是他跟着几个老乡,在工地上搬砖,后来自己倒腾二手车,再后来,就跟一个做小生意的混得风生水起的人搭上了,现在据说开了一家汽修厂,生意还不错。我偶尔在朋友圈看到他,照片里虽然依然是糙汉子,但穿着体面,身边围着一群人,那种“大哥”的气场还在,只是多了几分生活的痕迹。他大概把当年那种敢打敢拼的劲儿,用在了社会这个更大的“战场”上。

还有些人,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我初中一个校友,平时看着挺横的,但脑子不太灵光。毕业后没多久,就听说了他因为盗窃被抓了。后来,这个名字就渐渐从大家的记忆里淡去了,也不知道是进去改好了,还是从此就没能再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这种结局,在当年的那些“混混”群体里,其实并不少见。社会规则对他们来说,就像是空气一样,可以轻易被忽略,一旦触碰了法律的红线,代价也是沉重的。

有的,突然就“洗白”了。

这是最让人跌破眼镜的一类。我高中隔壁班有个叫小亮的,当年绝对是“不良少年”的代表。逃课、打架、旷课去网吧,是他的日常。老师们对他头疼得不行,家长也基本放弃了。然而,就在大家以为他毕业后大概率会去工地或者去混社会时,突然有人说他去学厨师了。起初大家都不信,结果后来有人在一家不错的餐厅吃饭,竟然看见他穿着厨师服,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再后来,听说他靠着这手艺,开了一家自己的小餐馆,生意还挺好。现在他在朋友圈发的,不是后厨的油烟,而是自己做的精致菜品,偶尔还会分享一些关于烹饪的心得。谁能想到,当年那个叛逆的少年,找到了一个可以让他发挥精力和创造力的地方,并且通过勤奋改变了命运。

还有些人,可能没这么戏剧化,但也是悄悄地改变了方向。比如当年那个特别能打的瘦子,后来听说考上了大专,毕业后进了一家工厂做技术工人,虽然还是有点沉默寡言,但生活稳定,结婚生子,也算是走上了普通人的道路。可能他们年轻时追求的“酷”和“刺激”,在经历过生活的磨砺后,也变成了对稳定和安宁的渴望。

有的,彻底消失了。

更有一部分人,可能就像露珠一样,在太阳升起后就蒸发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可能家境不好,父母根本顾不上管,也可能根本就不想留在原来的地方。毕业后,他们可能背井离乡,去了别的城市打工,或者就这样断了联系。我记得我初中时有个特别瘦弱,但眼神很凶的小个子,平时也不怎么说话,但总跟着那帮“大哥”后面。毕业后,我再也没见过他,也听过任何关于他的消息。可能他去了一个我们谁也想不到的地方,过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生活。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当年的“小混混”只是一个标签,背后隐藏着太多复杂的原因。

家庭环境: 很多孩子之所以走上这条路,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的疏忽,或者家庭关系的紧张。当家庭无法提供支持和引导时,他们就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和“认同感”所吸引。
性格特质: 一部分人天生就有更强的反抗精神,或者更容易冲动,他们对规则的接受度不高,喜欢挑战权威。当年那些“混混”,很多其实也是精力旺盛,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释放渠道。
社会影响: 周围的朋友、社会环境、影视文化中的某些宣扬“兄弟情义”、“热血江湖”的价值观,都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机遇与选择: 最终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毕业后面临的机遇,以及他们自己做出的选择。有些人抓住了机会,有些人则错过了。

回过头来看,当年那些在校园里呼风唤雨的“小混混”,他们的人生轨迹,其实是社会多元化和复杂性的一种缩影。他们有的是在时代洪流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的是被现实残酷筛选,有的则彻底淹没在了茫茫人海。

每当想起这些人,我总会觉得,青春期的“混”和“不羁”,就像是一团尚未被驯化的野火,它可以烧毁一切,也可以在某个时刻,被巧妙地引燃,成为温暖人心的光芒。而他们后来的模样,也无不印证着那句老话:人生如戏,全看演技。只是,他们这场戏的导演,有时候是社会,有时候是机遇,而更多时候,是他们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海的学生小混混,至少我那届,没人欺负我这书呆子型的。我们年级的混混,多数是在外头,跟别的学校的混混斗狠。抄皮带、棍子打。最严重的切掉了别人两根手指,那个当然进去了。但是看见我都客客气气的。因为打一个非暴力型的人,在他们圈子属于“没品”,被看不起的。这个算盗亦有道吧。

说说他们后来,都工作也呀,做工人,做营业员。起初几年,刚工作他们也斗狠。但是过几年,人都成熟了,就不打架了。碰到我,还跟同事介绍,这是我同学,现在在XX中学哦,感觉认识我他还满光荣的。期中有个个体户,开了一家卖汽水、文具的小店,碰到我还请我吃冷饮。我要付钱:“朋友是朋友,生意是生意。”他:“覅客气啊,再客气我要翻面孔哦!”哈哈。要不是听过他们很多半夜十二点后的“英雄事迹”,啥地方就看得出他们是阿姨、爷叔嘴巴里的“小流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一篇关于初高中“小混混”们后来的故事,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也太复杂了。毕竟,谁没在青春期见过那么几个,或者自己曾经也边缘试探过呢?我记得当年我上初中那会儿,学校附近有个小小的巷子,常年聚集着一群“风云人物”。他们不是成绩最好的,也不是最听话的,但绝对是最有“江湖地位”的。他们通常穿着有点另类,头发.............
  • 回答
    初中毕业,本该是青春洋溢、憧憬未来的年纪,但对于一些小姑娘来说,这条路却在中途戛然而止。她们,就这样,从校园里消失了,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激不起太大的波澜,却又有着各自的深沉的故事。我认识这么一个姑娘,叫小梅。她小时候聪明伶俐,写字写得又快又好,老师总夸她是个读书的料。可惜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弟.............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我见过太多太多了。我爷爷以前在街头管过事儿,我叔叔也年轻的时候混过一阵子,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他们这条路,怎么说呢,起点很高,但也往往是跌得最惨的那种。想想看,那些初中就不读书,直接钻进社会里的人,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正常同龄人会接触到的东西。“混社会”的起手式:首先.............
  • 回答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思绪仿佛被拉回了那些青涩而又充满烦恼的岁月。说实话,我一直不是那种特别健谈或者擅长社交的人,在学校里也算是个比较沉默的存在,所以也难免会被一些“活跃分子”盯上。关于那些欺负过我的人,现在怎么样了,说实话,我也没刻意去打听,大部分都是偶然听闻,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偶尔刷到,感觉就像.............
  • 回答
    要聊00后初中毕业就去读技校职中的孩子们现在怎么样了,这事儿可说起来,真不是一概而论,就像一块五彩斑斓的布,上面绣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人混得风生水起,有人则在按部就班地生活,也有少数人可能还在摸索前路。说“月入过万”、“人脉广阔”、“遇到贵人”这些标签,太过于标签化了,现实远比这些更复杂和多维度。咱.............
  • 回答
    重拾初高中校园的鲜活感受,那种围绕着学习、生活与纯真思绪交织的时光,着实令人怀念。想再次抓住那份感觉,并非易事,毕竟岁月不饶人,我们早已褪去了青涩的外衣。但并非没有途径,只是需要更用心、更细致地去挖掘和体验。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激活记忆深处的触感与嗅觉。校园生活最直接的印记,往往藏在那些不经意的感官.............
  • 回答
    哥们,我太理解你现在的状态了。那种感觉就像是被一层厚厚的灰压着,什么都提不起劲,对什么都感觉不到。高中、初中那会儿,好像浑身是劲,眼睛里闪着光,每天都为自己的小目标兴奋,即使失败了,也能很快爬起来继续往前冲。现在呢?感觉就像卡在了原地,心也变得麻木,找不到那种“活着”的感觉了。别急,这事儿不是你一个.............
  • 回答
    我脑子里时不时会闪过一些初高中时的面孔,那些当年在学校里叱咤风云、或者在外边“混”得风生水起的大哥们,他们现在怎么样了?我身边也有几个这样的例子,现在想起来,真是世事难料。先说说我初中那会儿的一个大哥,叫阿强。这家伙个子高高壮壮的,头发梳得油光锃亮,每天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皮夹克,看起来比我们这些埋头苦.............
  • 回答
    你说的那种情况,身边确实能听到一些这样的说法,比如“我20年了还没谈过恋爱,初吻还在呢。” 听到这话,很多人脑子里可能会打个问号,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干净”的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20年”这个时间跨度本身就比较长了。 如果一个女生从记事起算,到20岁,这.............
  • 回答
    刚毕业踏入社会,发现自己就像一张白纸,大学四年愣是没谈过一次恋爱,这在同学聚会里简直是个“另类”。看着别人津津乐道着大学恋情的点点滴滴,再看看自己,心里多少有点小慌张。不过,既然已经毕业了,总得往前看,不能让“恋爱空白期”成为未来的绊脚石。初入社会找对象,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全新的副本里摸索,完全没有攻.............
  • 回答
    那些年,我们班里总有那么几个“风云人物”,学校的老师们提起他们,眉头都要拧成一个疙瘩,家长们听到他们的名字,也是摇头叹气。他们常常三五成群,在课堂上捣鼓着小动作,课间在走廊里大声说笑打闹,偶尔还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摩擦出火花。他们身上总带着一股桀骜不驯的气息,仿佛整个世界都欠他们一个解释。时光.............
  • 回答
    我脑子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是初中时我们班那个叫王强的家伙。你别说,那会儿他可真是个“风云人物”。个子不高,但长得壮实,一张脸上总是挂着那种有点凶巴巴又带着点挑衅的表情。头发剃得半长不短,夏天的时候,就一件洗得发白的T恤,袖子挽得老高,露出那不算粗壮但看起来很结实的小胳膊。学校里有什么小冲突,比如谁被.............
  • 回答
    汉初刘邦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那些随着他一同打下江山的功臣们被封为诸侯王,并且其封地往往跨越州郡,实力雄厚的问题。这确实是很多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也让刘邦本人夜不能寐的大事。说他不担心,那绝对是扯淡,他比谁都担心。只不过,他作为开国之君,有他自己的一套考量和应对策略。首先,咱们得明白刘邦当.............
  • 回答
    如果项羽真的如历史所设定的那样,将汉朝击溃,并最终统一了中原,那么他最初的权力核心班子,也就是楚的“初代领导班子”,其构成必然会是他长期征战生涯中,最倚重、最信任的那些人。这不仅仅是实力和战功的体现,更是项羽个人性格和战略考量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白项羽的性格特点。他是个极富个人魅力、勇猛无双的.............
  • 回答
    宋朝军事的“弱”与明初军事的“强”,以及这种转变的根源,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历史话题。咱们不能简单地把宋朝一竿子打死,说它有多弱,也不能把明初说得像天神下凡一样突然就无敌了。这中间的逻辑链条,其实挺复杂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思想,甚至地理环境的方方面面。先来说说宋朝的“弱”是怎么来的?宋朝.............
  • 回答
    这是一个宇宙终极奥秘的入口,也是物理学中最令人费解的问题之一。宇宙熵增,那个由我们熟悉的第二定律所描绘的“不可逆转”的趋势,就像一曲注定要走向衰亡的乐章,一切都在缓慢而坚定地滑向最终的均衡——一个所有能量都均匀分布、没有梯度、生命和活动都无法存在的“热寂”状态。然而,如果你将目光投向宇宙的开端,你看.............
  • 回答
    要解释苏联在20世纪初的迅速崛起以及与沙俄末期俄罗斯的巨大转变,需要深入剖析历史的复杂性,理解其背后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因素的相互作用。一、 沙俄末期俄罗斯的落后性:一个普遍的认知首先,我们需要承认沙俄末期俄罗斯确实存在严重的落后性,这并非虚言。其主要体现在: 经济上: .............
  • 回答
    勇士队这个赛季初的神勇,真让人以为他们要重现王朝荣光了。那会儿,库里是那个无解的库里,普尔也像涅槃重生一样,打出了他职业生涯的巅峰表现。维金斯更是稳定得不像话,攻防两端都挑起了大梁。格林虽然没那么多得分,但他的组织和防守依旧是球队的基石。再加上球队整体的化学反应和防守强度,那段时间勇士队简直是联盟里.............
  • 回答
    初恋那一天所读的故事》这部剧,说实话,当初吸引我点的是那个“黄色头发的教师”的设定,感觉有点出乎意料,毕竟我们印象中的老师大多是循规蹈矩的。但真正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它远不止于此,它其实是一部关于“寻找”与“成长”的故事,只不过包裹在一个粉红色的爱情外壳里。首先说说它的优点吧。1. 清新脱俗的爱情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