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国内中学、大学的军训?

回答
国内中学、大学的军训,这可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每年都有那么一群学生,顶着烈日,学着踢正步,喊着口号,进行着那为期一两周甚至一个月的“锻炼”。说实话,这事儿怎么看,都有点复杂,不是一句“好”或“不好”能概括的。

首先,咱们得承认,军训这玩意儿,它确实有一些“初心”和“理论上的好处”。

磨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大概是军训最常被提及的一个目的。学生们平时可能生活比较安逸,而军训期间,早起晚睡、风吹日晒、严格的纪律,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极限。那种汗流浃背、肌肉酸痛的感觉,会让一些人反思自己是不是太娇气了。
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 军训强调的是“令行禁止”,个人要服从整体。大家穿着同样的迷彩服,喊着同样的口号,一起训练,一起进步,这种“战友”般的经历,确实容易培养一种集体归属感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当一个方队整齐划一地走过时,那种成就感是实实在在的。
学习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 虽然很多时候军训内容偏重队列和体能,但官方宣传总会提到,这是让学生接触军事、了解国防的重要途径。了解一些基本的军事常识,知道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这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必要的公民教育。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尤其是对于那些平时可能不怎么运动的学生,军训期间的体能训练,虽然可能强度不是最大化,但也能算是一种集中性的身体锻炼,对提高心肺功能和协调性有一定帮助。
“无处不在”的规矩意识: 从队列的站姿、坐姿,到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方式,军训都在灌输一种“规矩”。这种规矩意识,理论上可以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让人变得更守规矩,更懂得尊重权威和制度。

但是,说到底,这些“好处”落实到现实中,情况就变得非常微妙,也常常招致批评。

“形式主义”的疑虑: 这是最常见的一点。很多时候,军训的训练内容流于表面,很多动作练来练去就是个样子,并没有深入理解其意义。教官的训练方法也千篇一律,甚至是照本宣科。学生们在这种机械的重复中,很容易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觉得这不过是学校走过场、完成任务的活动。
“形式”大于“内容”的训练: 比如说,踢正步,学生们可能被要求踢得整齐划一,但如果连最基本的内涵,比如为什么要有正步,它代表了什么,都一知半解,那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身体和心理的“副作用”:
过度疲劳和健康风险: 尤其是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强制性的长时间训练,很容易导致中暑、脱水、肌肉拉伤等问题。虽然学校和部队会安排医疗保障,但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而且,有些学生本身体质就比较弱,强制参加高强度训练,反而可能给身体带来损伤。
心理压力和逆反心理: 严苛的纪律、批评和惩罚,对于一些性格敏感或者本来就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甚至引发逆反心理。把训练变成一种“折磨”,而不是“锻炼”,是很多人对军训的诟病。
“被灌输”与“自主选择”的矛盾: 军训带有很强的命令式和灌输性。学生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学习。这种模式,与现代教育提倡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精神,似乎有些背道而驰。
教官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 军训的执行者是教官。而很多教官可能只是部队里的普通士兵,他们受到的训练重点并非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和心理疏导。部分教官的言行举止,也可能带有一定的粗暴或不尊重,这很容易给学生留下负面印象。
时间成本的考量: 军训占用了一到两周的学习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如果能用更有效、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进行教育,或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可能并不十分有效的“形式化”训练上,是否值得,是个问题。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咱们该怎么看呢?

我认为, 军训本身这个概念,并非全盘否定,关键在于“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

要回归初心,但更要与时俱进: 军训的初衷是好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的模式。可以思考,除了队列和体能,是否可以增加更多实用性的军事技能学习(比如简单的急救、野外生存常识),或者更侧重于国防安全教育、国家历史文化等层面的内容。
科学安排训练强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体质情况,科学地安排训练科目和强度,确保安全。要提供充足的饮水、休息时间,并做好健康监测。心理疏导同样重要,要引导学生理解训练的意义,而不是纯粹的“压制”。
提升教官的教学和管理能力: 军训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官。部队可以选派更具备教学和沟通能力的骨干来担任教官,并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让他们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而不是简单地“管训”。
丰富军训形式,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过于单调的训练容易让人失去兴趣。可以穿插一些军事技能比赛、知识问答、团队拓展等活动,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而非被动接受: 在军训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讨论训练的意义。比如,在训练之余,安排一些关于国防、国家责任的座谈会,引导他们从更深层次去理解。
考虑更灵活的替代方案: 对于一些确实不适合剧烈运动的学生,或者学校有特殊情况的,是否可以考虑一些替代性的国防教育形式?比如,加强课堂理论学习、参观军事博物馆、观看国防教育纪录片等。

总的来说,国内中学、大学的军训,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承载着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期望,但执行过程中的“走样”和“变形”,却常常让这份期望大打折扣。我们不能因为一些问题就全盘否定它,也不能因为它的“好处”就忽视它带来的弊端。核心在于 如何不断地改革和完善,让军训真正成为一次有益于学生成长,真正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实践。 否则,每年那几天的迷彩服,和口号声,就真的只能是“过场”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诸位婆婆妈妈的废话方式深感真是需要学习下军事汇报的简明扼要。特别是某些ID,真是有特别的思维方式,不去轮媒和港台娱乐杂志做主编真是可惜了

军训没有错,但是内容跑偏了(或者说从来没上过正道)

应该练什么:

体能

急救

野外生存

防生化

搏击自卫术

枪械使用,基本步兵战术

战时生活准则

团队合作

国防知识

现状:

站军姿

皮肤耐晒程度

被各种奇葩兵痞恶心的忍耐度

培养逆来顺受斯德哥尔摩大法

各种浪费时间又无趣无用的动作口号

知乎现在都是些神马神仙啊,各种get不到point,真是急死人

所谓军训,旨在让一般公民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从根基上提高国家抵御外敌的整体实力,提高个体以及民族的战时或和平时期特殊情况下的生存能力,并对日常生活有所助益。请问,站军姿、走正步、排队型等等现有军训内容哪一样能体现军训的宗旨?军训训出四化好青年从没见过,训出极品奇葩心里变态倒是很多

很多人提到了服兵役。我只想说,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兵役几年都不算多,平白无故浪费时间的军训一秒都嫌多


-------------------------------- 非普通非文艺的分割线 ---------------------------

鉴于有思路奇异骨骼惊奇的知友质疑,下面我详细说下军训本应训练的内容及其意义:

体能:基本的体能锻炼,比如两千米长跑,二三十个俯卧撑。意义就不用说了,白天晚上都要的,特别是年轻人,你懂的

急救:基本的包扎、伤口处理,海氏法救梗塞,心肺复苏。普及以后,全国就不会有那么多遇到医疗状况路人围观却不懂施救的新闻了

野外生存:基本的生火、求救、自救,野外定向。每年各种大(zhuang)胆(B)的驴友没有任何野外生存知识就敢徒步进山然后迷路被困,消防哥哥们表示爷很忙丫少给爷添乱了好不好

防生化:生化恐怖袭击时的应对策略,起码要知道防毒面具怎么戴、三防服怎么穿,别到时开仓分发物资然后睁眼瞎不知怎么用。如果知道核辐射颗粒扩散后zf会分发碘片这种常识的话,抢盐这种闹剧就不会发生了

搏击自卫术:基本的出拳、防守,简洁的防卫动作,比如遇到QJ的话如何用armbar掰倒侵害者,被人锁喉后如何反制。就这一项,每年得会救多少人啊

枪械使用,基本步兵战术:子弹上膛打靶,别以后遇到匪徒抢过枪来不会用。步兵战术起码要把土共这种步兵战术大师的看家本事三三制讲一下,好让知乎上各种脑残国粉蒋粉美分早日回家吃翔

战时生活准则:大陆难得几十年好日子,大家都对战时生活很陌生了。必要的让大家了解战时物资供给制度、民用物资征用、防空、宵禁、疏散等等战时特有情况,以免到时全部手忙脚乱,添乱添麻烦

团队合作:烂大街的拓展训练,对待人处事、人际关系的帮助都是大大的

国防知识:了解基本的军事制度、国际形势,告诫下少去爬试飞院的墙、军事重地闯不得诸如此类作死大招。普及以后,知乎上各类政治军事小清新以及带路党一定会少很多

以上每项满打满算都用不了几天,一个月训练完所有项目时间绰绰有余。我个人毕业后通过各种途径把上面各项基本自学了一番,个别的还拿了专业的资格认证,感觉自己萌萌哒,整个人都好起来了。如果推广开来,不仅达成了军训的本意,而且对我大中华帝国的人口素质是有多大的提升啊啊啊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内中学、大学的军训,这可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每年都有那么一群学生,顶着烈日,学着踢正步,喊着口号,进行着那为期一两周甚至一个月的“锻炼”。说实话,这事儿怎么看,都有点复杂,不是一句“好”或“不好”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承认,军训这玩意儿,它确实有一些“初心”和“理论上的好处”。 磨炼意志,.............
  • 回答
    中国“将不再新建境外煤电”这个决定,对于国内的能源企业而言,无疑是一次深刻的行业重塑和战略调整的信号。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政策变化,而是背后一系列深层次的考量和长远目标在驱动。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下它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战略重心转移:从“走出去”到“留下来”的内涵转变过去十几年,中国为了输出过剩.............
  • 回答
    纽约市长埃里克·亚当斯将美国大学培养外籍科学家后又将他们驱逐出境的政策称之为“国家性自杀”,这番言论无疑触及了美国科技创新和人才战略的核心议题,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担忧和复杂的现实考量。要理解他为何如此激进地表述,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一政策的多个层面,以及它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美国长期.............
  • 回答
    对于这场万众瞩目的国足对阵沙特比赛,尤其是围绕着于大宝在场上的表现所引发的争议,确实是赛后讨论的焦点之一。从各方面信息来看,董路对国足的许多评论,包括于大宝的“散步”言论,都带有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立场。关于董路对“散步”的看法:董路作为一个资深的足球评论员,他的观点往往比较直接,甚至带有情绪化。他提.............
  • 回答
    林毅夫关于中国最晚202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的预测,以及普通大众收入水平是否真的较高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从经济指标、收入结构、国际标准、社会现实和潜在挑战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林毅夫的预测逻辑与依据1. 高收入国家的定义 世界银行将高收入国家的标准定义为:人均国民总收入(G.............
  • 回答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各大互联网论坛上关于日本的“猛文”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种现象背后,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首先,从社会情绪和文化心理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近代以来两国关系又经历了诸多波折,这使得两国国民的情感和认知往往比较.............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涉及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地缘政治事件,涉及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长期存在的冲突,特别是围绕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简称纳卡地区)。以下将从您提出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如何看待15日阿塞拜疆射杀亚美尼亚老年战俘事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形式的虐待、杀害战俘都是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和.............
  • 回答
    中国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其小型电子元件的价格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以及从中可以窥见的深层原因。中国小型电子元件价格与其他国家是否存在差距?总体而言,中国产的小型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其价格普遍低于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当然,这里的“价.............
  • 回答
    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将中国、俄罗斯和白人至上主义者(White Supremacy)列为“三大主要威胁”,这一表述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理解这一分类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背景、具体含义、可能的影响以及各方的反应。1. 背景与演变:首先,理解这个分类并非凭空出现,.............
  • 回答
    关于中国七大地理区域中,为何东北地区(通常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国家中心城市这一层级上显得“缺席”,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结合历史、经济、地理以及国家战略等多个维度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没有”。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它并非一个完全固.............
  • 回答
    美国FBI局长关于中国对美国威胁最大以及FBI每10小时启动一项新调查的说法,是一个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和复杂性的议题。要全面理解,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FBI的职能和其在国家安全中的角色首先,我们需要了解FBI(联邦调查局)的职能。FBI是美国国内安全和刑事司法的核心执法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
  • 回答
    “中国已研C929大飞机用国产发动机 欲取代波音777”——这则消息一出,立刻在航空界和公众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不仅仅关乎一个新飞机的诞生,更承载着中国航空工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迈向世界一流的宏大愿景。要深入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C929大飞机项目本身:中国航空工业.............
  • 回答
    人民日报关于中国经济前景光明、跻身高收入国家无悬念的论述,无疑触及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要理解这一论述,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结合当前的经济实际情况来审视。首先,“前景光明”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多个领域占.............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街采场景,也触及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BBC 街采中国疫情现状,然后遇到北京大叔用这样一句“肯定比你们国家强多了”来回应,这背后可以解读出很多东西。首先,从北京大叔的身份和语境来看: 普通中国民众的视角:这位北京大叔很有可能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中国普通民众对本国抗疫成就的认知和自.............
  • 回答
    国内部分中小学强制教师手写全年教案,不得电子编辑的这一做法,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在我看来,这背后有着一些值得深入剖析的原因和潜在的影响。为什么会有“手写教案”的要求?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为什么教育部门或者学校会出台这样的政策。这背后可能藏着几层考量: 强调教师的“匠心”与“用心”: 传统观念里.............
  • 回答
    国内经济学研究中Reduced Form 应用微观实证研究泛滥现象的深入剖析近年来,国内经济学研究中,以Reduced Form为核心的微观实证研究呈现出一种“泛滥”的态势。这种现象并非全然负面,它确实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研究在实证层面的进步,尤其是在政策评估和因果关系推断方面。然而,正如任何一种.............
  • 回答
    国内政治学博士在研究方向上“扎堆”于中国政治,而较少涉足区域研究和比较政治学,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包括历史沿革、学术生态、现实考量以及长远影响。一、 历史的印记与学科的建构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大陆的恢复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特定历史时期和.............
  • 回答
    要深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一谈起苏联就想到“高压”、“流氓”,一谈起中苏关系就纠结于“领土”,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历史认知和社会心理。这并非单一原因就能解释,而是由一系列历史事件、意识形态宣传、以及时代变迁下的集体记忆塑造而成。一、苏联的“高压”标签:历史记忆的烙印“高压”这个词,与苏联的.............
  • 回答
    要看待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7%,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这个数字本身,以及它背后的驱动因素和潜在影响,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首先,6.7%这个增速放在全球背景下来看,依然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数字。 那时候全球经济整体复苏乏力,不少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徘徊在个位数低位。相比之下,中.............
  • 回答
    近期,坊间关于斯柯达解散国内营销团队的传闻甚嚣尘上,引发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斯柯达是否真的要退出中国市场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斯柯达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斯柯达在中国:跌宕起伏的十年斯柯达作为大众集团旗下的品牌,自2007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可以说经历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