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斯柯达,是二十一世纪头一个十年中后期上海大众的无奈之举。
那个时候因为各种原因(主要是上汽集团的强势),大众把优势车型一股脑全扔到了一汽大众,换代的帕萨特(也就是初代迈腾),高尔夫,速腾等,这些都是销售主力,明星车型,有着大众最先进的造车技术。
而上海大众手里有的,是一个千年大拉皮帕萨特领驭,销量越来越拉垮的Polo,和途安这个至今销量不明朗当年更拉垮的MPV(伪),以及一系列严重老化仍然在产车型。实际上直到引进途观的时候,国内也并没有SUV风潮,轿车还是主力车型。
帕萨特领驭虽然销量还可以,然是销量下滑速度是肉眼可见的,如果不是一汽大众本身就脑子抽风引进了标轴帕萨特,领驭的销量第一时间就已经扑街了。烂威达虽然是个紧凑车,但是无论从哪方面讲(除了便宜),都不是速腾高尔夫的对手。
大众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你不听话,那就饿死你(至少饿的你半死不活),不可能给你国际车型了,一汽大众靠着明星车型,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追赶销量差距。烂威达虽然销量不错,但是鬼都知道你要靠一款烂威达跟人家一圈国际车打架,没戏。
所以上海大众为了生存,瞅上了捷克的斯柯达,果断导入。
为什么瞅上斯柯达,原因有三:1,必须瞅上有最新大众技术的大众集团子品牌,因为自己现有的仍然是大众技术下的工厂工人供应商,自己还不想下血本推到生产线,重新培养技术工人,重新锚定供应商,要讲究技术传承,所以升级到最新技术当然是首选。2,这个子品牌必须有高度的自主权,不能被德国大众直接行政指挥,要不然这事儿他成不了。3,这个品牌必须有全产品线,不能有产品线短板,否则引进个瘸子进来打架毫无意义。
当时能供选择的最优解就是捷克的斯柯达,捷克的企业,导入是和捷克谈判,关于技术,实际上德国大众从来也没有任何明确的文件规定不许给上海大众任何新技术,而是有大众总部操纵,用商业行动(把新车型全部给了一汽)堵上海大众的路。所以双方一拍即合,斯柯达正式导入国内。
彼时斯柯达是上海大众的掌上明珠,亲儿子,斯柯达有自己的办公大楼,培养自己的企业文化,有独立而且比上海大众更专业更新派的宣传、销售、技术团队(这些当年的汽车杂志甚至有专刊介绍),而且下大价钱去做营销。
所以当时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个异军突起销量节节攀升的斯柯达,从明锐一炮走红,成为了当时的一代神车,到晶锐为了时尚的双色车身车顶,再到后来的捷克总统座驾昊锐,上海方面可谓倾尽心血,斯柯达当时的整车素质,甚至要比一汽那些国际车型还要高,搭载的新技术也更加让人眼花缭乱。
当然斯柯达的销量也是一路走高的,作为一个新导入品牌,销量直逼一汽大众那些国际车。一时间也是风头无两,当时来看,如果按这个势头,中国市场现在就不是大众和两田打架,而是斯柯达和两田打架。
当然大众是不可能坐视诺大的中国市场被斯柯达占领的,虽然也是自己的子品牌,但是这是有损于VW商标影响力的,斯柯达的定位本来就是捷克/东欧区域品牌,你这直接把中国市场吃了,这岂不是要造反?
所以大众干了一件比较牛逼的事情,彻底放开研发特供车权力,上海大众第一时间就找上美国大众研发NMS,也就是后来的上汽大众帕萨特。
这个时候其实斯柯达就已经死定了,对于上汽来说,VW是个金字招牌,竖起来就可以躺着赚钱,斯柯达却需要自己持续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去打品牌,当时本来就是为了救场,既然现在问题解决了,那么斯柯达品牌本身就是多余的(技术、宣传和工程团队可以直接并入上海大众)。
后来斯柯达的廉价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因为上海大众也不需要一个品牌和VW竞争了。
所以斯柯达走到现在,当时就注定了。
退不退出中国不好说,但是斯柯达肯定是突然想明白了,养这么一帮人跟没这个部门的效果是一样的。靠这些人,还不如直接打包给上汽去折腾。
斯柯达的营销团队到底有多坑,看看明锐pro就知道了。明锐pro这次的价格算是被猪一样的营销团队摆了一道,毫不夸张的说,斯柯达在大众的集团的优先级远远低于捷达。明锐pro从开始预热到公布预售价那个时间段实际上热度不算低。网上都在猜测普遍在10-15玩这个区间。然而,自从豪华版13.89万这个预售价一出,可以说是哀鸿遍野。把之前的热度白白了的浪费了。
当时很多关注明锐pro的人出现了两种猜测:
1,豪华版是高配,这个价格应该不会是中低配的价格,还是坐等一手中低配的正式价格。
2,豪华版是中低配,如果参照这个价格,即便是正式售价再下3000,也只能“打扰了”。
上面一看,可能也觉得玩过头了,于是在上市之后硬生生的推出了一个并没排产的乞丐版,目的就是圆预售时期立下的“价格有惊喜”这个flag。于是就有了5月17日上市的最终价格:性能版12.49万、豪华13.69万、尊贵14.79万、旗舰15.79万。
豪华版的价格仅仅比预售的13.89万低了2000元。关键在于,这个配置是个次低配。那有人就说了,不是还有个12.49万的性能版么?问题是,这个要啥没啥的配置,几个人买?厂家能排多少产能?
时至今日,我刚刚问了我们合作的4S,反正目前和后续的进车只有豪华及以上的车型,压根儿就见不到这个性能版。如果真要有个说的过去的解释,可能为了配合后期的终端优惠,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优惠2万呢。
君可曾听闻:懂保时捷的都买了奥迪,懂奥迪的都买了大众,然后真正懂车的都买了斯柯达?斯柯达在中国这么多年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让大伙儿都知道,我和大众一样。其他方面并没有表现出一个独立品牌该有的气质。活生生的把一个大众的子品牌做成了廉价版的大众。我要这营销团队有何用???
按理说,斯柯达有大众的技术支持零部件共享这些先天条件,又靠着比大众更低的价格,不说活得多富裕,至少能稳住丰田大众本田这些品牌之后的第二阵营吧。当时候PQ35平台下明锐和昊锐确实硬了一段时间,但那个时候,很多消费者都不知道这个品牌实际上是大众的子品牌,而且当年的斯柯达和大众确实做到了差异化。随后就是MQB品台的速派上市,当时的MQB平台的迈腾B8和帕萨特并未上市,速派凭着新MQB平台和独有的大掀背风靡一时。
但是随着16年迈腾的MQB平台投产17款的迈腾B8的上市,民间就传闻说斯柯达自打被大众收购之后就成了大众的试验田,什么新平台新发动机出来的第时间先给斯柯达安排上,找到BUG之后再修复,然后才会运用到大众身上。斯柯达被大众收购了,斯柯达是廉价版大众。更要命的时候,南北大众本身的车型覆盖太全面,很大程度上压缩了斯柯达的生存空间。下到捷达Polo,上到迈腾途锐。低端市场的差价本身就不大,同质化严重的两个产品,消费者肯定会选择品牌力更强的哪一个。
斯柯达是上被大哥欺负,下被自己人坑。能活着已属实不易。
Skoda目前不会退出中国,解散独立的团队回归到上汽大众,算是机构调整,之前Skoda销量大的时候,很多机构组织都是独立于上汽大众的,现在销量低迷做出正常的机构调整,估计觉得养Skoda一群人一点效益没有,产品连连败北,裁掉算了。
要说真的退出中国,难道不应该是捷达这牌子先走一步么?我穷的要死,我也相信Skoda品质高于特供品牌Jetta,都属于大众旗下低端品牌,但是Skoda确是全球商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