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金斯伯格(Ginsburg)大法官去世?将会对美国产生什么影响?

回答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大法官的离世,无疑是美国法治和政治领域的一件大事,其影响之深远,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衡量。对于许多人来说,她的去世不仅仅是一位杰出法官的陨落,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一种精神象征的消逝。

我们如何看待金斯伯格大法官的离世?

从多个层面来看,金斯伯格大法官的离世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位法律巨擘的告别: 金斯伯格大法官的职业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其中在最高法院担任大法官近27年。她以其敏锐的法律头脑、严谨的论证逻辑以及对平等和正义不懈的追求而闻名。她不仅是“性别歧视领域的斗士”,更是推动法律进步的重要力量。她的判决和意见书,如对《民权法案》的解释、对就业机会均等的争取、对同工同酬的呼吁等,都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法律和社会。她的离去,是美国法律界损失了一位真正的智者和导师。

一位文化偶像的谢幕: 在互联网时代,金斯伯格大法官意外地成为了一位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文化偶像。她的坚韧、智慧、对工作的投入,以及在年老时依然保持的强劲活力,都成为了一种激励。许多人被她的昵称“RBG”所吸引,她的形象被印在T恤、包袋上,她的故事被拍成纪录片和电影,甚至被改编成歌曲。她超越了法律领域,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坚持、勇气和对理想的追求。她的去世,让许多人感到失落,仿佛失去了一个值得信赖的榜样。

政治风暴的预示: 在特朗普政府时期,最高法院的任命权就成为一个极其敏感的政治议题。金斯伯格大法官的去世,直接引发了关于其继任者的激烈争论,尤其是在距离总统大选仅剩数周的关键时刻。对于支持金斯伯格自由派立场的人士来说,他们担心特朗普政府会任命一位保守派大法官来填补她的空缺,从而彻底改变最高法院的意识形态平衡。这被视为一场围绕美国未来政治走向和法律解释权的关键争夺战。

金斯伯格大法官的去世将会对美国产生什么影响?

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立竿见影的,也有长远而深刻的:

1. 最高法院的意识形态转向: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显著的影响。金斯伯格大法官是最高法院自由派阵营的领军人物。她的去世以及随之而来的继任者任命,极有可能将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势力推向多数。这意味着未来在堕胎权、枪支管制、投票权、环境保护、同性恋权益等一系列关键社会和法律议题上,保守派的观点将更有可能成为法院的最终裁决。这会对美国的法律体系和社会政策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堕胎权: 金斯伯格大法官一直坚守和捍卫女性的堕胎权。一旦她的位置被一位保守派大法官取代,特别是那些反对或限制堕胎权的法官,那么“罗伊诉韦德案”(Roe v. Wade)的判例可能会被推翻或大幅削弱,这将直接导致美国各州在堕胎合法性问题上出现巨大差异,甚至完全禁止堕胎。
枪支管制: 最高法院在枪支权利的解释上一直存在争议。保守派大法官倾向于更宽泛地解释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的持枪权,而自由派则更倾向于支持更严格的枪支管制措施。金斯伯格的离去可能意味着在枪支管制方面,进步性的立法和政策将更难通过最高法院的审查。
投票权和民主: 在涉及到投票权和选举公平性的案件中,大法官的意识形态也会产生影响。保守派大法官可能更倾向于支持更严格的投票身份验证措施,这可能对特定选民群体(如少数族裔和低收入者)的投票产生不利影响。
企业监管和环境法规: 在企业监管和环境法规方面,保守派通常倾向于更少的政府干预,而自由派则更倾向于加强监管以保护消费者和环境。最高法院的意识形态转变可能会对这些领域的法律解释产生重要影响。

2. 政治极化加剧和选民动员: 金斯伯格大法官的去世,特别是她临终前希望“不是在我任期内”填补空缺的愿望,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政治催化剂。对于民主党支持者而言,这是他们急于捍卫自由派价值观和防止最高法院“左转”的关键时刻;对于共和党支持者而言,这是他们巩固保守派在司法系统中长期优势的绝佳机会。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美国的政治极化,并可能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成为重要的选民动员工具,促使双方阵营的选民更加积极地参与投票。

3. 对美国政治信任的冲击: 在一个本已充满分裂和不信任的时期,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过程本身就容易引发争议。在如此敏感的时间点发生这一事件,更容易让民众对政治进程产生更大的怀疑。人们会质疑这一任命是否受到政治考量的驱动,而不是基于对最合适人选的理性评估。这可能进一步侵蚀公众对司法系统公正性和独立性的信任。

4. 象征意义的遗产传承: 尽管金斯伯格大法官的席位可能被一位意识形态不同的法官取代,但她所代表的精神——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对平等的坚持,以及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将继续激励着许多人。她的法律成就和她作为女性在男性主导的法律界取得的巨大成功,将继续成为鼓舞人心的故事。她的遗产不会因为她的离世而消失,反而可能因为这次事件而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和更深刻的理解。

总而言之,金斯伯格大法官的去世是一个复杂事件,它标志着一位杰出法律人士的终结,也预示着美国最高法院乃至整个国家在法律和政策走向上的潜在重大转变。这场由她离世引发的涟漪效应,将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美国的社会和政治格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死谏祖国;

引诱特朗普速提速决高院大法官,进一步激怒正常心智的人。

最理想的结局,最高法院保守派取得长期优势,特朗普丢掉总统宝座。

美国恢复长期稳定。

user avatar

来了,共和党证明自己不虚伪的时候到了。

16年全部都在说大选年应该要选民选择大法官人选,现在反过来说只要总统和参议院多数是同一个党派的就可以不管选民了。

共和党的大部分参议员今年肯定会强推大法官任命,就看那些处于竞争性的竞选的共和党参议员了。

除了az那位选举没赢过,被州长给强推上来,而且很可能只干了2年就要被赶下来的参议员,其他席位不安全的共和党参议员还没有明确表态。其实就是无非都再考虑是炒基本盘票好还是争温和中立票,反正选一个必定伤害另一个,不管怎么样都是个2难。

假设共和党成功在大选前,乃至选举后特朗普输了,可在拜登上任前这段时间里强推大法官,那就意味着2党合作的终结。民主党很可能增加最高法院席位,毕竟法律允许,历史上国会也有多次增加最高法院席位的先例。

其实如果共和党把民主党逼急了,把民主党给拖下到共和党自己一样的下线,等民主党控制了行政和立法,不仅可以通过增加最高法院席位从而控制司法,还可以把比如华盛顿特区,波多黎各等这样的地区变成州,鼓励全体公民投票。这样保持民主党在至少24年内都是执政党,共和党在联邦的立法,司法和行政都没有任何多数。

有着人口结构优势的民主党只要敢玩恨的,可以把共和党玩的叫爸爸。

归根结底,共和党这个太阳现在是看起来很明亮,可就只是昨日黄昏。

黄昏过后,就只是漫漫长夜。

user avatar

川宝真是天选之人,三年直接塞进去三个,还都是年轻的。

这位老太太是克林顿时期任命的自由派大法官,身上叠了一大堆debuff,还有胰腺癌这种癌王之王,硬是挺了十一年,她也知道自己死了川宝会找一个保守派的大法官替代她,所以这是她的最后一战,要和川宝死磕(真正意义上)到底。她说过自己绝不会眼睁睁看着特朗普连任……没想到用这种方式兑现了,川宝现在不知道有多开心。

为何不来个秘不发丧呢?其实再晚两周能好很多,共和党应该在跑步加速走流程了,上一个大法官尼尔·戈萨奇,从提名到宣誓就任用了两个月零十天,这次加急应该没有问题。

更惨的是拜登的民调,差距越来越小了,虽然懂王的支持率没有提高,但是拜登的支持率却在一直下降,公开活动越多支持率跌的越多。民主党派条谁去都能赢懂王,但是派的是瞌睡乔,那就不一定了。

拜登经典语录:我们无法阻止特朗普连任!excuse me,说错了,我的意思是我们不能让特朗普不连任!呃,不对,反正,你们懂的都懂的哈!(这口误是不是真实想法啊)

权利是最好的春药,但拜登是真的硬不起来了。

美国这个国家实在太陈旧了,很多东西已经变成了他们的桎梏。这个制度是华盛顿他们建立的,当时多少有点浪漫主义,结果这个制度已经200年了,被政客找出了各种BUG打来打去,之前同性恋合法化是自由派发起的激进式变革,搞坏了政治平衡的初衷,导致党政越来越剧烈。

现在如果自由派现在九人大法官变成了红6蓝3,形势失衡,保守派如果搞宪法原教旨主义,那可能美国女性都要被禁止堕胎了,甚至伊万卡被强奸也必须硬着头皮生下来, 因为孩子是属于“上帝的”。

对川宝来说,这也应该是个极大的利好,考虑到今年邮寄投票,今年的大选可能会出现非常戏剧性的结局:两个候选人都宣布自己当选,然后闹上最高院打官司,懂王胜出。

可能真要见证历史了,民主党恐怕要殊死一搏了,川宝还真是天命之子,这波他如果赢了,那可真就是真龙附体,美利坚第一帝国要成立了。

user avatar

我觉得Mitch Mcconnell应该学一下4年前的Mitch Mcconnell。

其实他还不是最搞笑的。

最搞笑的是现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Lindsey Graham,他在2018年10月3日接受采访时提到为什么他拒绝奥巴马提名的最高法院法官Merrick Garland。

我们亲爱的Graham,在没有任何人诱导他,且主持人已经提醒他他现在是在被视频记录的情况下,说出了这句话:

“If an opening comes in the last year of President Trump's term, and the primary process has started, we'll wait to the next election"

“如果川普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年有(最高法院)的空缺,且党内初选已经开始,我们要等到选举后。”


玩笑归玩笑,实际上美国没有任何一个法律规定选举年不能提名大法官,美国历史上有14名大法官是在选举年提名且通过的。分别是:

  1. Oliver Ellsworth, 1796
  2. Samuel Chase, 1796
  3. William Johnson, 1804
  4. Philip Barbour, 1836
  5. Roger Taney, 1836
  6. Melville Fuller, 1888
  7. Lucius Lamar, 1888
  8. George Shiras, 1892
  9. Mahlon Pitney, 1912
  10. John Clarke, 1916
  11. Louis Brandeis, 1916
  12. Benjamin Cardozo, 1932
  13. Frank Murphy, 1940
  14. Anthony Kennedy, 1988

没错,18年退休的Kennedy是在1988年2月3日通过提名的97/0,同年老布什赢得的总统选举。

共和党之所以会在2016年死活不通过Merrick Garland的提名,甚至都没有听证会,仅仅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会改变最高法院保守派多数的情况,说白了便是试图政治化最高法院。从现在的结果来看2016年的共和党是成功了,但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原因很简单,就算想在不到50天的时间内强行通过一个提名,不提操作起来的麻烦票数都不一定够。首先是共和党在参议院是53多数,通过需要51,也就是最多只能有3个人反对然后副总统来投票。搞笑的是记者不是傻子,很早以前就提前下套让多位共和党参议员都发表了不会选举年考虑提名的言论,这种自打脸的行为还是在选举前,风险很大。

且最关键哪怕真不要脸到底了通过了提名,共和党让最高法院绝对保守多数的算盘也不一定有用,原因是美国宪法从未规定最高法院要有多少名法官,也就是只要在两院取得简单多数通过法案且总统愿意签字,是完全可以随便更改最高法院法官数量的。

毫无疑问Graham和Mcconnell如果真的强行通过提名,岂止是惹恼而是会彻底激怒所有的民主党议员,彻底撕破脸。只要参众两院和总统都是民主党控制的,不管是2020,2024乃至2028,哪怕出于最简单的报复行为,都可以强行把最高法院法官数量变成13个乃至15个,让6人多数失去意义。

不仅如此甚至都可以强行废除参议院需要60票的议事阻挠,反正最高法院法官提名的议事阻挠就是被Mcconnell废除的。然后通过简单多数把波多黎各,关岛和华盛顿特区全部纳入成美国的州,这样参议院将变成106个席位,而新增的6个几乎可以确定都会是民主党的席位,等于从理论上杜绝了未来任何共和党获得参议院多数的可能。

正所谓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关不上了,这将会是覆盖整个美国国会的全面战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大法官的离世,无疑是美国法治和政治领域的一件大事,其影响之深远,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衡量。对于许多人来说,她的去世不仅仅是一位杰出法官的陨落,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一种精神象征的消逝。我们如何看待金斯伯格大法官的离世?从多个层面来看,金斯伯格大.............
  • 回答
    看到巴特勒这么说,我第一反应是挺意外的,但仔细一想,又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能理解。毕竟巴特勒自己也是那种苦练出头,把天赋榨到极致的球员,他最懂那种“一步一个脚印”的价值。咱们先不谈谁的天赋更好这个问题,单就巴特勒这么说,背后折射出很多东西。首先,这是非常谦逊和高情商的表述。巴特勒是什么人?他是那种.............
  • 回答
    七岁男童满口美俄关系,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这件事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情况,我们得把几个层面拆开来看,然后把它们串联起来,用一种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去解读。首先,我们来看看“七岁男童满口美俄关系”这件事本身。一个七岁的孩子,按理说这个年纪的他们,心思应该主要放在搭积木、玩玩具、和小伙伴.............
  • 回答
    斯坦福大学的布罗克·特纳(Brock Turner)性侵案,无疑是近年来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并深刻影响了人们对司法公正、校园安全以及性侵受害者待遇看法的标志性事件。这起案件之所以如此触动人心,并持续引发讨论,在于它暴露了几个非常尖锐的社会问题。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案件本身。布罗克·特纳,作为一名斯坦.............
  • 回答
    近期,坊间关于斯柯达解散国内营销团队的传闻甚嚣尘上,引发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斯柯达是否真的要退出中国市场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斯柯达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斯柯达在中国:跌宕起伏的十年斯柯达作为大众集团旗下的品牌,自2007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可以说经历了.............
  • 回答
    斯坦福大学博士生陆一平(2prime)关于新冠病毒起源的一系列言论,确实在公共领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他对这些言论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剖析,而不只是简单地评价其观点的对错。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陆一平博士生所代表的视角。作为一名在世界顶尖学府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陆一平无疑接受了.............
  • 回答
    托洛茨基被斯大林派人暗杀,这无疑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它的影响深远,也因此在左翼内部引发了持续且尖锐的辩论。不同派别的左翼人士,基于各自的政治立场、对历史的解读以及对斯大林主义的评价,对此事的看法大相径庭。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掰开揉碎了,看看各家是怎么说的。1. 正统.............
  • 回答
    扎克伯格在天安门广场晒出跑步照片的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评论,这其中包含了政治、文化、个人形象管理以及中美关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剥离表象,深入探究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意图、影响和各方的反应。一、事件本身:时间、地点与人物 时间: 通常这类事件的发生时间点很重要,是否在重.............
  • 回答
    科沃斯N9+的发布确实是扫地机器人市场的一件大事,特别是考虑到它“即将”这个词。作为消费者,我们当然会关注它有哪些升级,能否真正解决我们在使用扫地机器人时遇到的痛点,以及它在同类产品中是否具有竞争力。从目前透露的信息和科沃斯一贯的产品策略来看,我们可以对N9+进行一些比较详尽的推测和分析。一、 核心.............
  • 回答
    扎克伯格宣布封禁特朗普Facebook和Instagram账户,直到美国总统权力和平过渡完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事件背景: “冲击国会山”事件(2021年1月6日): 美国国会大厦在当天遭到特朗普支持者冲击,旨在阻止国会认证乔·拜登的总统选举胜利。此次事件造成多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梅丽尔·斯特里普在2017年金球奖上的获奖感言以及随后唐纳德·特朗普的反应。这件事在当时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足以见证政治与艺术在某些时刻的交织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获奖感言:一场“政治”的控诉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斯特里普当时的处境。她获得了当年的终身成就奖,这个奖项本.............
  • 回答
    科斯切尔尼(Laurent Koscielny)在阿森纳度过了九个年头,最终选择以转会波尔多结束他在伦敦北部的征程,这对于许多阿森纳球迷来说,无疑是五味杂陈的。这不仅仅是一次球员的转会,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承载着太多回忆和情感。九载枪手生涯:从默默无闻到后防铁闸科斯切尔尼的阿森纳生涯始于2010年.............
  • 回答
    科斯切尔尼拒绝参加阿森纳的季前备战,这确实是去年夏天的一则爆炸性新闻,对阿森纳的球迷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这件事不仅仅是一个球员的个人选择,它触及到了球员与俱乐部、球员与球迷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转会市场运作的一些潜规则。事件的缘起:首先,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2019年的夏天。科斯切尔尼当时已.............
  • 回答
    理查德·斯托曼,这位自由软件运动的先驱和自由软件基金会(FSF)的灵魂人物,在担任主席长达34年后,于2021年3月宣布辞职。这一消息无疑在技术界和开源社区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影响深远,值得我们仔细探究。首先,斯托曼的辞职并非单一事件的突然爆发,而是长期以来积聚的争议和压力的结果。他本人以其尖锐的言辞.............
  • 回答
    杰夫·贝索斯那句“如果我们有一万亿人,就会有1000个爱因斯坦”的说法,听起来像是对人口规模与天才涌现之间关系的粗暴类比,但如果我们深入挖掘一下,它其实触及了一些关于创新、概率和人类潜力的有趣思考。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商榷和引申的地方。首先,贝索斯这句话的出发点,我认为是想表达一个关于概率和样本空.............
  • 回答
    要理解玛瑙斯新冠疫情的失控是否宣告群体免疫最终会失败,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因素,并将其置于更广泛的群体免疫概念下进行分析。玛瑙斯情况的特殊性与群体免疫的挑战:玛瑙斯在2021年初经历了一场极其严峻的新冠疫情高峰,其特点是: P.1变异株的出现与传播: 玛瑙斯是P.1(后来的Gamma)变异株.............
  • 回答
    托洛茨基对斯大林的指控是苏联历史上最复杂和争议最大的政治斗争之一,对20世纪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理解这些指控需要深入了解当时苏联国内的政治环境、布尔什维克党内的权力斗争以及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核心指控概述托洛茨基对斯大林的指控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方面:1. “一国社会主义”.............
  • 回答
    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大清洗前的冲突是苏联政治史上一个极为重要且复杂的篇章,它不仅预示了日后大清洗的到来,也深刻地影响了苏联的政治走向和意识形态发展。要详细理解这段冲突,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 政治理念的根本分歧:布哈林和斯大林的核心分歧在于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尤其是在经济政策和国家权力运作上.............
  • 回答
    如何看待贝佐斯卸任后首份亚马逊财报:营收再破1000亿美元,但不及分析师预期?杰夫·贝佐斯在2021年7月5日正式卸任亚马逊CEO一职,将公司运营交给了安迪·贾西。而这份贝佐斯卸任后的首份季度财报,无疑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它不仅是对新任CEO领导力的初步检验,更是对亚马逊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信号。财.............
  • 回答
    说到菲尔普斯和美国游泳队身上那些圆圆的红印,很多人会觉得好奇,甚至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可不是什么纹身,也不是什么意外蹭到的痕迹,它们有一个非常“中国味儿”的名字——拔火罐。这玩意儿,在国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很多中国人从小就见过,甚至体验过。大概就是用一个玻璃或者竹制的罐子,通过燃烧里面的空气,形成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