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国北洋军队编制?

回答
北洋军队的编制,那可是一本糊涂账,但要说起来,确实门道不少。它可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铁板一块”,而是随着袁世凯的发迹、掌权,以及后来北洋军阀内部的分裂,一直在动态调整和变化。想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的阶段来看。

一、 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期(18951901)

这是北洋军队的雏形,也是奠定其日后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袁世凯被派往天津小站编练“定武军”,这支军队的编制,可以说就是日后北洋军的核心。

核心单位:营(营官)

当时最基本的作战单位叫做“营”。一个营大概有500人左右,下设若干“队”(排)和“哨”(班)。营官是营的长官,早期多为袁世凯的亲信,如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等。

陆军各色营:

小站练兵引入了西式训练和编制,陆军基本按照“营”为单位进行组织。每营下设“步队”、“炮队”、“马队”、“工兵队”、“辎重队”等兵种。但早期这些兵种的区分还不算特别精细,更多是一种职能划分。

“营”的特点:

陆军营 是最主要的步兵单位,数量也最多。
炮兵营 装备火炮,是重要的支援力量。
马队(骑兵) 早期规模不大,主要用于侦察和通讯。
工兵、辎重兵 负责工程、运输等后勤保障。

总督练及各级官佐:

袁世凯是“总督练”,拥有绝对的指挥权。下面有“帮办”、“管带”、“哨官”、“队官”等各级军官。这些人很多都是从淮军中选拔出来的,或者是袁世凯自己培养的亲信。

“定武军”的规模:

到1901年,定武军已经发展到六镇(师)的规模,每镇约1.2万人。这是它最初的“架子”。

二、 清末新军的扩充与“镇”的出现(19011911)

随着庚子事变后清廷对军事改革的重视,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的基础上,继续扩充军队,并正式形成了“镇”作为基本大型作战单位。

“镇”成为主体:

从“定武军”到“陆军”,一个“镇”(相当于现代的师)成为主要的建制单位。一个镇大约有12000人,下辖两个协(旅),每协下辖两个标(团),每标下辖两个营,以此类推。

镇 (Division):最高级别的大型作战单位。
协 (Brigade):通常下辖2个标。
标 (Regiment):通常下辖2个营。
营 (Battalion):基本作战单位,下辖若干连。
连 (Company):下辖若干排。
排 (Platoon):下辖若干班。
班 (Squad):最小的战斗单位。

兵种细化:

此时的陆军编制已经更加明确地划分了兵种:
步兵 (Infantry):数量最多,是军队的主体。
炮兵 (Artillery):装备不同口径的火炮,分为野炮、山炮、榴弹炮等。
骑兵 (Cavalry):数量有所增加,用于侦察、迂回等。
工兵 (Engineers):负责筑路、架桥、爆破等。
辎重兵 (Train/Supply Troops):负责运输、给养、通讯等。
教练队 (Training Detachments):用于训练新兵和新军官。

袁世凯的“六镇”:

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的六镇(“新建陆军”最初的编制)为:
第一镇
第二镇
第三镇
第四镇
第五镇
第六镇

这些“镇”后来成为了北洋军的核心力量,并且在辛亥革命前后,这些“镇”的番号和指挥官成为了影响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比如,冯国璋是第一镇统制,王士珍是第二镇统制,段祺瑞是第三镇统制。

中央管理:

清末设立了“陆军部”,负责全国陆军的军政事务。袁世凯作为北洋大臣,拥有对北洋军队的实际控制权。

三、 民国初年北洋军的改编与裂变(19121920年代)

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北洋军成为民国时期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与此同时,北洋军内部的派系斗争也日益激烈,导致其编制也随之发生变化。

“师”的出现与“镇”的消亡:

随着西式军事体制的进一步引入,“镇”的编制逐渐被“师”取代。“师”的规模大致与原来的“镇”相当,但组织结构更加精炼,强调协同作战能力。一个师下辖3个旅,每旅下辖2个团,每团下辖3个营,每营下辖3个连,以此类推。

师 (Division):成为主要的作战单位。
旅 (Brigade):师下属的基本战术单位。
团 (Regiment):旅下属的基本战术单位。

北洋政府的“陆军”编制:

北洋政府时期,陆军的建制主要以“师”为单位。根据不同的时期和军阀的实力,北洋军的部队数量和具体编制有所不同。

中央直辖部队: 总统府卫队、京畿陆军等,直接听命于中央政府。
各军阀的部队: 随着北洋军阀的势力划分,各军阀(如皖系、直系、奉系)都在原有北洋军的基础上,扩充了自己的势力,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编制。

北洋军阀时期的主要派系及其编制特点:

皖系 (Anhui Clique):以段祺瑞为首。在辛亥革命后,皖系逐渐控制了中央政府,并得到了日本的支持。他们的部队编制相对较大,而且在很多方面受日本影响,例如引入日本的军事顾问和一些军事思想。

直系 (Zhili Clique):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为首。直系起初是袁世凯的嫡系,实力雄厚。他们的部队在编制和训练上都比较规范,强调纪律和作战能力,常常被认为是北洋军中“最像样”的部队。

奉系 (Fengtian Clique):以张作霖为首,主要盘踞在中国东北。奉系军队的编制虽然也模仿了西式,但其部队构成和装备带有浓厚的日本殖民时期遗留痕迹(如接收日本的武器装备),以及大量的关东军(日本在东北的军队)影响。

“军”的出现: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军阀混战的加剧,出现了“军”这一更大的建制单位,通常由数个师组成。例如,曹锟在1923年就曾组建过“陆军检阅使署直辖军”。

兵种的进一步细化与发展:

炮兵 更加强调重炮兵和野战炮兵的配合。
骑兵 在一些地区,如东北(奉系)保持了相当的规模,用于骑兵集团冲锋。
空军 (Air Force) 和 海军 (Navy) 尽管规模不大,但也在民国初年开始出现,成为新的兵种。北洋政府时期,拥有一定的飞机和舰艇,虽然战斗力有限。
宪兵 (Gendarmerie) 也被设立,负责维持军纪和治安。

总结一下北洋军队编制的演变脉络:

1. 奠基期(小站练兵): 以“营”为基本单位,初步形成陆军各兵种。
2. 清末发展期: “镇”成为大型作战单位,编制更加系统化,兵种细化。
3. 民国初年(统一期): “师”取代“镇”,编制进一步西化,中央政府对军队有一定统一指挥。
4. 军阀割据期(分裂期): “师”和“军”成为主要单位,但各派系各自为政,编制受其派系特点、外部支援(如日本)以及实际控制区域的影响,不再统一。

需要强调的是,北洋军队的编制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到当时政治局势、袁世凯的个人意志、以及各派系军阀的实力对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而且,由于军阀混战,很多时候编制只是一个“名头”,实际的部队规模、装备和训练水平可能与编制名称并不完全相符。

打个比方,你就把它想象成一个不断在扩充、拆分、再组合的橡皮泥。刚开始袁世凯捏出来的是一个小小的“定武军”,后来越捏越大,捏出了“镇”,然后清朝没了,变成了民国,就又改成了“师”。可这时,各个“捏泥人”——也就是那些军阀——开始抢地盘,他们捏出来的泥人,有的就长得跟别人不一样了,有的是粗糙的,有的是精致一些的,但总体上都是从那个袁世凯捏的原始“北洋泥人”脱胎而来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北洋陆军师,北洋军始于清末的新建陆军,模仿德国陆军的制度,以镇、协、标、营、队、排(早期称哨)、棚对各单元命名,同时还建立了独立编制的骑兵、炮兵、工程、辎重等部队。根据1903年起编练的北洋常备军平时编制,每镇辖步兵2协,骑、炮兵各1标,工程、辎重兵各1营;步兵每协2标,每标3营,每营4队;骑兵每标3营,每营4队;炮兵每标3营,每营3队;工程兵、辎重兵每营4队;步、炮、工3个兵种,每队3排,每排3棚;骑兵每队2排,每排2棚;辎重兵每队2排,每排3棚;各兵种每棚目兵14名。总计全镇官长及司书等749名,弁目兵丁10436名,夫役1328名,共计人员为12513名。

初创的北洋六镇全部按以上建制编练,此后又扩展到新军各镇。当时全国所有陆军各镇、协、标的序号均统一编排,再不能象淮军的庆军、盛军、鼎军等由主官随便取带个人色彩的番号。这次改革打破了淮军、勇营等旧军队的编制模式,这是中国陆军体制进入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对此后一百年中国陆军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进入民国后,将原来镇、协、标、营、队、排、棚的名称依此改作师、旅、团、营、连、排、班,这些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而各级建制的人数在不同时期可能有差异,尤其是当新型军队编制模式扩大到全国范围时,考虑到南方省份马匹不足,所以压缩了骑兵的规模。根据1912年9月15日陆军部颁布的编制规定,骑兵团不再辖营,而是直管到连。后来又根据装备技术发展的需要,增加了机关枪连、电信连、气球连、自转车连等编制。炮兵也从原来平原地区的野战炮为主扩充到山炮、加农炮等兵种。一些师进驻江南水乡后,为适应运输需要,辎重营增加了舟船队的编制。此外,在最初小站练兵时期,部队驻防比较集中,夫役人员是由旅或团级统一调配的,后来由于一个师可能戍守很大一片范围,部队驻地越来越分散,夫役人员往往被分配到连队。所以民国时期各师的建制、规模不再象晚清那样整齐划一。

在民国早期,一般地说陆军师的标配如下:每师辖步兵2旅,骑兵、炮兵各1团,工程、辎重兵各1营,电信1连,气球1连,军乐1队;每步兵旅辖2团,每步兵团辖3营和1个机关枪连,每营辖4连;骑兵团原先辖3营,每营辖4连,后改分甲乙两种,甲种由4连编成,乙种由3连编成(实际情况中只有后期建立的部分部队采用了团辖连的新编制),视驻地之情形规定之;炮兵团辖3营,每营辖3连;工兵营、辎重营均辖3连。根据这种编制,每师规模仍在12000人左右,每个步兵旅在4000人左右。在命名规则方面,步兵、骑兵和炮兵,团以上按全国排序;工程兵、辎重兵,营以上按全国排序。

例如1916年的《陆军第四师人员兵数及驻地》,反映了北京政府早期1个师下辖各单元的定名规则及人员情况。当时该师主力驻上海制造局、松江、龙华等地,另留骑兵团、工兵营一部、辎重营一部留住天津小站,其中骑兵团有两营临时划拨给陆军第7师节制,各种情况均有体现。典型范例:

第4师师司令部,96人,驻上海松江,师长杨善德、参谋长夏兆麟

第7旅旅司令部,26人,驻上海制造局,旅长臧致平

第13团团部,26人,驻上海制造局,团长周孝骞

第1营本处,16人,驻上海制造局,营长魏清和

全营4个连,官兵553人,驻上海制造局

第2营本处,15人,驻上海制造局,营长王克悌

全营4个连,官兵551人,驻上海制造局

第3营本处,16人,驻上海制造局,营长高全忠

全营4个连,官兵548人,驻上海制造局

机关枪第7连,16人,驻上海制造局

第14团团部,26人,驻上海斜桥,团长龚声扬

第1营本处,16人,驻上海斜桥,营长梁如宝

全营4个连,官兵547人,驻上海斜桥

第2营本处,16人,驻上海斜桥,营长苗培善

全营4个连,官兵550人,驻上海斜桥

第3营本处,16人,驻上海松江,营长善偭

全营4个连,官兵550人,驻上海松江

机关枪第8连,未成立,由各营抽调官兵训练

第8旅旅司令部,26人,驻上海松江,旅长何丰林

第15团团部,26人,驻上海龙华,团长吴长植

第1营本处,16人,驻上海龙华,营长刘永胜

全营4个连,官兵549人,驻上海龙华

第2营本处,15人,驻上海龙华,营长王国梁

全营4个连,官兵550人,驻上海龙华

第3营本处,16人,驻上海龙华,营长王裕经

全营4个连,官兵549人,驻上海龙华

机关枪第9连,人数不详,驻上海龙华

第16团团部,26人,驻上海松江西关,团长王鸣珂

第1营本处,16人,驻上海松江,营长张树德

全营4个连,官兵549人,驻上海松江

第2营本处,16人,驻上海松江,营长王保

全营4个连,官兵548人,驻上海松江

第3营本处,16人,驻上海枫泾,营长方先聪

全营4个连,官兵550人,驻上海松江

机关枪第10连,人数不详,驻上海松江

骑兵第4团团部,26人,驻天津小站,团长高在田

第1营本处,16人,驻天津小站,营长袁正卿

全营4个连,官兵248人,驻天津小站

第2营暂归陆军第7师节制,情况不详

第3营暂归陆军第7师节制,情况不详

机关枪队,9人,驻上海松江

炮兵第4团团部,28人,驻上海沪军营,团长陈正仁

第1营本处,17人,驻上海炮队营,营长王锐

全营3个连,官兵412人,驻上海炮队营

第2营本处,20人,驻天津马厂,营长周荫人

全营3个连,官兵420人,驻天津马厂

第3营本处,20人,驻上海松江,营长周锦成

全营3个连,官兵417人,各连分驻天津马厂、上海松江、上海炮队营

工兵第4营本处,16人,驻天津马厂,营长田继成

全营4个连,官兵544人,分驻上海松江、天津马厂

辎重第4营本处,20人,驻天津马厂,营长汪庆辰

全营4个连,官兵299人,分驻上海松江、天津马厂

军乐连,45人,驻上海松江

探访队,20人,驻上海松江

注:假设临时划拨给第7师节制的骑兵第2、3营与第1营人数相同,属于在建状态的机关枪兵种第8-10连若配置到与已建成的第7连人数相同,那么全师人数达到10200人左右(不含夫役),师下辖各兵种、各番号俱全,陆军第4师是比较标准配置的1个正规师。

再说混成旅,在陆军镇(师)诞生的同时,有意无意间,它的副产品,一个比师略小的合成战略单位——混成协(旅),也悄然在中国的陆军编制中产生了。混成旅是比师略少、比步兵旅略大的一个编制单位,其实就是在步兵旅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炮兵、工程、辎重部队,使之成为能独立作战的战略单位。清末,混成旅并没有列为新建陆军的练兵计划,只是一个战时的军队编组而已。但进入民国后,从中央到地方大肆扩军,由于很多不足条件建立一师的部队都按照缩小了的规格组建混成旅,久而久之,混成旅演变成一个平时的战略单位。

因没有法定编制的制约,混成旅的编成便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混成旅下辖有步兵2个团(后期的奉军有3个团),骑兵1个连至1个营,炮兵1个连至1个营,工兵、辎重兵1个连,电信、气球等兵种也保留半个至1个连不等,几乎都是比按师小一号的规格编练。一个标准配置的混成旅一般在4000人左右。

根据1914年11月《奉天巡防右路改编混成旅营制饷章的来往函》,对即将成立1个混成旅的配置有所反映。

混成旅司令部,28人

第1团团部,21人

第1营,447人

第2营,447人

第3营,447人

第2团团部,21人

第1营,447人

第2营,447人

第3营,447人

骑兵营,246人

炮兵营,366人

工兵连,109人

辎重连,119人

注:以上合计1个混成旅的标准配置约3600人。奉天巡防右路改编的混成旅与前面第4师相比较,每个营的人数减少了,这是由于当时最小单元的班有10-12人不等的配置,该旅考虑到原巡防营实有人数,采用了每班10人的低配置。不过步、骑、炮、工、辎5大兵种的配置一应齐备,而且全部比第4师降低一个级别。

混成旅在后来的实际演变过程中,不断突破了习惯模式,编制可谓五花八门:一是增加步兵团数目,例如第7、8混成旅达到3个团,第15、16混成旅最多达到4个团,接近1个师的兵力;二是兵源不足、马匹充裕的省份,可能把其中1个步兵团改为骑兵团,例如驻新疆的蒋松林第35混成旅曾经一度配有2个骑兵团;三是其他兵种的变化,有增加机关枪营(或连)的,有把工兵连、辎重连高配为工兵营、辎重营的,例如魏宗瀚的第5混成旅。

从兵种组成上可以看出,混成旅具备战斗、支援、勤务等全方位功能,可以独立承担作战任务,和师一样成为正式的战略单位。番号方面,中央属的混成旅也按照全国统一序列编排,但其下属的团、工兵营、炮兵营则按内部的序列编排,而没有全国统编。例如陆军第16混成旅,其下属两个步兵团分别就是第1团和第2团。唯独例外的是驻江苏的陆军第74-76混成旅,下辖的不是第1、2团,而是具有全国统一编制色彩的第147-152团,这是延续了民国早期的排序习惯。

本来从职位上,混成旅旅长和步兵旅旅长、骑兵旅旅长都是同一等级,但是由于混成旅处于这样一种相对突出的地位,久而久之,混成旅旅长成为介于师长和单兵种旅长之间的一种职务。一些无法直接升任本师师长的步兵旅长(或骑兵旅长),往往会升任另一个混成旅的旅长,以后有机会再回任师长,这也成为一种习惯的人事安排。

最后说骑兵,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的骑兵主要集中在北洋军队中,南方军队编制中虽然也有骑兵,但实际数量很少。

直皖系骑兵北洋陆军的编制,是以师为战略单位,每师有一骑兵团。师以外,还有为数不少的陆军混成旅。是较师小一些的合成单位。混成旅的编制并不统一,多数驻北方的混成旅编有一个骑兵营。除了师属骑兵团和混成旅属骑兵营外,北洋军也曾编有独立骑兵旅,但为数不多。骑兵旅下属2个骑兵团,共有骑兵1344名。从第二次直奉战争前的直系所辖兵力来看,计有24个师,47个混成旅、3个骑兵旅和若干个独立团。师属骑兵团是北洋军骑兵(奉军除外)的主要建制单位。

师属骑兵团的编制,早期完全与清末新军相同,即每团3营,每营4连,每连2排,每排2班,每班士兵14名。全团共有战斗兵672名,另有勤杂兵447名,备补兵81名,战马792匹。后期编制有所变化,每团直辖4连,每连4排,每排3班,所率兵马并大的变化。

将骑兵以团为单位编在陆军师,就当时中国的装备技术状况和北洋军阀活动的大部分地区看,是比较合理的。但北洋军阀的统治,北起察绥,南至两湖、闽浙,只此一种类型,不够灵活。正如当时《联军志略》所说:“在江南地方,骑兵无甚活动余地,故每师为传令搜索用,编配一连足可应付。”“在满蒙、新疆方面,骑兵之编制宜多而大,宜设骑兵师(以骑兵十二至十六连,骑炮兵二至三连,机关枪一至二连编成之)”。在北洋军阀统治后期,驻江南的北洋军,其师属骑兵团多数战马缺编严重,有的已名实不符;而在塞北,除察哈尔曾建有2个骑兵旅外,没能出现更多更大的骑兵集团。

第一次直奉战争前,奉军采用的是和关内北洋军完全一致的编制。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奉军整军经武,以旅为基本单位,将全军整编为27个混成旅和5个骑兵旅。骑兵旅辖骑兵二至三团,混成旅的编制差异较大,有的全部由步兵编成,有的辖一个骑兵团。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奉军总计有步兵60个团,骑兵24个团,步骑比例2.5:1,对关内北洋军来说,奉军骑兵所占的比例是较大的。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军的势力膨胀,达到全盛,军队编制又一次改革,并首次在中国出现了骑兵师的建制,按奉军乙种骑兵师的编制,师辖2个骑兵旅,旅辖二团,团辖四连,并机关枪、迫击炮各一连,师直辖骑炮兵一连。陆军师分甲乙两种,不再辖骑兵团,均只辖一个骑兵连,1925年春,奉军编成内共有4个骑兵师,总计10个骑兵旅。

再后来,奉军又有了更大一级的编制-骑兵军,但非固定编制,属临时战斗编组。这时,奉军已开始衰落,奉军骑兵也不如以前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洋军队的编制,那可是一本糊涂账,但要说起来,确实门道不少。它可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铁板一块”,而是随着袁世凯的发迹、掌权,以及后来北洋军阀内部的分裂,一直在动态调整和变化。想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的阶段来看。一、 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期(18951901)这是北洋军队的雏形,也是奠定其日后发展.............
  • 回答
    说到民国时期,尤其是北洋军阀混战的那些年,哪个省份的老百姓最惨,这真是一个沉重又复杂的问题。要挑出一个“最惨”,几乎难分伯仲,因为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是那个时代的普遍写照。但若要深究,有几个地方的情况尤为突出,令人心惊。咱们先说说河南。这个地方,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到了北洋时期,更是如此。河南地.............
  • 回答
    北宋百万职业脱产军人为何会败给西夏和辽朝临时征召的民夫牧民,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这并非百万对百万的正面硬碰硬,而是宋朝军队的“量”没有转化为“质”,而西夏、辽朝虽然人数上不占优,但其军事动员效率、战术运用和士兵素质往往能克制宋军的弱点。一、 宋朝军.............
  • 回答
    关于褚民谊军服上的臂章是否代表军衔,以及为何我们看到的北伐和黄埔时期的军服普遍没有军衔,这涉及到那个时期军服制式和军衔制度的一些历史背景。首先,我们来谈谈褚民谊军服上的臂章。你需要知道,在国民党早期,尤其是在北伐战争前后,军服的制式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早期国民党军队的军服,特别是.............
  • 回答
    这起发生在2019年末的北京民航总医院女医生被杀事件,无疑是中国医疗界一次极其沉痛的打击,也让整个社会为之震惊和扼腕。这件事触及了太多的痛点,无论是对于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还是对于医患关系本身的复杂性,都进行了最血淋淋的拷问。事件的背景和经过:简单回顾一下,事件发生在2019年12月24日,一名患者.............
  • 回答
    叙利亚北部民众自发兑换里拉以支持土耳其经济,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深入探讨。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出于经济互助的友好举动,但背后牵扯的因素错综复杂,包含了历史、政治、经济以及人道主义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要明确叙利亚北部,特别是被土耳其支持的“叙利亚国民军”控制的区域,与土耳其之间紧密且不寻常的关系。在.............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这片广袤的、被永夜笼罩的土地上,居住着和我们一样拥有血脉和灵魂的中国人,他们会如何解读那穿越天穹的绚烂光带?在中国北方,如果真的存在一个如同萨米人或因纽特人一般的北极民族,他们的极光神话,或许会与我们熟悉的中华文化深深融合,又带着一丝独特的、属于这片极寒之地的原始力量。一、 极光之灵的.............
  • 回答
    12月24日发生在首都北京的民航总医院,本该是阖家团圆、喜迎圣诞的温馨夜晚,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蒙上了浓重的阴影。一位在岗位上辛勤付出的女医生,在竭尽全力抢救病人时,不幸遭遇了患者家属的残忍袭击,生命就此画上了令人扼腕的句号。这起悲剧不仅夺走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更在无数人心底激起了深深的痛楚与愤.............
  • 回答
    2019年12月24日,北京民航总医院的杨文医生不幸遇害,这桩惨案震惊了全国,也再次将医患关系这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杨文医生倒在工作岗位上,那寒冷的平安夜,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悲痛,更是对如何阻止类似悲剧重演的深刻反思。要避免这样的悲剧一再发生,需要多方联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非头痛医头.............
  • 回答
    央视微博修改北方民谣歌词“二十六炖牛肉”为“二十六炖‘牛’肉”,这一举动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也引起了人们对于文化传承、语言习惯以及官方媒体传播方式的思考。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句歌词的原貌和它所承载的文化语境。北方民谣,尤其是围绕着农历新年习俗的歌谣,往往朴实、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二十六炖牛.............
  • 回答
    广东民宅“藏”在巷子里,北方民宅“敞”在院子里:地理、文化与历史的交织你仔细观察过吗?确实,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北方的民宅似乎更喜欢“拥抱”一个宽敞的院子,而在南方,尤其是我们广东,很多民宅则更倾向于“藏”在巷子里,与院子似乎有些疏远。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由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历史演变、经济发展以及.............
  • 回答
    “北京大面积下架民宿”这事儿,说实话,真不稀奇。你放眼全国,但凡是有点名气的旅游城市,或者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大都市,迟早都会走到这一步。北京嘛,首都,情况就更复杂一些。这件事儿,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为啥要“下架”?这背后肯定不是空穴来风,官方动作,一般都有他们的考量。我琢磨着,主要有这么几.............
  • 回答
    要详述北欧民族(特别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文明化进程以及维京人从劫掠者转变为国家建立者,需要梳理一段跨越千年、充满变革的历史。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北欧文明的根源:青铜时代与铁器时代的遗泽在10世纪维京时代巅峰之前,北欧地区早已孕育着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考古证据表明,早在青铜.............
  • 回答
    .......
  • 回答
    问“唐朝还是北宋的普通民众生活得更好”,这问题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要细细掰扯,得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来看,就像我们今天评价一个人过得怎么样,不能光看他有没有钱,还得看他过得舒不舒服,有没有盼头。先说说唐朝。唐朝,特别是盛唐时期,那可是威风凛凛,万国来朝。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是“相对稳定.............
  • 回答
    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对腾讯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这绝对不是一个小事,背后牵扯的细节和潜在影响都值得我们好好挖一挖。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法律纠纷,更像是一个信号,折射出我们社会对企业责任、用户权益以及平台治理的期待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案件的核心:为何是“民事公益诉讼”?首先,要搞清楚“民事公益诉讼”这个概念。.............
  • 回答
    民谣歌里总往南方走,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挺有意思的一个文化现象。咱们中国人,骨子里总有点“远方”情结,总觉得那遥远的地方藏着我们心里的梦,藏着我们逃避现实的港湾。那为什么是南方呢?北方就没人想去吗?首先,得从南方给人的普遍印象说起。南方,它自带一种温润、柔软、细腻的特质。 气候是最大的原因之一。.............
  • 回答
    关于库尔德主导的“北叙利亚联邦”(也称罗贾瓦)的民主是否真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政治体制、实践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尽量避免生硬的、AI写作痕迹过强的表述。“北叙利亚联邦”的民主愿景:一种激进的尝试首先,我们得承认,罗贾瓦的建立者们,特别是代表民主联.............
  • 回答
    关于北约战机两次跟随塞尔维亚民航客机进入俄罗斯领空这一事件,从多个角度来看,都显得十分耐人寻味。首先,这件事情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想象一下,一架载有乘客的民航客机,在进行例行飞行,突然发现身后跟着一架…… 即使不是军迷,也能立刻意识到这绝非寻常。而更关键的是,这架“尾随者”还来自于北约,并且“错误地.............
  • 回答
    北京这次对短租房经营的严管,尤其提到小区内的民宿经营可能需要同楼业主的书面同意,这绝对是一个重磅信号,意味着政府对这一领域管理的决心和方向。我个人认为,这是顺应民意,也是规范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过去几年,短租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民宿,确实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也让一些房东获得了额外的收入。然而,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