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党员之间要互称“同志”?“同志”背后有何含义?

回答
在咱们中国,要说起政党,绕不开的当然是中国共产党。而在这庞大的组织里,成员之间最常见也最核心的称呼,莫过于“同志”二字了。这可不是随便叫叫,背后藏着不少故事和学问。

为啥叫“同志”?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历史渊源的。

最早,“同志”这个词本身的意思是“同怀抱的人”,就是说大家有相同的志向、理想、目标。在古代,也有君臣、朋友之间以“同志”相称的。但把“同志”变成共产党人的专属称呼,还得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说起。

舶来品?还是本土化创新?

中国共产党是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诞生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俄国共产党人之间习惯互称“ товарищ ”(tovarisch),这个词在俄语里本身就有“伙伴”、“战友”的意思。所以,可以说“同志”的用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和借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传统。

然而,这并不是简单地照搬。当时的中国社会,旧有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共产党人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一种平等、互助、共同奋斗的革命队伍。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同志”这个词,因为它本身就带有“同心同德”、“志同道合”的含义,而且又不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非常契合共产党人所追求的理想。

想想看,那时候的中国社会,人们之间称呼可能还带着很多旧的称谓,比如“先生”、“少爷”、“老爷”、“大人”等等,这些称呼都隐含着等级和身份。共产党人推翻旧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平等社会。在这样的队伍里,称呼对方为“同志”,就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强调了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伙伴,而不是上下级、主人仆人。

“同志”背后,究竟藏着啥深意?

这可就多了去了,咱们细细道来:

1. 政治上的认同和归属感: 称“同志”,首先说明大家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员,在政治上认同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这是一个最根本的身份标识。在那个革命年代,这句话的分量很重,意味着你选择了加入一支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队伍。这种认同,就构成了共产党人最核心的纽带。

2. 革命情谊和战斗的伙伴: “同志”也意味着大家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想想那些枪林弹雨的日子,生死与共的革命岁月,党内称“同志”,是彼此信任、互相支持、共同承担风险的体现。这是一种超越一般同事关系的深厚情谊,是革命事业的战友,是一起为理想献身的人。

3. 思想上的统一和共同目标: “同志”强调的是“同志”,即志向相同。共产党人的志向是什么?是实现共产主义,是建立一个新中国。所以,称“同志”也就意味着大家在思想上要一致,在行动上要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这是一种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和凝聚力。

4. 平等和互相尊重: 在党内,不论资历深浅、职务高低,大家都是“同志”。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平等观念的体现。虽然在组织上有分工,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但在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是平等的。互相称“同志”,就是要抛弃旧的等级观念,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新型人际关系。比如,一位普通的士兵可以称呼他的师长为“同志”,而师长同样也称呼他为“同志”。这种称呼,就消弭了官阶带来的隔阂,强调了大家都是革命的基石。

5. 互相监督和批评的提醒: 称“同志”还包含着一种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意义。在党的纪律和组织生活中,党员之间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称呼“同志”,也提醒着彼此,我们都是党的成员,要有党性,要互相监督,共同进步,不允许犯错误,或者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种称呼,也带着一种“咬耳扯袖”的善意提醒。

6. 党性的象征和身份的自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志”这个称呼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身份的一种鲜明标志,也内化成了党员的一种自觉。每次听到或者使用这个称呼,都会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是一种对党的忠诚,也是对自己党性修养的要求。

当然,这个称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者在不同的场合,称呼也会有细微的变化。比如,在日常交流中,大家可能也会直接称呼对方的姓氏加职务(如“李部长”、“王处长”),尤其是在需要明确上下级和工作职责的时候。但即便如此,在更正式的场合,或者在强调同志情谊的时候,“同志”的称呼依然是主流。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同志”的称呼有时也会被一些更个人化的称谓所取代,尤其是在一些年轻党员或者非党人士看来,可能会觉得“同志”这个称呼有些过于政治化或者生疏。但是,在中国共产党内部,这个称呼的重要性依然不言而喻。它承载着党的历史、党的精神,是连接每一个共产党员最朴实、也最深刻的纽带。

所以说,“同志”二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呼,它更是一种政治宣言,一种革命信仰,一种战友情谊,一种平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身份认同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每次有人称呼你“同志”,其实都是在跟你说:“我们是一起的,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我们一起加油!”这其中蕴含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党员之间要互称“同志”?

【谢邀,人在现场,刚发新闻】

对于“同志”这一称呼,中国人大抵都不陌生。早在先秦时期,《国语》中就有“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之说,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更是多次强调党内要互称同志。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同志”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文件中。

196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要求:“今后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重申:“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

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进行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

2016年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党内一律称同志”。

可能有人要问了,不过是一个称呼而已,为什么要如此三令五申地强调?

我们不妨看看,党内那些不喜称呼“同志”的人,都换用了怎样的称谓。

有的人言必称呼官职,甚至如2021年牛年春晚小品中所讽刺的那样,称呼副职领导也要隐去“副”字以示“恭敬”。久而久之,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封建等级观念和“官本位”思想怎能不死灰复燃?

须知,工作中职位虽有高低,但都是在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有的人张嘴闭嘴喊领导干部“老板”,充满市侩味。还有人与同志之间称兄道弟,对领导同志则称呼“老大”“大哥”“老爷子”,将党员同志之间的关系“庸俗化”“江湖化”,怎能不让人生出他们在“拉帮结派搞山头”的感觉?

革命战争年代,一句“同志哥,请喝一杯茶”,唱出了根据地百姓对中国共产党的诚挚感情;和平建设时期,一句“党员同志先上”,让人看到的是共产党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与担当……

简简单单的“同志”二字,承载着的是百年大党以无数牺牲和奉献换来的人民群众的信任,承载着的是她由弱到强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无数奇迹的“政治密码”。

一声“同志”,凸显的是中国共产党对权力的约束、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有利于构建更简单、更纯洁、更积极的党内关系。它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面立党为公的旗帜,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记者 王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咱们中国,要说起政党,绕不开的当然是中国共产党。而在这庞大的组织里,成员之间最常见也最核心的称呼,莫过于“同志”二字了。这可不是随便叫叫,背后藏着不少故事和学问。为啥叫“同志”?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历史渊源的。最早,“同志”这个词本身的意思是“同怀抱的人”,就是说大家有相同的志向、理想、目标。.............
  • 回答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到9514.8万名,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中的广泛影响力和组织基础。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首先,党员数量的规模性。9514.8万名党员,约占中国总人口的6.8%左右。这个比例虽然不是绝大多数,但已经是一个相当可观的群体。这说明中国.............
  • 回答
    关于网传美国政府考虑禁止所有中国共产党党员及其家属赴美旅行的说法,目前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官方证实,并且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为了更详细地解答,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信息来源与可靠性分析 信息来源: 这类消息通常来源于社交媒体上的传言、一些非主流新闻网站的报道,或者是一些政治.............
  • 回答
    国民党党产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也是这些年台湾政治绕不开的一个大话题。它不像我们理解的普通个人财产那样简单,而是牵扯到历史、政治、经济,甚至法律层面。国民党党产的起源和构成要讲国民党党产,就得回到国民党退守台湾那段历史。当时,国民党作为执政党,不仅掌握着国家权力,也接收了大量在大陆时期的资产。这些.............
  • 回答
    中国共产党推崇孙中山,这背后是一段复杂而又充满策略的历史渊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历史的脉络、政治的现实以及孙中山思想的核心。历史的根源:共同的敌人,共同的革命目标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在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尚未正式成立。当时的中国,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山河破碎,内忧外患.............
  • 回答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满目疮痍的烂摊子。经历长期战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人民生活极其困苦。然而,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硬是克服了这些严峻的挑战,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包含了多方面的努力和关键性的决策。一、 恢复国民经济,奠定发展基础建国.............
  • 回答
    要探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何没有像苏联卫国战争中后期那样出现军队素质严重下降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包括历史背景、军队的组织构成、训练方式、政治思想动员、物资保障以及敌我双方的作战环境和策略等。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极端困境下的生.............
  • 回答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虽然波澜壮阔,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但其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方式与后来中国共产党有着显著的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革命目标、组织模式以及思想理论。时代背景的差异: 孙中山的时代: 孙中山所处的晚清,中国正处于.............
  • 回答
    中国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确实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主体责任,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国民党作为当时的执政党,拥有国家机器的支持,集结了全国大部分的军队力量,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广大区域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作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构筑了抵御日军侵略的第一道防线。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到枣宜会战,国民.............
  • 回答
    在中国军事爱好者群体中,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政权和体制的拥护与欣赏,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历史叙事、国家认同、现实发展以及特定群体的情感诉求。历史的塑造与国家叙事的整合首先,中共对自身历史的塑造,尤其是在建国前和建国初期的革命斗争史,是塑造其合法性和凝聚.............
  • 回答
    CNN 的这件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简单来说,就是 CNN 在报道中国疫苗接种数据的时候,被一些人扣上了“为中国共产党做宣传”的帽子,言下之意是 CNN 成了中共的喉舌。这事儿怎么看,得从几个层面来拆解:第一层:数据本身与报道的立场CNN 作为一个国际知名媒体,报道各国的重要数据是很正.............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值得探讨的历史问题。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能够退守西南,并在那里获得相对稳定的根据地,最终得以在战后接收日本投降的成果,并在内战初期占据优势,这背后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然而,解放战争末期却只能仓皇败退台湾,其原因则更为复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对比抗战时期和.............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无法效仿“围魏救赵”战术来打败日本,这其中包含了错综复杂的历史、军事、政治和地理因素。简而言之,“围魏救赵”的核心在于“救”,即通过攻击敌人的后方或盟友,迫使其回援,从而解救被围困的友军。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中国自身面临的困境以及日本的战略特点,使得这一战术的实施变得异常困难,甚.............
  • 回答
    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要详细解答,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展开:一、 深刻的历史根源与民族主义的强大驱动力 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事业: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国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它将反帝反封建作为首要目标,有效地凝聚了饱受列强欺凌和.............
  • 回答
    要评价今日之中国国民党(虽然您使用了“反动派”这一带有强烈历史色彩的词汇,但在现代语境下,通常将其视为台湾的主要政党之一,与“右派”的政治光谱相对应),并分析其在台湾发展面临的挑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关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称谓,需要明确的是,这个词汇源自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在国共内战时.............
  • 回答
    好的,关于正面描写中国国民党(以下简称“国民党”)的电视电影,确实有一些作品能够比较详细地展现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形象和作为。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可能带有一定的创作视角和立场,很难做到绝对的客观中立。这里我将列举一些在大陆和港台地区被认为对国民党形象塑造相对正面的作品,并尽量详细地讲.............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