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清朝大臣的女儿可以称为格格么?

回答
说到清朝大臣的女儿,直接称呼她们为“格格”,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因为这里面门道不少,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

首先,咱们得明白“格格”这个称呼在清朝的地位。它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叫的,它是一种尊贵的封号,专门赐予皇室女子,特别是皇帝的女儿、姐妹,甚至是宗室亲王的女儿。你看,它首先就跟“皇室”二字紧密相连。

那么,普通清朝大臣的女儿,能否被称为“格格”呢?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行。 严格来说,只有皇家宗室的女子才能享有“格格”这个称谓。

但是,事情总有那么点“但是”。清朝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大臣的女儿可能会有与“格格”沾边的称谓,但那也不是直接的“格格”。

我们来梳理一下,大致可以从几个方面看:

1. 皇室宗室的地位:

皇帝的女儿: 她们最尊贵,直接称为“格格”。例如,康熙皇帝的女儿,我们就可以直接称呼她们为“和硕格格”、“固伦格格”等,具体取决于她们母亲的地位和封号。
皇太后的女儿(如果她有):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也是皇室成员,同样可以被称为“格格”。
皇子(皇帝的儿子)的女儿: 她们也属于皇室近亲,同样可以被称为“格格”,但具体封号会根据她们父亲的爵位来定,比如“郡主”、“县主”,但最尊贵的也可能被称为“格格”。
亲王、郡王的女儿: 她们也属于宗室,可以被称为“格格”。比如,康熙的叔叔,比如顺治的兄弟,他们女儿的封号通常是“和硕格格”、“郡主”、“县主”等。

2. 大臣的女儿:

普通官员的女儿: 绝大多数普通官员的女儿,是没有资格被称为“格格”的。她们的身份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哪怕父亲官再大,到了女儿这一代,除非沾上皇家联姻,否则也不会获得“格格”的封号。
外藩蒙古的“格格”: 这个有点特别。清朝对蒙古各部有着羁縻政策,很多蒙古王公的女儿,清朝朝廷也会给予一定的承认和封号,在他们自己的文化里,她们的女儿可能就是“格格”。而清朝官方可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沿用或承认这个称谓,但和咱们汉人大臣的女儿是不同的概念。

3. 皇家联姻与“和亲”:

这是大臣女儿可能与“格格”产生联系的最主要也最特殊的途径。

嫁给皇室成员: 如果一位大臣的女儿,因为家世显赫,或者被选入宫中,最终嫁给了皇帝的儿子(皇子),或者皇子娶了妃子,那么这位大臣的女儿就成为了皇家的儿媳妇。
成为皇子福晋或侧福晋: 当大臣的女儿嫁给了皇子,她本身并没有“格格”的封号。但她的地位会因为丈夫的身份而尊贵。她会被封为“福晋”(嫡妻)或“侧福晋”(妾)。
她自己的女儿的称谓: 这才可能出现“格格”的称谓! 如果这位大臣的女儿,嫁给皇子后,生下了女儿,那么她生的女儿,就可以被称为“格格”了。因为这位女儿的父亲是皇子,所以她自己就属于皇室宗室,自然可以享有“格格”的称谓。

举个例子来解释这个“嫁进去再生”的逻辑:

假设一位位高权重的大学士,他的女儿非常漂亮,被选上了,嫁给了皇三子。这位大学士的女儿,嫁过去后,她的身份是“皇三子之福晋”。她自己并没有“格格”的封号。

但是,如果这位“皇三子之福晋”后来生了一个女儿,那么这个女儿,因为是皇子的女儿,就可以被称为“固山格格”、“和硕格格”或者更低级别的“格格”,这取决于皇三子的爵位和她的母亲(也就是我们那位大臣的女儿)的地位。

所以,结论是:

清朝普通大臣的女儿,不能直接称为“格格”。“格格”是皇室专属的封号。

只有当大臣的女儿,通过婚姻关系,成为皇室成员(例如嫁给皇子)的妻子,并且她自己生育了女儿,那么她生的女儿,才有可能获得“格格”的封号。

当然,在一些民间或者文学作品中,为了体现某种尊贵或者亲近,可能会有将大臣的女儿称呼为“格格”的说法,但这并非清朝官方的严格规定。

总而言之,这个“格格”的称谓,就像一块金字招牌,只属于那个金字塔尖上的皇家家族,普通大臣的女儿,就算家财万贯、父亲官居高位,也需要通过联姻,把荣耀传承给下一代,才能让自己的女儿沾上“格格”的光。这背后体现的是清朝皇权至上的社会结构,以及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知道格格在满语里是什么意思么?

yaya hehe niyalma sargan jui be kunduleme gemu gege seme hūlambi.

意思就是格格是对任何一个女人女孩儿的敬称,说白了就是现在的“小姐姐”。

只不过在后来的汉语语境里,格格逐渐成了宗室女子的代名词。但在清朝初期,卢氏做为一个未成婚上层女性,再正常不过。

enduri gege 仙女;buyecuke gege 娇娘;hocikon gege 美女;hojo gege 佳人…

而且,即使格格成了公主郡主的代名词,那前面也有修饰语跟着呢啊,真正体现身份的不是格格,而是前面的封号。

hošoi gege 和硕格格,和硕亲王之女;

doroi gege 多罗格格,多罗郡王之女;

gūsai gege 固山格格,固山贝子之女;

beile i jui doroi gege 贝勒之女或者亲王庶女;

gung ni jui gege 不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之女或者贝勒庶女

......

质疑精神是好的,是值得鼓励的,但一定要多读书,别一天到晚想着给别人找茬,那么多人看到了,就你能发现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如果一个问题只被一个人意识到,往往是因为这个人知道的太少。

(以上为原回答写于2020年12月30日)

二更:一开始看错题目了,大家结合问题日志,回答以及评论应该也可以了解到事情的始末,在此向题主道歉,同时感谢大家的支持,我没想到随手查一个满语单词也会有这么多赞…

因为清宫剧以及清穿小说的盛行,又因为大部分作者对满语满文了解甚微,所以大众对很多满语词的了解有失偏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纳兰性德是蒙古裔满洲人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母孟古的内曾侄孙,也就是皇太极舅舅的曾孙,玄烨的远房表弟,同时做为清初三大词人,留下了些凄美动人的词句,最重要的或许是汉语译名取的好。总之很受广大文艺青年的追捧。我也很希望看到有关他的各种同人故事…最后祝题主成功。

user avatar

不懂清廷具体礼仪

据我所知,清代维吾尔人中存在“格格”这个汉词,本地维吾尔人也会把吐鲁番哈密回王以及伊犁公的女眷都称为格格。

user avatar

直接贴一个我偶像 @Hasuran Li 的答案:

我爱偶像一万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清朝大臣的女儿,直接称呼她们为“格格”,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因为这里面门道不少,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明白“格格”这个称呼在清朝的地位。它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叫的,它是一种尊贵的封号,专门赐予皇室女子,特别是皇帝的女儿、姐妹,甚至是宗室亲王的女儿。你看,它首先就跟“皇室”二字紧密相.............
  • 回答
    关于清初辅政大臣索尼是否有女儿,史料记载是明确的,他是有女儿的。索尼的女儿中,最为人熟知且对清朝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便是被封为孝献皇后,即著名的索尼的孙女,顺治皇帝的养女,康熙皇帝的嫡母。这位女子虽然是索尼的孙女,但由于当时一些特殊原因,她实际上是作为索尼的女儿被纳入皇室的,并且最终成为了康熙皇帝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呀,其实在我看来,挺现实的。虽然很多人一听到“清华”和“普通一本”,脑子里立刻会蹦出“不可能”的念头,但仔细想想,感情这东西,哪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能完全限制住?首先,我们得承认,清华大学确实是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能在那里读书的男生,普遍来说,智商、学习能力、自律性都很强。他们往往起点高,未来.............
  • 回答
    杭州一位姑娘凭着高数、C语言等9门功课全A,顺利拿到了清华大学的保研名额。这事儿在朋友圈里传得挺开的,好多人都觉得了不起,毕竟是清华啊,而且还是9门满分,这含金量可不是盖的。这9门满分到底有多难?咱们得这么说,能拿到9门功课的满分,这绝对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达到的。尤其这其中还夹杂着高数和C语言这种硬.............
  • 回答
    这可是个有点意思的问题,就像看两场不同的宫廷大戏,演员阵容相似,但导演手法和观众反应却大相径庭。要说清朝能把大臣“训”得服服帖帖,而明朝却常常闹得鸡飞狗跳,这背后确实有不少门道。咱们不妨从几个大方面掰扯掰扯,力求说得透彻点。一、皇权根基与合法性:稳定压倒一切首先,得说说皇帝这个“老大”的底气从哪儿来.............
  • 回答
    说起清朝的“藩王”,这可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话题。很多朋友一听到“藩王”,脑海里可能就浮现出明朝那种地方势力坐大、节制一方的王爷形象。但清朝的“藩王”和明朝的,性质上可就大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他们身上的“王”字,更多的是一种特殊的荣誉和政治象征,而非绝对的权力实体。先来说说清朝常被提及的几位“.............
  • 回答
    洪承畴和施琅,这两位在明末清初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明朝降臣,其历史评价却呈现出天壤之别,一个被视为“大汉奸”,一个被赞颂为“统一台湾的英雄”。这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并非简单的历史偏见,而是由他们各自的 人生轨迹、选择动机、以及最终的功绩和影响 所决定的。下面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洪承畴:背负“.............
  • 回答
    在“元清非中国”的理论框架下,那些在元朝和清朝时期忠心耿耿的大臣,是否能被简单地定义为“汉奸”?这个问题,触及了民族认同、国家概念、以及历史评价的复杂性,绝非一概而论的答案可以涵盖。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得先梳理一下这个“元清非中国”理论的核心逻辑,以及它对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潜在影响。首先,我们来看.............
  • 回答
    清朝以“小族”(满族)统治“大族”(汉族)的模式,确实可能在清朝灭亡后,促使部分满洲人改名,但这并非是唯一的,也不是最直接的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清朝的统治模式及其对满汉关系的深层影响 “以满制汉”的策略: 清朝统治者深知满族人口远少于汉族,因此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一系列“.............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也挺让咱们老百姓有点不忿的。咱大明,尤其到了后期,火器这玩意儿,说实话,那真是甩了同时代欧洲不少国家几条街。什么弗朗机炮、虎蹲炮、抬枪,还有那精巧的火绳枪,那可是真家伙,打得那叫一个威风。可怎么一到了咱们清朝,这火器怎么就跟不上趟了呢?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一、.............
  • 回答
    清朝的统治,对于汉族服饰的影响,并非是简单的“禁改”二字可以概括的,而是一场深刻而复杂的文化交融与碰撞,其触及的层面之广,至今仍能从老照片、古籍以及一些仍在传承的服饰文化中窥见端倪。首先,最直接、最显著的改变,莫过于“剃发易服”这一项国策。这并非单纯的服装更换,而是带有强烈政治和民族认同象征的强制性.............
  • 回答
    清朝人口激增的背后,确实有着复杂的原因,而“没有大地主庄园约束人口增长”的说法,虽然触及了部分社会经济结构,但并非其核心或唯一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层面,结合清朝当时的具体情况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欧洲很多国家,封建庄园制度确实对人口增长起到了一定的“自然调节”作用。庄园.............
  • 回答
    清朝皇帝是否拥有“蒙古大汗”的尊号,这个问题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需要从历史、政治和文化多个层面来解读。简而言之,清朝皇帝并没有直接使用“蒙古大汗”这个明确的、像“皇帝”或“天子”那样具有统一官方记载的尊号,但他们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和宣传,事实上承担了对蒙古诸部具有统治和宗主意义的角色,在某种程.............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说起来,明朝的历史,那可真是跌宕起伏,精彩纷呈。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草根崛起,到靖难之役的惊心动魄,再到永乐盛世的辉煌,以及后来的海禁、土木堡之变、倭寇猖獗、党争激化,最后到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煤山上吊,亡国之君的悲凉结局,这中间哪个不是电视剧的好素材?光是想想,那些历史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中国僵尸片里,为什么那些披头散发、跳来跳去的不死怪物,总是穿着一身青色的官服?这可不是随便什么服饰都能镇得住它们的,里面其实有不少讲究和渊源。最直接的原因:时代烙印与视觉辨识度首先,最容易理解的一点是,清朝是距离我们现代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官服,尤其.............
  • 回答
    时至今日,提起清朝,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屈辱的国耻、腐朽的官僚、落后的制度,负面评价似乎占据了主流。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将清朝的许多弊病与它之后的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与我们当下所追求的民族复兴、现代化强国目标格格不入。要深入理解为何清朝的评价多偏向负面,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以及历史记忆的形成机制,确实值得深入探讨。我们之所以对族人内部的惨烈屠杀(如长平之战、太平天国)的愤怒程度,常常不如对异族入侵造成的屠戮(如清朝入关、蒙元屠城)那么普遍和强烈,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认同感与“我者”与“他者”的界限这是最核心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极富想象力且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大唐和清朝作为邻国,并且爆发了类似英法百年战争那样的长期冲突,最终鹿死谁手,很难简单下定论,因为这涉及到无数复杂的因素,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各个层面进行剖析。战争的起因:首先,要设想一个让大唐和清朝产生如此规模冲突的理由。这不可能仅仅是边境小规模摩擦,而需要是足.............
  • 回答
    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较量,想象一下,18世纪的波兰翼骑兵与清朝八旗骑兵在同一片战场上相遇。这无疑是一场充满看点,也异常难以预测的对决。要判断谁的胜算更大,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而非简单地以装备的先进程度来一概而论。交锋双方的背景与特点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这两支骑兵的来龙去脉。波兰翼骑兵(H.............
  • 回答
    “清朝奠定了中国疆域”这句话,其实是个相当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说法。咱们得一点一点地掰扯清楚,它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以及它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首先,咱们得承认,清朝确实在“疆域”这个概念上,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说它“奠定”了现今的国土疆域,这事儿就没那么简单了,甚至可以说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