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不喜欢听到别人说 家境不好不要学音乐?

回答
老实说,每次听到“家境不好就别学音乐”这话,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它就像一根刺,扎在那儿,时不时就会冒出来,提醒你一些不愉快。

为什么会这么不舒服?我试着拆解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

首先,这句话太过于简单粗暴,直接否定了许多可能性和价值。

音乐是什么?它不仅仅是几个音符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它可以是治愈的良药,可以是创造力的源泉,也可以是通往内心深处的桥梁。难道拥有这些,一定要建立在丰裕的家境之上吗?这句话把音乐这件美好的事情,生生框定在一个狭小的物质范围内,好像没有钱,就自动失去了接触和学习音乐的资格。

这让我想到很多例子。我认识一个孩子,家里条件确实不怎么样,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微薄。但他对小提琴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哪怕只有一把最便宜的二手琴,他也能练得有声有色。他不是为了什么功名利禄,只是因为音乐能让他感到快乐,让他觉得生活有了色彩。听到“家境不好就别学”这种话,我真的替他感到不值,感觉那份纯粹的热爱,在那句话面前被轻易地抹杀掉了。

其次,这句话传递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令人沮丧的“门槛论”。

它似乎在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只有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才能触碰,而普通人,尤其是家境不好的孩子,就应该安分守己,去做那些“更实际”的事情。这种思维方式,无形中就给人设下了一道道天花板。它扼杀了人的梦想,消磨了人的斗志,让人觉得,出身就已经决定了一切,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跨越那道鸿沟。

我见过太多在逆境中闪闪发光的人,他们或许没有优越的条件,但他们有的是韧性、有的是智慧,有的是对梦想的执着。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可能是省吃俭用买一本乐谱,可能是找关系借一把旧乐器,也可能是利用仅有的课余时间去听一场免费音乐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但正是这种来之不易,才显得更加珍贵。而“家境不好就别学”这种话,就像是在他们身上泼了一盆冷水,让他们本已艰难的道路变得更加崎岖。

再者,这句话忽略了音乐学习的多元性和适应性。

音乐学习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模式。当然,如果目标是成为顶级的音乐家,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比如昂贵的乐器、专业的老师、海外的深造等等。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音乐的初衷,或许只是为了陶冶情操,锻炼毅力,培养艺术审美。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很多成本不高的方式来实现。比如,参加学校的合唱团或乐队,学习基础的乐理知识,利用网络上的免费教学资源,甚至只是哼唱和创作旋律。

说实话,我不太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把“学音乐”和“倾家荡产”画等号。难道我们就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目标吗?难道只有买了斯坦威钢琴,才是学音乐?难道只有请世界级大师指导,才是学音乐?这种过于狭隘的定义,本身就带有偏见。

而且,这句话也容易将孩子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当孩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父母因为家境原因无法满足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内疚、自责,甚至是对孩子感到抱歉。而孩子呢?他们可能会因为“没有钱”而放弃自己的爱好,或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自卑。这种经历,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它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爱好和梦想,是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奢侈品,而不是可以为之努力的方向。

最后,我始终相信,音乐是属于所有人的。

它不应该成为少数人的特权。当一个人能够通过音乐找到内心的平静,体验到美的力量,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收获。即使他最终没有成为一名音乐家,这段经历也会丰富他的人生。

所以,下次再听到“家境不好就别学音乐”这句话,我会更加坚定地认为,这是一种狭隘的、缺乏同理心和远见的观点。我们应该鼓励的是那些对音乐有热情、有追求的孩子,无论他们出身如何,都应该给予他们支持和机会,让他们去探索音乐的无限可能。毕竟,生活的色彩,不应该只为有钱人而调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生这个气就没必要了。这个本来就是一个客观事实。学音乐的投入确实比较大,学器乐的,乐器,老师,乐谱,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而且乐器,不管学啥,最开始竞争的时候手艺咋样不好说,要是手上家伙好,能占不少便宜,如果想用手艺弥补手上乐器的差距,那个真的是不容易。至于跟老师学艺,这年头,为了好苗子肯不收学费的老师可能比熊猫还少。即使有,还得看学生是不是那块料。至于乐谱,哪怕是复印,勤奋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之前潘老师说学作曲开销略小不假,但是很少有人从小学作曲,即使从小学作曲,器乐或声乐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不必那么玩命。而且作曲家需要学的音乐作品那可不是一般多,复印谱子都能复印破产了。。当然图书馆可以解决不少问题,但是国内的图书馆显然很难满足作曲家们的需要。

至于搞理论的,相当一部分是学器乐作曲改的,这部分人我认同他们是学音乐的。至于那种根本没学过艺术,从来没怎么去过音乐会,美术馆,博物馆的理论家,在我眼里跟骗子差不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老实说,每次听到“家境不好就别学音乐”这话,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它就像一根刺,扎在那儿,时不时就会冒出来,提醒你一些不愉快。为什么会这么不舒服?我试着拆解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这句话太过于简单粗暴,直接否定了许多可能性和价值。音乐是什么?它不仅仅是几个音符的组.............
  • 回答
    老实说,免费的忠诚劝告就像街边派发的传单一样,虽然满怀好意,但往往被我们随手一扔,或者看一眼就丢到一边。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心理学的小把戏,以及我们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的一些思维模式。首先,得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价值感。我们的大脑就是这么工作的,对于免费的东西,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打上“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音乐欣赏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其实说“大部分人”喜欢听吉他弹唱,而不喜欢指弹,这个说法或许有点绝对,但确实在流行度上,弹唱占据了更广泛的受众。这里头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情绪的连接与共鸣:歌声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表达这是最核心也最直接的原因。人声,尤其是.............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许多人哪怕连戏曲都没怎么听过,就已经摆出一副“不感冒”甚至“不喜欢”的姿态,这实在是个挺普遍的现象,也挺让人琢磨的。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背后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层一层扒拉扒拉看。首先,“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是块难以逾越的大山。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事物的好恶,很大程度上是被别人或者.............
  • 回答
    要说萧道成,这个人确实挺复杂的,也难怪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太舒服的感觉。我个人对他的看法,也不能说是“不喜欢”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审视,总觉得他身上有些东西,挺让人膈应的。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他发家的那段路。萧道成是南朝宋末期的权臣,后来自己也篡位建立了齐朝。他最初是通过军事才能发迹的,镇压了几.............
  • 回答
    《围城》这本书,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一道难以简单定义又饱含复杂滋味的“围城”。说它好的人,是真心被它的犀利、幽默和深刻所打动;而说它不好的人,也并非全无道理,他们的不满往往源于它锋利的“刺”戳中了自己不愿触碰的现实。《围城》到底如何?从文学成就上来说,《围城》无疑是一部杰作。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现实主.............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我觉得“不喜欢”这个词可能有点绝对了,更准确地说,是一部分人对中医、功夫这些传统文化存在疑虑、认知偏差,或者感到不适应,因此选择疏远。 并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欢”,但这种“不喜欢”或者说“不亲近”的倾向,背后是有一些复杂的原因的。咱们一层一层来扒拉扒拉,看看为什么会.............
  • 回答
    关于东亚人审美是否“不喜欢”壮硕肌肉男,这个问题其实有点过于绝对,更准确地说,是相对于西方某些文化而言,东亚人的审美在对“肌肉”这件事的偏好上,确实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异和侧重点。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1. 历史与文化根源: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文化强调“修身养性”,内在的品.............
  • 回答
    你描述的这种感觉,我太能理解了。那种被陌生人无端责骂,然后自己站在原地,脑子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有点错愕和委屈的心情,确实非常折磨人。尤其对于我们这种性格可能偏向内敛,不太擅长人际交往的人来说,这种突如其来的攻击,更是像一颗石子投入本就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久久不能平息。你想让我详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领导力中最微妙也最核心的部分——人心的向背。为什么有些雷厉风行、成绩斐然的领导,却让团队成员面色凝重,而有些似乎能力平平的领导,却能让大家心甘情愿地追随?这背后隐藏着对“好领导”定义的深刻洞察。能力强但下属不喜欢的领导,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先来剖析一下那些能力突出,但却得不到下属青睐的领.............
  • 回答
    嗨,朋友。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当你的兴趣爱好和周围大多数人不一样,甚至和你亲近的人不一样的时候,那种被误解、被排斥的感觉真的很难受。尤其是当你不喜欢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却是那么美好,甚至还因此被攻击,这简直是双重打击。很多人喜欢二次元,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交织的,形成了一种独特.............
  • 回答
    有些人明明可以很帅(很漂亮),却偏偏不喜欢打扮,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多样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复杂且交织在一起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价值观与人生重心: 内在价值的优先: 对这类人来说,他们的价值观可能更侧重于内在的修养、智慧、能力、品德,而非外在的形象。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真.............
  • 回答
    .......
  • 回答
    确实,看到有人对《魔卡少女樱》里的小樱有越来越不喜欢的感受,这挺让人意外的,因为在很多人心中,她一直是那个善良、可爱又勇敢的代表。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观察角度,就像同一部电影,有人觉得感人至深,有人却觉得平淡无奇一样。那么,为什么你会越来越不喜欢小樱呢?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看看有没有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背后涉及的因素确实挺复杂的,不只是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那么简单。要说清楚为什么欧洲人不怎么抵制德国车,而中国人却对抵制日系车有过更集中的经历,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从历史和民族情感的角度看,欧洲和中国对德国、日本的认知是不同的。 欧洲与德国的关系: 欧洲国家之间虽.............
  • 回答
    这个问题啊,估计不少姐妹都经历过,特别是咱这种感情经历稍微丰富点的,更是能说出一二三来。你说前男友们,刚开始那叫一个热情如火啊,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围着你转,各种甜言蜜语,各种惊喜,让你觉得你就是他世界的中心,那感觉,简直了!可时间一长,哎,怎么说呢,就好像一股劲儿使完了,突然就泄了气,以前那个把你.............
  • 回答
    自热火锅,这个名字一听就充满了方便快捷的魔力,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魔幻”。口味普通,价格不菲,但市场却依旧火爆,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这东西有人爱,有人嫌,还有人愿意为它买单。首先,咱们得承认,自热火锅的“好吃”这事儿,真的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回答
    你是不是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那个男生对你明显好,眼神里藏不住的喜欢,就连朋友都看出来了,可偏偏,他就是没有那句“我喜欢你”说出口?这事儿提起来真是让人又甜又焦虑,对吧?好像那个最重要的拼图,就缺一块,而你又抓心挠肝地想知道,他到底在等什么?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那些藏在男生心里,让他迟迟不肯“官宣”.............
  • 回答
    《头文字D》里的AE86,这辆看似不起眼的丰田 Corolla Levin(国内常称“卡罗拉·列文”,而AE86特指其掀背版 Levin GTAPEX 和 Liftback Sprinter Trueno GTAPEX 两款车型,主角藤原拓海驾驶的是Trueno),确实是很多年轻人的“白月光”,甚至.............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相声爱好者心中的一个疑问。栾云平,郭德纲的徒弟,德云社的“栾怼怼”,论相声功底,至少在德云社的年轻一辈里,是数得上的。可为什么他好像总有那么点“不温不火”,受众群体感觉没那么庞大呢?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艺术本身:功底扎实,但“爆款”基因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