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武则天为什么不考虑把皇位传给儿媳妇韦氏?

回答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她的统治时期充满了传奇和争议。关于她为何不考虑将皇位传给儿媳妇韦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当时皇位继承制度、武则天的政治考量、以及她与韦氏之间微妙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在那个时代,皇位继承的最高原则是父子相传,或者在特殊情况下是兄弟相传。女性是无法直接继承皇位的。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的政治传统,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体现。

1. 根深蒂固的父子相传传统:

“皇权天授”与宗法制: 皇位继承并非仅仅是财产的转移,更是政治权力的传承,被视为“天命所归”。而这种天命往往通过血缘关系来体现,即“父子君臣,义固固然”。儒家思想中的“孝道”和宗法制度是构建社会秩序的基石,强调父子之间的等级和继承关系。
社会观念的束缚: 在那个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主要承担家庭和生育的责任。让女性掌握最高政治权力,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是不可思议的,甚至会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和不安。武则天虽然打破了性别界限,成为皇帝,但她仍然需要依靠这些传统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不是试图彻底颠覆它。
“母仪天下”与“君临天下”的区别: 尽管武则天已经“君临天下”,但她仍然是在男性继承人缺位或不稳定时,作为“监国”、“摄政”等身份出现的。如果她直接将皇位传给儿媳,就相当于完全绕过了她自己的儿子,这在政治上是极难被接受的。

2. 武则天对皇位继承的政治考量:

巩固自身统治合法性: 武则天虽然是皇帝,但她的皇位继承本身就带有“篡夺”的色彩(从她的儿子手中)。她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而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是将政治权力“合法地”转移回男性继承人手中,这符合社会主流期待,也是她结束自己统治并保证家族延续的一种方式。
避免政治动荡: 将皇位传给儿媳,无疑会引起朝臣和宗室的强烈反对。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甚至引发叛乱,威胁到武则天辛苦建立起来的统治和她自身的安全。她宁愿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即使这个儿子在政治上不那么理想,也比冒着更大的风险选择一个不被接受的继承人要稳妥。
子孙后代是权力延续的保证: 无论如何,武则天最终的目标是将皇位世袭下去,延续武家的江山。虽然她与儿子们关系复杂,但儿子至少是她家族的后代,而儿媳妇则是嫁入武家的,她的家族根基在另一个地方。将皇位传给儿媳,意味着权力将从武家转移出去,这是武则天作为“开国皇帝”所不能接受的。

3. 武则天与韦氏之间的复杂关系:

韦氏的私欲和野心: 韦氏是唐高宗的皇后,也是武则天的儿媳(儿媳是指她儿子李显的妻子)。在唐高宗去世后,韦氏曾经试图效仿武则天,自己当政。她先是将李显扶上皇位,但很快又将他废黜,并立自己的小儿子李旦为皇帝,自己则垂帘听政,掌握实权。这表明韦氏具有很强的政治野心,并且不甘心只做皇太后,而是希望成为实际的权力掌控者。
武则天对韦氏的戒备: 武则天深知权力斗争的残酷,她见证了韦氏如何对待自己的儿子(唐中宗李显),以及韦氏垂帘听政的野心。因此,她对韦氏充满戒备和不信任。她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权力落入一个如此有野心且可能威胁到自己家族统治的儿媳手中。
武则天对儿子们的态度: 尽管武则天与儿子们的关系复杂,但她最终还是选择将皇位传给儿子们(即她的儿子李显和李旦)。这至少保证了皇位在她的“直系血亲”中延续。她对儿子们或许有失望,但对儿媳妇韦氏的担忧和不信任是更深层的原因。

4. 武则天的策略:

传位给儿子是稳定局面的最佳选择: 在当时的情况下,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是维护政治稳定、平息朝臣疑虑、并保证武家在政治舞台上延续的最稳妥的策略。
清除潜在威胁: 武则天最终选择将皇位传给儿子李显,并在她去世后,李显成功地推翻了韦氏的垂帘听政,并将韦氏诛杀。这显示了武则天虽然没有直接处理韦氏,但她的选择和当时的政治格局,最终导致了韦氏政治野心的破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武则天已经预见到了韦氏的潜在威胁,并且她的最终决策也间接实现了对这种威胁的遏制。

总结来说,武则天不考虑将皇位传给儿媳妇韦氏,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传统皇位继承的不可逾越性: 女性不能继承皇位是中国数千年的政治传统。
政治稳定与合法性: 将皇位传给儿子是当时最能被社会接受、最能保证政治稳定的方式。
对韦氏野心的警惕: 武则天了解韦氏的野心和不择手段,不愿意将权力交给一个可能颠覆自己政治成果的人。
家族延续的考量: 皇位最终需要延续在自己的血脉中,儿子是第一选择。

将皇位传给儿媳妇,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武则天自身的政治考量下,都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选项。她的行为更多的是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为自己和家族的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最符合现实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啊,就是不可以。

没血缘关系那不叫传位,主动的叫禅让,被动的叫篡位。

《中华人共和国继承法》

第十条 继承人范围及继承顺序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十一条 代位继承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第十二条 丧偶儿媳、女婿的继承权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现行继承法中,儿媳/女婿。通常情况下,别说在第一顺序,就是第二顺序都没有。只有在第十二条中有“丧偶”+“赡养”的情况下才能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我觉得题主你问得有点莫名其妙啊……想打拳?还是想借武则天来打套古拳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她的统治时期充满了传奇和争议。关于她为何不考虑将皇位传给儿媳妇韦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当时皇位继承制度、武则天的政治考量、以及她与韦氏之间微妙的关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在那个时代,皇位继承的最高原则是父子相传,或者在特殊情况下是兄弟相.............
  • 回答
    武则天不考虑将皇位传给女儿太平公主,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核心的便是“皇位只能由男性继承”的根深蒂固的政治传统和现实考量,以及武则天自己作为女性称帝的特殊性和她对权力稳固性的极度追求。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1. 根深蒂固的男性继承传统: 宗法制度的基石: 在中国古代,皇位继承.............
  • 回答
    李治,这位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确实面临过一个极其棘手的选择:是否要除掉当时的皇后武则天。最终,他没有这样做。要详细解释这个决定,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历史迷雾,从李治的个人情感、政治考量以及当时社会的复杂性来理解。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李治与武则天之间的关系,绝非简单的君臣、夫妻关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权力结构、宗法观念以及女性社会地位等诸多方面。为什么吕雉、冯太后、萧太后、慈禧都能在关键时刻掌握大权,甚至“临朝称制”,而最终只有武则天一人坐上皇位?这其中的门道,可不是一句“女性不能称帝”就能简单概括的。临朝称制:一种特殊的权力过渡和维持方式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也触及了许多武术习练者和爱好者心中的困惑。为什么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有些传统武术却显得有些“固步自封”,不愿或不屑于吸收新鲜事物,坚持死守着旧的技法和观念呢?这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愚昧”或“顽固”可以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白“传武”这个概念的复杂性。它不仅仅是简单的.............
  • 回答
    说起我们国家单兵武器的模块化,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刀切的问题,里面门道可多着呢。要说为啥不像西方某些国家那样搞得那么“花哨”的模块化,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啥叫“模块化”。简单来说,就是把一把枪拆成几个能独立更换的部件,比如枪管、护木、枪托、瞄具等等,用户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和个人喜好,像搭.............
  • 回答
    伊拉克当年之所以没有主动要求联合国进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搜查以自证清白,却最终遭到武力攻打,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伊拉克政府的立场、国际社会的担忧以及地缘政治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必须回到事件发生前夕的国际大背景。美国及其盟友,尤其是英国,声称.............
  • 回答
    令狐冲的武功,初看之下,那叫一个“玩世不恭”、“随性而至”,但细细琢磨,却隐藏着高深莫测的玄妙。然而,为何在江湖中,尤其是一些老江湖眼中,他的武力值似乎总是被低估,或者说,不如一些正统名门大派的掌门那般“根基深厚”、“名声显赫”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挺耐人寻味的缘由。首先,得说说他的“出身”问题。令.............
  • 回答
    唐朝中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武周。这个由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建立的王朝,虽然名字叫“周”,但其统治的疆域、核心文化以及延续的政治制度,与唐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我们并没有将这个时期称为“武周唐”或者像一些王朝那样区分“北唐南唐”或“西唐东唐”,这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历史原.............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时期和国际关系,以及国民党内部的运作和能力。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一句“没炸”就能了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大连建新公司大量生产武器”这个说法,从史实上来讲,是需要进一步考证的。 在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1949年前).............
  • 回答
    国庆期间,陕西西安地铁发生的一起年轻男子身着和服、手持武士刀的事件,确实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其中涉及到的“大是大非”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首先,从历史情感和民族认同的角度来说,日本在近代侵华战争中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至今仍是许多中国人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在这个历史背景.............
  • 回答
    薛仁贵,大唐王朝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将,战功卓著,声名远扬,更是“勇冠三军”的代名词,他的名字几乎是中国古代武将的符号之一。然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薛仁贵最终并未能入祀武庙。武庙,顾名思义,是祭祀武将的地方,由历代皇帝根据功勋卓著、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军事将领选入。能够进入武庙,是古代将领生前身后的最高荣.............
  • 回答
    中国不制造“简单粗暴”的武器,而转向更先进、更复杂的武器系统,这背后有多种原因,而且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演变过程。这里我们从几个主要角度来详细阐述:1. 战略需求和战争形态的演变: 从防御到现代化战争: 过去,中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是边境冲突和防御本土。当时,对付大规模地面入侵,简单粗暴、易于生产和.............
  • 回答
    武磊的单刀不进,这确实是让很多中国球迷都感到惋惜和不解的一个话题。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单刀球本身就是足球场上最难的射门之一。你想啊,足球比赛瞬息万变,球员跑动、防守、进攻,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球员在高速奔跑中,突然获得一个面对对方门将的单刀机会,这背后.............
  • 回答
    关于日本武士为何选择切腹而非直接了断心脏等致命部位,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文化、精神和仪式层面的考量。这并非简单的“为何不直接死”,而是关乎尊严、忠诚、勇气和对生命理解的复杂实践。首先,我们要理解“切腹”在武士文化中的核心意义。它并非一种原始的自杀方式,而是一种高度仪式化的行为,被称为“セップク”(se.............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要从海军和七武海制度的本质说起,以及草帽一伙自身的存在方式来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七武海这个制度是怎么回事。它不是海军主动去招揽什么“好人”的。说白了,七武海制度是为了对付更加难以控制的“海贼四皇”而设立的。海军力量虽然强大,但要同时对抗四皇,并且还要维护世界各地的治安,压力非常大。七.............
  • 回答
    在《水浒传》中,西门庆不惜设计害死武大郎,强娶潘金莲,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仅仅是想“买下”潘金莲做长久夫妻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西门庆的性格与地位: 权势欲与占有欲极强: 西门庆是阳谷县数一数二的富户,又是当地的官僚爪牙,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他习惯于用.............
  • 回答
    崇祯皇帝确实是个缺钱的主儿,而且是大明王朝到了风雨飘摇之际,财政收入枯竭得厉害。这会儿李自成那边已经尝到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甜头,尤其是搜刮了京城富商巨贾,弄到了不少银子。那为什么崇祯没像李自成那样,对文臣来一番严刑拷打,从他们身上榨出几千万两银子来充当军饷呢?这事儿得分几方面来说,不能简单地把崇.............
  • 回答
    金庸小说中,朝廷之所以没有大规模、高价聘用武功高强的人来训练普通人组成军队,原因复杂且多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一、 武林人士的特质与朝廷的统治模式不符: 个人主义与忠诚问题: 金庸笔下的武林人士大多是个人主义者,他们追求的是武学巅峰、个人恩怨、江湖道义,而非对皇权或朝廷的绝对忠诚.............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你想啊,在咱们这江湖上,哪家哪户没点看家本事?但你说的那些“一般人”,他们之所以还在那儿拿着把新手剑,打打小蟊贼,或者在镇上摆个摊子卖点儿油盐酱醋,而不是想着一门心思去学那什么“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甚至更邪乎的“乾坤大挪移”,那原因,可就太多了,而且细究起来,各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