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治死前为什么不杀掉武则天?

回答
李治,这位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确实面临过一个极其棘手的选择:是否要除掉当时的皇后武则天。最终,他没有这样做。要详细解释这个决定,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历史迷雾,从李治的个人情感、政治考量以及当时社会的复杂性来理解。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李治与武则天之间的关系,绝非简单的君臣、夫妻关系。他们之间有一种错综复杂的情感羁绊。李治在位初期,身体一直不太好,经常饱受风疾的折磨,这让他对权力产生了些许倦怠,也更加依赖身边的人。武则天,作为他的皇后,不仅容貌出众,更重要的是,她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和敏锐的洞察力。在李治病重期间,武则天逐渐承担起了更多的朝政责任,两人之间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共治”局面。

这种“共治”是李治需要武则天的重要原因。想想看,李治的身体状况让他无法像他父亲李世民那样精神抖擞地处理国家大事。而武则天,在处理政务上显得得心应手,她能够理解李治的意图,也能在细节上补足李治的不足。她不像那些只知道后宫争斗的嫔妃,而是能够真正站在庙堂之上,为国家出力。所以,在李治看来,武则天不仅仅是妻子,更是他处理朝政的重要助手,甚至可以说,是他的“政治伴侣”。

情感上,李治对武则天也并非全无感情。尽管历史的笔触可能会刻意夸大武则天的野心和手段,但两人毕竟是夫妻,共同经历了许多事情。在李治病重,日益虚弱的时候,谁能在他身边给予最直接的关怀和支持?是那些可能心怀鬼胎的朝臣,还是这位曾经和他并肩处理政务的妻子?即便武则天有其私心,但眼下,她确实是那个最能让他安心的人。

更重要的是,除掉武则天,对于当时的李治来说,弊大于利。

从政治角度来看,武则天已经牢牢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权力,并且在朝野上下培植了自己的势力。她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被扳倒的弱女子。如果李治贸然动手,很可能会引发一场巨大的政治动荡。当时的唐朝刚刚经历了“玄武门之变”的血腥,社会渴望稳定。如果因为除掉武则天而导致朝堂大乱,前朝旧臣和新兴势力之间的冲突激化,那么整个国家可能会陷入混乱。李治,作为皇帝,他最重要的责任就是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政权的延续,而不是冒险进行一场可能导致失控的政治清洗。

其次,武则天在处理朝政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她能够抓住关键,制定有效的政策,并且在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在处理边患、选拔人才等方面,武则天都有过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李治或许也看到了这一点,认识到武则天对巩固唐朝统治是有贡献的。即使他对武则天的一些做法有所疑虑,但相比较让她继续发挥作用,冒险将其除去,风险更大。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谁来接替武则天的位置? 李治并没有一个让他完全放心的、有能力接替武则天在政治上发挥作用的人选。他已经病重,无法亲自培养和扶持新的政治力量。如果除掉武则天,后宫的权力真空,以及朝堂上可能出现的权力斗争,都会成为巨大的隐患。他不可能让一个能力不足或者对他不忠诚的人来掌控朝政,那才是真正的社稷危机。

所以,综合来看,李治在死前没有杀掉武则天,并非是出于对武则天的绝对信任或者全然的纵容,而是一种现实的、审慎的政治选择。他权衡了情感、政治现实、潜在的风险以及国家稳定等多方面因素。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刻,让武则天继续掌握一定的权力,虽然存在风险,但比冒着巨大风险将其除去,能够更好地维持当时的统治秩序。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李治自己也存在着一些权衡和顾虑。他或许也预见到,一旦自己驾崩,武则天成为太后,拥有了更正面的名分和权力,对太子(后来的唐高宗李显,又名李弘)的监护权和影响力也会大大增加。但即便如此,直接的“杀”或者“废”掉,对李治而言,都是一个过于激进且后果难料的决定。

所以,与其说李治是“不杀”,不如说他是“不能不留下”或者“选择不冒这个险”。他更倾向于一种“维持现状”,希望能够在他死后,由他的儿子继承大统,而武则天作为太后,能够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而不是在他临终前,因为一个激烈的行动而将整个帝国置于更危险的境地。

历史的进程有时候就是这样,并非所有的决定都是出于纯粹的爱情或者仇恨,更多的时候,是面对复杂局面的权衡和选择。李治选择不杀武则天,正是他在病榻上,对如何保全李唐江山所做的最现实、也最无奈的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春节前你囤口罩了吗?囤蔬菜了吗?充分准备元宵后在家办公的工具了吗?


都没有???你为什么没有预见到今年会有一个超~~~长~~~的春节假期?


不但你没有预计到,你没有囤该囤的口罩和蔬菜,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同事同学、街坊邻居,都没有吧?为什么呢?这事儿,建国70年来,它是头一回啊!


好了,现在回到题主的问题。李治之前,从三皇五帝开始算,出过女皇吗?吕后那样的,算是顶天了,最后还不是被刘姓皇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江山还是老刘家的。


李治死前,武则天60多岁了,基本能再活5年就算长寿了。这年龄,别说在古代了,就是搁现代,也是基本既不能红杏出墙也不能干涉朝政了。太子李显二十多岁,身强力壮,连太孙都生好了,还生了不止一个。


然后李治突然决定要把自己立的皇后,一直乖乖帮自己辅政,已经60多岁的,有两个成年儿子的武则天给杀了???李治脑子进水了?

user avatar

看看武则天在李治在世时的表现:

冬天挺着大肚子咬牙坚持跟李治去昭陵祭拜,试想一个孕妇这样奔波还要走山路是什么感受;

主动打压外戚——出外戚训,请表贬杀自家亲哥堂哥,还自己亲口说出外甥和刚去世不久的90岁老母有“不伦之恋”;

提倡节俭;

顺李治的心意积极办亲蚕礼;

对李治感情深厚的乳母尊敬礼遇;

李治生病时在一旁悉心照顾并帮他分担政务,别搞错了,皇帝生病皇后是不可能撇下他不管自己跑去揽权的,她根本走不开;

带孩子——其实武则天对李显很好,因为生李显的那会儿是她最春风得意的时候,李旦曾说“不能去阿母”(我不能离开妈妈),闹着不肯去封地,她哪里像后妈了?

替李忠求情免死?——《黜梁王忠为庶人诏》说的,皇帝本来打算“处以极刑”,但“皇后情在哀矜,兴言垂涕,再三陈请,特希全宥。”

替李治当刀子被黑锅(这个不多说了,其实虽然她捅了王萧和长孙无忌等人几刀,能真正致命的还是皇帝);

李治是在洛阳驾崩的,临终表示没能多撑两个月回到长安很遗憾,遗诏葬礼从简。武则天不顾大臣提议坚持把他送回长安安葬,亲自主持乾陵的选址建造工作,亲自为他撰写述圣纪碑文(以前皇帝不立碑,此为开先例)和哀册文。“瞻白云而茹泣, 望苍野而摧心。肠与肝而共断, 忧与痛而相寻。 寄柔情于简素, 播天声于金石。”感受一下?

其他先不列了。武则天在李治活着的时候既没有擅权也没有不乖,少看点地摊文学和电视剧,武则天是李治扶起来在自己没法处理政务的时候当代理人的,这些权他只有需要人替他办事就会放,但中枢权力他是不会给的,更不会给太子和大臣,到死都自己捏着。相反武皇后既能吃苦又对皇帝尽心,到底有什么理由杀她?“我死了也要你陪我!”吗?我还说这才叫“真爱”呢。但不是,武则天就是李治留给儿子的管家婆,但他没想到李显真的是脑子不正常。

又有人说为什么武则天皇后时期跟后来画风差别这么大了。因为能管住她的人不在了呗,多简单。一个底子薄弱的女人,长期生活在最高权力圈的风口浪尖,晚年失去了一直以来的生活重心,没了牵制力,她为什么就不可能性情大变?她晚年种种嗜杀和荒唐的行为恰恰是没底气和安全感的表现。

user avatar

大哥,李治死前武则天都60多了,这个年纪的女人辅佐下儿孙颐养天年很正常,也活不了多久。谁知道遇到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主,直接干死自己儿子当皇帝,还活到了80多岁。我们现代人的脑洞都想不到,李治一个千多年前古人怎么能预测呢?而且那时候历史上还没有先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治,这位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确实面临过一个极其棘手的选择:是否要除掉当时的皇后武则天。最终,他没有这样做。要详细解释这个决定,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历史迷雾,从李治的个人情感、政治考量以及当时社会的复杂性来理解。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李治与武则天之间的关系,绝非简单的君臣、夫妻关系.............
  • 回答
    关于唐高宗李治为何赐死他的姐姐高阳公主,历史上记载并不统一,也存在着一些争议。最广为流传的说法,也是被认为最可能导致高阳公主被赐死的理由,主要围绕着她的放荡不羁的生活作风以及她与大臣辩机和尚的“奸情”。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个复杂的故事,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境: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之一,她.............
  • 回答
    李治,这位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即唐高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印记。说他“才大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继承了唐太宗李世民打下的盛世江山,并且在位期间,唐朝的疆域和影响力达到了空前的顶峰,这本身就足以证明他并非庸才。然而,后世却给他扣上了“懦夫皇帝”的帽子,这其中究竟是何缘由,又隐藏着.............
  • 回答
    要评价李恪是否比李治和李泰更优秀,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他们的才能、性格、政治抱负、以及对唐朝发展的影响。这三位皇子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但命运和历史评价却截然不同。一、 李恪的评价:李恪,字司马,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母亲是隋炀帝之女杨妃。他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非汉之才”,也就是他身上融合.............
  • 回答
    李世民之所以选择立李治为接班人,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政治博弈和个人考量的过程。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传位给儿子”那么简单,而是牵涉到嫡庶之争、政治平衡、太子能力以及李世民晚年的考量等诸多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李世民立李治为接班人的原因:一、嫡长子身份的天然优势: 儒家正统观念的制约: 在中国传统社.............
  • 回答
    武则天与李治之间的感情,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最引人入胜的君臣、夫妻关系之一。要判断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真爱”,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且认识到“真爱”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主观性和时代差异性。一、 历史背景与初遇:复杂的开端 身份的悬殊与禁忌: 李治还是太子时,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按照.............
  • 回答
    要说唐朝三位皇帝中谁更强,这得从不同维度来衡量,而且“强”本身就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如果单从个人武勇、战场指挥能力来看,李世民无疑是那个最耀眼的明星。但如果从开创基业、稳固政权以及在位期间国家发展的广度与深度来看,李渊和李治也各有千秋。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三位李家的爷们儿。李渊:奠基者,.............
  • 回答
    要深入探讨武则天和李治如何化解长孙无忌的阻碍,我们得先理解一下长孙无忌这位在唐初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长孙无忌:太宗的心腹,皇权的天然屏障首先,长孙无忌绝非等闲之辈。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表兄,也是皇后长孙皇后的哥哥。这意味着他在李世民登基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李世民最信任的肱骨之臣。论功劳,他位.............
  • 回答
    李治亭教授,一位在清史研究领域耕耘多年的学者,他的名字在学界乃至更广泛的公众视野中都具有一定的分量。要评价他,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他研究成果的简单罗列,更需要深入理解他所持有的历史观,以及这种历史观是如何贯穿于他的学术生涯和作品之中的。首先,李治亭教授的研究对象非常集中,主要聚焦于清代的边疆民族,特别是.............
  • 回答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极具争议但也无可否认的杰出女性。将她与李世民和李治进行对比,并围绕“女皇帝”这个身份来评判其历史地位,是一个常见的视角,但要全面理解武则天,需要更细致的分析。首先,我们来详细探讨您提出的几个关键点:1. 文治不如李世民?这个论断有一定道理,但也需要辩证看待。 李世民的文治.............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唐朝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评价标准。简单来说,李世民(唐太宗)和李治(唐高宗)时期虽然是唐朝发展的重要奠基期,但与李隆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相比,在许多方面尚有差距,因此后者更符合“盛唐”的定义。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原因: 一、 李世民(唐太宗)和李治(唐高宗)时期:.............
  • 回答
    评价顾诚先生的《南明史》以及李治亭、阎崇年两位先生的清史研究,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几位学者在历史研究领域都留下了重要的著作和观点,各有侧重,也各有其贡献与局限。顾诚的《南明史》:以实求真,拨乱反正的史学勇气顾诚先生的《南明史》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南明史研究的里程碑之作。评价其著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李雪琴利用北大身份恰烂钱”的说法,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说法的核心点: “利用”: 指的是将北大身份作为一种工具或资源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 “北大身份”: 指的是李雪琴毕业于北京大学,这是一个非.............
  • 回答
    “达康书记”李达康为何不提拔易学习,却任用了不少腐败或庸碌之人?这是一个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中引发广泛讨论的问题,也是理解李达康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现实性的关键。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一、 易学习的“不提拔”并非完全不提拔,而是“重要提拔”的缺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李达康并.............
  • 回答
    李袁杰的歌曲《离人愁》确实存在关于抄袭的争议,而且这个争议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争议的起源和核心:被指控抄袭哪首歌曲?《离人愁》最主要的抄袭指控指向了新加坡歌手许美静的歌曲《都是夜归人》。 旋律相似性: 许多听众和音乐博主认为,《离人愁.............
  • 回答
    李佳琦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系列精准的市场洞察、个人特质的发挥以及时代机遇的完美契合。要详细解读他为何如此成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一、精准的市场定位与时代背景的契合: 直播电商的崛起与风口: 李佳琦走红的时期,恰逢中国直播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淘宝直.............
  • 回答
    李佳琦方关于学历造假的争议回应“因工作原因提前离校”,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也引发了公众对其个人能力的广泛讨论。要详细看待李佳琦的个人能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与学历直接挂钩。1. “因工作原因提前离校”的回应及其解读: 表面含义: 这是李佳琦方给出的解释,即他因为抓住了工.............
  • 回答
    李文亮事件的调查结果公布,并且明确要求公安机关撤销训诫书、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对很多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官方的表态,更是对一个在疫情初期发出预警、却被压制和惩罚的个体的正名,也是对当时那种不正常情况的一种反思和修正。首先,撤销训诫书是关键的第一步,也是必须的。李文亮.............
  • 回答
    李安导演蛰伏六年的时间,没有立刻投身下一部影片,这其中并非完全的“赋闲”,而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个人考量的时期。说他不出去“打工”,或许更准确地说,是他在选择“工作”的性质,并且是以一种极其审慎和个人化的方式进行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李安的职业生涯轨迹。他并非一个“打工人”的模式,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电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