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美签署《北斗与 GPS 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

回答
《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一场不容小觑的“握手”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两大巨头,签署《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这绝非一件寻常小事,而是国际航天领域,尤其是定位导航领域,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握手”。很多人可能对“兼容与互操作”这几个词感到有些抽象,但它背后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首先,咱们得明白“兼容”和“互操作”到底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兼容”意味着北斗和GPS这两套系统,在信号层面上可以“听懂”对方的话。就好比你的手机支持多种制式,比如4G、5G,它就能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工作。在这里,兼容就是指北斗和GPS的信号,能够被对方的接收机识别和处理,而不会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

而“互操作”则更进一步,它意味着这两套系统能够协同工作,甚至可以优势互补。就像两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可以配合得天衣无缝。比如,当GPS信号不好时,北斗可以及时补位;反之亦然。或者,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同时利用两套系统的信号,可以获得更精确、更可靠的定位结果。

那么,这份声明的签署,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格局意味着什么?

1. 结束“单打独斗”时代,迈向“共赢”新篇章: 过去,北斗和GPS更多的是一种竞争关系。各自发展,各自推广,各自吸引用户。而这份声明的签署,无疑标志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进入了一个新的合作阶段。这就像曾经相互独立的通信网络,现在能够实现漫游和互联互通。
对用户而言: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用户体验的提升。无论是手机、车载导航,还是无人机、自动驾驶车辆,未来的设备在接收和处理卫星信号时,将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系统。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用户将享受到更稳定、更精准的定位服务。例如,你在荒野山区,GPS信号可能被遮挡,但如果你的设备能无缝切换到北斗,定位就不会中断。
对行业而言: 推动了导航设备的多元化和标准化。设备制造商不再需要针对不同的系统进行单独优化,而是可以开发支持多系统融合的通用芯片和软件。这将大大降低研发成本,加速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2. 提升全球定位服务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卫星导航系统虽然强大,但也并非无懈可击。信号干扰、空间碎片、甚至人为的电磁攻击,都可能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通过实现兼容和互操作,当一个系统出现问题时,另一个系统可以提供备份,从而大大提高整体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尤其是在关键领域: 像航空、航海、国防、交通指挥等对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的领域,这种互操作性的提升将带来巨大的价值。举个例子,在恶劣天气下,航空管制人员依赖更稳定的定位信息来确保飞行安全。

3. 中国在全球导航领域话语权的提升: 北斗系统的发展,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战略性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此次与GPS实现兼容互操作,是中国北斗走向国际化、被世界主流系统接受的重要一步。
从“追赶者”到“并跑者”: 过去,GPS一家独大,影响力毋庸置疑。而北斗的加入,并在此次声明中与GPS达成兼容互操作,意味着中国在构建全球导航体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一个“参与者”变成了“建设者”和“贡献者”。这不仅是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认可,也为未来全球导航标准的制定增添了中国声音。

4. 对地缘政治博弈的微妙影响: 导航卫星系统本质上是国家战略资源,与军事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虽然声明强调的是民用层面的兼容和互操作,但其背后无疑也折射出中美两国在某些战略领域的务实合作。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紧张关系: 在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背景下,这种技术层面的合作,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两国在某些领域依然存在沟通和妥协的空间,这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但并非意味着战略合作全面展开: 需要注意的是,这份声明更多的是在技术层面的“握手”,并不代表两国在所有战略领域都将展开全面合作。在一些敏感领域,例如军事应用,各自的独立性依然是首要考量。

这份声明的签署,也并非意味着从此高枕无忧。

技术细节的持续磨合: 兼容与互操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双方在技术标准、信号编码、兼容协议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协调。未来还会面临很多技术上的挑战和细节的磨合。
政策和安全考量: 尽管声明聚焦民用,但任何涉及关键基础设施的合作,都会受到各自国家安全政策的影响。双方需要在民用互操作的同时,妥善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其他导航系统的挑战: 随着北斗和GPS的深度融合,其他国家的导航系统(如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也面临着如何与这两大巨头兼容互操作的挑战,这可能进一步重塑全球导航市场的格局。

总而言之, 《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是中国北斗走向世界、为全球提供更优质导航服务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两大巨头的“对话”,更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格局,推动着行业的进步,也为中美在复杂关系中探索合作的可能性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务实的范例。这是一次不容忽视的“握手”,其影响将会在未来逐步显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北斗与GPS这种由国家推动建立的具有战略意义系统能达成商业合作,背后的政治环境是不可忽视的。

今年以来,中美两国在商业领域的达成的重大战略合作着实不少:

核能

页岩气

金融

农产品

再加上特朗普来华访华达成的其他大单,以及这次的gps与北斗系统的商业合作。

趁着特朗普政府在经济上务实的作风,2017年中国在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往更紧密的方向发展上确确实实是下了大本钱的。从双边首脑会晤敲定“百日计划”以及中美经济全面对话到“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风波,再到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呼吁建立中美政治经济全面对话机制,不管双方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上如何对立,那种经贸上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中国主动、美方乐见的政治环境下变得越来越不可阻挡。

还记得奥巴马时期中资在美国的收购案屡屡传出受阻的消息(比如紫光入股WD遭遇美国CFIUS调查从而搁浅 )以及美国媒体对华为的舆论攻势。没有了民主党执政时期的商业领域的意识形态敌意,在tpp被特朗普放弃、又高喊制造业回流的政策导向下,中国顺势推动与美国的战略经济合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光明日报》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如果还要直白点理解的话,不知道还记不记得当年何金银打败断水流大师兄的那一招中国古拳法呢?

达叔:

中国古拳法里的王牌防守绝技,这种摧毁敌人攻击能力的技术要诀只有一个字:

把中美经济利益紧紧锁在一起后,无论美国采取任何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的对华敌对政策,从美国内部就削弱瓦解了对中国的实质伤害。

未来十几二十年是中国彻底走出中等发达国家陷阱、一带一路全面成型、人民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的最关键时期。这期间,什么台湾问题.中日矛盾.南海问题.朝核问题.第一岛链都只是绊脚石而已,真正关键就是中美两个世界决定性力量此消彼长时的微妙关系。

只要把中美关系稳稳锁住,在中国这个世界经济发动机以及其他发展中大国带动下,当亚非拉各个发展中国家在区域经济、全球贸易、国际政治上站上一个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时,世界格局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的二元对立和平转向更加平等的多极化格局就是指日可待的。

user avatar

民用领域的合作,无需大惊小怪。一张图说明这个问题!只需看下图各行最右边,在1575.42MHz这个频率上,各大卫星导航系统均采用了相似的民用信号,分别是第1行美国GPS的L1C信号,第3行俄罗斯后续Glonass的L1OC信号,第4行欧洲Galileo的E1信号,第6行中国北斗三号的B1C信号,第7行日本QZSS的L1C信号。

目前,民用的导航芯片大都面向现行GPS的民用信号L1 C/A进行设计,该信号也位于1575.42MHz。由于GPS的深入人心和广泛应用,各家卫星导航系统为了推广各自的系统,都尽量向GPS靠齐。因此,为了兼顾到导航芯片厂商更改便利和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民用服务,在未来的发展计划中,各家都在1575.42MHz这个频点采用相似的信号。这么做有几个好处:

1、传统的导航芯片厂商在硬件上无需进行更改,只需更改软件就可同时支持多个卫星导航系统。用户可以不依赖于一个系统,提高定位的可靠性。

2、对于像北斗这样的后来者,此举有利于其全球化推广。从上图第5行最右边的北斗二号民用信号B1I可以看到,由于它的频率是1561.098MHz,传统的导航芯片厂商在不更改硬件的情况下,未必能兼顾到该信号。这也是为什么在北斗二号期间,部分国产手机声称支持北斗,但用户却收不到北斗信号的重要原因。所以北斗三号要采用和GPS民用L1C信号相似的B1C信号,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北斗。

3、对于狭窄的城市,或者多山的区域,用户对可用卫星的选择度更高了。由于高楼或者山丘遮挡,用户未必能同时收到同一个卫星导航系统的4颗卫星信号,这样就无法实现定位。但是如果芯片支持多个系统,即使一个系统不够凑足4颗可见卫星,多个系统保证用户收到至少4颗卫星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提高了用户定位成功的概率。应用这个最明显的就是日本了,由于日本街道一般都比较狭窄,单独使用GPS定位成功的概率只有90%左右,但是加入日本的QZSS系统后,经过两个系统的兼容,定位成功概率就提高到98%了。


而新闻中所说的兼容互操作指的也是上述的含义。

兼容:由于各大系统采用相似信号(就是第一张图最右边的各大系统民用信号形状基本相同),就有可能存在一个系统对另一个系统的干扰。但是只要卫星数不超过一定量,这个影响是可以忽略的。所以各大系统都会协调,在确保不互相影响的前提下开展服务。

互操作:就是支持此系统的芯片在不进行大的硬件更改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彼系统的同等操作,实现互相操作。

目前,在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Glonass、BDS、Galileo和两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QZSS、IRNSS中,只有印度的IRNSS未公布采用1575.42MHz附近和其他系统的相似民用信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一场不容小觑的“握手”中美两国,作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两大巨头,签署《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这绝非一件寻常小事,而是国际航天领域,尤其是定位导航领域,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握手”。很多人可能对“兼容与互操作”这几个词感到有些抽象,但它背后所.............
  • 回答
    最近,有关美国财政部长草拟、特朗普总统可能签署的行政命令可能导致中美贸易中断的消息甚嚣尘上。要理解这件事的潜在影响,我们得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中止中美贸易”这个表述的含义。在国际贸易的语境下,“中止”并非一蹴而就、完全断绝一切往来的简单行为。它更可能是一种逐步升级、系统性施压.............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2018年美国国会通过并由特朗普总统签署的那部《国防授权法案》,特别是里面涉及美台军舰互停的那个条款。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着中美台三方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国际政治的深层博弈。首先,得明白这个法案本身是个什么东西。每年美国国会都要通过一个《国防授权法案》,这玩意儿就像是为美国国防.............
  • 回答
    拜登政府签署行政令,解冻并分配 70 亿美元阿富汗在美资产,其中一半(约 35 亿美元)将赔偿给 9·11 受害者家属,另一半则计划用于阿富汗的人道主义援助,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决定,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解冻资产的背景与原因: 阿富汗央行资产被冻结: 在塔利班.............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美国拒签 500 多名中国留学生签证这件事,以及其中值得关注的方方面面。事件的表面与背景首先,美国方面给出的理由普遍是“学术背景与申请专业不符”、“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等。这些理由听起来比较笼统,也容易引起争议。美国在签证审批方面,尤其针对一些涉及敏感技术或研究领域的中国学生.............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关切且复杂的问题,其背后牵扯到国际关系、新闻自由、国家安全以及两国媒体人员的切身利益。我们要看待这件事,不妨从几个层面去深入理解:一、 事件的起因与背景:两国间的“签证拉锯战”这件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两国在媒体领域的长期博弈下,一个比较集中的体现。可以追溯到几年前,中国收紧了对美.............
  • 回答
    关于“中方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以及此次中美会谈的值得关注的内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解读。一、 中方向美方提出的“两份清单”是什么?在中国外交部发布会和相关报道中,中方确实提到了向美方提出了“两份清单”。这两份清单分别是:1. 关于美方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举证清单(Exempl.............
  • 回答
    如何看待中美首次会谈以及达成的结果,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中美两国首次高级别会谈在拜登政府上台后举行,这场发生在阿拉斯加的会晤无疑是全球政治舞台上的焦点。要深入理解这次会谈,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背景、会谈内容、达成的结果以及未来值得关注的动向。 一、 会谈的背景:复杂且充满挑战这次会谈.............
  • 回答
    中美两国在个人电脑(PC)渗透率上存在约 70% 的巨大差距,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理解这个差距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普及程度、社会文化因素、政策导向以及市场演变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个人电脑渗透率”的含义:个人电脑渗透率通常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个人电脑的.............
  • 回答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第二场会谈刚刚落下帷幕,这次会晤在经历了几番波折、充满期待与审慎的氛围中举行,其释放出的信号复杂而值得深入解读。会谈释放出的主要信号:1. “管控分歧”成为核心议题,但并非“化解分歧”: 这是本次会谈最显著的信号。双方都明确表达了存在严重分歧,并且这些分歧在很多领域都难以调和。然.............
  • 回答
    中美两国就气候危机发表联合声明,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它释放出的信号是多层面且具有深远意义的。要理解这份声明的重要性,我们得把它放在当前国际政治和气候变化议题的大背景下去审视。首先,声明本身的重要性是什么?这就像是两位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在曾经剑拔弩张的领域,突然握手言和,而且还是为了一个共同.............
  • 回答
    要说中美网络防御技术,这可不是一个能简单几句话就说清的课题。它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攻防演练,双方都在不断地学习、改进,而且很多东西都藏在水面之下,你我很难窥见全貌。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公开的信息和普遍的认知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细致些,也希望能避免“AI味儿”太重。首先,得承认,两国在网络安全领域都.............
  • 回答
    中美半导体行业协会宣布成立“中美半导体产业技术和贸易限制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其背后折射出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面临的复杂地缘政治和经济挑战,也预示着未来半导体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将更加精细化和策略化。工作组成立的背景与动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成立这样一个工作组的深层.............
  • 回答
    “中美选手组队出战休斯敦世乒赛混双比赛”这件事,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它不像我们平时看那种一边倒的比赛,而是带有一种新奇感和潜在的“剧情感”。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这件事的意义。首先,从“破冰”和“展示”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非常有标志性的事件。你想啊,乒乓球,特别是中国乒乓球,在国际舞.............
  • 回答
    中美贸易十大礼包这个说法,其实是坊间约定俗成的说法,并不是一个官方精确的分类。它指的是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双方为了缓和关系、达成协议而做出的一些相互让步或释放的积极信号。要理解这个所谓的“十大礼包”,咱们得从它产生的背景、内容以及可能的影响这几个层面去聊。背景:贸易战的阴影笼罩咱们得先说说为什么会有这.............
  • 回答
    “中美必有大战”这个论调,在当下的国际舆论场上可以说是一种相当普遍且具有煽动性的说法。要理解和看待它,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认同或否定。它之所以能被广泛讨论,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的根源。首先,我们得承认,中美两国之间确实存在着难以回避的结构性矛盾和日益加剧的.............
  • 回答
    看待中美经贸磋商就部分问题达成共识并建立工作机制,这绝对是当前国际经济领域里一件值得我们深入解读的大事。 它不仅仅是几个数字上的妥协,更是两国之间博弈与合作关系的一次重要试探和调整。首先,“达成共识”这几个字,透露着一丝曙光。要知道,过去一段时间,中美经贸关系可以说是跌宕起伏,甚至可以说是剑拔弩张.............
  • 回答
    中美贸易战这场旷日持久的博弈,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早已扩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对于这场你来我往的关税大棒和贸易壁垒,其他国家的心态可谓是五味杂陈,既有担忧,也有观望,更有一些国家从中嗅到了机遇。首先,对全球经济稳定性的担忧是绝大多数国家最普遍的情绪。贸易战就像是全球经济肌体的“感冒.............
  • 回答
    深入剖析10月26日刘鹤与耶伦通话: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沟通2023年10月26日上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视频通话。这次通话发生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中美关系背景下,因此其意义和影响备受关注。要深入理解此次沟通,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
  • 回答
    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真是一场风波,到现在回想起来,影响可不仅仅是两国经济,可以说是牵动了全球的神经。用“贸易战”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它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复杂的阶段。要说这场摩擦的起因,那得从美国那边说起。当时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诉求,就是解决中美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他们认为中国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